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4年太阳活动达到高峰和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已有 4614 次阅读 2011-10-1 11:56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流感, 干旱, 月亮赤纬角, 地震, 太阳活动

2014年太阳活动达到高峰和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
               杨学祥
    2014年太阳活动峰值和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叠加,可激发中国干旱、世界流感、全球强震等突发灾害,我们必须做好预防更大灾害的准备。
直径10万公里太阳黑子爆发耀斑产生壮观极光
http://www.sina.com.cn  2011年09月29日 11:52  新浪科技微博
26日,诺森伯兰郡夜空中出现绚烂的极光,彷佛到了挪威一样26日,诺森伯兰郡夜空中出现绚烂的极光,彷佛到了挪威一样
太阳耀斑让英国北部的夜空上演精彩的极光秀太阳耀斑让英国北部的夜空上演精彩的极光秀
英国白金汉郡,拉德格舍尔上空出现绚丽的极光英国白金汉郡,拉德格舍尔上空出现绚丽的极光
这幅照片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展现了地球上空出现的亮绿色和红色极光,后一种颜色由辐射与大气层中的氮相撞所致  这幅照片在国际空间站上拍摄,展现了地球上空出现的亮绿色和红色极光,后一种颜色由辐射与大气层中的氮相撞所致
太阳黑子1302形成巨大的太阳耀斑太阳黑子1302形成巨大的太阳耀斑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9月29日消息,一个直径达到6.2万英里(约合10万公里),相当于地球直径10倍的太阳黑子正产生巨大的太阳耀斑,为英国夜空送上壮观的极光秀。一位星空守望者表示这是他迄今为止观赏到的最美极光。

  极光由太阳的辐射粒子轰击地球大气层时产生,通常只在遥远的北国出现,例如挪威。这一次,远至牛津郡和诺森伯兰郡等英国地区均观赏到绚烂的极光,当时的夜空在极光的照耀下呈现出美丽的绿色和紫色等色彩。在国际空间站上,宇航员拍到了绿色和红色极光。

  最近的太阳耀斑由名为“活跃区1302”的太阳黑子所致,能够影响输电线路和iPhone等便携设备的电子通讯,但专家们表示最强烈的爆发已经过去。美国国家海洋与大气管理局位于科罗拉多州玻尔得的空间天气预报中心的科学家乔-康切斯说:“能量巨大的太阳风似乎已经吹过地球。”

  然而,太阳活动向来无法预测,地球仍处在“射击点”上。Science Oxford首席执行官、天文学家伊恩-格里芬博士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活跃区1302是昨日出现的所有极光的来源,也可能是未来几晚出现的一些极光的来源。据空间天气预报员估计,未来24小时出现更强烈耀斑的可能性为40%。随着这个太阳黑子穿过阳盘中央,任何爆发都会对准地球。无月的天空再加上太阳的一个活跃区,未来几晚对英国的星空守望者来说将是一次非常有趣的观空体验。”

  “极光追逐者”里德-伊格拉姆-维尔称,英国上空此次出现的极光是他迄今为止见过的最美最令人印象深刻的极光。26日,维尔在诺森伯兰郡连接东北岸和林迪斯法恩的堤道附近拍到了一系列令人难以置信的极光照。他说:“这一次的极光秀最令人吃惊的便是颜色,呈现出奇异的深紫色,而北极光往往呈苍绿色。紫色同样由来自太阳的粒子轰击大气层所致,但很明显,这些粒子比较特别。”

  维尔说:“大约晚上9点,我们从纽卡斯尔出发,驱车向北行驶一小时,寻找理想的观察地点。我们需要找到一个没有光污染的地方。大约10点30分,我们抵达林迪斯法恩。虽然路途很远,但显然是值得的。我去过挪威4次,也去过冰岛1次,为的就是欣赏极光。这一次的极光是我有生以来见过的最美的极光。”

  由于太阳正进入活跃期,未来几年的极光将相当普遍。曼彻斯特大学焦德雷尔班克天文台的蒂姆-奥布莱恩博士在接受英国媒体采访时说:“太阳活动起起落落,每11年达到一个高峰。现在的太阳正进入下一个高峰,这对北极光观赏者来说无疑是个好消息。下一个高峰将在2014年出现,我们还有很多观赏到美丽极光的机会,但我们无法进行预测。”美国宇航局表示,太阳黑子在强磁场抵达太阳表面而后冷却时出现。大型太阳黑子能够借助望远镜和高性能照相机观察到。(孝文)


http://tech.sina.com.cn/d/2011-09-29/11526128624.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92323.html

上一篇:拉尼娜进展:发展成拉尼娜事件的可能有多大?
下一篇:南方大部未来3天受冷空气影响将降温3到6度:关注10月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1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3:5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