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中国气象界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忽视南方干旱

已有 3393 次阅读 2011-6-4 11:45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科学争论, 南涝北旱, 南旱北涝, 南方干旱

                  中国气象界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忽视南方干旱

                                 杨学祥

 

摘要:一名研究国家安全的军事专家说:“中国如果出现南旱北涝,那么我们急需未雨绸缪,你可以看看,北京一场5年一遇的暴雨已把我们搞得这么狼狈,北方的抗洪经验缺乏可见一斑;而南方长期受水灾困扰,防旱的经验也非常不足。”2011年长江中下游罕见干旱不幸被一言中的。

 

  据《瞭望》新闻周刊记者张辉和林艳兴报道,国家防总相关负责人向本刊记者指出,今年年初以来,长江中下游地区降水量,已为1961年以来同期最低。在此背景下,权威专家向本刊记者表示,近年来中国南方频现的旱情绝非偶然,切勿等闲视之。在他看来,根植于“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水文观念之上的治江、调水之策,乃至中国的工业经济布局,亟需重新审视,在科学研判的基础上作长远谋划。

  南方旱情已呈常态化。永修县防汛抗旱办公室副主任王柏勇拉出单子告诉本刊记者,今年15月份,当地降雨只有常年平均降雨量的30%。全县作物受旱30万亩,重旱22万亩,33万亩水田缺水,15万亩旱地缺墒,1000多座大小机井出水不足。由于4月份早稻栽种正需要水的时候没有水,全县计划栽种的17万亩早稻有6万亩因无法解决灌溉问题而未栽插。他表示,全县早稻将减产40%60%

目光放至整个长江流域,长江防汛抗旱总指挥部副巡视员王井泉向本刊记者介绍,201011月至今年5月,长江流域降水明显比往年偏少。其中,去年12月至今年4月,长江上游比常年平均降水偏少了30%左右,下游少了40%左右;5月份上游降水少了40%,中下游少了60%

  “中国干旱的格局已经改变。以前说干旱一般都在北方,现在不分南北方了,东、南、西、北均有旱情出现。而且,这几年旱的主要都是南方了,北方虽然也旱,但是北方旱情反而没有南方突出了。”种种因素叠加之下,吕娟认为,南方富水地区已现干旱常态化的迹象,“如果用水需求量不遏制,不对水资源利用进行有效的计划,再遇到干旱,抗旱能力将非常脆弱。”

  她分析,历史上南方降雨少的情况也很多见,在2000年以后的11年里,基本上年年有旱。比如,2000年全国大旱,2003年浙江、福建一带大旱,2005年海南、云南干旱,2006年重庆大旱,2007年东北三省大旱,2009年北方冬麦区春旱,2010年西南大旱,2011年是北方冬麦区大旱和南方大旱。至于长江中下游会不会经常遇到大旱?王井泉认为,目前气象研究还不成熟,下一步需要加大此问题的深入研究【1】。

 

2003年的争论: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

 

1 南涝北旱与北涝南旱的转换即将发生观点【2

 

  未来的510年内,我国的气候将发生大的转折,冬季逐渐转冷,降水带也将向北方推移。在日前召开的“世界气象日”座谈会上,国家气候中心的赵振国研究员宣布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成果。根据研究结果,我国气候具有周期性,大约30年为一个周期,发生气候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气候进入了一个暖周期,主要表现在冬季气温偏暖。

 

  赵振国介绍说,在未来的510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未来510年,我国的气候将发生大的转折,降水特点将是北方多雨,南方少雨。北京市气象台高级工程师王贵田昨天接受记者采访时认为,北方将在2004年以后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的多雨期。

 

  王贵田认为,无论是气候的变化还是降水带的北移,都将是一个长期过程。从北京目前的状况来考虑,有些专家做过一些长期的预测,在2004年以后北方可能会进入一个相对的多雨期。北京主要的多雨期是5060年代,到70年代后期一直到90年代降水持续偏少,实际上后20年比前20年的降水总量每年缺100200毫米。从序列的预报考虑,有一些专家认为,在2004年以后北方可能会出现一个相对雨水多一些的高峰期。说到这里,王贵田拿出一张很专业的气象图,指着一条曲线对记者说:从温度自身的曲线变化规律看,应该是由高温向低温转化的过程。究竟什么时候转,从做的工作上看,有可能2005年以后未来的10年左右开始往低温发展,降水可能多一些。王贵田说,北京的年降水量才600毫米,而南方的年降水量都1000毫米以上,未来510年将会有所改变【3】。

 

2 南涝北旱将延续10-30年的观点【4

 

  在3月31日开幕的气候变化国际科学讨论会上,气象专家们对近年来中国“南涝北旱”的气候问题进行了学术探讨。国家气象中心主任章国材说,从目前的研究结果来看,20世纪80年代形成并持续至今的“南涝北旱”状况处于相对稳定时期,这一现象将在未来10-30年内继续影响中国大部分地区。

 

  中国气象局气候变化特别顾问丁一汇教授指出,中国在上个世纪50至70年代一直是北方降水多,南方降水少。从80年代开始,中国气候出现了大转折,南方降水增多,北方降水减少,导致了目前“南涝北旱”的状况。

 

  丁先生说,特别是90年代以来,“南涝北旱”现象尤为明显。据统计,1997年夏季中国北方持续少雨高温,该年农作物受灾面积达5亿多亩,黄河累计断流222天。1998年南方的长江流域发生特大洪涝灾害,全国有1.8亿人次受灾,直接经济损失达290多亿元。

 

  对于出现这种气候现象的原因,丁教授认为,夏季来自印度洋的季风近年来呈减弱趋势,带给中国北方地区的水蒸汽总量减少。同时,受中高纬度大气环流反向运动的影响,贝加尔湖以南的低气压近年来逐渐转变为高气压,南下进入中国的冷空气变得干燥,致使冬季北方降水减少。

 

  除了自然原因以外,一些专家指出人类活动也是造成“南涝北旱”的因素之一。中国南方较集中的工业生产造成的“黑碳”和硫化物的大量排放,由于黑碳吸收太阳的辐射能力很强,造成大气升温,气流上升,进而导致降水增多。而在北方,大量工业用煤的情况没有南方明显。(2003-4-2

 

 3 南涝北旱与北涝南旱的转换不能下结论的观点【5

 

    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台气象专家副台长康玲告诉记者:“北涝南旱”的说法有待考证。就从内蒙古地区今年的气候谈起,“北涝南旱”一说倒是与内蒙古局部地区气候特征相类似。因为内蒙古地区的气候十年九旱,今年的降水也属正常范围内的变动,而且降水主要集中在7月份和8月份,主汛期以七下八上(即7月下旬和8月上旬)为主。尽管雷阵雨和冰雹要比往年突出,但气候特征一年与一年是并不完全相同的。比如去年赶着汛期时降水就比较少,而今年汛期内内蒙古的东部地区还比较干旱。至于“北涝南旱”一说,人们的议论是如此,但并没有准确的科学依据。搞气象分析是件严肃的工作,都得有完全与事实相符的资料分析论证才能得出结论。那么,“北涝南旱”一说是否空穴来风?康玲说这要经过长期的数据分析、对比、测算及国家气象权威部门的综合分析结果统一认证,现在下结论还为时过早!

 

4 王涌泉的类似预测

 

在中国地震局兰州地震研究所、翁文波科学发展基金、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和北京凯利华信息咨询公司编辑的《2003年天灾预测研讨会议文集》(20035月)中,刊登了王涌泉的文章《当前大灾预测及管理体制改革》(76-78页)。这篇文章是王涌泉在2002年全国天灾预测总结会议上的发言。

 

王涌泉指出,检查中国灾害史,分析认为现在可能正面临又一次重大自然灾害转折变化。即使按照旱期最长的考虑,最迟2010年前后海滦河流域也可能出现大洪水。不然,近几年就可能出现。黄河流域在干旱期的中后段和末期,正是出现大洪水和特大洪水的时候。现在已经到了这种时候。南方将出现大旱。当海河、黄河等北方河流转向多水时,当北方干旱减轻时,一定要警惕江淮及其以南出现大旱。南方大旱和北方大旱历史上曾经多次交错出现。

 

                   2004年以后南方旱灾接连不断

 

2004年我国南方大部遭遇5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章国材在旱情通报会上介绍,9月以来,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严重干旱已经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但由于未来10天该区域仍没有明显降雨,旱情还将加剧。中国气象局的统计显示,10月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范围秋旱,两广等地旱情严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及江苏、安徽6省区降水量偏少幅度都在85%以上。911030,少雨程度最为严重的广东、广西、湖南、海南4省区平均降水量仅有88.1毫米,这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持续少雨导致南方秋旱快速发展。据1030干旱监测显示,旱区已扩展至几乎整个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其中广西、广东大部、海南、福建西南部、湖南大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南部、苏皖中南部等地达到重旱标准,其中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局部地区达到特重旱标准【6】。

 

2007年长沙出现50年一遇特大干旱【7】。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83,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66亿亩,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2500万亩,其中作物受旱1.47亿亩,还有753万人、508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介绍,江西、黑龙江、湖南三省耕地受旱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44%35%33%,旱情尤为严重【8】。

 

2009年秋以来,云南持续干旱造成全省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初步统计显示,干旱导致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面积86%,其中绝收面积307.3千万公顷,小春作物预计减产50%,甘蔗减产20%,经济林果受灾面积2551千公顷,绝收600千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50.4亿元【9】。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后,中国南方干旱有逐渐增强趋势,但“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换的问题还需要经十年的验证。但是,全球变暖理论不应该成为“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转换的问题的理论障碍,争论应该实事求是【10】。

2011年长江中下游干旱再次证明:拉马德雷冷位相对应中国南旱北涝,拉马德雷暖位相对应中国南涝北旱,赵振国的冷暖30年变化周期和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化的理论,初步得到证实【1112】。

 

2004年的争论:关于美国国防部气候报告的评估

 

    据《东方早报》2004716报道 不久前一份被透露出来的美国国防部报告《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对中国在2010年可能会出现的气候变化作了描述,并认为可能会威胁中国国家安全【13】。

 

  报告中称,从20102020年间,因为中国需要给其庞大的人口提供粮食,所以受到越来越飘忽不定的季风雨的打击特别大。季风带来的洪水会剥蚀土地,而季风的不稳定性有时会导致雨量减少,进而致使大气调节功能下降,冬天越来越冷,夏天越来越热,持续的时间也越来越长。这样一来,能源、淡水和食物的供应压力就会加大,中国将面临巨大移民压力。

 

据报道,这份报告引起了国内气象专家和军事专家对于气候突变的关注【14】。

 

一名研究国家安全的军事专家说:“中国如果出现南旱北涝,那么我们急需未雨绸缪,你可以看看,北京一场5年一遇的暴雨已把我们搞得这么狼狈,北方的抗洪经验缺乏可见一斑;而南方长期受水灾困扰,防旱的经验也非常不足。”

 

报告中提到的2010年的中国气候状况:季风降水可靠性的降低将对中国产生重大影响;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夏季风可以为中国带来降水,但也会引起负面效应,如洪水可使水土流失更加严重。由于水汽蒸发冷却作用的降低,会引起寒冬延长,夏季高温增加。

 

报告中关于2010年全球气候变化的预测主要有:亚洲和北美洲的年平均温度下降达2.8,北欧下降3.3。整个澳洲、南美洲和非洲南部的关键地区年平均温度上升达2.2;在欧洲和北美洲东部人口密集的农业产区和水资源供给地区,干旱将持续几十年;冬季暴风雪和大风增强,西欧和太平洋北部将遭受更强烈的大风天气【13】。

 

报告在美、英、以色列等多个国家及环保组织中引起强烈反响,同时引起了中国科学家高度关注。中国科学家已为此进行了三次研讨,最近的一次研讨刚刚结束。据悉,中国的气象学家已把报告的原文、要点及有关分析和建议,报告给了中央和国务院【14】。

 

有关专家在经过讨论分析后认为,该报告中对全球气候变化预测的极端情景几乎不可能发生,但报告中关于2010年前后中国南方将持续干旱10年的预测,则有发生的潜在可能。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罗勇说,我国降水集中的地区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存在着20年左右的周期。未来10年多雨区可能会重新回到北方,也就是可能在2010年左右形成了“南旱北涝”的局面。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则在实验室里对记者说,关于“南涝北旱”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结论,他在1年前就得到了。他提出,南北气候的转型存在着70年的周期,中国从1979年开始“南涝北旱”,约到2015年左右可能转变为“南旱北涝”【15】。

 

可是,关于GBN报告的讨论最后不了了之,后来几乎没人提起,一些最初倡导者的态度也变得模棱两可,含论不清。显然,“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的观点被否定了,“南涝北旱”持续的观点在全球变暖的大旗下继续占主导地位【14】。

 

一个典型的事例是,“我们把中国温室气体的排放数值,拿到这几个模式中综合计算,得到了一个戏剧性的结论。”如果按照现在全球温室气体的高排放量,而不加以控制的话,那么,经过计算得到的情况是,到2010年前后,我国夏季降水的分布类型还是现在的“南涝北旱”,没有发生变化。那么,GBN报告中所说的“10年干旱”,也就不存在了。“但是,如果各国政府加大对温室气体排放的监管,通过种种手段减少温室气体的排放,那么,到2010年的时候,我们发现,我国降水分布的类型刚好和GBN报告中预测的一样,即变成了‘南旱北涝’,南方可能将真的面临干旱【16】。”

 

谁敢与全球变暖的主流观点作对?青年科学家确实很无奈,他们在2010年的争论中也只能采取相同的态度:不再坚持“南旱北涝”的观点,或许他们后悔首先提出了这个问题【14】。

 

                2010年的争论:关于美国国防部气候报告的检验

 

  据民政部门20103月统计,截至23,广西、重庆、四川、贵州、云南5省受灾人口6130.6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503.4万公顷,直接经济损失236.6亿元。

 

  如此凶猛的自然灾害能否提前预测,未雨绸缪?有网友发现,早在2003年,美国人曾预测到我国西南地区大旱。美国国防部委托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简称“GNB”)完成的这份报告写道,“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北方将水患不断,南方一片干旱……”

 

  报告经媒体披露后,“南旱北涝”的观点被学界重新提起。匡耀求说,“报告提出后,我对气候变化可能出现的格局进行研究,结果和报告提出的观点很相似。”

 

  钱维宏当时也曾称中国有可能转向“南旱北涝”。不过他向导报记者表示,“南旱北涝”中的“南”与我国正遭受干旱的“西南地区”不是一个概念。

 

  “近期的旱情说明报告的预测有一定科学根据,部分预测已经得到实践的检验。”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杨学祥对导报记者表示。他近日撰文公开指出,“2010年开始我国南方可能进入干旱时期,并将在20142016年达到高潮。”

 

  匡耀求也认为,“未来,中国气候确实可以用'南旱北涝’来概括。而且,干旱可能不止持续10年。中间可能不会是连续的,隔一两年会有起伏。现在是受到了厄尔尼诺的影响,如果没有厄尔尼诺的影响,干旱可能是在广东、福建一带,涝的地方是新疆北部和长江流域以北地区。”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教授闵锦忠24日对导报记者表示,只要全球变暖还存在,就应该基本维持“南涝北旱”的局面,今年的现象只是个别现象,不能说从此就变为“南旱北涝”了。

 

  闵锦忠还认为,从目前国际国内气象预报的水平和技术发展来说,比较准确的预报是17天,由于还有大量的技术问题没有解决,超过这个时间的预测基本不准确,更不要说几年之后的事了。尽管美国的预测似乎得到验证,但成功预测一两次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

 

但杨学祥并不同意这种观点,几年以上气候预报无科学依据的说法不妥,实际上,长期的气候预报是根据气候变化的周期规律,分析气候长期资料获得的,与短期天气预报的方法并不相同。

 

杨学祥认为,中国正缺乏像GNB这样的综合性研究,甚至漠视这种综合性研究。“中国科学家还没有超脱专业局限,不能从全局看待全球变化。一些科学家在气候变化方面有很多论述,可惜他们的观点几乎影响不到气象界。”杨学祥说【17】。

 

6年前美国国防部一份气候报告已明确预测中国南部地区发生特大干旱,并将持续10年。对于目前严峻的西南旱情是否能验证这份报告,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表示“两者之间没有联系”。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研究员卢勇表示,这不是一份科学研究报告,目前我们更应该将目光放在这次西南大旱的成因及其如何应对的研究上。他说,每年这种评估报告有成千上万,有很多报告做完了就埋在那儿了,没有任何人去问津。这个报告跟其他报告一样,本身并没有多大的影响。

 

卢勇说,报告里面提到的中国南方2010年以后会发生持续10年的特大干旱,并不是一个科学预测,不是一份科学研究报告,这是一种假说、一种猜想,很多媒体把这个报告跟现在西南干旱的问题联系在一起,其实这两个事情说的并不是一件事。

 

他说,报告说的是“中国南方”,指的是中国东部的南方,并不是现在的西南;另外它说的10年干旱是年代际变化,西南大旱主要还是从去年秋冬开始的,是季节尺度的干旱,所以报告的预测和我们现在西南干旱这个现实之间是没有联系的,说的不是一件事。它说的是2010年以后10年,所以,即使是说它对还是错,现在也没办法判断,要到2020年才知道【18】。

 

至于有没有科学的手段来预测,卢勇表示,现在这种区域性的降水异常的预测,在科学上是很难的一个问题,从自然辩证的角度来说是有这种可能性,雨带从南方向北移动,但是现在加上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以后,这种自然规律是不是还会持续以前的老规律,现在还在研究,也许过两年会有一个明确一点的结论【18】。

 

2004年我国南方大部遭遇53年来最严重的干旱。中国气象局预测减灾司司长章国材在旱情通报会上介绍,9月以来,发生在我国南方的严重干旱已经造成经济损失40多亿元,720多万人出现了饮水困难,但由于未来10天该区域仍没有明显降雨,旱情还将加剧。中国气象局的统计显示,10月全国降水量较常年同期明显偏少,华南和长江中下游地区发生大范围秋旱,两广等地旱情严重。广东、广西、海南、湖南及江苏、安徽6省区降水量偏少幅度都在85%以上。911030,少雨程度最为严重的广东、广西、湖南、海南4省区平均降水量仅有88.1毫米,这是195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小值。持续少雨导致南方秋旱快速发展。据1030干旱监测显示,旱区已扩展至几乎整个长江中下游和华南地区,其中广西、广东大部、海南、福建西南部、湖南大部、湖北东部、江西西北部南部、苏皖中南部等地达到重旱标准,其中广西、广东、湖南、江苏局部地区达到特重旱标准【19】。

 

2007年长沙出现50年一遇特大干旱【20】。据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统计,截至83,全国耕地受旱面积1.66亿亩,比多年同期平均值多2500万亩,其中作物受旱1.47亿亩,还有753万人、508万头大牲畜因旱发生临时性饮水困难。国家防总办公室副主任程殿龙介绍,江西、黑龙江、湖南三省耕地受旱面积占全省耕地总面积的比例分别达到44%35%33%,旱情尤为严重【21】。

 

2009年秋以来,云南持续干旱造成全省农作物大面积受灾,初步统计显示,干旱导致云南省农作物受灾面积占总面积86%,其中绝收面积307.3千万公顷,小春作物预计减产50%,甘蔗减产20%,经济林果受灾面积2551千公顷,绝收600千公斤,直接经济损失达50.4亿元【22】。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以后,中国南方干旱有逐渐增强趋势,但“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换的问题还需要经十年的验证。但是,全球变暖理论不应该成为“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转换的问题的理论障碍,争论应该实事求是。

 

去年我国西南也发生了大旱,今年又发生了长江中下游干旱,这之间有何异同?连续两年南方干旱,是否印证了此前美国GBN报告(美国全球商业网络咨询公司作出的《气候突变的情景及其对美国国家安全的意义》的报告)提出的我国将从2010年起进入“南旱北涝”的说法?

 

对此,陈振林回答说:“简单来说,上次西南大旱的成因肯定不一样,那是秋冬春连旱,发生的地点也不一样。至于国外所说的‘南旱北涝’,实际上举个例子,去年也有盛极一时的‘千年极寒’说法,最后也没有什么。如果仔细研究那份报告,那也只是一份大报告中挑出来的一小部分内容,事实上包括美国气象学界也认为,真正对未来的预测最有发言权的还是气象学家,(而且)现在超出10天的预测不确定性就非常大了,几年十年,更长的预测目前还有困难【23】。”

 

气象界权威关于“南旱北涝”取代“南涝北旱”的否定态度令人失望,既缺乏理论根据又没有实践证据。在科学争论上,承认错误就这样难么?

 

中国气象界应该勇于承担责任:忽视南方干旱的责任不能逃避!

 

参考文献

 

1.       张辉林,艳兴。专家称南方富水地区出现干旱常态化迹象。2011060401:13  瞭望。http://news.sina.com.cn/c/sd/2011-06-04/011322585076.shtml

2.       我国气候将发生大转折 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北京娱乐信报》2003322http://www.china.com.cn/chinese/2003/Mar/298051.htm

3.       北京未来几年多雨 南涝北旱短期不会改变。2003-04-03http://www.3qu.com/beijing/vision/2003040301.htm

4.       气象专家:中国“南涝北旱”短期内不会改变。问天网(2003 04-02 07:53)责任编辑:潆绕。http://www.tq121.com.cn/news/article_view.php?article_id=5655

5.       “北涝南旱”将取代“南涝北旱”? 2003/08/11 内蒙古商报电子新闻网。http://www.nmgsb.net/sbnewshtml/3/2003-08-11/20030811174035.html

6.       黄建华。我国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经济损失超40亿元。2004110306:29 北京青年报。http://news.sina.com.cn/c/2004-11-03/06294122595s.shtml

7.       组图:长沙出现50年一遇特大干旱。2007080701:22 新华网。http://news.sina.com.cn/c/p/2007-08-07/012213605952.shtml

8.       国家防总统计显示赣黑湘旱情严重。2007080502:18 新晚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8-05/021812328188s.shtml

9.       云南干旱灾区小春作物大面积绝收(组图)。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032114:47http://news.sohu.com/20100321/n270981265.shtml

10.   杨学祥。争论的由来和发展:“南旱北涝”的预测为什么被忽视? 2010-4-2 06:53 科学网。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08222

11.   杨学祥。面对南方连续两年大旱的尴尬:气象局拒绝“南旱北涝”说? 2011-6-2 16:03 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50912

12.   杨学祥。长江五省大旱:南旱北涝争论的由来和终结。2011-5-30 05:32 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449391

13.   美国防部一份报告引起我专家关注:气候突变可能威胁我国国家安全。(07/16 08:36)http://www.kuaibao.net/gb/content/2004-07/16/content_246763.htm

14.   杨学祥.争论的由来和发展:“南旱北涝”的预测为什么被忽视?2010-4-2 06:53 http://bbs.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308222

15.   2010年中国将北涝南旱历十年。金羊网。2004-07-08 08:42:01http://www.ycwb.com/gb/content/2004-07/08/content_719974.htm

16.   李健。美五角大楼“秘密报告”:2010年中国气候突变。200407070000 来源:中国青年报。http://news.tom.com/1002/20040707-1068715.html

17.   梁士兴。西南大旱引发学界“南旱北涝”之争。2010032521:20。来源:经济导报。责任编辑:杨权。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18.   美国国防部6年前预测西南大旱 中国专家否认。2010-03-24 08:52:00 来源: 大众网-齐鲁晚报(济南) http://news.163.com/10/0324/09/62HH6NLH000146BB.html

19.   黄建华。我国南方遭受53年来罕见干旱经济损失超40亿元。2004110306:29 北京青年报。http://news.sina.com.cn/c/2004-11-03/06294122595s.shtml

20.   组图:长沙出现50年一遇特大干旱。2007080701:22 新华网。http://news.sina.com.cn/c/p/2007-08-07/012213605952.shtml

21.   国家防总统计显示赣黑湘旱情严重。2007080502:18 新晚报。 http://news.sina.com.cn/c/2007-08-05/021812328188s.shtml

22.   云南干旱灾区小春作物大面积绝收(组图)。来源:中国新闻网 2010032114:47http://news.sohu.com/20100321/n270981265.shtml

23.   中国气象局回应“南旱北涝”说:干旱成因不同。2011/6/1 9:52:56  红网。稿源:潇湘晨报。编辑:姚冶。http://tour.rednet.cn/c/2011/06/01/2272847.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51524.html

上一篇:忽视南方干旱的气象界:南方富水地区出现干旱常态化迹象
下一篇:北京部分中小学校提前40天放暑假:及早预防值得称道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6 吕喆 汪梦雅 肖振亚 张骥 sunxiaofei zzjtcm

发表评论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9 03: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