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印尼默拉皮火山今晨再次喷发和潮汐组合对比

已有 2721 次阅读 2010-11-3 14:3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潮汐组合, 火山喷发

印尼默拉皮火山今晨再次喷发 火山灰高数百米
2010-11-03 10:32:17      来源:中国日报网

资料图:印尼默拉皮火山喷发,大量火山灰和烟尘高空。(图片来源:美国媒体)

据当地媒体报道,印度尼西亚默拉皮火山11月3日早晨再次喷发,火山灰高度达数百米。火山喷发时,印尼总统苏西洛正准备前往该地区探视灾民。

火山喷发时间是3日早晨8点20分左右,截至目前尚无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报告。

默拉皮火山高2968米,位于印尼首都雅加达东南大约500公里。默拉皮火山自10月26日以来猛烈喷发多次,造成38人死亡、约5.55万人撤离家园。

(来源:中国日报网 谌融 编辑:陈笛)

http://www.chinadaily.com.cn/hqgj/2010-11/03/content_11495748.htm

印尼海啸救援不乐观 短期内有火山致命喷发危险
来源:中国广播网 2010年11月03日08:17
我来说两句(0)复制链接打印 大中小
  中广网北京11月3日消息(国际台驻东南亚记者胡星)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今天距离印尼苏门答腊省发生海啸已经过去一个星期,最新消息显示,默拉皮火山昨天再次蠢蠢欲动,不时喷发黑色烟云。专家指出,尽管火山活动趋缓,但危险致命的喷发还会持续好几个星期,显然默拉皮火山在进行“马拉松长跑”,而非“短跑”。

  根据最新的官方数字显示,海啸目前已造成449人死亡,96人失踪,270多人重伤。失踪者很可能是被海啸时候巨浪卷走的,生还希望已经很渺茫。从灾难发生到现在,救援情况一直不是很乐观。其中一个因素和发生灾难的地点有很大的关系。海啸发生的明打威群岛位置非常偏远,再加上灾区风浪很大,小型船只根本无法到达,因此救援工作进行得很不顺利。但各方还在努力对灾区的救援给予帮助。值得欣慰的是,目前为止灾区还没有大规模传染性疾病。

  根据政府地质局的纪录,除了默拉皮火山多次喷发之外,印尼境内其他8座火山也同时期增加地震活动。在31日之前的3天内,阿纳喀拉喀托火山的地震活动就已经发生了780次,并喷出火山气体。印尼科学院专家认为,这些火山的不安全状况基本上是与地震和海啸同期进行的。由此可见,印尼在短期内仍然存在着不确定的危险因素。
(责任编辑:赵婷)

http://news.sohu.com/20101103/n277050637.shtml

2010年7-11月为强潮汐时期,持续5个月,是超常的强潮汐时期,10月为第四个强潮汐月。在强潮汐组合期间,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请注意观察检验。

潮汐组合A:2010年9月30日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55452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1日为下弦,潮汐变化达到极小值。

潮汐组合B:2010年10月8日为日月大潮,6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北纬0.00007度,6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最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C:2010年10月12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南纬24.45586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15日为上弦,为潮汐最小值。

潮汐组合D:2010年10月20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小值南纬0.00019度,10月23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弱叠加,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

潮汐组合E:2010年10月27日月亮赤纬角达到最大值北纬24.33506度,月亮潮南北摆动较大;10月30日为下弦,为潮汐最小值。

本月为强潮汐月,天文奇点非常集中,表现为潮汐组合数量变少,日月大潮集中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附近,潮汐南北震荡变小,有利于旱涝不均和冷热不均分布;赤道和两极潮汐变化变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的形成和发展。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61095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7982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80017.html

上一篇:千岛群岛发生里氏5.3级地震:关注空区的地震活动
下一篇:塞尔维亚中部地区发生5.3级地震和潮汐组合对比
收藏 IP: .*| 热度|

1 张骥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2: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