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厄尔尼诺继续维持:10日和17日海温异常(矩平)比较

已有 3370 次阅读 2009-9-18 06:11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地球自转, 厄尔尼诺, 低温冻害, 流感疫情




表1        厄尔尼诺继续维持:10日和17日海温异常(矩平)比较

        厄尔尼诺与地球自转的关系: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72天)及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现象的形成【2-4】。

        每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及11月18日-1月23日(66天)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形成.因此,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正异常至少可继续维持到7月28日.若能坚持到8月,厄尔尼诺事件就一定发生.

        如果拉尼娜现象在2009年1月25日-4月7日(72天)地球自转减速阶段得到加强,并坚持在2009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不完全消失,则拉尼娜事件就可以形成。否则,就会在2009年4月9日-7月28日(110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逐渐消失,并因为2008年的日食-厄尔尼诺系数12而在2009年下半年开始形成厄尔尼诺事件(本来应在2008年发生的厄尔尼诺事件,因拉尼娜事件的延长而向后推迟一年[5-7])。

        7月30日-11月6日(109天)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现象的形成。目前厄尔尼诺继续保持,并坚持到8月末,厄尔尼诺已经形成。预计11月18日-1月23日(66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快速发展并形成高潮。


        据美国国家气象服务中心表示,八月份期间厄尔尼诺天气依然疲软,不过今年晚些时候可能会加强。这为我们的预测提供了证据。

        澳大利亚气象局认为,厄尔尼诺会持续到2009年末。

        我们认为,至少会持续到2010年初。 伴随11月18日-1月23日(66天)地球自转加速阶段厄尔尼诺现象的快速发展并形成高潮,低温冻害和流感疫情也会逐渐加剧。

参考文献

1.厄尔尼诺将持续到明年加剧农作物生长压力。食品商务网。2009-09-14 11:43:00。http://www.21food.cn/html/news/35/503752.htm

2.杨学祥,杨冬红. 8至10月厄尔尼诺进展缓慢11月下旬开始增强. 发表于2008-10-28 9:57:18 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44421

3.杨冬红 , 杨学祥. 潮汐和地震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影响.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7,1(4):5-12。

4.杨冬红,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和拉尼娜事件的成因与预测. 沙漠与绿洲气象. 2008,2(5): 1-10

5.杨学祥.2008年自然状况展望:气候变化持续异常。 刊发时间:2008-01-07 11:43:07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8-01/07/content_719991.htm

6.杨学祥. 美国气象专家预测:明年形成拉尼娜天气的可能性较大. 发表于2008-12-30 10:01:48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07658

7.杨学祥。盘点2008年全球气候异常。发表于2008-12-21 9:24:37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52064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13947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42237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25125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56309.html

上一篇:澳大利亚气象局:厄尔尼诺天气可能持续到年底(转载) 
下一篇:关注16-19日潮汐组合:未来3天北方局部将降温14℃
收藏 IP: .*| 热度|

1 钟炳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2: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