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04月02日 08:07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橙柿互动
记者 程潇龙
3月31日凌晨,江西省南昌市出现大风雷电和强降雨天气。当地官方消息:此次强对流天气已造成南昌市4人死亡,10余人受伤。
网传消息称,此次大风天气造成南昌伟梦清水湾小区三人被大风吹走,不幸坠楼身亡。
现场视频显示:有小区的居民家中,客厅的窗户被大风吹走后破出一个大洞。
还有居民家里阳台窗户全部变形,玻璃全粉碎状。
“风是真的大!我家窗户是后换的断桥铝,阳台还是大的落地玻璃。侧面阳台在风口上的窗户锁吹坏了两个,窗户直接关不上,还好玻璃没碎。这个小区这条路上这一排的风最大,晚上真的是吓惨了。”一位居民说。
“孩子昨天凌晨三点打电话说吓到了,客厅和餐厅推拉门吹裂了,已经弯了。阳台上的东西一卷就没了。”
“小区连人带席梦思一起被卷下去了,几十年的树都连根拔起。”
记者辗转联系到一位小区业主,业主介绍说,“大风是昨天凌晨三点发生的,很可怕,同一栋楼有三个人被吹走了。有两个60多岁的老人,还有一个十多岁的孩子,其中两个还是祖孙俩。大风连人带窗户、床垫一起吹走掉下去了。”
网上有公开信息显示:市应急联动指挥平台收到市政府办“今晨因雷电突发大风的几起事故”——
南昌县芳湖路伟梦清水湾小区发生2起共3人被大风吹落坠楼事件。
2时58分,某栋某室刘某某(女,64岁)、徐某某(男,11岁)从家中坠落。
3时22分,某栋某室万某(女,60岁)从家中坠落。
经120现场抢救,3人均无生命体征。
橙柿互动了解到,这次被大风吹走坠楼的三人,分别是小区临峰香阁3栋20楼和11楼两户人家的老人和小孩。
20楼的徐先生还原当时的经过称,当时,60多岁的母亲和11岁的儿子住在另外的房间。
当时风很大,他从房间出来查看,发现母亲和儿子住的房间门已经没了,窗户也没了,床只剩下了空架子,席梦思床垫也不见了。
徐先生强迫自己冷静,迅速安排好其他家人,立刻拨打110电话报警。等风势稍弱,他急忙下楼查看。
楼下的场景令他心头大恸:妈妈躺在楼下,儿子掉在了楼下车棚的电动车上,还有一个老人掉在了垃圾桶旁边,是11楼人家的。
从11楼坠亡的是万先生的妻子。万先生说,当晚他和妻子分房睡的,他躲过了这场灾祸,但妻子被大风吹走不幸去世了。
万先生称,大风减弱后,楼底下就传来哭声,他急忙下楼查看,妻子躺在地上,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
大风为何能对该小区造成如此大的破坏力?有居民称,这幢居民楼比较靠外围,没有其他楼层遮挡,正好处在大风口。
天亮后,小区里能看到不少掉落的窗户和玻璃渣。
小区的老人说,几十年了,从没见过这么猛烈的大风天气。
橙柿互动了解到,就此事件,南昌县应急管理局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事故属实,具体情况以警方的发布为准。
针对这次坠亡事故,小区物业工作人员回应称,此次灾害为天灾,阳台窗框是业主自主封装的,正在登记相关受损情况。
小区开发商称涉事小区建成交付已有八九年,否认房屋存在质量问题,阳台交付时为半封装状态未安装窗框。
另据报道,当地正在调查此次事故是否涉及建筑质量问题,结果还没出来,“如果有这个情况,会依法处理的”。
此前,3月31日1时45分,南昌市气象台曾发布暴雨黄色预警信号,预计未来6小时内,该市部分地区降水可达50毫米以上,局部可伴有短时强降水、强雷电、雷暴大风等强对流天气。
点击进入专题:
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自然灾害周期与经济危机周期有高度的一致性。2004、2005、2007、2012年印尼4次8.5级以上地震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我们在2007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729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545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355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56223.html
结论
我们在2011年《地球物理学报》第四期上发表文章,最先提出2007年地球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6],2006年在《地球物理学进展》第三期提出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已经到来[8]。在2016年正式提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测方法[10]。
实践证实了理论预测的科学性和正确性。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正在到来。
参考文献
1.刘惇:《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罗氏定律》http://yuhaiyi.blshe.com/post/8050/266126
2. 竺可桢:《中国近五千年来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竺可桢全集》第4卷(上海科技教育出版社2004年7月第一版)471页。
3. 许靖华:《太阳、气候、饥荒与民族大迁移》《中国科学(D辑)》第28卷第4期1998年8月
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5.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6.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7.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8. 杨冬红, 杨学祥, 刘 财. 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3): 1023~1027。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6, 21(3): 1023~1027。
9.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327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5972.html
10.杨冬红, 杨学祥. 直面巨灾威胁: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测方法.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201-208.
11.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20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9453.html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1: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