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冰岛火山喷发:可能扩大3-4月北极臭氧洞

已有 1079 次阅读 2024-3-17 13:15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冰岛火山喷发:可能扩大3-4月北极臭氧洞

关键提示

       据冰岛国家广播公司报道,当地时间3月16日晚,该国雷克雅内斯半岛的火山再次喷发。

       报道称,该火山近几个月已多次喷发,分别是在2023年12月18日,今年1月14日及2月8日。

       冰岛火山在北极附近,火山灰冲向北极臭氧层,污染物可消耗臭氧,形成北极臭氧洞。请关注北极臭氧洞的危害。

       最近联合国支持的一项研究指出,臭氧层最早将在2040年恢复到1980年代的水平。但新西兰科学家发现,截至2023年9月16日,臭氧空洞面积为2,600万平方公里,几乎是南极洲面积的两倍,他们还观察到,过去四年这个破洞不只面积巨大,而且在南半球春季破洞最大的时期持续时间更长、更深。

       专家分析2004年至2022年臭氧空洞内不同海拔和纬度的每月和每日臭氧变化发现,虽然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禁止氟氯化碳,但过去19年来,臭氧空洞核心面积仍然减少26%,他们不确定原因。

       研究作者并未进一步探讨造成这些变化的原因,只提到臭氧层的消耗和洞的加深,有许多因素导致,包括导致地球暖化的污染、野火和火山排放的微小空气颗粒,以及太阳活动周期的变化。

        如先前研究发现,澳洲大规模的“黑色星期六”野火使2020年的臭氧空洞扩大10%。2022年东加王国附近海底火山大规模喷发,也影响近期的臭氧水平。

       研究作者强调,这篇研究结果要提醒人类,最近出现的大面积臭氧空洞可能不只是由氟氯化碳造成的,似乎与大气动态变化密切相关,气候变迁可能也影响臭氧破洞恢复的速度,联合国报告形成臭氧问题已经解决的印象,其实是过度乐观。该研究已发表在《自然通信》期刊。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3247842809303615&wfr=spider&for=pc

 

  2022-2023年南极臭氧洞突然急剧扩大,验证了我们提出的理论。

1999年,杨学祥认为,人类使用氟利昂是南极臭氧空洞形成的主要原因,这一观点依据不足。他说,事实上,北半球的大陆面积和人口占全球的大部分,人为产生的氟利昂也集中在北半球。如果是氟利昂的原因,则臭氧空洞应该出现在北极而非南极才能解释得通。

他在论文中指出,有三个因素结合起来使南极臭氧层出现空洞:太阳风的压力使地球南极上空大气层变薄;处于开裂期的地球南半球由于火山爆发释放出大量有害气体破坏臭氧层;太阳高能粒子进入地球大气层后消耗了两极臭氧。其中,太阳风是地球臭氧空洞的元凶    

杨教授说,由于受地磁层的保护,太阳高能粒子中每年仅有一小部分穿越地球磁层,并沿着磁力线集中到南北两极。由于高能粒子中以氢元素为主,到达两极后容易和臭氧结合成水,所以它首先破坏的是两极的臭氧。

https://www.kepuchina.cn/more/202104/t20210402_2980297.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2936.html

       我们在2018年11月17日指出,足够规模的火山喷发和地震活动也会产生相应的球面大气对流,影响大气对流的正常结构,形成相应的灾害链。汤加的球面对称点为西非的加纳,是能量的集中地,但是,由太阳能量形成的大气对流,火山灰一般在低纬度升起,在两极落下,与半球面对流模型完全一致。

  这是南极洲红光形成的原因,可导致9月末南极臭氧洞异常扩大(已被证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25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7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835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3992.html 

南极洲红光是南极臭氧洞异常扩大的前兆。

汤加火山在2022年1月15日喷发,会增强2022年3月春分时北极臭氧低值区的“臭氧洞漏能效应”,是今年异常高温的重要原因。

重要结论 

全球变暖对人类的威胁,不仅在于冰川融化造成的海平面上升,而且在于地表巨量的物质转移所产生的地壳均衡运动使特大地震在美洲和亚洲集中发生。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相互影响,构成气象-地质超级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25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8434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604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776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831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08595.html

最新结论

2022年1月15日汤加火山喷发出千年积累的地下热能,形成异常的大气振荡;

2022年6月太阳耀斑猛烈喷发,增强地磁层漏能效应和臭氧洞漏能效应;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3978.html

根据球面点喷数学模型,汤加的球面对称点为西非的加纳,是能量的集中地,也是高温集中在欧洲的原因。南极红光就是证据;

汤加火山灰增大了两极臭氧洞或低值区,形成臭氧洞漏能效应,使两极异常增温;北半球异常增温已成为事实,关注2022年9月末南极臭氧洞异常扩大造成的南极增温以及增大厄尔尼诺形成的可能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673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8356.html 

2023-2025年可能为太阳黑子峰值,导致太阳能量释放增加;2023-2025年也是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导致地球潮汐最大形变,增强地震火山活动和地球内能释放。

6次8.5级以上特大地震和千年一遇汤加火山喷发敲响地球内能释放的警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64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1339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0047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651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2591.html

相关报道

冰岛火山再次喷发 警方宣布周边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2024-03-17 12:03:10

每经AI快讯,当地时间16日晚,冰岛雷克雅内斯半岛上的一座火山再次喷发。据当地媒体报道,格林达维克小镇和蓝色潟湖地区的人员已被疏散。冰岛警方宣布火山周边地区进入紧急状态,目前首都雷克雅未克附近的凯夫拉维克国际机场航班起降暂未受到影响。该火山近几个月多次喷发,喷发时间分别是在去年12月18日、今年1月14日和2月8日。其中,今年1月的喷发导致格林达维克市的3所房屋被熔岩吞没。这次火山喷发也是冰岛自2021年以来的第7次火山喷发。(央视新闻)

https://www.nbd.com.cn/articles/2024-03-17/3283284.html

冰岛:火山喷发

新华社新闻

新华社新闻

1小时前

(外代一线)冰岛:火山喷发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3月16日冰岛格林达维克附近一座火山喷发冒出的浓烟。新华社/路透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3月16日冰岛格林达维克附近一座火山喷发冒出的浓烟。新华社/路透

这张由冰岛警方提供的照片显示的是3月16日格林达维克附近一座火山喷发的场景。新华社/路透

这张由冰岛警方提供的照片显示的是3月16日格林达维克附近一座火山喷发的场景。新华社/路透

这张照片拍摄的是3月16日冰岛格林达维克附近一座火山喷发冒出的浓烟。新华社/路透

3月16日,在冰岛格林达维克,因火山喷发被疏散的人们站在一辆巴士旁。新华社/路透

https://so.html5.qq.com/page/real/search_news?docid=70000021_84965f65fa75625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25687.html

上一篇:2024年3月17日午报:强震频发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
下一篇:2002年非典型肺炎为什么快速消失?
收藏 IP: 222.161.100.*| 热度|

5 尤明庆 许培扬 郑永军 宁利中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0: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