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日本灾难来了:7.4级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啸

已有 1316 次阅读 2024-1-1 19:24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日本灾难来了:日本本州近海发生7.4级地震                                                                                                                                                                                                 杨学祥   

          关键提示 

       日本强震频发值得关注。

       全球地震活跃,强震集中,关注强潮汐组合和最强潮汐组合

       亚洲强震频发。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7.42024-01-01 15:10:1037.50137.2030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32023-12-31 01:16:26-3.30139.3050印度尼西亚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52023-12-30 13:19:272.4593.0010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西岸远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02023-12-30 00:31:1624.9596.4510缅甸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52023-12-28 17:15:1644.40149.1530千岛群岛

2024年1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已有 1657 次阅读 2021-7-6 12:59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41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2024年1-5月、8-11月为强潮汐组合,6-7月、12月为弱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A1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1度,14日为日月小潮,11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弱)。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7.42024-01-01 15:10:1037.50137.2030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潮汐组合B2024110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8.18度,111日为日月大潮,113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C11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22度,118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D2024123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8.22度,125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E13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18度,22日为日月小潮,129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24-2025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值,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或暖)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4306.html

日本鹿儿岛县一火山喷发,烟柱高达1600米

2024年01月01日 16:08 观察者网

  据鹿儿岛当地媒体南日本放送(MBC)援引日本气象台报道,当地时间1日下午3点左右,位于日本南部鹿儿岛县诹访之濑岛的御岳火山喷发,从火山口喷发而出的烟柱高达1600米。

图片转自MBC图片转自MBC

  日本气象台表示,火山灰将从西南方向被冲走,预计到当地时间晚9点左右将有少量火山灰落在岛上。

  此外,诹访之濑岛火山口周围仍处于2级喷发警报状态,日本气象台敦促距火山口半径约1公里范围当地居民警惕大型熔岩块。

https://finance.sina.com.cn/stock/usstock/c/2024-01-01/doc-imzzzfna6579904.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0&r=0&rfunc=65&tj=cxvertical_pc_hp&tr=12

大海啸预警!日本近海突发7.4级地震,当地

2024年01月01日 16:12 北京青年报

  1月1日,央视援引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当地时间当天16时6分左右,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发生5.7级地震,最大震感为震度5,震源深度10公里。

  随后,在16时10分左右,能登地区再次发生7.4级地震,最大震感为震度7,附近地区已发布海啸预警。

日本能登地区等地发布海啸预警日本能登地区等地发布海啸预警

  据报道,受强震影响,日本多地已发布海啸预警。石川县能登地区等地海啸预计将达3米。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月1日15时10分,在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北纬37.5度,东经137.2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30公里。

  央视援引日本广播协会(NHK)报道,当地时间当天16时18分左右,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再次发生6.1级地震,最大震感为震度5强,震源深度10公里。

  据日本媒体报道,目前日本石川县能登地区等地发布的海啸预警级别为大海啸预警。日本广播协会等媒体均在即时播报地震海啸信息,呼吁民众立刻从危险区域撤离。

  自然资源部海啸预警中心根据初步地震参数判断,地震可能会在震源周围引发局地海啸,但不会对我国沿岸造成影响。该中心将继续跟踪分析地震和海啸监测数据,并及时发布信息。

https://news.sina.com.cn/w/2024-01-01/doc-imzzzfmy9803533.shtml?cre=tianyi&mod=pchp&loc=3&r=0&rfunc=65&tj=cxvertical_pc_hp&tr=181

日本学者呼吁日本须全力应对下一场地震灾害:13年前日本灾难预测得到响应

                        杨学祥 

       关键提示:在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我的一项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518.htm

       我在200861指出,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见网址)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此后发生的8.5级以上地震有:

       2010214智利8.8级地震;

       2011311日本9级地震;

       2012411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

       南美太平洋沿海(智利)、日本、印尼苏门答腊的大震都应验发生了,只有俄罗斯的堪察加半岛和美国的西海岸还在蠢蠢欲动:

       据中国地震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13-05-24 13:44 在鄂霍次克海(在堪察加半岛西部沿海)(北纬54.9,东经153.3)发生8.2级地震,震源深度600.0公里。

       中新社旧金山830电当地时间830上午,美国阿拉斯加州阿留申群岛发生7级地震,之后再发生数次4.7级至5.4级余震,美国地质勘查局称未引起海啸。

       下一次8.5级以上地震在哪里?

       如果本规律正确,最大的可能性是在美国和日本,日本将有连续大震发生的可能。俄罗斯为第三位。

http://bbs.sciencenet.cn/blog-2277-751618.html

 

下一场自然灾难:30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2005-9-4

       一场自然灾难:30年内日本将是自然灾害的受援国

                杨学祥

       2004年年1226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30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2005830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1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911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300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1907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20015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2001年的4月份再度发生了123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8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150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2]

       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3-5],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后,全球低温冻害和暴雪灾害频繁发生。郭增建的“深海巨震降温说”是一种合理的解释:海洋及其周边地区的强震产生海啸,可使海洋深处冷水迁到海面,使水面降温,冷水吸收较多的二氧化碳,从而使地球降温近20年。20世纪80年代以后的气温上升与人类活动使二氧化碳排放量增加有关,同时这一时期也没有发生巨大的深海地震。巨震指赤道两侧各40o范围内的8.5级和大于8.5级的深海地震。

 

      拉马德雷位相、强震与气温对比

 

时  期   1889-1924  1925-1946  1947-1976  1977-1999  2000-2030

拉马德雷      相     相    冷  相  暖  相   冷  

气  温    低  温   增  暖   低  温  增  暖  低  温?

强  震    2次     1次       7次     0次   已发生2

 

      海洋巨震与海啸

 

地震时间        地点        震级      海啸死亡人数

1906-01-31      哥伦比亚       Ms 8.6      500-1500

1960-05-22      智  利       Ms 8.9      1061

2004-12-26      印度尼西亚      Ms 8.7      300000

 

  从表1和表2的对比中可以看到,三个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气候低温期与哥伦比亚、智利、印度尼西亚的海洋巨震海啸和128.5级以上强震有很好的对应关系。2000-2030年是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世界强震将频繁发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37652.html

1889年至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数据的特征分析

  

根据1889年以来的地震数据统计,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2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0-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1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活跃期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9级以上

地震次数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地震

全球

中国

1890-1924

64

1

0

1890-1924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1

0

0

1925-1946

温暖期

1946-1977

117

1

4

1957-1976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0

0

0

1977-1999

温暖期

2000-2012

66

0

2

2000-2030

低温期?

 活跃期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我们多次强调:特大地震集中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前17年,这只是前一轮特大地震活跃期的统计结果,没有从理论上给出说明。

 

本轮特大地震活跃期将延长至2025

 

最近的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周期叠加的结果,一般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9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开始,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结束,历时18.6年,约为19年(见表2)。

 

2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地震时间

地震地点

震级

拉马德雷

月亮赤纬角

1895-1897

冷位相

最大值

1

1896-06-15

日本

8.5

冷位相

1904-1906

冷位相

最小值

2

1906-01-31

厄瓜多尔

8.8

冷位相

1913-1915

冷位相

最大值

1922-1924

冷位相

最小值

3

1922-11-11

智利

8.5

冷位相

4

1923-02-03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8.5

冷位相

1931-1932

暖位相

最大值

5

1938-02-01

印尼班大海

8.5

暖位相

1940-1942

暖位相

最小值

1950-1952

冷位相

最大值

6

1950-08-15

中国西藏

8.6

冷位相

最大值

7

1952-11-04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9.0

冷位相

最大值

8

1957-03-09

阿拉斯加

8.6

冷位相

1959-1960

冷位相

最小值

9

1960-05-22

智利

9.5

冷位相

最小值

10

1963-10-13

俄罗斯库页岛

8.5

冷位相

11

1964-03-27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9.2

冷位相

12

1965-02-04

阿拉斯加

8.7

冷位相

1968-1970

冷位相

最大值

1977-1979

暖位相

最小值

1986-1988

暖位相

最大值

1995-1997

暖位相

最小值

2005-2007

冷位相

最大值

13

2004-12-26

印尼苏门答腊

9.1

冷位相

14

2005-03-28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最大值

15

2007-09-12

印尼苏门答腊

8.5

冷位相

最大值

16

2010-02-27

智利

8.8

冷位相

17

2011-03-11

日本

9.0

冷位相

18

2012-04-11

印尼苏门答腊

8.6

冷位相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未发生

发生概率最大

发生概率较大

发生概率较小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因为考虑到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可能超过历史的记录。由此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特大地震和超级火山)也可能超过历史的规模。这是比温室效应更危险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后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10914.html

      

参考文献

杨冬红杨学祥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281):58-70

杨学祥流感和强震爆发的预测百科知识. 2005, (24): 13-14.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杨学祥,杨冬红。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见:高建国主编,苏门答腊地震海啸影响中国华南天气的初步研究——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气象出版社,2007200-204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文汇报。科技文摘专刊(第683期)。200832第五版。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杨学祥。灾害链规律不容忽视。《地理教学》,2008,(5):1-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Li Guoqing.27.3-dayand13.6-dayatmospherictide and lunar forcing on atmospheric circulation [J]. Adv.Atmos.Sci. 2005, 22:359-374.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 Vol. 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杨冬红, 杨学祥. 直面巨灾威胁: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周期及其预测方法. . 第三届中国防灾减灾之路学术研讨会:纪念唐山抗震40周年暨平安京津冀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2016:201-208. 2016-中国防灾减灾之路。主编:高建国。出版社:气象出版社出版时间:2016-07-0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395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940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064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068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116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6236.html

上一篇:日本本州近海发生7.4级地震:关注1月1-4日弱潮汐组合
下一篇:2024年1月1日夜报:弱潮汐组合和强震导致厄尔尼诺指数下降
收藏 IP: 58.244.130.*| 热度|

6 杨正瓴 许培扬 高宏 宁利中 尤明庆 孔玲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4 04:1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