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日本本州近海发生7.4级地震:关注1月1-4日弱潮汐组合

已有 960 次阅读 2024-1-1 18:2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日本本州近海发生7.4级地震关注1月1-4日弱潮汐组合                                                                                                                                                                                        杨学祥   

          关键提示 

          20196月以来的数据显示,地球6级以上强震极大值受潮汐组合控制,具有双周循环的潮汐波动特征。自201911日开始至2023年9月19日截止,潮汐波动规律明显存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091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3648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3115.html 

https://world.huanqiu.com/article/432DhYzpryB

  北京时间12月1日17时至12月2日8时,受太阳日冕物质抛射(CME)爆发影响,地球出现3小时Kp为7的大地磁暴,3小时Kp为6的中等地磁暴,以及9小时小地磁暴,目前地磁活动还在持续中。(Kp指数即全球磁场指数,其反映的是每三小时地球磁场活动的情况,数值越大对应的地磁活动越强)

https://so.html5.qq.com/page/real/search_news?docid=70000021_085656bfd2c96352

        厄尔尼诺指数下降周期在地磁暴期间快速终止,进入上升区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1412265

   从2023年12月2日15时开始,全球发生密集发生7级地震一次、6级地震6次、5级地震6次。地磁暴激发强震值得关注。

        东西太平洋强震交替发生,是美国加州大震的前兆。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441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9880.html

         2022年6-8月高温干旱之后,9-12月全球大震来了:

https://www.sohu.com/a/577699617_12015840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4379.html

         关注本次强潮汐组合激发的地震高潮。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地震终于来了。

     财联社8月5日电,智利气象部门数据显示,近日,该国北部科金博地区的气温最高达到37摄氏度,创下该国冬季的最高气温纪录,智利北部和中部一些地区也出现了超过30摄氏度的高温。智利首都圣地亚哥的气温也在近期达到25摄氏度,而圣地亚哥往年此时的正常气温约为15摄氏度左右。据悉,这样的异常高温还将持续数日。构造活动释热是最合理的选项。与此同时,阿根廷发生6.1级地震,这些事件表明,南美洲的构造活动已经非常显著。

      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频发。2023年全球创纪录异常高温包含地球构造活动的大规模参与。

       日本强震频发值得关注。

       全球地震活跃,强震集中,关注强潮汐组合和最强潮汐组合

       亚洲强震频发。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7.42024-01-01 15:10:1037.50137.2030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32023-12-31 01:16:26-3.30139.3050印度尼西亚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52023-12-30 13:19:272.4593.0010印尼苏门答腊岛北部西岸远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02023-12-30 00:31:1624.9596.4510缅甸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52023-12-28 17:15:1644.40149.1530千岛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72023-12-24 11:23:43-38.05-73.4510智利
5.62023-12-24 07:44:46-20.35-173.3510汤加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22023-12-21 22:55:5951.55-175.4520安德烈亚诺夫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22023-12-20 20:11:18-16.10-72.85100秘鲁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52023-12-19 09:46:2140.0277.8610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22023-12-18 23:59:3035.70102.7910甘肃临夏州积石山县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62023-12-16 14:10:52-24.30-180.00550斐济群岛以南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82023-12-12 12:00:17-18.00-175.25280汤加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12023-12-11 14:33:32-18.80-175.35270汤加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62023-12-08 15:20:03-20.60169.50100瓦努阿图群岛
5.52023-12-08 08:41:03-8.30157.2510所罗门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32023-12-08 04:03:4018.35-98.6560墨西哥
7.12023-12-07 20:56:31-20.70169.5050瓦努阿图群岛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22023-12-07 12:15:3841.2049.8050里海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82023-12-05 21:36:389.20126.8530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62023-12-05 17:10:079.00126.8550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72023-12-05 16:23:5413.90120.6575菲律宾
5.52023-12-05 15:31:3212.2047.5010亚丁湾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6.92023-12-04 03:49:398.90126.8550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92023-12-03 22:36:038.60127.1550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6.62023-12-03 18:35:568.45126.8550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92023-12-03 04:52:208.45126.8540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6.22023-12-03 02:09:268.50127.1040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6.02023-12-03 01:40:158.45126.8040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6.12023-12-03 00:03:438.40126.9540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7.62023-12-02 22:37:068.65126.4540菲律宾棉兰老岛附近海域
5.82023-12-02 15:55:39-19.20-69.10100智利北部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5.02023-12-02 01:36:3324.2698.0810云南德宏州芒市
5.02023-12-01 22:55:5639.3097.279甘肃酒泉市肃北县

日本本州近海发生7.4级地震!东京震感强烈

中青网青小小

中青网青小小

53分钟前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1月01日15时10分在日本本州西岸近海(北纬37.50度,东经137.20度)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30千米。

地震发生时,东京市区震感明显。日本气象厅对日本海沿岸各地区发出多个海啸预警,第一波高达5米的海啸已抵达石川县能登地区。日本各大电视台已暂停正常节目播出,呼吁海啸预警地区民众关注后续地震和海啸情况,并紧急避险。

来源:中国地震台网速报、人民日报客户端

责编:李华锡

审核:王龙龙

复核:王岑予

https://so.html5.qq.com/page/real/search_news?docid=70000021_853659282cd13952

表1 20245-8级地震与潮汐强度的对应关系(截止时间:2024年1月1日)

月份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合计

8级地震

0

0

0

0

0

0

0

0

0

0

0

0

7级地震

11

6级地震

5级地震

潮汐

 注:本表以中国地震台网数据为准。 

2024年1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已有 1657 次阅读 2021-7-6 12:59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41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2024年1-5月、8-11月为强潮汐组合,6-7月、12月为弱潮汐组合。

      潮汐组合A1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1度,14日为日月小潮,11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最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弱)。

震级(M)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参考位置
7.42024-01-01 15:10:1037.50137.2030日本本州西岸近海

      潮汐组合B2024110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8.18度,111日为日月大潮,113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C11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22度,118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D2024123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8.22度,125日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E13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18度,22日为日月小潮,129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2024-2025年预测为太阳黑子峰值,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或暖)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430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416230.html

上一篇:2024年1月1日晚报:强潮汐组合导致雾霾和厄尔尼诺指数上升
下一篇:日本灾难来了:7.4级地震、火山喷发和海啸
收藏 IP: 58.244.130.*| 热度|

4 许培扬 宁利中 郑永军 尤明庆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14: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