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太阳黑子日均超百;金冬雁:“全球疫情正在走向终结”

已有 3583 次阅读 2022-12-24 00:0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金冬雁:新冠病毒变异率比流感低多了“全球疫情正在走向终结”

金冬雁:全球疫情正在走向终结

金冬雁:全球疫情正走向终结

2022-12-23 17:17:48 来源: 肖博健康 河北  

12月22日晚,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在“未来讲堂”线上会议就“国内外新冠防疫举措及依据”主题作报告。对于未来新冠病毒的变异,金冬雁称:“新冠病毒的突变率其实比流感病毒、SARS病毒的变异率低多了,它大约只是艾滋病病毒变异率的1/4。我推测,只要不出现免疫性超强或致病性超高的新变种,全球新冠疫情正在走向终结。”

在免疫方面,金冬雁认为不同疫苗组合有不同的作用。肌肉注射式疫苗对肺部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吸入式以及鼻喷式疫苗对肺部的保护作用略逊于肌肉注射式疫苗,但是其对上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作用非常突出。而自然感染会同时激活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对肺部、上呼吸道都形成良好的“保护膜”,所以如果采取“mRNA疫苗/灭活疫苗+鼻喷式/吸入式疫苗”的组合方式,则有可能取得与自然感染相似,或者优于自然感染的免疫效果。(澎湃新闻记者 姚易琪)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P9OORGN0542RI7Z.html

金冬雁:新冠病毒变异率比流感低多了,“全球疫情正在走向终结”

202212/2315:21澎湃新闻企鹅号发布于上海


“我要在此澄清一个误区,之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我说奥密克戎可能更容易攻击那些免疫力强的人,之后很多人大肆宣传,并称增强免疫力没用,打疫苗反而会适得其反。其实不是这样的。”12月22日晚,香港大学李嘉诚医学院生物医学学院教授、病毒学专家金冬雁在“未来讲堂”线上会议就“国内外新冠防疫举措及依据”主题作报告时无奈地说道。

“我的意思是,新冠病毒新变种出现的总趋势是传播力和免疫逃逸性增强而致病性减弱。奥密克戎的出现就是以致病性大大减弱为代价实现免疫逃逸,致病性弱是其与生俱来的特性,将来出现的新变种大概率跳脱不了这个框架。但这不代表增强免疫力没用,相反,对于抵抗病毒,接种疫苗是非常重要的工作之一。”金冬雁解释道。

对于未来新冠病毒的变异,金冬雁称:“新冠病毒的突变率其实比流感病毒、SARS病毒的变异率低多了,它大约只是艾滋病病毒变异率的1/4。我推测,只要不出现免疫性超强或致病性超高的新变种,全球新冠疫情正在走向终结。”

他以流感病毒做类比,流感病毒变异方式有两种:抗原性转换和抗原性漂移。抗原性转换是指当细胞感染两种不同亚型的流感病毒时,病毒基因组的节段发生重配。抗原发生大幅度变异,属质变,往往形成新亚型,易造成大流行,且较难预防。

抗原性漂移则是指病毒变异幅度小或连续变异,属于量变,即亚型内变异。一般认为这种变异是由病毒基因点突变和人群免疫力选择所造成的,会引起小规模流行。“而当前奥密克戎亚毒株的变异都属于后者,其免疫逃逸性和致病性的变化基本都保持在同一水平线,未引起较大变动。随着病毒致病性的减弱及群体混合免疫力的形成,新冠病毒逐渐出现了从世界大流行向地方性流行的转变。我们经过研究发现,奥密克戎的变化也要受到自然的选择,那些突变异常的病毒往往会先被自然杀死。”金冬雁说道。

在免疫方面,金冬雁认为不同疫苗组合有不同的作用。肌肉注射式疫苗对肺部的保护作用较为明显,吸入式以及鼻喷式疫苗对肺部的保护作用略逊于肌肉注射式疫苗,但是其对上呼吸道黏膜的保护作用非常突出。而自然感染会同时激活黏膜免疫和体液免疫,对肺部、上呼吸道都形成良好的“保护膜”,所以如果采取“mRNA疫苗/灭活疫苗+鼻喷式/吸入式疫苗”的组合方式,则有可能取得与自然感染相似,或者优于自然感染的免疫效果。“这也是我们一定要彻底、连续接种疫苗的原因。”金冬雁强调。

至于自然感染,金冬雁称其主要有“三重作用”:一是体内获得抗体,短期内能够提高自身对新冠病毒的免疫力。二是即便复阳,较之初次感染,体内的病毒载量也会降低,病程较短,重症或者死亡的概率也会有所降低。三是复阳后,体内新冠病毒的传染性也会大大降低。当然,金冬雁也强调,自然感染后的保护作用不是立即发挥的,所以各地也存在一个“窗口期”,即“感染高峰”结束后可能还存在一个“小峰”,但是在自然感染和疫苗的双重作用下,新冠病毒大流行和大暴发的可能性将会大大降低。

以香港为例,金冬雁表示,“在今年(2022年)2月,香港疫情出现大暴发趋势,整个2月~4月香港的疫情都较为严重,但是大暴发结束后,一直到现在,香港都处在比较平稳的阶段。原因就是自然感染后免疫保护发挥了作用,以及香港大部分人都接种了疫苗。我们(香港)疫苗的两针三针接种率都很高。截至12月7日,在全人口范围内,香港的三针接种率是82.6%,两针接种率是92.9%。”

“目前全球疫情的软肋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年龄较大的老人和年龄较小的孩子。这两部分人本身免疫力较弱,加之很多人因为身体原因未打疫苗,所以病毒很有可能从这两部分人‘突破’,造成较大面积的感染。”金冬雁称。

接下来应该如何抵御病毒?金冬雁认为工作重点有四:首先呼吁大家戴口罩,这是最低成本的防感染方式之一;其次尽可能接种疫苗,如果是灭活疫苗,尽量完成三针至四针的接种;公共场所保持通风换气,“香港强制规定餐馆等公共场所必须每小时换气通风6次”;对于较脆弱的老年人以及重症患者,要加强对他们的数据监测,如ICU满员率是多少,其中新冠导致的入院率又是多少,只有加强对重点人群的重点监测,才能让病情明朗化。

https://new.qq.com/rain/a/20221223A042US00

      新冠变异病毒再变异:适应性增强,毒性减弱,最后消失

       目前新冠病毒的发展趋势符合我们的预测,疫情进入最后阶段:感染面积增大,重症率降低,处于黎明前的黑夜。只要继续严防死守,伴随太阳黑子峰值和太阳风暴的到来,病毒消失的日子不远,三年抗疫胜利在望。

       我们在2020年2月1日指出,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与2019年12月开始的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2021年1月1日-2月19日有30天没有太阳黑子,约占总天数的3/5。与2019年相比,2021年太阳活动增强非常明显。紫外线杀毒作用增强,导致新冠病毒频繁变异以适应2020年和2021年太阳活动增强。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全球气候变冷,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时期,病毒变异达到峰值,形成大爆发(冠状病毒2002年SARS和2014年中东呼吸综合症都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时期)。

      2030-2035年为可能的太阳黑子谷值时期,新冠病毒可能重返地球。

      据2020年2月观察计算:太阳表面已经几乎330天没有出现明显太阳黑子了。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中有90%的时间太阳活动处于完全低迷状态。

      2020年6-12月没有太阳黑子158天,占总天数214天的73.8%。太阳黑子活动增强明显。

      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时期,病毒变异达到峰值。一旦太阳黑子转向极小期,太阳黑子减少,就会形成变异病毒大爆发(冠状病毒2002年SARS和2014年中东呼吸综合症都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16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380.html

      从全球病例数可以看出:从2月底到4月底,全球病例数上升,然后到6月底有所下降,到8月底再次上升,此后一直在下降。这种模式在印度、印度尼西亚、泰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等国也很明显。

https://mini.xnnews.com.cn/r/da97405a83330436_2.html?from=sgxxl&page=info&usid=%u5C40%u57DF%u7F51WfNi

      我们的数据统计表明,太阳黑子日平均相对数在2021年2月为7.11,在3月为20.61, 在4月为22.67,在5月为20.03,在6月为24.36,在7月为35.87,在8月为22.77,在9月为51.97,在10月为36.61。这完全符合全球疫情的发展过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484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641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7579.html

      2019年太阳黑子最小值已经过去,2025年太阳黑子最大值就要到来。新冠病毒是太阳黑子极小值的产物,天生惧怕太阳黑子。印度发现240种变种病毒,应对和适应太阳黑子不断增强,这是新冠病毒继续生存的必然结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380.html

      病毒变异的一般趋势:适应性增强,毒性变弱,最后消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301.html

       日本疫情神秘消退与太阳黑子增强以及太阳风暴爆发相关

         2021年10月29日太阳风暴和新冠疫情响应

        2021年8-10月太阳黑子明显增加和日本新冠疫情神秘消退对应

          2021年9-10月太阳黑子和疫情监测

         太阳黑子增加,疫情减轻。太阳黑子减少,疫情加重。太阳黑子杀死病毒。

       由于连日来太阳活动活跃,耀斑引发的太阳风暴在10月12日抵达地球,带来了地磁暴,同时也造成在纬度较低地区也能看到极光。不仅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地区也报告出现了极光。这种现象可能将持续2-3天。

       太阳风暴的等级从 G1 到 G5,从高到低排名。此次袭击地球的太阳风暴等级为G2,据说即使是 G2太阳风暴,如果与卫星接触,也有可能导致电力短缺和无线电中断。风暴的等级越高,它的磁场就越强,影响也越大。

       虽然此次风暴等级只是“中等”,但雷丁大学的马修·欧文教授警告说,我们不应该排除未来 G5 风暴袭击地球的可能性。

https://www.sohu.com/a/494868850_121118710

          9月份太阳黑子相对数猛增导致新冠疫情减轻 

我们的数据统计表明,太阳黑子日平均相对数在20212月为7.11,在3月为20.61 4月为22.67,在5月为20.03,在6月为24.36,在7月为35.87,在8月为22.779月为51.97,在10月为36.61(在11月为36)这一变化趋势与全球疫情拐点和日本病毒消退基本符合。增强的太阳黑子灭杀病毒,是疫情好转的主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75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7880.html

我们多次指出,202112月至20221-2月为南半球夏季,南半球国家疫情减轻,如果防护得当,新冠疫情可能在南半球结束。

我们在20211020日指出,目前南半球进入春夏季,新冠疫情明显消退(如巴西、阿根廷和南非),有望在20221-2月完全消失;而北半球进入秋冬季,新冠疫情可能持续到秋冬季,最迟在夏季消失。英国是北半球国家,202112月至20221-2月为新冠疫情高峰时期,不加强抗疫力度,将带来严重后果,直接威胁20226-8月夏季全球疫情的消失。

关注202112月至20221-2月北半球冬季中太阳黑子减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9249.html

      2021年12月15-30日太阳活动进入异常峰值。

      我们的数据统计表明,太阳黑子日平均相对数在2021年2月为7.11,在3月为20.61, 在4月为22.67,在5月为20.03,在6月为24.36,在7月为35.87,在8月为22.77,在9月为51.97,在10月为36.61,在11月为36,12月为64.74。

      12月进入太阳黑子异常峰值。如果2022年1-2月太阳黑子异常增强持续,则表明新冠疫情结束为期不远。

2021年2-12月太阳黑子每月日平均数.png

1   20212-12月太阳黑子每月日平均相对数

 

      2021-2025年太阳黑子的变化趋势

 

       202112月至2022年年2月为北半球冬季,是太阳黑子低值时期,新冠疫情进入最后一个高潮,在20226-8月夏季的太阳黑子高值时期疫情趋于结束。目前南半球处于春夏季,疫情正在减弱。

太阳活动的峰值跟谷值相比,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化可能只有千分之一,这是对太阳辐射总体而言。事实上,在太阳黑子峰值时期,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化集中在紫外线光谱区,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紫外线部分某些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为太阳黑子最少年份的20倍。这是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瘟疫频发的原因,也是太阳黑子峰年病毒被大量灭杀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272.html

2019年为太阳黑子极小值,新冠病毒爆发表明它天生惧怕太阳黑子。2025年为太阳黑子极大值,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逐年增加,绝杀新冠病毒的日子不会太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70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1108.html

      太阳风暴绝杀新冠病毒:南美洲最显著

      太阳黑子增加,疫情减轻。太阳黑子减少,疫情加重。2021年11-12月和2022年1-2月,南半球处于春夏季太阳黑子峰值时期,新冠疫情处于低谷;北半球处于秋冬季太阳黑子谷值时期,新冠疫情处于高峰。

      由于连日来太阳活动活跃,耀斑引发的太阳风暴在10月12日抵达地球,带来了地磁暴,同时也造成在纬度较低地区也能看到极光。不仅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地区也报告出现了极光。这种现象可能将持续2-3天。

      太阳风暴的等级从 G1 到 G5,从高到低排名。此次袭击地球的太阳风暴等级为G2,据说即使是 G2太阳风暴,如果与卫星接触,也有可能导致电力短缺和无线电中断。风暴的等级越高,它的磁场就越强,影响也越大。

      虽然此次风暴等级只是“中等”,但雷丁大学的马修·欧文教授警告说,我们不应该排除未来 G5 风暴袭击地球的可能性。

https://www.sohu.com/a/494868850_121118710

      10月30-31日和11月3-5日太阳风暴再次光临地球,杀灭新冠病毒,使疫情减轻。 南半球目前处于春夏季,面对太阳的面积比北半球大,受到太阳风暴的影响也比北半球大,南半球国家疫情减弱也最显著(见;巴西、阿根廷和南非疫情数据)。

       太阳风暴灭杀病毒的历史记录

      太阳风暴定期为地球杀灭病毒,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事件,西班牙流感和新冠疫情证实了这一点。

表2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和太阳风暴记录统计表 

                            首发地区       拉马德雷      太阳风暴

1510     流感                             英国

1580     流感     美洲土著流感     美洲                             1582年

1675     流感                                                                   

1733     流感

1742-1743 流感      东欧流感        东欧

1837     流感           欧洲流感        柏林,西班牙               1859年

1889-1894  流感    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1890-   H2N2        EI                      英格兰        冷位相        

1900-   H3N8        EI                                 冷位相      

1918#- H1N1        SI 西班牙流感      美国           冷位相      1921

1957#- H2N2        亚洲流感         中国贵州         冷位相      1958年

                                                                                       1967年

1968#- H3N2        香港流感         中国香港         冷位相      1972

                                    1975年

1977-H1N1        EII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冷暖边界     1989年

1997- H5N1          Al                    中国香港         暖位相       

1999- H9N2          Al                       中国            暖位相       

2002* SARS           非典型肺炎         中国           冷位相       2003

2004- H5N1          Al                        越南           冷位相

2009* H5N1          甲型流感            墨西哥         冷位相     2010-2011

2012*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沙特阿拉伯      冷位相    2012-2014

2016*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韩国           冷位相         2017

2019* 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                         冷位相         2021年

                                                                                       2023-2026?

 

注:带*号项是笔者加的,带#号者为最强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41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29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254.html

https://www.docin.com/p-2343361269.html&dpage=1&key=%E6%B5%81%E6%84%9F%E6%80%8E%E4%B9%88%E6%B2%BB&isPay=-1&toflash=0&toImg=0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3-29/doc-iimxyqwa3856397.shtml

https://www.doc88.com/p-9445767339134.html

      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和1921年爆发了超级太阳风暴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而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结束和1921年爆发了超级太阳风暴之间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超级太阳风暴灭杀了西班牙流感病毒。

   如果在2025年太阳黑子峰值之前,2021-2024年爆发超级太阳风暴,那么新冠疫情结束就为期不远了。

      “超级太阳风暴与病毒大流行:超级太阳风暴会成为一场灾难还是福音?  让我们拭目以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92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134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140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30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828.html

       大自然已经向新冠疫情宣战,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日子就要结束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939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0638.html

       北京地区新增感染人数从11月16日的423激增到25日的2576,数值翻了6倍。相应的太阳黑子相对数由85(11月最高值)锐减到55(11月最低值),下降了30,大于原来数值的三分之一。

     我们的数据统计表明,太阳黑子日平均相对数在2021年2月为7.11,在3月为20.61, 在4月为22.67,在5月为20.03,在6月为24.36,在7月为35.87,在8月为22.77,在9月为51.97,在10月为36.61,在11月为36,12月为64.74,2022年1月为57,2022年2月为65.71,3月为69.06,4月为76.43,5月为92.45,6月为70.43。太阳黑子处于低水平降低阶段。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5406.html
       2022年7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重新升为2022年最高值。
       2022年7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为93.03,比6月升高22.6,比5月升高0.58,成为2022年最高值,对应2022年7月新冠疫情减轻(见相关报道)
       2022年8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为69.74,比6月还低0.69,对应疫情加重。
       2022年9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为82.23,比8月升高了12.49,对应疫情减轻。
       2022年10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为85.29,比9月升高了3.06,远远高于去年同期(对比图1)。
       2022年11月1-25日总数: 1748 ,日平均: 69.92。比7月最高值93.03减少23.11,是疫情恶化的重要原因。

2022年10月太阳黑子相对数日平均数.png

图4  2022年1月至10月太阳黑子相对数日平均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760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1820.html

  

相关报道

北京此轮疫情为何居高不下?专家:遭遇国内目前传播力最强毒株

2022年11月28日 00:08 新京报作者:戴轩

  北京此轮疫情已持续近两个月。据北京市卫健委消息,11月26日,北京新增747例本土确诊病例和3560例无症状感染者,数量已突破4000。

  在同样的防控处置下,本轮疫情为何如此复杂?对于部分小区流传的“邻居阳性可居家”倡议,应该如何看待?4名死亡病例均为新冠轻型,接种疫苗是否还有意义?

  11月27日,对于市民关心的多个问题,北京佑安医院呼吸与感染性疾病科主任医师李侗曾进行了释疑。

  问题1:采取了同样的甚至更大力度的防控措施,为何此轮疫情感染者居高不下?

  李侗曾:北京本轮疫情的主要毒株是奥密克戎BF.7。作为奥密克戎变异株的一种,BF.7的传染性太强,德尔塔的R0是5-6,奥密克戎超过了10。且奥密克戎免疫逃逸能力更强,喜欢在上呼吸道繁殖,这意味着感染者能够通过说话、咳嗽,感染给更多的病例,周围的人更容易传染上,奥密克戎轻症较多,也容易降低警惕性。

  即便和奥密克戎其他变异株相比,如与年初BA.1、BA.2和前段时间很多地方流行的BA.5变异株相比,BF.7传播速度更快,传播能力更强,是目前国内奥密克戎家族中传播力最强的新冠变异株。

  此外,奥密克戎感染后1天就可排毒,两三天就可出现第二代病例,因此依以前的检测频率可能漏掉一些人,检出阳性的时候已经造成了传播;从我个人接触的病例看,虽然感染性增强了、代际时间变短了,但感染后转阴的时间仍在7-10天,也没有缩短。我觉得这些都造成了防控的难度增加。

  问题2:BF.7的特点是怎样的?

  李侗曾:BF.7是奥密克戎的一个分支,因此也遵循了奥密克戎的特点:

  首先是免疫逃逸能力很强,接种过疫苗和感染过的人,虽然获得了抗体,但是面对奥密克戎仍然可能再次感染,从全球看,各地都因奥密克戎引起了疫情反弹。

  其次,奥密克戎的潜伏期短了,传播速度更快了,感染后两三天就已经有传染性,可以出现第二代病例。一旦流调慢一些,人数就可能迅速增加。

  从致病力角度看,相比原始毒株、德尔塔有所下降,更多表现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如发烧、流涕等,少数人有消化道症状。

  问题3:如果邻居同意,阳性可以居家隔离不送方舱。这种方式是否可行?

  李侗曾:对于无症状感染者或密接本人来说,大多数人是愿意居家观察的,但是不能只考虑自己,需要考虑家庭以及社区。

  从家庭的角度看,奥密克戎传染性太强,家庭成员有老人、孕妇一定要小心;我们在临床看到新冠给每个家庭带来的影响千差万别,一些老人感染后会成为重症、危重症病例,基础病加重。如果家里没有高危人群,那么邻居家是否有?他们是否有顾虑?

  讨论这个问题,我们会看到两种观点。有的群体同意,也有的居民在邻居阳性后很关心何时转走,担心影响到自己的家庭。

  如果能够做到精准,一家一策、一人一策,当然是最好的,但需要通过专业人员评估社区环境、家庭通风下水条件等,确保周围是安全的。现实是没有可靠的评估方法,很多社区也做不到这一点,采取集中隔离的策略是考虑到现实情况。将来怎么调整,要做好预案。

  问题4:北京此轮疫情出现了4名死亡病例,有什么特点?接种疫苗还有意义吗?

  李侗曾:从总体信息上看,死亡病例都有严重的基础疾病。从我们看到的一些偏重病人看,一种是本身基础病就很严重,另一种可能是感染新冠后加重了基础病。

  接种疫苗的问题,根据全世界的反馈,疫苗可以降低重症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完成疫苗接种的人群,重症病死率明显低于完全没有接种的人群。

  对于疫苗犹豫这个问题,其实疫苗非常安全,包括很多老人担心的慢性病等,只要处在疾病稳定期,不用过于担心。很多老人完成了全程和加强接种,结果非常安全。目前疫情形势严峻,冬季又是呼吸道疾病高发季节,呼吁老年人尽快完成加强接种。

  问题5:目前对不同分级的患者是如何治疗的?

  李侗曾:无症状感染者没有症状,可以暂时不治疗,也没必要用药。但要区分高风险人群,比如老年人、基础病人群、免疫低下人群、长期吸烟人群、肥胖人群、孕晚期人群,他们可能出现症状甚至重症。

  对于轻型病例,主要是对症治疗,高风险人群如有必要也会使用抗病毒药物。

  对于普通型病例,很多已经有肺炎,如果经评估进展风险比较大,可以在临床治疗的基础上增加抗病毒药物。

  新京报记者 戴轩

  编辑 陈静 校对 贾宁

https://news.sina.com.cn/o/2022-11-28/doc-imqqsmrp7768778.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5610.html

2022年11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为全年第二低值(修改稿)

已有 449 次阅读 2022-12-1 16:0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2年11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为全年第二低值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我们的数据统计表明,太阳黑子日平均相对数在2021年2月为7.11,在3月为20.61, 在4月为22.67,在5月为20.03,在6月为24.36,在7月为35.87,在8月为22.77,在9月为51.97,在10月为36.61,在11月为36,12月为64.74,2022年1月为57,2022年2月为65.71,3月为69.06,4月为76.43,5月为92.45,6月为70.43。太阳黑子处于低水平降低阶段。

       太阳黑子强度变化与新冠疫情的相关性表明,太阳紫外线杀灭病毒的强度非常重要,在有阳光的地方,紫外线是环境病毒消杀不可替代的方式;在阳光达不到的地方,如黑夜和阴雨天,太阳风暴可以大规模消杀全球病毒。

2021年2月至2022年6月太阳黑子每月日平均数.png

图1 2021年1月至2022年6月太阳黑子相对数日平均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5406.html

       2022年7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重新升为2022年最高值

       2022年7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为93.03,比6月升高22.6,比5月升高0.58,成为2022年最高值,对应2022年7月新冠疫情减轻(见相关报道)。

       2022年8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为69.74,比6月还低0.69,对应疫情加重。

         2022年9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为82.23,比8月升高了12.49,对应疫情减轻。

          2022年10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为85.29,比9月升高了3.06,远远高于去年同期(对比图1)。  

       2022年11月太阳黑子日均相对数为全年第二低值65.1.

                                               2022年1月至11月太阳黑子相对数日平均数.png

图2  2022年1月至11月太阳黑子相对数日平均数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760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1820.html

  非常必要、非常重要,而且非常紧迫

  在新冠大流行的第四个冬天,国内正面临着感染高峰。11月27日,国内新增本土感染者突破四万例。从11月15日至28日,全国已连续14天每日新增本土感染者超过两万,连续六天新增本土感染者突破三万。
https://news.sina.com.cn/c/2022-11-30/doc-imqqsmrp8041944.s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5906.html
       与之对应的是,27日太阳黑子相对数为56,30日为12,进入11月的最低值。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6077.html

        2022年12月太阳黑子迅速上升有利于疫情减轻

       最新统计数据表明,2022年12月1-22日太阳黑子总数为2530,日平均为115(新冠疫情发生以来,太阳黑子首次超百),比11月高出49.9,进入太阳黑子异常高峰期,有利于新冠疫情的终结。


相关数据

:Product: Daily Solar Data            DSD.txt

:Issued: 1425 UT 23 Dec 2022

#

#  Prepared by theU.S.Dept. of Commerce, NOAA, 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  Please send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o SWPC.Webmaster@noaa.gov

#

#                Last 30 Days Daily Solar Data

#

#                         Sunspot       Stanford GOES15

#           Radio  SESC     Area          Solar  X-Ray  ------ Flares ------

#           Flux  Sunspot  10E-6   New     Mean  Bkgd    X-Ray      Optical

#  Date     10.7cm Number  Hemis. Regions Field  Flux   C  M  X  S  1  2  3

#---------------------------------------------------------------------------

2022 11 23  113     68      440      1    -999      *   3  0  0  3  0  0  0

2022 11 24  110     61      410      0    -999      *   0  0  0  6  0  0  0

2022 11 25  109     55      210      0    -999      *   1  0  0  2  0  0  0

2022 11 26  107     60      350      0    -999      *   0  0  0  0  0  0  0

2022 11 27  107     56      150      0    -999      *   0  0  0  0  0  0  0

2022 11 28  107     52      170      0    -999      *   0  0  0  4  0  0  0

2022 11 29  108     25      100      0    -999      *   3  0  0  7  0  0  0

2022 11 30  111     12       10      0    -999      *   8  0  0  1  0  0  1

2022 12 01  119     49      330      3    -999      *   5  1  0  0  1  0  0

2022 12 02  124     66     1010      1    -999      *   5  0  0  1  0  0  0

2022 12 03  134     68     1170      1    -999      *  11  1  0  1  0  0  0

2022 12 04  144     93     1620      1    -999      *   6  0  0  3  0  0  0

2022 12 05  150     89     1160      0    -999      *  10  0  0 12  0  0  0

2022 12 06  144    123     1060      2    -999      *   2  0  0  0  0  0  0

2022 12 07  148    107      770      0    -999      *   8  0  0  3  0  0  0

2022 12 08  143    115     1140      1    -999      *   2  0  0  2  0  0  0

2022 12 09  149    116     1200      1    -999      *  16  0  0  0  0  0  0

2022 12 10  142    111     1290      1    -999      *   8  0  0 11  1  0  0

2022 12 11  148    141     1340      3    -999      *   8  0  0 10  0  0  0

2022 12 12  151    142     1410      0    -999      *   5  0  0  0  0  0  0

2022 12 13  153    159     1260      1    -999      *   3  0  0  3  1  0  0

2022 12 14  165    174     1240      1    -999      *  10 11  0  8  2  1  0

2022 12 15  166    140     1160      0    -999      *  14  6  0  9  2  0  0

2022 12 16   -1    108     1020      0    -999      *  11  8  0 18  1  0  0

2022 12 17  155    139     1290      2    -999      *  10  1  0 17  1  0  0

2022 12 18  156    128      930      0    -999      *   9  0  0  5  0  0  0

2022 12 19  152    132      890      1    -999      *  13  0  0 10  0  0  0

2022 12 20  146    119      910      0    -999      *   8  1  0 17  1  0  0

2022 12 21  139    103      880      1    -999      *   7  0  0  4  3  0  0

2022 12 22  131    108      470      2    -999      *   8  0  0  8  0  0  0

121-22日太阳黑子总数:2530 日平均数:115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68950.html

上一篇:12月23日夜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与23-24日强潮汐组合对应
下一篇:12月24日早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与23-24日强潮汐组合对应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9 23:2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