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干旱是汶川8级地震的前兆: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发生6.8级地震再证旱震理论
吉林大学:杨学祥
关键提示
2022年9月5日,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发生6.8级地震, 甘孜州泸定县是2022年夏季高温干旱重灾区(见下面附图)。这是旱震理论的又一证据。
据2022-08-23 09:35浙江财经领域创作者报道,考虑气象干旱的累积效应,未来一段时间高温晴热天气持续,四川省气象台8月22日15时将气象干旱黄色预警升级为气象干旱橙色预警:
按四川省气象干旱(伏旱)标准监测,截至8月22日8时,全省有84县站气象干旱持续,其中轻旱22县站,中旱18县站,重旱14县站,特旱30县站,经综合研判,目前已有5个市(州)达到重旱以上等级,预计22—25日全省高温晴热天气持续,伏旱范围可能进一步扩大,程度进一步加重。
发布干旱橙色预警的标准是什么?
据了解,四川省气象台发布干旱橙色预警的标准是:5个以上市(州)达到气象干旱重旱等级,且至少3个市(州)出现气象干旱特旱等级,影响特别严重,预计干旱天气或干旱范围进一步发展。
当天下午,泸州、宜宾两市气象台新发布了干旱黄色预警,资阳市气象台则宣布将8月18日发布的干旱黄色预警升级为干旱橙色预警。
四川旱情在全国也“排”上了号。
中央气象台8月22日18时继续发布气象干旱橙色预警:据8月22日气象干旱监测,江苏南部、安徽南部、河南西南部、湖北大部、浙江大部、福建大部、江西、湖南、贵州大部、重庆、四川大部、陕西东南部、甘肃东南部和西藏中东部等地存在中度至重度气象干旱,局部特旱。预计,未来3天,上述旱区大部仍维持高温少雨天气,气象干旱将持续发展。
四川省气象台指出,未来一段时间高温晴热天气持续,盆地东北部、中部和南部的重度旱情可能迅速发展,特别是丘区台地土壤干燥,部分农田缺水开裂,对农业生产造成严重影响,工业生产、人畜饮水产生较大影响。气象干旱进一步发展,江河来水减少,河流水位低,湖泊水库蓄水量减少,水文干旱加剧。
旱情对四川农业影响几何?四川省农业气象中心分析认为,持续的高温伏旱天气使旱地作物受灾进一步加重,导致夏玉米果穗变小,籽粒灌浆不充分,部分地方甚至面临绝收;夏大豆开花结荚不畅,后期产量将受到严重威胁;红苕生长受阻,结薯量减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41913884230550172&wfr=spider&for=pc
2022年9月2日我们在博文《今夏极端天气的反思:下一场危机是地震和严寒》中指出,2022年夏季全球高温干旱是地球内能释放的结果,这就是说,下一场危机是地震和严寒。
2022年8月19日月2日我们在博文《高温干旱是汶川8级地震的前兆:历史教训值得借鉴》中指出:
2020-2022年全球高温干旱对应全球大震高峰
2022年全球创纪录高温干旱是全球大震发生的前兆。
全球进入超级灾难期:超级灾害链进行时
全球已经进入超级灾难期:火灾、水灾、蝗灾、雪灾、新冠、高温、干旱、地震,从我们撕去2019年最后一张日历开始,深陷绝境的体验也拉开序幕。墨西哥、美国、新西兰、日本,在今年6月几乎同时爆发地震,恐引来海啸。北半球盛夏将至,中国、新西兰又遇到罕见水灾,在这个病毒肆虐的时候,你是选择待在家里还是到外面逃难呢…
早就有人说道,2020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一年。
我们在2007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1]。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大自然已经发出警告:超级灾害链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390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7115.html
根据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和耿庆国的旱震理论,地下热能的异常释放同样会导致干旱、高温和地震。2006年重庆干旱高温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是证据。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发生6.8级地震,为全球大震频发敲响警钟。
相关报道
高温干旱是汶川8级地震的前兆:历史教训值得借鉴
已有 15970 次阅读 2022-8-19 08:5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高温干旱是汶川8级地震的前兆:历史教训值得借鉴
吉林大学:杨学祥
关键提示
截至目前,重庆共有9个区县最高气温打破当地同期高温纪录,28个区县最高气温突破40℃,高温天气范围及强度仅次于历史排位第一的2006年。7月以来,重庆平均降水量为98.1毫米,较常年偏少6成,为历史同期最低。土壤墒情方面,潼南、渝北、巴南等13个区县部分地区土壤轻度缺墒,綦江、铜梁、璧山、北碚、大足、荣昌、永川、南川、垫江、梁平等10个区县部分地区土壤中度缺墒,万盛、长寿、奉节、巫溪、巫山、城口、涪陵、合川、武隆、彭水等10个区县部分地区土壤重度缺墒。
我在2006年10月4日指出,重庆高温不仅与气象有关,而且与构造活动有关,根据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和耿庆国的旱震理论,地下热能的异常释放同样会导致干旱、高温和地震。9月16日的石棉地震和9月22日的兴文地震就是证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61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4366.html
2022年北半球热到离谱
不可否认,2022年的地球真的是“热到离谱”,全球不少地区都出现了“极端性”高温。例如:特别是破纪录的高温最为普遍,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均出现了高温,不少区域的气温都是达到了40度以上,并且是频繁出现,甚至还有50度的高温区域出现。
这相对往年来说,高温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英国在今年7月,气温突破40摄氏度尚属首次,历史罕见。美国 大部分地区发生了数次热浪,白天温度超过37.8摄氏度,导致高温带来生命危机等等。
这都说明了,2022年高温太强了——地球冒烟了,高温在北半球普遍发生了,这在图1-3中非常鲜明,但是被全球变暖的观念所麻痹了。
2022年6-8月北半球高温南半球低温
图1 南极海冰增加趋势:2022年7月12日(白色为海冰,红色为热异常)南极半岛海冰比较。南极半岛海冰增大,增强秘鲁寒流,导致厄尔尼诺指数下降;7月12-13日强潮汐组合导致厄尔尼诺指数上升;两者的拉锯战已经开始。西北太平洋异常高温值得关注。
2022年5-8月潮汐组合不利于拉尼娜发展,9月潮汐组合和南极海冰最大值有利于拉尼娜形成。
从7月15日开始,厄尔尼诺指数高于-0.5,拉尼娜事件结束。本预测提前被证实。7月29日,拉尼娜卷土重来,表明南极半岛海冰重新增长。
图2 南极海冰增加趋势:2022年8月13日(白色为海冰,红色为热异常)南极半岛海冰比较。7-9月南极半岛海冰增大快于预期,堵塞徳雷克海峡通道,增强秘鲁寒流,导致厄尔尼诺指数下降;8月9-12日强潮汐组合导致厄尔尼诺指数上升;两者叠加,厄尔尼诺指数升降拉锯战又将开始。西北太平洋异常高温值得关注。南极半岛海冰增大迅速,拉尼娜卷土重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1028.html
图1-2给出了北半球出现创纪录高温,南半球面临大面积降温的确凿证据。
伴随南极海冰极大值的出现和拉尼娜的发展,2022-2023年冬季极端寒潮值得警惕,不要被北半球异常高温所蒙蔽。
图3 2022年地球冒烟了,地球40度以上高温频现
不可否认,2022年的地球真的是“热到离谱”,全球不少地区都出现了“极端性”高温,让很多人都认为,地球的“气候临界点”似乎已经到了。
的确,从地球的气候临界点来说,全球被认为的15个临界点,已经突破了9个。在2022年的极端性气候变化之下,不排除还真的有更多的“气候临界点”被突破。
图4 全球被认为的15个临界点,已经突破了9个
当然,最终还得在2022年的“年终总结”的时候来看。但是,地球热到冒烟是真实存在的。2022年6月以来,全球都遭遇了极端性的气候变化。
例如:特别是破纪录的高温最为普遍,欧洲,亚洲,美洲等地均出现了高温,不少区域的气温都是达到了40度以上,并且是频繁出现,甚至还有50度的高温区域出现。
这相对往年来说,高温的现象是非常普遍的。英国在今年7月,气温突破40摄氏度尚属首次,历史罕见。美国大部分地区发生了数次热浪,白天温度超过37.8摄氏度,导致高温带来生命危机等等。
这都说明了,2022年高温太强了——地球冒烟了,高温普遍发生了。
当然,全球性的高温袭击,也使得2022年7月是有记录以来最热7月的第二名,比1991-2020年参考期高出近0.4摄氏度,略低于2019年7月,但略高于2016年7月。
当然,8月,全球依然是高温不断,最终可能全球性的高温也将在8月创下新高。所以,今年地球是真的变热了。
并且,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监测,今年6月以来的罕见高温天气,有可能是1961年我国有完整气象记录以来最强的一次高温事件,也就是今年或是我国60年以来最强高温。
图5 2022年7月全球温度异常
http://news.sohu.com/a/577379556_120575497
国家气候中心微信公众号8月17日消息,根据国家气候中心近日监测评估,综合考虑高温热浪事件的平均强度、影响范围和持续时间,从今年6月13日开始至今的区域性高温事件综合强度已达到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最强。
此次过程具有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大、极端性强等特点。截至8月15日,此次高温事件已经持续64天,为1961年以来持续时间最长(超过2013年的62天);35℃以上覆盖1680站、37℃以上覆盖1426站,均为历史第二多(仅次于2017年,分别为1762站和1443站),但40℃以上覆盖范围为历史最大;高温极值站数262站,已超过2013年(187站)和2017年(133站)。
夏季以来(6月1日至8月15日),全国平均高温日数12.0天,较常年同期偏多5.1天,为1961年有完整气象观测记录以来历史同期最多。华北南部、华东大部、华中、华南东部、西南地区东北部及新疆大部、内蒙古西部等地高温日数普遍在20天以上,新疆中东部、内蒙古西北部、河南南部、湖北大部、安徽、江苏南部、浙江、福建中北部、江西大部、湖南大部、四川东部、重庆等地超过30天。
夏季以来,豫苏皖浙鄂赣黔川陕新10省(区)高温日数均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湘鲁甘宁云沪6省(区、市)为历史同期第2多,闽渝为第3多。
全国共914个国家气象站(占全国总站数37.7%)日最高气温达到极端高温事件标准,河北、陕西、四川、湖北、江苏、浙江、福建、广东、青海等地262个国家气象站日最高气温持平或突破历史极值,其中湖北竹山(44.6℃),重庆北碚(44.5℃)、奉节(44.4℃)、巫溪(44.0℃),河北灵寿(44.2℃)、藁城(44.1℃)、正定(44.0℃),云南盐津(44.0℃)日最高气温达44℃及以上。
根据中央气象台预报,未来10天(8月17-26日),四川盆地、江汉、江淮、江南等地仍有持续性高温天气,累计高温日数可达7~10天;上述地区最高气温可达35~38℃,局地可超过40℃。综合研判,我国此次区域性高温热浪事件的持续时间将会继续延长,综合强度将进一步增强。
责任编辑:祝加贝
https://news.sina.com.cn/c/2022-08-17/doc-imizmscv6553029.shtml?cre=tianyi&mod=pchp&loc=14&r=0&rfunc=70&tj=cxvertical_pc_hp&tr=181
图1-5给出了北半球出现创纪录高温。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EKVV6IC052182V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1523.html
2020-2022年全球高温干旱对应全球大震高峰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2005年和2008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表1 1890年以来特大地震和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 全球9级以 上地震次数 | PDO时间位相 | 气候冷暖 |
全球 | 中国 |
1890-1924 | 6(4) | 1 | 0 | 1890-1924冷 | 低温期 |
1925-1945 | 1(1) | 0 | 0 | 1925-1946暖 | 温暖期 |
1946-1977 | 11(7) | 1 | 4 | 1957-1976冷 | 低温期 |
1978-1999 | 0(0) | 0 | 0 | 1977-1999暖 | 温暖期 |
2000-2030 | 6(6) | 0? | 2 | 2000-2030冷 |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
注: 括号内为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7.5级的西西里岛大地震于1908年12月28日发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之间的墨西拿海峡的海底,处于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7.5级的西西里岛大地震于1908年12月28日发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之间的墨西拿海峡的海底 。对欧洲来说它的损失仅次于1755 年里斯本大地震。它使墨西拿城98%的房屋遭到破坏,死亡人数不少于4万。 墨西拿是西西里岛第三大城市,位于该岛东北端,隔墨西拿海峡与意大利本土相望。
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2005年和2008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如同轮船加载,吃水线加深一样),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全球变冷导致海洋100-200m海水层变为两极2000m厚的冰盖,将地壳压扁,形成赤道圈最大的径向张裂,喷出岩浆,形成海洋锅炉效应,导致全球变暖。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9-11]。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1万年前有2000米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500米,并将继续上升200米。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30米,洋壳均衡下降了43米(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3:1)。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87米,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100-200米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9]。
全球变暖导致的地震活动增强并没有引起气象学家的重视,他们只注意气象变化,忽视了构造运动导致的更严重的灾害:海平面上升只能淹没沿海地区,地震灾难将遍及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内陆和青藏高原也不能幸免。
根据20世纪80年代以来的全球变暖速度和规模,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地震强度将明显高于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目前特大地震数量刚刚持平,强度还相差很多,今后三年会更加强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02812.html
最近的统计分析表明,特大地震活跃期是拉马德雷冷位相和月亮赤纬角周期叠加的结果,一般发生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前19年,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开始,在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结束,历时18.6年,约为19年(见表3)。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表2 1890-2012年全球8.5级以上地震、月亮赤纬角极值与拉马德雷冷位相的对应性
序号 | 地震时间 | 地震地点 | 震级 | 拉马德雷 | 月亮赤纬角 |
| 1895-1897 | 发生1次
|
| 冷位相 | 最大值 |
1 | 1896-06-15 | 日本 | 8.5 | 冷位相 |
|
| 1904-1906 | 发生1次
|
| 冷位相 | 最小值 |
2 | 1906-01-31 | 厄瓜多尔 | 8.8 | 冷位相 |
|
| 1913-1915 | 未发生 |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922-1924 | 发生2次
|
| 冷位相 | 最小值 |
3 | 1922-11-11 | 智利 | 8.5 | 冷位相 |
|
4 | 1923-02-03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8.5 | 冷位相 |
|
| 1931-1932 | 未发生
|
| 暖位相 | 最大值 |
5 | 1938-02-01 | 印尼班大海 | 8.5 | 暖位相 |
|
| 1940-1942 | 未发生
|
| 暖位相 | 最小值 |
| 1950-1952 | 发生2次
|
| 冷位相 | 最大值 |
6 | 1950-08-15 | 中国西藏 | 8.6 | 冷位相 | 最大值 |
7 | 1952-11-04 | 俄罗斯堪察加半岛 | 9.0 | 冷位相 | 最大值 |
8 | 1957-03-09 | 阿拉斯加 | 8.6 | 冷位相 |
|
| 1959-1960 | 发生1次
|
| 冷位相 | 最小值 |
9 | 1960-05-22 | 智利 | 9.5 | 冷位相 | 最小值 |
10 | 1963-10-13 | 俄罗斯库页岛 | 8.5 | 冷位相 |
|
11 | 1964-03-27 | 阿拉斯加威廉王子湾 | 9.2 | 冷位相 |
|
12 | 1965-02-04 | 阿拉斯加 | 8.7 | 冷位相 |
|
| 1968-1970 | 未发生
|
| 冷位相 | 最大值 |
| 1977-1979 | 未发生
|
| 暖位相 | 最小值 |
| 1986-1988 | 未发生
|
| 暖位相 | 最大值 |
| 1995-1997 | 未发生
|
| 暖位相 | 最小值 |
| 2005-2007 | 发生3次
|
| 冷位相 | 最大值 |
13 | 2004-12-26 | 印尼苏门答腊 | 9.1 | 冷位相 | 最大值
|
14 | 2005-03-28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最大值 |
15 | 2007-09-12 | 印尼苏门答腊 | 8.5 | 冷位相 | 最大值 |
16 | 2010-02-27 | 智利 | 8.8 | 冷位相 |
|
17 | 2011-03-11 | 日本 | 9.0 | 冷位相 |
|
18 | 2012-04-11 | 印尼苏门答腊 | 8.6 | 冷位相 |
|
| 2014-2016 2023-2025 2032-2034 2041-2043 | 未发生 概率最大 概率大 概率最小 |
? | 冷位相 冷位相 冷位相 暖位相 | 最小值 最大值 最小值 最大值 |
注:7.5级的西西里岛大地震于1908年12月28日发生在意大利的西西里岛和卡拉布里亚之间的墨西拿海峡的海底,处于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https://en.wikipedia.org/wiki/Lists_of_earthquakes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94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675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6175.html
全球进入超级灾难期:超级灾害链进行时
全球已经进入超级灾难期:火灾、水灾、蝗灾、雪灾、新冠、高温、干旱、地震,从我们撕去2019年最后一张日历开始,深陷绝境的体验也拉开序幕。墨西哥、美国、新西兰、日本,在今年6月几乎同时爆发地震,恐引来海啸。北半球盛夏将至,中国、新西兰又遇到罕见水灾,在这个病毒肆虐的时候,你是选择待在家里还是到外面逃难呢…
早就有人说道,2020年是一个多灾多难的一年。
我们在2007年中国首届灾害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指出,近期科学研究的一系列成果揭示了冷气候、台风、强潮汐、禽流感世界大流行和强震相互对应的规律和物理机制,对气候及其相关灾害的预测有重大科学意义。规律表明,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全球强震、低温、飓风伴随拉尼那、禽流感伴随厄尔尼诺将越来越强烈。印尼地震海啸发出了自然界对人类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人们必须有所准备。8年的科研实践正在验证这一理论预测[1]。
2016-2020年气象灾害、地质灾害和经济灾害进入集中爆发时期,对京津冀地区发展有重大影响,我们称之为气象-地震-经济超级灾害链。
大自然已经发出警告:超级灾害链来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390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7115.html
根据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和耿庆国的旱震理论,地下热能的异常释放同样会导致干旱、高温和地震。2006年重庆干旱高温和2008年四川汶川8级地震就是证据。
2022年全球创纪录高温干旱是全球大震发生的前兆。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51747.html
相关报道
高温持续!重庆66条河流断流 34个区县受旱
2022年08月19日 00:08 央视网
记者从8月18日上午召开的重庆水利系统抗大旱保供水工作调度会议上了解到,目前重庆有34个区县遭受干旱灾害。为守住不发生农村人口因水返贫和不发生整村连片缺水两条底线,重庆水利系统把抗旱保供水作为当前中心工作来抓。
据介绍,截至目前,重庆共有9个区县最高气温打破当地同期高温纪录,28个区县最高气温突破40℃,高温天气范围及强度仅次于历史排位第一的2006年。7月以来,重庆平均降水量为98.1毫米,较常年偏少6成,为历史同期最低。土壤墒情方面,潼南、渝北、巴南等13个区县部分地区土壤轻度缺墒,綦江、铜梁、璧山、北碚、大足、荣昌、永川、南川、垫江、梁平等10个区县部分地区土壤中度缺墒,万盛、长寿、奉节、巫溪、巫山、城口、涪陵、合川、武隆、彭水等10个区县部分地区土壤重度缺墒。
蓄水方面,重庆水利工程实际蓄水量23.66亿m3,占应蓄水量的63.3%,可供水量为17.45亿m3,25座水库干涸,2138眼机电井出水不足。由于水源空间分布不均,中高山地区以溪流、浅井、溶洞水等为水源的部分农村人口水源保障不足。另外,重庆农业用水情况也不容乐观,仅有153处中型灌区和2442处小型灌区,仅能灌溉农田436.6万亩。河流方面,受干旱少雨和高温蒸发等多重影响,大江大河来水偏少4—5成,中小河流来水偏少3—8成,66条河流已断流,长江寸滩站、嘉陵江北碚站、乌江武隆站最低水位分别低于历年同期均值3.02米、0.91米、1.78米,分别处于建站以来历史同期最低第7位、第5位、第12位,河流形势也不容乐观。
截至8月16日,重庆涉及34个区县累计因旱影响供水人口88.9万人,影响较大的渝东北11个区县受旱影响15.88万人,渝东南6个区县受旱影响21.45万人。根据预测,干旱将持续到月底,重庆将有近百万农村人口饮水会受到影响。重庆因旱饮水困难大牲畜5.36万头,农作物受灾面积59.07千公顷,其中绝收9719.7公顷。
重庆市水利局表示,面对持续高温干旱,重庆市水利局已组织了21个工作组深入重点区县蹲点督导、巡回指导,各区县成立工作专班、应急抢险小分队,市县联动组织3万余名干部投入抗大旱保供水工作,通过采取合理调水、延伸管网、新辟水源、应急送水等措施,重庆的城乡供水总体有保障,受影响人口基本生活用水有保障。(总台记者 伍黎明)
https://news.sina.com.cn/c/2022-08-19/doc-imizmscv6799080.shtml
2006年重庆高温干旱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前兆
已有 10856 次阅读 2022-4-17 20:4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06年重庆高温干旱是2008年四川汶川地震的前兆
吉林大学:杨学祥
我在2006年10月4日指出,重庆高温不仅与气象有关,而且与构造活动有关,根据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和耿庆国的旱震理论,地下热能的异常释放同样会导致干旱、高温和地震。9月16日的石棉地震和9月22日的兴文地震就是证据。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611.html
大量事实表明,大陆地壳的地应力已经处于临界状态,一经强潮汐激发,就会引起相应的异常现象。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呈现出的地热、地动、地震异常主要起源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海洋地壳在加载的海水压力下均衡下沉,挤压地下流体向大陆地壳下运动,并沿大陆断裂带上升,形成热异常区。
四川重庆热异常非常突出,形成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在于四川的特殊地形地貌。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是众多江河的聚集之地。剥蚀沉积作用使卸载的高山上升,加载的盆地下沉。山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了这一过程。2003年12月23日的重庆井喷和26日的伊朗地震,预示大陆地壳已处于强应力状态。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表明消失了近30年的8.5级强震的重新回归,全球将进入新一轮的强震活动时期,它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
天然气压力引发地震、井喷减压缓解地震值得关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0268.html
2022年3月1日,在中国气象局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2021年度《中国气候公报》正式发布。这份公报分析了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的各种天气和气候数据,在这当中,一个重要的变化是:2021年我国全国平均气温为10.5摄氏度,较常年偏高1摄氏度,为1951年以来最高,且四季气温均偏高。
从分析数据上看,刚刚过去的2021年,我国大部气温都相较于常年同期偏高,而2月和9月的气温更是历史同期偏高——比如2021年2月过分偏高的气温直接将2020年12月和2021年1月多地一度偏低的气温逆转,最终迎来了一个偏暖的冬季。而2021年的全国平均高温日数达到12天,较常年偏多4.3天,区域性高温过程为1961年以来最多。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1DH2HBJ0511ATND.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4041.html
图1显示,2006-2008年中国气温峰值,与2008年汶川8级地震一一对应,地震前的异常增温具有提前预测地震的可能性。
关注2021年中国气温的热异常。
相关报道
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2006-10-4
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 杨学祥
据中国地震信息网报道,西部地区强震形势研讨会召开后,重庆地震局迅速进行了传达贯 彻。当前,全国的强震形势严峻,重庆地区的地震形势复杂而紧迫,加之我们处于特殊的 时段,三峡水库蓄水156米以后,水库将增加巨大的水体荷载,进一步增大了库区地震活动 的潜在危险性。为此,重庆市地震局牢固树立震情观念,立足于防早震、大震、本区震, 内紧外松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1]。
今年重庆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已经对强震的严峻形势做出了预警,我们已经在《关 注9月22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一文中作了论述[2]。
中广网重庆8月29日消息 28日,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称,今年的干旱创造了该市甚至 西部地区的5项历史记录。高温温度之高创造了历史记录,万盛、江津等地出现了44—45摄 氏度的高温天气;干旱时间之长创造了全市历史记录,大部分地区持续干旱时间达到了90 天,部分地区已经超过了100天;长江水位之低也创造了汛期的历史记录;干旱覆盖面之大 创造了历史记录,全市40个区县不同程度的受灾;灾害严重状况创造历史记录,全市目前 近2000万亩耕地受灾[3]。
据重庆市气候中心统计,到8月29日上午8点,重庆大部分地区的伏旱天数都在50天以 上,其中渝北、奉节等地达54-55天,黔江、双桥、涪陵、梁平、巫溪、万州、巫山等地 56-59天,潼南、合川、大足、北碚、彭水等地伏旱期则长达60天。截至昨天,重庆市大部 分地区的伏旱天数都在50天以上,旱情已经升级为百年一遇。据介绍,现在处暑已过,但 重庆仍是持续的酷热高温天气,大部分地区的降水量都不足常年的10%,这在历史气象记录 中是非常罕见的。因为历史上的其它干旱年份可能在立秋前是晴热干旱天气,但一般来说 立秋后降雨都会增多,而今年是接连的高温干旱少雨天气,近百年来绝无仅有[4]! 中新社重庆九月二十三日电 今天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秋分”,但高温卷土重来使得山 城重庆“秋如夏”。当地气象专家称“重庆尚未真正入秋”,未来三天该市最高气温将逼 近三十五摄氏度。自九月十八日解除特大干旱红色预警以来,重庆气温始终在三十摄氏度 左右徘徊。二十二日,烈日在山城上空逐渐逞威。截至下午四时,该市有三十多个区县最 高气温超过三十摄氏度,其中綦江、巴南、北碚一路飙升至三十五摄氏度以上。该市气象 专家称,受青藏高压脊影响,山城气温近日来开始逐步升温。据目前卫星云图分析,“副 高”也可能再度来袭。预计未来三日内,重庆各地区气温仍将逐步上扬,最高可达三十五 摄氏度,个别地区气温有可能突破三十五摄氏度[5]。
重庆高温不仅与气象有关,而且与构造活动有关,根据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和耿庆国的旱 震理论,地下热能的异常释放同样会导致干旱、高温和地震。9月16日的石棉地震和9月22 日的兴文地震就是证据[2]。
四川兴文发生3.7级地震 据中国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6年9月22日01时53分53.7秒 在四川兴文(北纬28.3,东 经104.95) 发生3.7级地震。
http://210.72.96.227/html/bsgsmodule.jsp?param1=01:53:53.7¶m2=2006-09- 22¶m3=28.3¶m4=104.95¶m5=四川兴文¶m6=Ms¶m7=3.7
四川石棉发生4.0级地震 据中国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6年9月16日20时00分45.1秒 在四川石棉(北纬29.05,东 经102.3) 发生4.0级地震。
http://210.72.96.227/html/bsgsmodule.jsp?param1=20:00:45.1¶m2=2006-09- 16¶m3=29.05¶m4=102.30¶m5=四川石棉¶m6=Ms¶m7=4.0
我们在9月17日指出,2006年9月22 日月亮赤纬角最小,为0.00003度,月球在赤道附近。9 月23日为秋分,太阳也在赤道面上。因此,9月22日的日月大潮,日、地、月的位置更接近 为一条直线,潮汐强度较大。此时,潮汐的南北震荡幅度为0,东西震荡的幅度最大,应该 有较强的冷空气活动。请注意相关的气候现象。2006年9月15日月亮赤纬角最大,为 28.72254度,潮汐南北震荡较强,可激发冷空气活动,由于日月大潮在22日,使15日潮汐 强度比小潮大,比大潮小[6]。
9月16日的石棉地震和9月22日的兴文地震是地球固体潮对9月22日日与大潮和9月15日月亮 赤纬角最大值的回应,而重庆自9月18日到23日的持续高温是对地下热能异常释放的回应。 同期构造运动的异常也可以作为旁证。
新华网南昌9月23日电 9月中旬以来,江西省东北部的横峰县莲荷乡两地村民先后听到 地下发出不明闷响,部分农户房屋出现裂缝。目前当地政府正组织专家进行实地勘察,以 探明事发原因。 9月21日下午17时许,横峰县莲荷乡义门村委会王家村小组村民听到地下 发出一闷响,并有轻微震动,伴随着震动该村村民房屋出现抖动,地面出现裂缝。响声过 后,村中的狗都跑向后山狂吠不已。 据初步统计,义门村王家村小组村有50多户出现裂 缝,其中王天才等三户村民家开裂严重。全村250多位村民不敢在家中居住,借住在附近亲 戚家。 9月16日下午15时左右、9月21日下午14时左右,莲荷乡杨家村委会刘家小组村民也 听到地下发出一声闷响,后发现该村10余户农户房屋出现不同程度裂缝,3户村民房屋玻璃 被震碎[7]。
新华网石家庄9月23日电 河北省涞源县杨家庄镇支家庄涞钢矿山9月22日发生山体滑坡 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据涞源县政府办公室纪检组长邵志勇介绍,涞钢矿山山体滑 坡事故发生在22日中午11时许,事故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当时,3辆挖掘机被滑下的石头 掩埋[8]。
洛亚尔提群岛发生5.3级地震 据中国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6年9月22日20时27分19.0秒 在洛亚尔提群岛(南纬 22.6,东经171.75) 发生5.3级地震。
http://210.72.96.227/html/bsgsmodule.jsp?param1=20:27:19.0¶m2=2006-09- 22¶m3=-22.6¶m4=171.75¶m5=洛亚尔提群岛¶m6=mb¶m7=5.3
阿根廷发生6.3级地震 据中国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6年9月22日10时32分20.5秒 在阿根廷(南纬26.8,西经 63.35) 发生6.3级地震。
http://210.72.96.227/html/bsgsmodule.jsp?param1=10:32:20.5¶m2=2006-09- 22¶m3=-26.8¶m4=-63.35¶m5=阿根廷¶m6=mb¶m7=6.3
印度尼西亚发生5.0级地震 据中国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6年9月22日05时28分50.5秒 在印度尼西亚(南纬3.0,东 经130.05) 发生5.0级地震。
http://210.72.96.227/html/bsgsmodule.jsp?param1=05:28:50.5¶m2=2006-09- 22¶m3=-3.0¶m4=130.05¶m5=印度尼西亚¶m6=Ms¶m7=5.0
爪哇以南地区发生5.9级地震 据中国台网测定,北京时间2006年9月22日02时54分46.2秒 在爪哇以南地区(南纬9.1, 东经110.45) 发生5.9级地震。
http://210.72.96.227/html/bsgsmodule.jsp?param1=02:54:46.2¶m2=2006-09- 22¶m3=-9.1¶m4=110.45¶m5=爪哇以南地区¶m6=Ms¶m7=5.9
9月20日,居住在江苏省盐城市区震北巷35号的方材林家中地面突然出现了“发高烧”的异 常现象。记者当天在老方家用手触摸地面,可以明显地感受到一阵阵的热度,温度约有 40℃。老方称,最高时约有60℃,发热范围也由最初的约1个平方米扩大到3个平方米,且 已从地面延伸到墙壁。专家分析,此处“地热”属正常地质现象。地质专家称,盐城处于 华北和江淮地区过渡地带,有较多的地质断裂带,沿线都存在地热异常和温泉等情况,老 方家可能离地质断裂带较近,因此出现地热异常现象。23日,记者再次来到方材林家中, 发现“地热”现象正在消除,只有少许地方略有余热,且温度逐步下降。笼罩在居民心头 的猜测和恐慌终于得到了解除[9]。
盐城在北纬35度以南,9月22日的日月大潮因日、地、月都在赤道而使地壳扁率变为最大, 两极地壳下降,赤道地壳突起,两极地壳下的流体热液穿过南北纬35度线向赤道流动。计 算结果表明,月亮在赤道时产生的半日潮使气圈、水圈和液核分别有54181864、43275和 3103km3的体积绕固体地球向西运动,形成赤道高空风、西向海潮和液核表层西向漂移。由 于地形的阻挡,形成大气、海洋和液核的涡旋、湍流、环陆运动和异常大潮以及冷暖海水 的上下和东西向振荡与混合。岩石圈和下地幔分别有2754和10599km3的体积胀缩,是其中 熔融部分流动、上涌和喷发的动力。月亮相对地球在南北回归线之间的摆动,使流体相对 固体南北振荡与混合。地球在春分和秋分扁率变为最大,形成赤道大潮,两极高纬地区分 别有13211996、10502和736km3体积的大气、海水和液核流体通过临界纬度(35o)流向赤 道[10,11]。2006年9月23日为秋分。秋分与日月大潮的叠加导致地壳扁率最大。9月23日 以后,地壳扁率逐渐变小,到冬至时变为最小,这阶段赤道地壳下降,两极地壳上升。这 是23日盐城方材林家中“地热”现象正在消除的原因。
据中国日报特稿,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诗都阿佐县发生的天然气井喷发泥浆事故已引起了 印尼全国和世界的关注。从5月底事发至今,有毒的热泥浆已经淹没了附近数百间房屋,迫 使上万居民撤离,而且目前仍没有停止喷涌的迹象。印尼媒体认为,这是一次类似海啸的 “国家灾难”。据印尼美都电视台、新加坡国际广播电台、《泰晤士报》等报道,位于诗 都阿佐县波龙镇乡村地区的这口天然气井从5月29日开始向外喷发热腾腾的泥浆,每天涌出 约5万立方米左右。已有大约2.6平方公里的区域被淹没,数百间房屋、近190公顷农田和19 家工厂被毁,估计有1万多名村民无家可归,工人失业,学生也不能上学。目前,在受灾最 重的加达-勒佐村,放眼看去就如一滩沼泽,几乎所有的民房都已经被热泥浆所淹没,一些 地方的热泥浆深达4到5米,漫过了屋顶。该村880户人家,3000多人已经全部疏散[12]。该 矿井流出来的热泥浆已经掩埋掉方圆20平方公里的村庄及其周围的土地。据了解,该矿井 爆发的原因是因为地下1800米的岩石裂缝引起的[13]。
自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之后,重大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本次事故看似人祸,实际 上主要是自然因素。印尼地震海啸和毒泥浆狂喷都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海底压 力增大的结果。在海平面上升剧烈地区,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井喷事故和地震频繁,印度 尼西亚东爪哇省诗都阿佐县发生的天然气井喷发泥浆事故仅仅是一个警示信号[14]!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失去冰盖的大陆地壳均衡上升,增高海面的海洋地壳均衡 下降,形成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运动。在球面上,海洋地壳下降,将挤压大陆地壳收缩,陆 海边缘是强烈的挤压带[15- 18]。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是正交 的,地震的顺序表明地球表层形变的必然过程,可以通过历史地震记录来寻找规律。南北 对称,东西呼应,这是一般规律。一处的破裂为另一处的破裂创造条件。
冬至和夏至的黄赤交角达到最大值23.5度。在冬至,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南回归线白天达到 最大值,夜间变为最小值,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小值,夜间变为最大 值,形成半日为周期的最大潮汐的南北摆动。在夏至,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北回归线白天达 到最大值,夜间变为最小值,太阳潮的高潮点在南回归线白天达到最小值,夜间变为最大 值,形成半日为周期的最大范围的潮汐南北摆动。如果此时月亮的白赤交角也达到最大值 28.6度,且与太阳、地球近似成一线,就会形成最强的潮汐南北摆动。这是强震易发生在 冬至和夏至附近的原因[19]。2004年12月26日月亮赤纬角为27.9度,为日月大潮,为印尼 地震海啸提供了较强的潮汐条件; 2006 年5月29日月亮赤纬角最大,为28.48990度;2006 年5月27日为日月大潮,潮汐南北摆动的条件最优,形成强震和井喷的机会最大。
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西南-东北效应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西太平洋地 震带,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和智利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另一部分——东太平洋 地震带。今后,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苏门答腊一带的地震活动可能加强。这将为苏门答腊 和日本的大震扫清障碍[15,20]。在全球变暖,海平面急剧上升,海底压力不断增大的背 景下,强潮汐震荡将增大地震、火山、井喷活动的发生几率。井喷可以释放地下能量,降 低大震集聚能量的风险[20]。
大量事实表明,大陆地壳的地应力已经处于临界状态,一经强潮汐激发,就会引起相应的 异常现象。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呈现出的地热、地动、地震异常主要起源于海平面上升导 致的地壳均衡运动——海洋地壳在加载的海水压力下均衡下沉,挤压地下流体向大陆地壳 下运动,并沿大陆断裂带上升,形成热异常区。
四川重庆热异常非常突出,形成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在于四川的特殊地形地貌。四川盆 地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是众多江河的聚集之地。剥蚀沉积作用使卸载的高山上升,加载 的盆地下沉。山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了这一过程。除全球海平面上升的大背景 外,正如文献[1]所言,三峡蓄水造成的地壳均衡也是一个因素。2003年12月23日的重庆井 喷和26日的伊朗地震,预示大陆地壳已处于强应力状态。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表 明消失了近30年的8.5级强震的重新回归,全球将进入新一轮的强震活动时期,它与拉马德 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21-24]。
重庆地震局的应急措施值得关注!
参考文献
1.重庆市地震局。重庆市地震局采取措施做好地震安全工作 http://www.csi.ac.cn/ymd/xgzhxx/dhy2006100401.htm 2.杨学祥. 关注9月22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 2006-9-24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554.htm 3.吴新伟。今年重庆特大干旱打破5项历史记录。 2006年08月29日17:37 中国广播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6-08-29/17379881433s.shtml 4.重庆大部分地区旱期超50天 旱情升级为百年一遇。时间:2006年08月30日09:11 来 源:四川在线-天府早报。http://news.sohu.com/20060830/n245067528.shtml 5.章莹。重庆高温卷土重来部分区县超过35度。 2006年09月24日04:02 中国新闻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6-09-24/040210093286s.shtml 6.杨学祥. 关注2006年9月22日日月大潮. 2006-9-1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0449 7.艾世民。江西横峰地下传出不明闷响地面出现裂缝。 2006年09月24日01:22 新华网 http://news.sina.com.cn/c/2006-09-24/012210092443s.shtml 8.曹国厂。河北涞源县一矿山山体滑坡 造成2人死亡2人受伤。 时间:2006年09月23日 20:34 来源:新华网http://news.sohu.com/20060923/n245498663.shtml 9.郭小川。地面突发烧 专家细释疑。 2006年09月24日08:24 扬子晚报 http://news.sina.com.cn/s/2006-09-24/082410095104s.shtml 10.杨学祥.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J].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增 刊):56-61 11.杨学祥. 地球流体的差异旋转与气候变化[J]. 自然杂志. 2002, 24(2): 87-91 12.康娟。印尼毒泥浆狂喷像海啸 上万居民离家避灾。 2006年09月15日02:10 新闻晨报 http://news.sina.com.cn/w/2006-09-15/021010020772s.shtml 13.组图:印尼石油天然气井爆发喷出泥浆埋掉村庄。 http://www.sina.com.cn 2006年 09月05日10:06 China Foto Press http://news.sina.com.cn/w/p/2006-09- 05/100610925019.shtml 14.全球变暖破坏地壳均衡。中国地震信息网。国内外地震科技动态. 2006-9-11源自:光 明网。http://www.csi.ac.cn/kjdt/kjdt/317.htm 15.杨学祥。威胁世界的海平面上升。2005-11-1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2340 16.杨学祥。地壳均衡与水平运动。世界地质。1988,7(1):43-48 17.杨学祥 等。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1-3页。 18.杨学祥, 陈殿友, 李守春. 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21 (1):44-47 19.杨学祥,杨冬红. 环太平洋地震带活动加剧。2005-6-16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4436 20.杨学祥. 自然灾害警报: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与印尼毒泥浆狂喷. 2006-9-15光明网 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0435 21.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 2006,28(1):95-96 22.杨学祥。印尼地震海啸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2006-2-7光 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7618 23.杨学祥。全球进入强震活动时期。2005-9-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5426 24.杨学祥,杨冬红。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灾害。 2005-9-24光明网论文 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5701 |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629.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5611.html
重庆井喷是前兆:地下天然气压力引发汶川地震?
杨学祥 刊发时间:2008-09-17 11:48:26 光明网-光明观察
我们在2006年接连发表了两篇四川地震预警的文章。一篇为《关注9月22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另一篇为《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10-13]。
文中指出,2006年年重庆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已经对强震的严峻形势做出了预警,我们已经在《关注9月22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一文中作了论述。重庆高温不仅与气象有关,而且与构造活动有关,根据汤懋苍的地热涡理论和耿庆国的旱震理论,地下热能的异常释放同样会导致干旱、高温和地震。9月16日的石棉地震和9月22日的兴文地震就是证据[10-12]。
据中国地震信息网报道,西部地区强震形势研讨会召开后,重庆地震局迅速进行了传达贯彻。当前,全国的强震形势严峻,重庆地区的地震形势复杂而紧迫,加之我们处于特殊的时段,三峡水库蓄水156米以后,水库将增加巨大的水体荷载,进一步增大了库区地震活动的潜在危险性。为此,重庆市地震局牢固树立震情观念,立足于防早震、大震、本区震,内紧外松地开展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地震灾害[14]。
2006年重庆遭遇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已经对强震的严峻形势做出了预警,我们已经在《关注9月22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一文中作了论述[11]。
2006年9月16日的石棉地震和9月22日的兴文地震是地球固体潮对9月22日日与大潮和9月15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的回应,而重庆自9月18日到23日的持续高温是对地下热能异常释放的回应。同期构造运动的异常也可以作为旁证[12]。
自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之后,重大自然灾害接连不断。本次事故看似人祸,实际上主要是自然因素。印尼地震海啸和毒泥浆狂喷都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和海底压力增大的结果。在海平面上升剧烈地区,将面临同样的问题,井喷事故和地震频繁,印度尼西亚东爪哇省诗都阿佐县发生的天然气井喷发泥浆事故仅仅是一个警示信号[12,15]!
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使失去冰盖的大陆地壳均衡上升,增高海面的海洋地壳均衡下降,形成新一轮的地壳均衡运动。在球面上,海洋地壳下降,将挤压大陆地壳收缩,陆海边缘是强烈的挤压带[16-20]。阿尔卑斯-喜马拉雅地震带与环太平洋地震带几乎是正交的,地震的顺序表明地球表层形变的必然过程,可以通过历史地震记录来寻找规律。南北对称,东西呼应,这是一般规律。一处的破裂为另一处的破裂创造条件[12]。
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西南-东北效应带是环太平洋地震带的一部分——西太平洋地震带,美国加利福尼亚地震和智利地震都发生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另一部分——东太平洋地震带。今后,堪察加-日本-菲律宾-苏门答腊一带的地震活动可能加强。这将为苏门答腊和日本的大震扫清障碍[12,16,21]。在全球变暖,海平面急剧上升,海底压力不断增大的背景下,强潮汐震荡将增大地震、火山、井喷活动的发生几率。井喷可以释放地下能量,降低大震集聚能量的风险[12,21]。井喷和天然气采区降低地震风险的预测得到证实[1]。
大量事实表明,大陆地壳的地应力已经处于临界状态,一经强潮汐激发,就会引起相应的异常现象。我们认为,中国大陆呈现出的地热、地动、地震异常主要起源于海平面上升导致的地壳均衡运动——海洋地壳在加载的海水压力下均衡下沉,挤压地下流体向大陆地壳下运动,并沿大陆断裂带上升,形成热异常区[12]。
四川重庆热异常非常突出,形成百年未遇的特大干旱,在于四川的特殊地形地貌。四川盆地四面环山,地势低洼,是众多江河的聚集之地。剥蚀沉积作用使卸载的高山上升,加载的盆地下沉。山地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了这一过程。2003年12月23日的重庆井喷和26日的伊朗地震,预示大陆地壳已处于强应力状态。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表明消失了近30年的8.5级强震的重新回归,全球将进入新一轮的强震活动时期,它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相对应[12,22-25]。
天然气压力引发地震、井喷减压缓解地震值得关注[1,12]!
参考文献
1.港大教授称四川灾区地下天然气压力引发地震。2008年09月16日08:35 中国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c/2008-09-16/083514454599s.shtml
2.杨学祥.从重庆井喷看天文常识普及的重要性 (2004-2-24) .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ziliao/04-08,124.htm
3.杨学祥. 强潮汐日应该规定为煤矿和钻井的安全日. 2007-9-5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779.htm
4.杨学祥. 厄尔尼诺事件预测. 科学技术与工程. 2003, 3 (2): 155
5.杨学祥, 宋冬林, 陈震. 灾害预报与鸡西煤矿瓦斯爆炸事件. 西北地震学报, 2003, 25(1): 93.
6.杨学祥. 让科技之光照亮我们的时代。(2004-5-11).光明网.光明观察.http://www.gmw.com.cn/03pindao/guancha/2004-5/11/1311001.htm
7.天然气泄漏万人大撤离。2006年03月26日08:48 大众网-生活日报。《华西都市报》供稿。http://news.sina.com.cn/c/2006-03-26/08488531312s.shtml
8.杨学祥. 压井提示:宣汉天然气井喷、压井失败与强潮汐. 2006-12-29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10217.htm
9.郭虹,郭晋嘉。重庆温泉探矿井发生井喷事故疏散逾3000人。2007年01月22日17:00 广西新闻网http://news.sina.com.cn/o/2007-01-22/170011060566s.shtml
10.杨学祥,杨冬红. 关注2006年9月22日日月大潮. 2006-9-16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492.htm
11.杨学祥. 关注9月22日的异常现象与重庆高温. 2006-9-24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554.htm
12.杨学祥. 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 2006-10-4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8629.htm
13.强震形势严峻:关注海平面上升后的地壳均衡运动. [yxx119] 于 2006-10-04 19:18:01上贴 http://bbs.people.com.cn/bbs/ReadFile?whichfile=1565882&typeid=17
14.重庆市地震局。重庆市地震局采取措施做好地震安全工作http://www.csi.ac.cn/ymd/xgzhxx/dhy2006100401.htm
15.全球变暖破坏地壳均衡。中国地震信息网。国内外地震科技动态. 2006-9-11源自:光明网。http://www.csi.ac.cn/kjdt/kjdt/317.htm
16.杨学祥。威胁世界的海平面上升。2005-11-17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2340
17.杨学祥。地壳均衡与水平运动。世界地质。1988,7(1):43-48
18.杨学祥 等。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1-3页。
19.杨学祥, 陈殿友, 李守春. 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 西北地震学报, 1999, 21(1):44-47
20.杨学祥,杨冬红。环太平洋地震带活动加剧(修改稿)。 2005-6-16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5896.htm
21.杨学祥. 自然灾害警报: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与印尼毒泥浆狂喷. 2006-9-15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 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10435
22.杨冬红,杨学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强震和灾害。西北地震学报。2006,28(1):95-96
23.杨学祥,杨冬红。印尼地震海啸的警告: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灾害链已经启动。 2006-2-8上海环境热线. 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67334.htm
24.杨学祥。关注灾害预警:全球进入强震活动时期。2005-9-6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6531.htm
25.杨学祥,杨冬红。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全球灾害。2005-9-24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online.sh.cn/forum/20056619.htm
附图见:杨学祥. 重庆井喷是前兆:地下天然气压力引发汶川地震. 发表于2008-9-16 13:21:40科学网。http://www.sciencenet.cn/blog/user_content.aspx?id=3915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026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4366.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5174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4127.html
上一篇:
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磨西镇发生6.8级地震:旱震理论的又一证据下一篇:
9月5日夜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停滞区间,与9月3-5日弱潮汐组合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