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宇宙有两种强大的能量,可以轻松杀死病毒

已有 6701 次阅读 2022-8-17 04:35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宇宙有两种强大的能量,可以轻松杀死病毒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对于地球和人类来说,宇宙中有两种强大的能量爆发,有可能在未来轻松毁灭地球。

       第一种能够毁灭地球的能量爆发是伽马射线暴,它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持续时间在0.1-1000秒。这是目前已知的宇宙最强的爆射现象,持续时间最短千分之一秒,长则可以达到数小时。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是爆发出的能量超乎我们的想象,它在几分钟之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亿年太阳光的总和,即使是只有2秒的爆发时间,释放出的能量也相当于太阳百亿年时间里释放的能量总和。这种能量释放可以轻松瞬间毁灭地球,毁灭人类。

       伽马射线暴还有一个称呼就是生命终结者,它可以轻松毁灭爆发延续范围内的任何生命,而伽马射线暴的影响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基本都在数千光年左右。也就是说距地球数千光年外,如果有伽马射线暴出现,那么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就有可能被毁灭。

       第二种能够毁灭地球和人类的能量爆发则是太阳耀斑。我们都知道,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天体,它内部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会传输到表面,然后不断向太阳系四周扩散。而这种扩散并不是完全稳定和谐的,经常会出现一些大物质能量的喷发。一旦这种太阳耀斑的喷发能量特别强大的时候,就会爆发超级风暴,也就是我们知道的太阳风暴。

       我们身处地球表面,可能感觉不到太阳风暴的影响,可如果我们走出地球,站在太空中,你就会看到地球无时无刻都在承受太阳风暴的入侵。只不过由于地球有强大的磁场以及大气层的保护,这些太阳风暴才无法影响到地球表面。可如果太阳风暴更强烈,那就会成为超级风暴,这个时候磁场和大气层也很难阻挡它们对地表的入侵。太阳风暴对电子产品的影响是最明显的,而在我国宋朝末年的时候,地球就发生过一次超级太阳风暴,当时整个天空都变成了红色,持续了整整九天时间。

       太阳会爆发多么强大的太阳风暴是我们很难预料的,如果未来太阳爆发超出我们想象的超级风暴,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毁灭人类的电子产品那么简单,有可能还会毁灭地球的所有生命。

       不管是伽马射线暴还是太阳超级风暴,对地球和人类都能够产生毁灭性的威胁,所以,人类必须要努力快速发展科技,只要我们成为了强大的星际文明,就能够有更强的科技实力去应对各种宇宙灾难,从而让人类文明永远延续下去。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FBBV8T80532UF20.html 

臭氧洞漏能效应地磁层漏能效应 

我们在1999年撰文提出,到达地球的太阳辐射能大约有2%被平流层的臭氧吸收,7%被电离层吸收。当黑子活动高峰发生太阳风暴时,会大量破坏南极臭氧,随之产生臭氧洞漏能效应地磁层漏能效应,使被地磁层和臭氧层阻隔的9%的太阳能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导致南极平流层变冷对流层变暖。收缩的平流层自转变快,膨胀的对流层自转变慢,这是赤道高空风产生的一个原因。

X射线,γ射线和紫外线,大约占太阳辐射光谱总能量的9%.80400km高度范围的电离层,γ射线和X射线被N2O2/O3所吸收,1555km高度的臭氧层,99%的紫外线被O3所吸收.即在地球磁层、大气层和臭氧层被破坏的时候,到达生物圈的太阳辐射能将增大9%,造成地表温度的大幅度波动.与此同时,到达地表的γ射线、X射线和过量紫外线将造成大规模的生物灭绝.这就是臭氧洞漏能效应.

http://cpfd.cnki.com.cn/Article/CPFDTOTAL-ZGDW199910001191.htm

https://www.doc88.com/p-4317663607230.html

https://www.docin.com/p-34467658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6460.html

      太阳风暴、紫外线风暴、极光和臭氧洞:灭杀病毒的四剑客

      紫外线能杀灭病毒,这是人人皆知的科普知识。可是,说太阳风暴和极光能杀灭病毒,却引起不小的争论,因为人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事实上,太阳风暴可以产生太阳耀斑、地磁暴、臭氧洞和极光,并且在极夜和极昼交替中都能形成紫外线风暴,杀灭病毒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与太阳光在白天杀灭病毒不同,紫外线风暴、极光和通过臭氧洞进入地表的紫外线和太阳高能粒子可以全天候的昼夜杀灭病毒,高效快速地清理全球环境。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6957.html

  事实上,使用 EISCAT 数据的计算机模拟表明,这些电子(太阳风撞击地球磁层进入地球大气)在撞击中间层时会立即消耗中间层的局部臭氧(超过 10%)。
  Miyoshi 教授解释说,“脉动极光”几乎每天都会发生,分布在大片区域,并持续数小时。因此,这些事件造成的臭氧消耗可能很严重。

  根据臭氧洞漏能效应地磁层漏能效应 ,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射线、太阳高能粒子和紫外线就可以大量杀灭新冠病毒,且没有昼夜之分。这表明,极光杀灭病毒不是神话。

       极光是太阳风撞击地球磁层的产物,极光消耗臭氧的发现,证实了杨学祥1999年的论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8113.html

2023-2026年超级太阳风暴结束新冠疫情

 

美国气象学会预测太阳风暴下一个风暴季节将在2023-2026年左右。这是结束新冠疫情的最好时机,万万不能错过。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和首发地统计表

 

                            首发地区    拉马德雷    超级太阳风暴

1890-   H2N2        EI                     英格兰       冷位相        

1900-   H3N8        EI                              冷位相      

1918#- H1N1        SI 西班牙流感      美国         冷位相         1921

1957#- H2N2        亚洲流感         中国贵州         冷位相       

1968#- H3N2        香港流感         中国香港         冷位相        1967

1977-H1N1        EII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冷暖边界     

1997- H5N1          Al                  中国香港        暖位相       

1999- H9N2          Al                     中国           暖位相       

2002* SARS           非典型肺炎         中国           冷位相       2003

2004- H5N1          Al                      越南          冷位相

2009* H5N1          甲型流感            墨西哥        冷位相         

2012*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沙特阿拉伯    冷位相        2012

2016*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韩国           冷位相        2017

2019* 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                      冷位相  2023-2026?

 

注:带*号项是笔者加的,带#号者为最强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4134.html

 

相关报道

宇宙有两种强大的能量,可以轻松毁灭地球,其中一种只需要2秒

2021-07-20 09:13:22 来源: 大侠生活史  

在人类没有走出地球之前,我们对于天外的世界几乎一无所知。那个时候,人类并不知道地球之外还有更加浩瀚的宇宙空间,也不知道地球只是一个渺小的球体。

直到人类走进科技时代之后,在科技的帮助下,我们走出了地球,才看到了真正浩瀚的宇宙空间。同时,我们也明白了,原来地球真的只是一个非常渺小的天体。在人类没有走出地球,没有对宇宙有认知之前,我们其实生活得更加美好一些。

可能很多人会说了,科技给我们带来了不一样的生活方式,带领人类走出了更加辉煌的未来,为什么会说我们生活得没有过去那么美好了?主要原因就是随着人类对宇宙认知的不断深入,我们越来越会感觉到地球的渺小,人类的渺小。


同时,我们也认知到地球和人类一直都处于各种危险之中,在浩瀚的宇宙中,有太多的东西能够毁灭地球,毁灭人类。可能有人认为,能够毁灭地球和人类的无非是小行星的撞击,因为很多人都知道,6500万年前,称霸地球的恐龙,就是因为一颗直径10公里以上的小行星撞击而灭绝。

可事实上,小行星撞击对于地球和人类来说,并不算什么太大的灾难,而随着人类科技的不断进步,小行星在未来对地球和人类将无法产生威胁。那么除了小行星撞击之外,宇宙中还有什么灾难能够威胁到地球和人类?其实这种灾难在宇宙中太多了,比如黑洞,中子星的碰撞等。

只不过黑洞,中子星碰撞等对于地球来说还太遥远,因为离我们最近的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也有2.6万光年之远,它还威胁不到地球的安全。而对于地球和人类来说,宇宙中有两种强大的能量爆发,有可能在未来轻松毁灭地球,其中一种可能只需要2秒就可以让地球完蛋,让人类完蛋。


第一种能够毁灭地球的能量爆发是伽马射线暴,它是来自天空中某一方向的伽玛射线强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增强,随后又迅速减弱的现象,持续时间在0.1-1000秒。这是目前已知的宇宙最强的爆射现象,持续时间最短千分之一秒,长则可以达到数小时。

虽然持续时间不长,但是爆发出的能量超乎我们的想象,它在几分钟之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万亿年太阳光的总和,即使是只有2秒的爆发时间,释放出的能量也相当于太阳百亿年时间里释放的能量总和。这种能量释放可以轻松瞬间毁灭地球,毁灭人类。

伽马射线暴还有一个称呼就是生命终结者,它可以轻松毁灭爆发延续范围内的任何生命,而伽马射线暴的影响范围是非常广阔的,基本都在数千光年左右。也就是说距地球数千光年外,如果有伽马射线暴出现,那么地球上的所有生命就有可能被毁灭。


科学家通过计算发现强大的伽马射线暴能够杀死一定范围嵴的宇宙生命,更致命的是伽马射线暴还有定期发生的规律。这种规律的存在,一定程度上阻止了宇宙生命进化为高级物种,阻止了智慧文明向更高级文明发展的道路。

因为伽马射线暴一旦爆发,在它影响范围之内的智慧文明,如果没有星际航行的能力,基本是逃脱不掉的。因为它辐射的速度达到了光速,最新的评估认为,可能正是因为伽马射线暴清除了大约90%的星系空间,所以我们才很难发现其它的智慧文明。

地球生命在未来有可能也将面临被伽马射线暴毁灭的命运,如果那个时候,人类还没有成长为星际文明,那么面对伽马射线暴,我们只能绝望面对。而地球一旦被伽马射线暴辐射到,那么将失去大气层,可能再也不会有希望诞生新的生命,新的文明。


第二种能够毁灭地球和人类的能量爆发则是太阳耀斑。我们都知道,太阳是一个巨大的核聚变天体,它内部核聚变释放出的能量会传输到表面,然后不断向太阳系四周扩散。而这种扩散并不是完全稳定和谐的,经常会出现一些大物质能量的喷发。

如果朋友们看过探测器拍摄的太阳视频,你就会看到,太阳表面时不时会有物质喷发出来,那些其实就是太阳耀斑。一旦这种太阳耀斑的喷发能量特别强大的时候,就会爆发超级风暴,也就是我们知道的太阳风暴。

我们身处地球表面,可能感觉不到太阳风暴的影响,可如果我们走出地球,站在太空中,你就会看到地球无时无刻都在承受太阳风暴的入侵。只不过由于地球有强大的磁场以及大气层的保护,这些太阳风暴才无法影响到地球表面。


可如果太阳风暴更强烈,那就会成为超有风暴,这个时候磁场和大气层也很难阻挡它们对地表的入侵。太阳风暴对电子产品的影响是最明显的,而在我国宋朝末年的时候,地球就发生过一次超级太阳风暴,当时整个天空都变成了红色,持续了整整九天时间。

好在那个时候不是科技时代,没有科技产品,太阳风暴没有对人类产生什么太大的危害。可如果这种超级风暴发生在现代,那人类的损失可就大了去了,外太空的卫星可能都无法保证。更可怕的则是超级风暴对人类的各种电子产品产生的破坏,会引发一系列的灾难事件。

太阳会爆发多么强大的太阳风暴是我们很难预料的,如果未来太阳爆发超出我们想象的超级风暴,那个时候就不仅仅是毁灭人类的电子产品那么简单,有可能还会毁灭地球的所有生命。


太阳风暴对于地球的威胁远远超越小行星的撞击,我们在未来能够轻松地拦截小行星的撞击,可是想要拦截超级风暴就非常难了,需要人类文明发展到更高的阶段,有更强大的科技实力才行。

不管是伽马射线暴还是太阳超级风暴,对地球和人类都能够产生毁灭性的威胁,所以,人类必须要努力快速发展科技,只要我们成为了强大的星际文明,就能够有更强的科技实力去应对各种宇宙灾难,从而让人类文明永远延续下去。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FBBV8T80532UF2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1437.html

上一篇:8月16日夜报:拉尼娜卷土重来与南极半岛海冰增加和12-15日强潮汐组合对应
下一篇:8月17日早报:拉尼娜卷土重来与南极半岛海冰增加和12-15日强潮汐组合对应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16: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