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新冠病毒变异或将长期存在:太阳风暴最终结束疫情

已有 20357 次阅读 2022-7-23 09:4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新冠病毒变异或将长期存在:太阳风暴最终结束疫情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相关报道

新冠病毒变异或将长期存在:太阳风暴最终结束疫情

2022年07月22日 18:07 新京报

  7月21日,在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控中心病毒学首席专家董小平表示,大部分学者认为新冠病毒的变异将长期存在。奥密克戎变异株应该不会是最后一个变异株,因此对于新的变异株的监测,对于传播力、致病力和免疫逃逸力的影响,将是中疾控长期的关注重点。

  这个判断是基于过去和当前疫情的分析,来预测新冠未来的发展。面对这个现实,不只是疾控和医疗卫生部门,普通公众也要面临一个问题——如何让防疫与正常生活、工作达到最佳平衡点。

  尊重科学,做到心中有数

  无论是专业工作者还是普通公众,对于病毒不断变异这一未来趋势,首先要做的就是尊重科学,理解病毒和传染病的一般规律,做到心中有数,如此才能有正确的应对之道。

  病毒感染人和其他宿主,是为了生存,但在遭遇宿主的免疫系统反击,尤其是人类还有疫苗和药物的阻击之后,病毒必然会变异,从而或多或少突破免疫屏障,才能重新复制和生存。

  具体到新冠病毒的变异,也有其独特性。病毒的变异可以遵循几种方式。一是在各方面变得更强,如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和致病力方面都变得很强,对人类造成更大的灾难,如中东呼吸综合征(由另一种冠状病毒MERS-CoV引发);二是在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和致病力方面都变得较弱;三是在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和致病力中有些方面强,有些方面弱。

  类似中东呼吸综合征的情况目前并没有在新冠病毒的变异中出现,而新冠病毒在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和致病力各方面都变得较弱的情况还没有出现。现阶段奥密克戎的变异,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变得较强,但致病力或毒力较弱。

  世界各国的一些新研究和临床情况证明了这一点。首先,病毒的变异还只局限在奥密克戎,没有发展出新的大类变异株。世界卫生组织是以希腊字母来命名新冠变异株的,直到现在,还只有阿尔法、贝塔、伽马、德尔塔、奥密克戎5个大的变异株。

  只是在奥密克戎这一变异株之下产生了较多的亚株,如西安出现的BA.5,成都报告的BA.2.12.1,兰州报告的BA.2.38等,都是奥密克戎变异株。

  其次,国内外的临床治疗情况也表明,虽然这些奥密克戎的变异株传播力较强,基本传播指数较高,达9.5,而且有一定的免疫逃逸力,但是其致病性并没有提高,与原始毒株和德尔塔变异株相比,致病力还下降了。

  与以往的疫情高峰时期相比,南非、葡萄牙、欧洲和美国等国BA.5毒株造成的重症率、死亡率和住院率,都呈下降趋势。南非以前的BA.1感染高峰期时,住院和死亡人数的7天平均值分别为222人和36人,但在BA.4/5感染高峰期,住院和死亡人数的7天平均值分别为66人和9人。

  另一方面,疫苗对奥密克戎变异株依然有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的一个研究团队最近发表的一篇研究文章得出的结论是,3剂mRNA疫苗接种对3个最具传染性的奥密克戎BA.4,BA.5,BA.2.12.1新的变异株依然十分有效。

  同时,这些变异病毒结合人肺腺癌细胞系CaLu-3的能力下降了,这也解释了它们的致病力为何下降,即不能侵害肺脏。这与武汉病毒研究所教授杨占秋的判断是一致的,BA.5的症状和普通感冒基本一样,不会引起肺部症状。

  因时而变,做好长期应对准备

  对于病毒的变异,重要的是,承认这个现实,公众要做好长期应对病毒的心理准备,政府部门同样如此,做好防疫的准备,只不过在不同的发展阶段,要根据病毒特性采取不同的应对举措。

  一方面,专业人员需要对变异病毒进行长期监测,临床也需要不断总结治疗经验和技术;另一方面,专业人员的研究和防治新发现也要用以指导全社会的防疫,同时,还需要研发针对新冠变异株的疫苗。

  在社会层面,最重要的是,要依据新冠防治的指南以及专业人员的指导意见,制定对应的防疫政策,把防疫对人们生活、经济发展和工作的影响降到最低,全面有序开放商业、交通、娱乐;另一方面,为风险最大的人接种疫苗和加强针,在整个人群中建立“免疫墙”。

  公众在生活和工作中,要做到常戴口罩,勤洗手,减少聚集等。当然,即便感染新冠,只要科学应对便不必感到害怕,而这其中最为重要的,是社会公众也要从观念层面解除对阳性感染者的歧视,尽可能地消弭偏见,别让阳性感染者被动承担“社会性死亡”的恶果。

  说到底,坦然地面对新冠病毒的不断变异,做到生活、工作和防疫并行不悖,就可以像面对流感病毒的不断变异不会影响我们的生活一样。

  撰稿 / 张田勘(科普作者)

https://news.sina.com.cn/c/2022-07-22/doc-imizirav4985774.shtml

       历史教训: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

      西班牙型流行性感冒是人类历史上致命的传染病,在1918~1919年曾经造成全世界约5亿人感染,2千5百万到4千万人死亡(当时世界人口约17亿人);其全球平均致死率约为2.5%-5%,和一般流感的0.1%比较起来较为致命,感染率也达到了5%。

       西班牙型流感可以简单分为三波,第一波发生于1918年春季,基本上只是普通的流行性感冒;第二波发生于1918年秋季,是死亡率最高的一波;第三波发生于1919年冬季至1920年年春季,死亡率介于第一波和第二波之间。

       第一波有记录的流感发生于1918年3月4日一处位于美国堪萨斯州的军营(Camp Funston,Kansas),但当时的症状只有头痛、高烧、肌肉酸痛和食欲不振而已。4月正处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法国也传出流感,3月中国、5月西班牙、6月英国,也相继发生病情,但都不严重。

      同年8月刚离开西非国家塞拉利昂的英国船上发生了致命的流感,在该船抵达英国之前,75%的船员被感染,7%的船员死亡,另外多艘船只也发生了类似的情况。另一说第二波的源头是当时苏联的阿什哈巴德(今属土库曼斯坦)。8月27日,流感传回美国,并在波士顿的码头工人间传播,而法国的布莱斯特(Brest)也在几乎同一时间爆发了流感;9月开始在欧洲和美国普遍传播,并在数星期内传到世界各地。第二波流感和过去的流行性感冒不同,在20~35岁的青壮年族群中死亡率特别高,其症状除了高烧、头痛之外,还有脸色发青和咳血等。许多人早上还正常,中午染病,晚上便死亡。许多城市限制市民前往公共场所,电影院、舞厅、运动场所等都被关闭长达超过一年。同年10月是美国历史上最黑暗的一个月,20万美国人在这个月死去,1918年美国的平均寿命因此比平常减少了12年。

      第三波流感在大约1919年冬季开始在许多地方出现,至1920年春季起便逐渐神秘地消失(除了澳大利亚和夏威夷之外)。此流感漫延全球,从阿拉斯加的爱斯基摩部落到太平洋中央的萨摩亚岛,无一幸免;许多爱斯基摩部落是一村一村的死绝,在萨摩亚死亡率更高达25%。亚马逊河口的马拉若岛是当时世界上唯一没有感染报告的人口聚集地。

       西班牙流感的影响,在约6个月内夺去2千5百万到4千万条生命,比持续了52个月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死亡人数还多。此外此流感也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提早结束的原因之一,因为各国都已没有额外的兵力作战。

       西班牙型流感在18个月内便神秘完全消失,而其病株从来都没有被真正辨认。

        我国吉林大学杨学祥教授的研究或许给困在疫情之中的人们指了条新出路!杨教授在他的文章《太阳风暴与病毒爆发突然消失》中推测,病毒的消失可能跟太阳风暴有很大关系!并列举了历史上病毒大爆发又神秘消失的几个案例!例如: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又神秘消失与1921年5月太阳风暴的发生相对应;2002年2月开始的SARS至2003年底神秘消失与2003年10月30日太阳风暴发生相对应。

      太阳黑子缺席带来的灾害:2009年甲型流感和2019年新冠疫情 

如果我们记录太阳黑子在每年当中的缺席天数,就可以得到下面数据(截止20191228日):

从表1可以看到,在2019年内已经有288天没有出现太阳黑子,在太阳黑子缺席的历史上,属于第二长的时段,排第一的是1913年,太阳黑子缺席天数高达311天。这是2019年爆发新冠疫情的重要条件。

2008年和2009年分别有268260天没有出现太阳黑子,2009年全球爆发了甲型流感。


表1 2007-2019年太阳黑子缺席记录

https://www.sohu.com/a/363725630_100082182

      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

      根据比利时皇家天文台的观测,2008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66天,这一数据的出现距1913年记录的观测史上天数最多的311天已经有95年之久,是仅次于1901年的287天和1878年的280天的历史第四低的纪录。2008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量2.9也是自1913年的1.4以来,95年后的最低点。而20098月平均太阳黑子数为0,更是创下了19136月以来96年内的最低纪录。而且,2009年的年平均太阳黑子数只有2.4,也是96年以来的低点,这岂止是“50年一遇?美国宇航局修正为大致百年一遇

http://www.chinanews.com/cul/2012/04-18/3826983.shtml

      2019年未出现太阳黑子的天数达到了288

      2019年的314日开始,太阳上面的太阳黑子就消失了,至今(1225日)已经288天,成为历史上太阳黑子消失时间第二长的时段,一般认为太阳黑子比较弱的时期,也代表着太阳活动处于低谷期,光热辐射不强,地球上温度也会偏低,甚至会导致地球气候处于小冰河期。

      1225日,天文学家们发现了两个新的太阳黑子,这标志着太阳可能进入了新一轮活动周期,这次的太阳无黑子活动持续的时间达到了288天,是1913年以来消失时间最长的一次,创造了一个106年的记录。接下来我们很可能会看到太阳黑子出现新的活跃时期。

      太阳休眠会导致地球病毒多发

       对于2020年太阳进入休眠期警告,科学界陷入了小冰期是否会发生的争论。事实上,太阳活动低值,紫外线的减少,最直接的后果就是病毒的繁殖和爆发。

      在十五世纪至十七世纪的二百余年内,全球强震发生频繁,其它自然灾害也很集中,如瘟疫流行,低温冻害严重,被称为小冰期时期。这个时期也正是蒙德太阳黑子超长极小值时期,太阳活动处于低值状态,有人把它看作是小冰期气候产生的原因(见表1)。

      2014921日我们的研究表明,1996-2008年已进入21世纪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严重低温和病毒爆发将成为大势所趋。2009年甲型流感爆发仅仅是一个最初信号。

      回顾15-17世纪小冰期时代的瘟疫横行,我们必须做好迎接未来低温期带来的瘟疫和多种病毒爆发的准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2625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1178.html

       2009年甲型流感暴发和2019年新冠疫情爆发证实了我们的预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828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551.html


      我们在2020年4月7日指出,新冠病毒是太阳黑子谷值的产物,惧怕紫外线是其最大的弱点。伴随太阳黑子峰值的到来,新冠病毒必然消失,直到下一次太阳黑子谷值。伴随太阳活动的增强,疫情减弱将非常明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27246.html

      新冠病毒变异的必然性

      2019年太阳黑子最小值已经过去,2025年太阳黑子最大值就要到来。新冠病毒是太阳黑子极小值的产物,天生惧怕太阳黑子。印度发现240种变种病毒,应对和适应太阳黑子不断增强,这是新冠病毒继续生存的必然结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380.html

      病毒变异的一般趋势:适应性增强,毒性变弱,最后消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301.html

       新冠变异病毒再变异:适应性增强,毒性减弱,最后消失

       我们在2020年2月1日指出,太阳在2019年11月14日开始进入无黑子期,一直持续到了12月23日,四十天的“无黑子”期与2019年12月开始的疫情完全重合。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447.html

      2021年1月1日-2月19日有30天没有太阳黑子,约占总天数的3/5。与2019年相比,2021年太阳活动增强非常明显。紫外线杀毒作用增强,导致新冠病毒频繁变异以适应2020年和2021年太阳活动增强。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全球气候变冷,有利于病毒繁殖和传播;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时期,病毒变异达到峰值,形成大爆发(冠状病毒2002年SARS和2014年中东呼吸综合症都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时期)。

      2030-2035年为可能的太阳黑子谷值时期,新冠病毒可能重返地球。

      据2020年2月观察计算:太阳表面已经几乎330天没有出现明显太阳黑子了。也就是说,过去一年中有90%的时间太阳活动处于完全低迷状态。

      2020年6-12月没有太阳黑子158天,占总天数214天的73.8%。太阳黑子活动增强明显。

      2024-2025年为太阳黑子峰值时期,病毒变异达到峰值。一旦太阳黑子转向极小期,太阳黑子减少,就会形成变异病毒大爆发(冠状病毒2002年SARS和2014年中东呼吸综合症都发生在太阳黑子峰值时期)。这种可能存在,另一种可能是2023-2025年太阳黑子峰值时期的太阳风暴足够强烈,彻底杀灭新冠病毒。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16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338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0638.html

      新冠病毒发展的三个阶段 

       2019-2020年爆发阶段

       新冠病毒在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和致病力中有些方面强,有些方面弱。

       2021-2022年发展阶段

       新冠病毒在各方面变得更强,如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和致病力方面都变得很强,对人类造成更大的灾难,如中东呼吸综合征(由另一种冠状病毒MERS-CoV引发)               

      2023-2025年消亡阶段      

      新冠病毒在传播力、免疫逃逸力和致病力方面都变得较弱,直至消失。

      超级太阳风暴绝杀新冠病毒

      2021-2025年太阳黑子的变化趋势

      202112月至2022年年2月为北半球冬季,是太阳黑子低值时期,新冠疫情进入最后一个高潮,在20226-8月夏季的太阳黑子高值时期疫情趋于结束。目前南半球处于春夏季,疫情正在减弱。

太阳活动的峰值跟谷值相比,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化可能只有千分之一,这是对太阳辐射总体而言。事实上,在太阳黑子峰值时期,太阳辐射的强度变化集中在紫外线光谱区,在太阳黑子最多的年份,紫外线部分某些波长的辐射强度可为太阳黑子最少年份的20倍。这是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瘟疫频发的原因,也是太阳黑子峰年病毒被大量灭杀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272.html

2019年为太阳黑子极小值,新冠病毒爆发表明它天生惧怕太阳黑子。2025年为太阳黑子极大值,现在太阳黑子相对数逐年增加,绝杀新冠病毒的日子不会太远。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700.html

  还有一线希望:太阳风暴绝杀新冠病毒

我们在2021年11月4日指出,由于连日来太阳活动活跃,耀斑引发的太阳风暴在20211012日抵达地球,带来了地磁暴,同时也造成在纬度较低地区也能看到极光。不仅加拿大,美国和英国的一些地区也报告出现了极光。这种现象可能将持续2-3天。

      太阳风暴的等级从 G1  G5,从高到低排名。此次袭击地球的太阳风暴等级为G2,据说即使是 G2太阳风暴,如果与卫星接触,也有可能导致电力短缺和无线电中断。风暴的等级越高,它的磁场就越强,影响也越大。

      虽然此次风暴等级只是中等,但雷丁大学的马修·欧文教授警告说,我们不应该排除未来 G5 风暴袭击地球的可能性。

https://www.sohu.com/a/494868850_121118710

等级为G2的太阳风暴在20211012日抵达地球,20211029日太阳又爆发X1级别的太阳风暴。太阳风暴灭杀新冠病毒,是日本在10月份疫情神秘消退的原因。

据专家预测,太阳风暴可能在2022-2026年之间随机发生,与太阳黑子极值无关。

https://www.spaceweather.co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94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898.html

       太阳风暴灭杀病毒的历史记录

      太阳风暴定期为地球杀灭病毒,是人类生存不可或缺的重要事件,西班牙流感和新冠疫情证实了这一点。

表2 世界历次流行亚型和太阳风暴记录统计表 

                            首发地区       拉马德雷      太阳风暴

1510     流感                             英国

1580     流感     美洲土著流感     美洲                             1582年

1675     流感                                                                   

1733     流感

1742-1743 流感      东欧流感        东欧

1837     流感           欧洲流感        柏林,西班牙               1859年

1889-1894  流感    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1890-   H2N2        EI                      英格兰        冷位相        

1900-   H3N8        EI                                 冷位相      

1918#- H1N1        SI 西班牙流感      美国           冷位相      1921

1957#- H2N2        亚洲流感         中国贵州         冷位相      1958年

                                                                                       1967年

1968#- H3N2        香港流感         中国香港         冷位相      1972

                                    1975年

1977-H1N1        EII俄罗斯流感    俄罗斯        冷暖边界     1989年

1997- H5N1          Al                    中国香港         暖位相       

1999- H9N2          Al                       中国            暖位相       

2002* SARS           非典型肺炎         中国           冷位相       2003

2004- H5N1          Al                        越南           冷位相

2009* H5N1          甲型流感            墨西哥         冷位相     2010-2011

2012*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沙特阿拉伯      冷位相    2012-2014

2016* MERS      中东呼吸综合征        韩国           冷位相         2017

2019* 2019-nCoV  新型冠状病毒                         冷位相         2021年

                                                                                       2023-2026

注:带*号项是笔者加的,带#号者为最强爆发。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5691.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1614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413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29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8254.html

https://www.docin.com/p-2343361269.html&dpage=1&key=%E6%B5%81%E6%84%9F%E6%80%8E%E4%B9%88%E6%B2%BB&isPay=-1&toflash=0&toImg=0

https://tech.sina.com.cn/roll/2020-03-29/doc-iimxyqwa3856397.shtml

https://www.doc88.com/p-9445767339134.html

      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大爆发和1921年爆发了超级太阳风暴之间,并不存在因果关系。而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结束和1921年爆发了超级太阳风暴之间却可能存在因果联系:超级太阳风暴灭杀了西班牙流感病毒。

   如果在2025年太阳黑子峰值之前,2021-2024年爆发超级太阳风暴,那么新冠疫情结束就为期不远了。

      “超级太阳风暴与病毒大流行:超级太阳风暴会成为一场灾难还是福音?  让我们拭目以待。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92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134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1404.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303.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828.html

       大自然已经向新冠疫情宣战,新冠病毒肆虐全球的日子就要结束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9390.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0522.html

人类曾多次幸运躲过灾难,太阳风暴有消灭病毒的能力?

8167次播放 | 发布时间:2022年4月7日

https://haokan.baidu.com/v?vid=8342197237213273002

地球曾躲过数次危机?NASA否认巧合,2023年或再次迎来太阳危机!

经过科学家的推测,下一场太阳风暴将会出现在2023年到2025年之间,这一场太阳风暴虽然不会导致地球毁灭,但是会造成地球上的互联网断电,可能会维持数十月的时间,对于现在我们来说互联网与我们的生活是密不可分的,互联网的停止就相当于我们的末日了,除了这些科学家们还发现了其它的现象,太阳风暴对我们地球上的病毒可以起到绝杀的作用,要是太阳风暴真的对我们的病毒可以起到抑制的话,那么我们的疫情可能就会得到缓解,太阳风暴对我们来说是有好有坏的。但是最后给我们带来的福多一点还是祸多一点,我们就一起拭目以待吧。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T27V44A05462AQI.html

超级太阳风暴来临后可以给地球彻底消毒真正结束疫情?

青春多少年,疫情占3年。香港疫情何时了,深圳东莞封闭式管理希望是最后一场。

3.2万播放 · 

2022-03-14 20:54:15

大量的科学证据,数据表明,疫情病毒大流行和太阳活动有关。1921年终结西班牙流感源于一场超级太阳风暴,100年一次的超级太阳风暴是否能成为真正终结本次疫情的关键因素?

https://www.bilibili.com/video/BV1nr4y1i7i3/

太阳风暴可能会对地球上的病毒起到绝杀作用

2022年1月9日发布

https://v.qq.com/x/page/t3317j0zr32.html

太阳风暴!或许将是此次新冠疫情的“终结者”

2022-01-04 18:05:02

就在大家都把希望寄托在疫苗研发之上时,我国吉林大学杨学祥教授的研究或许给困在疫情之中的人们指了条新出路!杨教授在他的文章《太阳风暴与病毒爆发突然消失》中推测,病毒的消失可能跟太阳风暴有很大关系!并列举了历史上病毒大爆发又神秘消失的几个案例!例如:

1918-1920年西班牙流感大流行又神秘消失与1921年5月太阳风暴的发生相对应;2002年2月开始的SARS至2003年底神秘消失与2003年10月30日太阳风暴发生相对应;

太阳风暴是太阳因能量的增加而使得自身活动加强,从而向广袤的空间释放出大量带电粒子所形成的高速粒子流,它会对人类的通讯和电力等设备产生巨大影响,也可能会对病毒产生一定消杀作用!所以,当病毒大流行遇到太阳风暴,或许是其神秘消失的重要原因!

虽然,2019年新冠病毒爆发至今,地球尚未遇到太阳风暴的冲击。不过,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下一次太阳风暴有可能会在2022-2025年发生,那么,我们或许可以乐观地认为,新冠疫情的消失已经为期不远了......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SQ6J7810552TSIU.html

2023年或再迎来太阳危机!太阳风暴绝杀新冠病毒:有利有弊

已有 11674 次阅读 2022-1-11 13:1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20522.html

太阳风暴杀死冠状病毒:疫情神秘消退和再度恶化2021-11-4 12:4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89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766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6132.html

相关博文

太阳风暴杀死冠状病毒:疫情神秘消退和再度恶化

已有 6643 次阅读 2021-11-4 12:48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089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8454.html

上一篇:瓦努阿图群岛发生5.5级地震:关注2022年7月19-20日弱潮汐组合
下一篇:7月23日午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与19-20日弱潮汐组合对应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19:1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