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加拿大在美国北部:为什么新冠疫情相对较轻

已有 1924 次阅读 2022-7-15 05:37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加拿大在美国北部:为什么新冠疫情相对较轻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美国是全球新冠疫情最严重的国家,加拿大毗邻美国,为什么疫情相对较轻?关键的问题是,加拿大在北极圈附近,频发的北极光消杀了新冠病毒,形成相对较好的生态环境。

        极光生成紫外线可以杀灭病毒

       地球的南北两极地区有时会出现极光,它们像由光编织而成的丝带,照亮了夜空,美丽得让人挪不开眼睛。不过,极光可不是地球的独家美景,一些外星球上也会出现极光。

       在土星上,最强的极光是紫外线,这是人眼看不到的光,因此我们要用特殊的紫外线摄像机才能拍到它,但偶尔也会出现罕见的粉红色和紫色极光。土星极光每天的活动都有不同,有时移动,有时静止;与地球上仅持续约10分钟的极光相比,它可以持續数天。

       新浪科技讯 北京时间2020年9月23日消息,据国外媒体报道,极光是地球上层大气层发光电离粒子释放出舞动的光芒,在太阳系内除水星之外其他行星的大气层均存在这种现象,甚至木星的卫星木卫三和木卫二也有极光。

  然而,在此之前科学家从未探测到彗星极光,但近期“罗塞塔”探测器最新观测数据分析表明,67P彗星周围释放出远紫外线极光辐射。

       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的MAVEN探测器于2016年首次在火星上发现了一种极光,根据最新的探测结果,这种极光实际上是火星上最常见的极光。极光被称为质子极光,可以帮助科学家跟踪火星大气中的水分流失。

       在地球上,极光通常被认为是极地附近夜空中五颜六色的光,它们也被称为北极光和南极光。然而,火星上的质子极光发生在白天,并发出紫外线,所以人类肉眼是看不见的。

       不同的现象会产生不同种类的极光。然而,所有在地球和火星极光是由太阳活动,无论是爆炸的高速粒子称为太阳风暴,火山喷发的气体和磁场称为日冕物质抛射,或阵风在太阳风,一连串的导电气体吹不断进入太空在每小时一百万英里。例如,当强烈的太阳活动扰乱地球的磁气圈时,地球上的南北光就会发生,导致高速电子撞击地球夜晚上层大气中的气体粒子并使它们发光。类似的过程产生了火星上的离散极光和弥散极光——这两种类型的极光以前曾在火星的夜晚观测到过。

       首先,太阳风质子以高速接近火星,并在火星周围遇到一团氢气。质子从火星氢原子那里夺走一个电子,从而变成中性原子。由于中性粒子不受磁场的影响,原子会通过环绕火星的磁障波冲击。最后,氢原子进入火星大气层,与气体分子碰撞,使原子发出紫外线

       当太阳风质子(被高温剥夺了孤电子的氢原子)与火星白天的上层大气相互作用时,就形成了质子极光。当它们接近火星时,来自太阳风的质子通过从位于火星氢冕外层边缘的氢原子那里窃取电子而转变成中性原子。当这些高速进入的原子撞击大气时,它们的一些能量以紫外线的形式发射出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706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7106.html

       太阳风暴激发极光助力两极地区抗疫

       2020年2月18日,太阳粒子开始“涌入”地球,天文学家已经将这次风暴归类为G1级,它会导致电网的微弱波动,并对卫星运行产生轻微影响。2月19日,地球进入一小股太阳风时,正在发生一场g1级的地磁风暴,甚至在太阳风到来之前,地球的磁场就因为2月18日长达8个多小时的裂缝而充满能量。

https://www.163.com/dy/article/F5R6DODR053727RU.html

       一场太阳风暴预计于周六袭击地球,与此同时,我们的星球释放出一股强大的太阳粒子流。地球在2020年3月30日和31日被太阳粒子的浪潮包围,导致远在美国密歇根州以南的地方都能看到北极光。不过,目前太阳活动特别活跃,预计4月4日还会有另一场太阳风暴。

      这些粒子流目前正在从太阳到地球的1.5亿公里旅程中前进,预计它们将于周六抵达地球。3月30日和31日,地球正从一股太阳风中退出,这股太阳风在北极圈周围引发了明亮的极光,有些极光甚至延伸到了美国南部的密歇根州。

      那么极光是如何产生的呢?极光,包括北极光和南极光,是由太阳粒子撞击大气层时产生的。当磁气圈受到太阳风的轰击时,极亮的蓝光就会出现,因为那层大气会使粒子偏转。

      然而,研究人员也注意到太阳风暴和太空天气的后果可能会超出北极光或南极光的范围。在很大程度上,地球磁场保护人类免受来自太阳黑子的辐射,但是太阳风暴会影响基于卫星的技术。

      太阳风可以加热地球的外层大气,使其膨胀。一般情况下,这可能会影响轨道上的卫星,可能导致GPS导航、手机信号和卫星电视信号的缺乏。

      此外,粒子的激增会导致磁气圈中产生大电流,从而导致电力线中产生比正常情况下更高的电流,导致变压器和发电站爆裂和断电。像这样的事件很少发生,最大的技术破坏太阳风暴发生在1859年,当时在现在被称为卡灵顿事件的电力激增,以至于欧洲的整个电报系统都瘫痪了。

      然而,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这些太阳风暴平均每25年发生一次,这意味着它早该出现了。天文学家的研究分析了150年前的14个太阳活动周期,结果分析显示,在过去的150年里,有42年发生了“强”磁暴,而在150年里,有6年发生了“强”超级风暴。一般来说,如果它击中了地球,它可能会摧毁我们星球上的现代技术设施。

https://view.inews.qq.com/wxn/20200402A0QCWO00?tbkt=A&strategy=&openid=o04IBAP3jA7NfR0737GZN1JKtFdY&uid=&refer=wx_hot&ft=0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4511.html

       这些国家位于或者接近南北极圈:瑞典、挪威、芬兰、冰岛、俄罗斯、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格陵兰岛、阿根廷。这些地方只是见到几率大些。中国最北端漠河也能见到。

        2020年2-4月太阳风暴频发,激发极光杀灭病毒。同一时间,格陵兰确诊为0,罗斯也只有确诊300多,说明新冠病毒惧怕极光和紫外线。

       紫外线能杀灭病毒,这是人人皆知的科普知识。可是,说太阳风暴和极光能杀灭病毒,却引起不小的争论,因为人们从来就没有听说过。事实上,太阳风暴可以产生极光并且在极夜和极昼交替中都能形成紫外线风暴,杀灭病毒自然也就顺理成章。

相关数据

2022年3月28-29日高速太阳风暴进入地球:太阳黑子暴增新冠疫情突然减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3247.html

2022年3月太阳高能喷发一周发生三次 险些击中地球:错失疫情结束良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1307.html

2022年4月14日: 一场太阳风暴明日将袭击地球,可能给爱尔兰上空带来极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1473.html

2022年6月太阳耀斑猛烈爆发!新冠疫情结束值得期待!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3978.html

       靠近两极的高纬度国家有机会看到极光。俄罗斯,芬兰,加拿大,丹麦。瑞典、挪威、冰岛、美国(阿拉斯加)、阿根廷的机会比较大,疫情也比较轻。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5463.html

https://wap.sciencenet.cn/blog-2277-1346957.html

截至7月15日01时00分全球疫情排序对照

序号 地区       新增确诊  确诊       治愈        死亡

1    美国       191263    90909760   86250325    1047794

2    印度       19211     43689989   43028356    525557

3    巴西       64771     33076779   31414937    674554

4    法国       182006    32676589   30284037    150414

5    德国       127611    29460249   27548900    142284

6    英国       -               22883995   22308442    180718

7    意大利    144058    19778911   18217525    169496

8    韩国        40248     18641278   18301339    24696

9    俄罗斯     3929      18476477    17900518    381754

14   阿根廷     -            9426171     9219683     129145

16   荷兰       680        8826771      8808840     222417

31   加拿大   12081     3990239    3570058       42254

37   丹麦       19          8030382     9230080      646543

39   瑞典         -          2528166     2492906      19170

47   爱尔兰     -           1628745     1566323     7537

51   挪威       411        1451854     1441530     3504

55   芬兰       -             1171034     1120401     5012

110  冰岛       1014     198721        75685         179

189  格陵兰    11960    11971         2761           21

212  荷兰加勒比地区-      177           0                3

213  梵蒂冈      -              29            29              0

注:红色为两极地区的国家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7165.html

相关报道

罕见极光昨夜降临加拿大夜空 社交媒体被各地的精美照片刷屏

2022-04-01 06:08:23 来源: 加西周末

眼看着春天来临,樱花绽放,温哥华又美到遭全世界羡慕嫉妒恨! 不只是春暖花开,就在昨晚,绝美极光再次降临加拿大夜空,这一回,温村的小伙伴们更是人品大爆发,撞上了罕见粉色极光

这夜空,让全加拿大人集体沦陷了。


温哥华的粉空,带着樱花的醉美;


移步加拿大其他地方,极光之璀璨,又更壮观夺目。

这是萨省:


红的紫的绿的,整个天幕充盈着梦幻般的色彩,映照大地,如同仙境。

苍茫大地上的小木屋,此时收获了绝美的天空,吉光流畅,只剩痴人语。


有网友拍下这份绝美,难以用言语形容那份震撼,只能一声”wow”,这一切太不真实。


曼省:


天依然寒冷,冰雪大地,黄色校车,极光在头顶翩翩起舞,静谧中是无言的美感


有时候色彩也是混搭的,绿中有紫,紫中有粉,像顽皮的孩子在画纸上挥洒灵感


有的地方可能只是一条“光带”,但这份无需赴往远方、抬头可见的震撼,像极了一场奇遇。

魁省:



这天幕里不只是五彩极光,放大图片细细看,还有密密麻麻的星光闪烁,是仙境了。

有人运气爆棚:这是我第一次看到极光!


到最东边的PEI王子岛,这天又变了。绿光打底,紫光呈祥;这样的“秀场”,人生哪得几回见?


静谧的夜,裹上大衣,端坐长椅,独品一份诗意


网友说得好:“有这样的天空,今夜,无人能眠”





这样的天空,这样的道路,好像一直开一直开,便可以开往无垠宇宙


隔壁美国华州,与加拿大共享吉时。


对了,忘了介绍,这场极光源自另一场地磁风暴,不只横扫加拿大,更远至美国南部多州。

气象学家预计,这场地磁风暴将持续到周五,昨夜错过了的,今晚还有机会

回首,温哥华,也有过令人无法忘怀的都市极光美!



如果今晚还想去追光,最好要避开光污染严重的地方,大温以下地址都是不错的选择:

温哥华西班牙海岸(Spanish Banks);

波特湾省立公园(Porteau Cove in Squamish);

北温克利夫兰水坝(Cleveland Dam Field);

本拿比山(Burnaby Mountain);

列治文公园(Iona Beach Regional Park);

皮特湖公园(Grant Narrow Regional Park in Pitt Meadows)

最后上一波加拿大极光美图,人间值得,都在此时此刻。







幸运如你,昨晚捕到光了吗?

https://www.163.com/dy/article/H3RKNS0S0512C29A.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47285.html

上一篇:瓦努阿图群岛发生5.6级地震:关注2022年7月12-13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7月15日早报:厄尔尼诺指数快速进入上升区间,拉尼娜结束
收藏 IP: 119.48.179.*| 热度|

2 周少祥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6 16: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