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日本政府再发紧急地震预警;日本8级地震进入2022-2058年活跃期

已有 10942 次阅读 2022-4-1 09:3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日本政府再发紧急地震预警:这一带或将发生里氏8级地震

2022-03-31 20:15

       自3月16日福岛县周边海域发生7.4级地震后,日本政府接二连三发出地震预警,提醒国民注意今后更大地震的发生。
       先是在3月22日,日本内阁府发布了一个关于发生9级以上地震新的防灾对策报告书。提到如果在北海道到东北地区的太平洋沿岸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的话,后面可能会引发9级以上的超大地震。

       这份报告书中表示,如果在千岛海沟和日本海沟发生里氏7级以上地震,后面可能会引发9级以上的超大地震。将引发30米高海啸,并可能造成近30万人死亡。

       3月25日,日本政府地震调查委员会发出了一个新的地震预警。

       根据最新的研究结果表明,南海海沟的设想震源区域中所包含的日向滩和围绕冲绳一带的西南诸岛周边,可能发生8级大地震。
       这也是日本政府时隔18年,对这一带地震在一定期间内发生的概率,重新进行了评估。
       日向滩位于四国和九州之间,至今为止没有被指出发生过大地震,但是产业技术综合研究所从1662年发生的地震中的地层进行了模拟,认为当时发生过M8级的巨大地震。
       而且据日本气象协会统计,从2021年12月19日-2022年3月29日,日向滩共发生了51次地震,仅次于福岛县周边海域,排在全日本第二位。
       虽然这次没有公布日向滩今后30年内发生8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但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达到了80%。
       另外,冲绳一带的西南诸岛和与那国岛周边也有可能发生8级以上大地震。
       根据公布的研究结果显示,西南诸岛今后30年内发生7级以上地震的概率为60%,与那国岛周边发生的概率高达90%。
       换句话说,只要和地震设想区域相连的地方,无论哪里发生都会和南海海沟大地震引起连锁反应。
       另外,关于南海海沟大大地震的发生可能性,今年1月份日本地震委员会称在近40年内发生的概率为90%。
       就在3月30日凌晨,日本岩手县再次发生4级地震,在近一周内(2022年3月23日9点30分~2022年3月30日9点30分),震度为1以上的地震发生了64次,震度3以上的发生了10次。
        对此,日本政府呼吁预想震源地一带的民众,要随时做好地震前的准备,确认好避难所地点,备好防灾应急包等。
https://mp.weixin.qq.com/s?src=11&timestamp=1648764960&ver=3711&signature=VAUzweypO0oFSWYHDqPek93Dj0vIetuwdkNamjCje5fh7-TovpDSwtdLcqTiufVdqb8nX32ML0n3xVUAG7L6znLIt5Ek*aUWhkJ7on3CKkHHzBgw1IH1NufumOmx5*GV&new=1

     综合网上地震资料,我们可以得到表1。在小冰期时期,日本8级地震的200年周期非常明显。

 

1  日本8级地震、太阳活动、强潮汐和低温期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

时代

潮汐极大年时间

日本8级地震

全球气温





560-690

高温转低温





878

低温转高温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1100年左右

低温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293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95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621703

1707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771)

1854,1896

1911

小冰期





19231933


21世纪

2007-??

1997-??

1974

2011

低温?

 

日本8级地震与气候冷暖剧烈震荡有关

 

太阳将进入不寻常且时间较长的“超级安静模式”,大约从2020年开始,太阳黑子活动或许会消失几年甚至几十年。太阳黑子活动或许将进入“冬眠”,这种情况自17世纪以来从未出现。目前处于200年气候周期的变冷初期。

     日本8级地震周期与太阳活动200年周期有较好的一致性,与气候剧烈波动相对应。图1-2 表明,公元500年至2000年是中国气候剧烈动荡时期。地震动力来自海平面升降和冰川地壳均衡。

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卸载的山地冰川上升,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1472.html

                                         

中国历史气候(近8000年来一部分)

 

2  1700年中国温度波动趋势图

 

 1800年的小冰期周期

 

       美国科学家相信,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 季林说,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

       杰拉尔德. 邦德通过分析大西洋底的沉积层,发现地球的寒冷期和温暖期出现有规律的波动,波动周期大约为1500~1800年。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与邦德提出的气候周期是一致的。潮汐大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

        目前处于1800年气候周期中的全球变暖高峰期。   

    

3   强潮汐1800年周期(据季林,2000

 

        200年的太阳黑子极小期


       200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由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活动强度确定,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太阳黑子周期长度超长期对应低温期:1040-1080年欧特极小期、1280-1350年沃尔夫极小期、1450-1550年史玻勒极小期、1645-1715年蒙德极小期、1790-1820年道尔顿极小期,已发生了5次,本次为1997-2009年开始,太阳黑子异常低值和太阳黑子周期长度超长(由11年变为13年)。目前进入变冷时期。

过去5000年间,太阳活动较弱或没有的时期与历史记录中的冷期相对应。太阳活动减弱的主要时期有:奥特极小期,沃尔夫极小期,史玻勒尔极小期和蒙德极小期[1]。最近发现,潮汐、火山活动与太阳活动有相同的200a的周期,与200a气候周期相对应[6]

最近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冷周期与火山喷发周期以及潮汐变化周期相一致。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火山喷发高潮期、强潮汐与低温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见表1)。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9912.html

 

           60年拉马德雷(亦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冷位相周期

 

“拉马德雷”现象是美国海洋学家斯蒂文·黑尔于1996年发现的,在气象和海洋学上被称为“太平洋十年涛动”(PDO)。科学研究的初步结果表明,PDO同南太平洋赤道洋流“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现象有着极其密切的关系,被喻为“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母亲”。

“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是发生在赤道东太平洋的海温异常偏暖或偏冷现象。“拉马德雷”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分别以“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20年至30年,平均周期为55年左右。近100多年来,“拉马德雷”已出现了两个完整的周期。

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于1890年至1924年,而1925年至1946年为“暖位相”

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出现于1947年至1976年,1977年至90年代后期为“暖位相”

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为20002035年之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8170.html

2给出了日本8级地震100年的周期变化,这是13-19世纪小冰期结束后日本地震的新规律。原因在于全球迅速变暖导致冰川融化和海平面迅速上升,地壳均衡运动逐年增强。2000-2058年是日本8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符合日本地震专家关于30年内日本将发生8级以上大震的预测。 

2  1890年以来日本8级地震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日本8级以上地震年份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地震

全球

日本

1890-1924

64

1

18961911,

1923

1890-1924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1

0

1933

1925-1946

温暖期


1946-1977

117

0


1957-1976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0

0


1977-1999

温暖期


2000-2035

66

1

2011,??

2000-2035

低温?

 活跃期

2036-2058


??

2036-2058

温暖期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根据地质学的地壳均衡理论(单位均衡面上的物质柱体质量相等),大陆冰盖融化,负载减少,大陆地壳要均衡上升;海平面上升,负载增大,海洋地壳要均衡下降。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1万年前有2000米厚的冰盖融化,已经均衡上升了500米,并将继续上升200米。同样,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了130米,洋壳均衡下降了43米(地壳与水的密度比大约为31)。所以,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并没有因为海平面上升而被淹没。对于没有冰盖的大陆,海平面的实际上升仅87米,减少了三分之一。洋壳下降挤压下方岩浆流向大陆地壳底部,使沿海大陆均衡上升。由于地球表面是球面,洋壳下降,球面半径缩小,洋壳将插入到大陆地壳之下,使大陆边缘受到挤压和抬升。

气候变化导致的冰川期与温暖期交替,形成地表巨量海水(大约100-200米深海水层变化)在两极冰盖、大陆冰川和大洋海盆之间往返转移,相应的地壳均衡运动迫使地下软流层发生反向流动,推动地壳运动,达到地壳重力均衡。在地球的球面上,地壳均衡不仅能产生地壳的垂直运动,而且能产生地壳水平运动。

相同的圆心角在不同半径的球面所对应的弧长是不同的,由于海水增加,海洋地壳AB弧下降到CD弧时,圆心角变大,只能发生两种结果:

其一、大洋地壳AB弧的多余部分插入大陆地壳之下,形成俯冲消减带,是地震频发的地区,其类型为环太平洋俯冲消减带和地震火山带。

其二、大洋地壳AB弧的多余部分象楔一样劈开大陆,推动大陆向两边分离,由AB弧扩张到AE弧,其类型为大西洋两岸的快速扩张。

其三、反之,当海洋地壳CD弧上升到AB弧时,由于弧长增大,其增大部分BE弧就是海底扩张产生的新洋壳。


              a 大洋海水减少                            b 大洋海水增加

1-新洋壳,计算时因忽略了与陆壳连接部分,因而计算值比实际值小;

2-旧洋壳,插入大陆壳下或推动大陆分离部分。

        1  重力均衡造成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据杨学祥,1988;杨冬红等,2011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8.5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特大地震在拉马德雷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据网上资料料,日本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菲律宾海板块,鄂霍次克海板块交界处,历史上日本列岛大地震非常频繁,根据资料统计仅1900年以来日本就发生过8级或者8级以上大地震17次,平均每7年左右日本就会遭遇一次8级或者8级以上的大地震。由此得到表3。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6724.html 


表3  太阳活动、强潮汐、低温期和日本南部海槽8级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时代

潮汐极大年

日本8级以上地震

全球

气温

年月日

震级





684-11-26

887-8-22

8.25

8-8.5

温暖期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1096-12-11

1099-02-16

8-8.5

8-8.3

冷期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361-07-26

8.25-8.5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98-09-20

8.2-8.4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05-02-03

1707-10-28

7.9-8.0

8.6-9.3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854-12-14

8.5-8.7

小冰期


1915-2007



1944-12-07

1946-12-21

8.1-8.2

8.1-8.4

温暖期

21世纪

2007-2035

1997-??

1974

次小冰期


2035-2540



?     ?

?  

温暖期


2744-3452



?   ?

?  ?

小冰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6724.html

 

       比较表1-3,我们可以得到表4-5。 


4  太阳活动、强潮汐、低温期和日本8级以上地震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时间(年)

坏天时代

潮汐极大年

日本8级以上地震

全球

气温

年月日

震级





560-690

684-11-26

878

887-8-22

8.25

8-8.5

温暖期

欧特

1040-1080

1010-1110

1062

1100左右

1096-12-11

1099-02-16

8-8.5

8-8.3

冷期

沃尔夫

1280-1350

1165-1360

1264

1293

1361-07-26

8.25-8.5

小冰期

史玻勒

1450-1550

1420-1525

1425

1495

1498-09-20

8.2-8.4

小冰期

蒙德

1640-1720

1600-1725

1629

1605-02-03

1662,1703

1707-10-28

7.9-8.0

8.6-9.3

小冰期

道尔顿

1790-1830

1790-1915

1770

1771,1896

1854-12-14

8.5-8.7

小冰期


1915-2007



1944-12-07

1946-12-21

8.1-8.2

8.1-8.4

温暖期

21世纪

2007-2035

1997-??

1974

2011-03-11

2015-03-30

次小冰期


2035-2540



?     ?

?  

温暖期


2744-3452



?   ?

?  ?

小冰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26724.html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当地时间30日20时24分(北京时间19时24分),日本小笠原群岛海域发生8.5级地震,东京等多地震感强烈。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此次地震震级8.0,震源深度690千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80.html

 

5 1890年以来日本8级地震和拉马德雷(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日本8级以上地震年份

PDO时间位相

气候冷暖

 全球地震

全球

日本

1890-1924

64

1

18961911,

1923

1890-1924

低温期

 活跃期

1925-1945

11

0

1933

1944

1925-1946

温暖期


1946-1977

117

0

1946

1957-1976

低温期

 活跃期

1978-1999

00

0


1977-1999

温暖期


2000-2035

66

1

20112015

2000-2035

低温?

 活跃期

2036-2058


??

2036-2058

温暖期


特大地震为Ms 8.5级以上强震,括号内为国外数据,?表示预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70569.html


       我们在2005年指出,继2004年年12月26日那场发生在印度洋海域夺去了近30万条生命的海啸及其地震事件之后,2005年8月30日横扫美国南部的卡特里娜飓风又造成了500亿美元的经济损失和异常惨重的人员伤亡。据来自路易斯安那州的参议员维特估计,飓风仅在该州造成的死亡人数就可能超过1万人。虽然这个数字还没有得到证实,但可以肯定的是,此次灾难的人员损失在同类事件中将可能是空前的。美国总统布什已经表示,“卡特里娜”飓风灾难堪与“9·11”恐怖袭击相比。卡特里娜飓风中断了人们的生活以及生产活动。墨西哥湾沿岸石油和天然气的生产受到干扰,原本就在不断攀升的油价被进一步推高。飓风还迫使美国一些进出口石油、粮食等商品的重要港口被关闭。美国已经接受国外的灾害援助,世界第一强国在自然灾害面前也显得软弱无力。

       日本可能是下一个遭受自然灾害重创的国家。最新研究结果和最近的一系列地震均表明,富士山在休眠300年之后即将再度进入活跃期。富士山从1907年喷火以后一直平静。2001年5月日本气象厅宣布,已有减少火山地震活动倾向的富士山在2001年的4月份再度发生了123次低频率地震,虽然没有喷火,但已表现出地壳变动的“异常火山”现象。现在,日本全国上下都在防东海大地震,东海大地震震级在8级以上,震中多在富士山坐落的静冈县,周期为150年,现在已进入随时可能发生的时期[2]。

       在2005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会上,一项最新研究表明,2000-2030年全球将进入新一轮强震爆发时期,日本强震可能在此期间爆发。

       20世纪以来,全球大于8.5级的八大地震(有等级相同的4次,共12次)在1900-1924年“拉马德雷” “冷位相”发生2次,在1925-1946年“拉马德雷” “暖位相”发生1次,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 “冷位相”发生7次,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 “暖位相”没有发生,在2000-2005年“拉马德雷” “冷位相”发生2次。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7636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365593.html

   我们在2008-6-1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1-3]。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1年到2008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表6 2001-20088级以上地震数据

 

发震时刻           纬度   经度  震级(Ms 震中位置

2001-11-14 17:26:00  36.2°  090.9°  8.1  新疆青海交界  

2003-09-26 03:50:00  42.2°     144.1°   8.0  日本北海道地区

2004-12-26 08:58:00  3.9°      95.9°  8.7  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西北近海  

2005-03-29 00:09:00  2.2°      97.0°  8.5  苏门答腊北部  

2005-06-14 06:44:00  -19.9°  -69.2°  8.1  智利北部

2006-04-21 07:25:00  61.0°  167.2°  8.0  堪察加半岛东北地区

2006-11-15 19:14:00  46.6°  153.3°  8.0  千岛群岛

2007-09-12 19:10:00  -4.4°  101.5°  8.5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7-09-13 07:49:00  -2.5°  100.9°  8.3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海中

2008-05-12 14:28:00  31.0°  103.4°  8.0   四川汶川县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事实上,2010227日发生智利8.8级地震,2011311日发生日本9级地震,2012411日发生印尼苏门答腊8.6级地震,2015530日日本发生8.1级地震,20154251411分,尼泊尔发生8.1级地震(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脉地区),验证了我们的预测。

  余下的北美和俄罗斯仍然是高风险地区;海岛地震连续发生,日本依然是高风险地区;回归点中国的高风险地区在西部(包括云南)和台湾,美洲西部山脉的冰川融化也构成回归点。

     2015-2018年为特大地震活跃期,发生概率较高的国家依次为:美国、日本、俄罗斯和中国。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68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20707.html

 

      这一预测也得到实践证实:


      据日本气象厅消息,当地时间30日20时24分(北京时间19时24分),日本小笠原群岛海域发生8.5级地震,东京等多地震感强烈。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此次地震震级8.0,震源深度690千米。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80.html

  

      结论


      在公元500-1890年之间典型全球气候波动期,日本8级以上地震具有明显的200年周期,与6次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和小冰期一一对应。

       在1890-2035年拉马德雷三次周期转换中,日本8级以上地震具有明显的100年周期,地震活动伴随全球变暖和海平面上升加剧,冰川地壳均衡是地震频发的动力。

       2022-2058年是日本8级以上地震活跃期,2011年日本9级地震和2015年日本8级地震预示日本地震平静期结束(1946-2010年),地震活跃期正在开始并逐渐增强。

       自2022年3月16日福岛县周边海域发生7.4级地震后,日本政府接二连三发出地震预警,提醒国民注意今后更大地震的发生。这表明,我们的地震理论已为全球防震减灾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 杨学祥地壳形变与海平面变化地壳形变与地震. 1994,  14(4):29-37.

2 杨学祥地壳均衡与海平面变化地球科学进展.1992, 7(5): 22-29.

3 杨学祥。对全球海面变化均衡模式的改进。地质科学。1992,(4):204-408

4 杨学祥汶川地震中的地壳均衡运动发表于2008-6-1 7:41:17科学网。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27377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738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5  杨学祥杨冬红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百科知识2008.07,《百科知识》2008/07, 8-9.

6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12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7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8.  杨学祥,杨冬红。旱涝周期和海震调温假说的新证据。西北地震学报。2005274):400398

9.  杨学祥流感和强震爆发的预测百科知识. 2005, (24): 13-14.

10. 杨冬红,杨学祥。重大自然灾害周期及其动力机制。见: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编, 中国地球物理2005.长春:吉林大学出版社,2005.355-356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31985.html

上一篇:洛亚蒂群岛发生6.3级地震:关注2022年4月1日潮汐组合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2年4月1日早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1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