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有不少研究认为,当来自月球和太阳的潮汐引力最大时,将引发断裂带出现滑动,这是产生大型地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一项新的研究中,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家观察了200多次大型地震,并比对月相,甚至一直追溯到17世纪,发现没有明显的联系。
大部分研究将地震和日月潮汐引力最大值做统计分析,都得到互不相关的结论。原因在于,日月引潮力可以使地球扁率变大,也可以使地球扁率变小,由此引发地壳体积和形状变化,引发地球自转速度变化,造成纬度圈和经度圈的收缩或扩张,导致地震火山的发生。这就是说,日月引潮力的最大值和最小值都可以激发地震火山活动。
日月引潮力不仅具有半日、13.6天、27.2天变化周期,还有18.6年、55年、200年、1800年变化周期,与地震火山活动周期一一对应。
1800年的潮汐冷暖周期
美国科学家相信,即使没有温室效应, 地球自己的卫星月球也会使地球的温度上升。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海洋学研究所的查尔斯. 季林说,月球通过影响地球上的潮汐使地球的温度上升。
杰拉尔德. 邦德通过分析大西洋底的沉积层,发现地球的寒冷期和温暖期出现有规律的波动,波动周期大约为1500~1800年。季林认为,地球、月亮和太阳相对位置的变化会引起潮汐强度的逐渐变化,其周期与邦德提出的“气候周期”是一致的。潮汐大时,就有更多来自海洋深处的冷水被带到海面。这些冷水可以冷却海洋上的空气。潮汐小时,海洋深处的冷水很难被带到海面,世界就变得暖和。据季林的计算,大约在1425年即小冰期的末期,潮汐达到了最大值,从那以后逐渐减弱,直到3100年潮汐又达到最大值。这个周期是过去1万年气候变迁的主要动力。这个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24世纪。
目前处于1800年气候周期中的全球变暖高峰期。
图1 强潮汐1800年周期(据季林,2000)
200年的太阳黑子极小期
200年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由太阳黑子活动和潮汐活动强度确定,太阳黑子超长极小期和太阳黑子周期长度超长期对应低温期:1040-1080年欧特极小期、1280-1350年沃尔夫极小期、1450-1550年史玻勒极小期、1645-1715年蒙德极小期、1790-1820年道尔顿极小期,已发生了5次,本次为1997-2009年开始,太阳黑子异常低值和太阳黑子周期长度超长(由11年变为13年)。目前进入变冷时期。
过去5000年间,太阳活动较弱或没有的时期与历史记录中的冷期相对应。太阳活动减弱的主要时期有:奥特极小期,沃尔夫极小期,史玻勒尔极小期和蒙德极小期[1]。最近发现,潮汐、火山活动与太阳活动有相同的200a的周期,与200a气候周期相对应[6]。
最近的研究表明,气候变冷周期与火山喷发周期以及潮汐变化周期相一致。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富士火山喷发高潮期、强潮汐与低温期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见表1)。
图2 日本富士山形成过程
据科学推算,富士山大约在过去的 260 万年中形成的。通过不断地火山爆发、板块运动、坍塌和地震,形成了现在的富士山。如今它由3座连续的火山组成,底部是小御岳火山,再往上是古富士火山,最后两座火山被顶部的、最近的新富士火山覆盖,富士山奇迹般地形成了。我们一起看看它的旧模样。
①小御岳火山:小御岳火山位于现在的富士山的北坡,70万年前成为活火山,现在人们还可以参观小御岳火山峰,它海拔 2300 米,大约是现在富士山高度的一半多一点。差不多完全被现在的富士山所包围并覆盖。
②旧富士火山:大约在10万年前,小御岳火山的南侧出现火山喷发,喷出黄铜色火山熔岩流向四面八方这次火山喷发喷出的火山渣、火山灰和熔岩,足以形成一座3100米高的大山,这已经接近现在富士山的高度。日本人总爱拿他们的富士山和咱们比,说这次喷发形成了三分之一座珠穆朗玛峰。虽然这次喷发很猛量也很大,但是形成的旧富士火山并没有把先前它北侧的小御岳火山给完全包围起来。看起来更像一个大哥哥抱着小弟弟。
③新富士火山:旧富士火山喷发之后,大约有4000年消停时间,但是到了距今1万年前,新富士火山变得活跃起来,喷出一堆熔岩、岩浆、火山渣、火山灰等,结果这次玩大了,直接完全覆盖住了旧富士火山和小御岳火山,这样从外观上看,三合一,就成了现在的富士山。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QNEOD860525L9I3.html
表1 太阳活动、强潮汐、低温期和日本富士山火山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 时间(年) | 坏天时代 | 潮汐极大年 | 富士山火山喷发 | 全球 气温 | ||
时间规模 | 次数 | 现象 | |||||
11000-6000年前 2800-2500年前 | 大规模 中世纪 781-999 | 16 | 海面快速上升 海面下降 喷火;降灰;降砂砾; | 末次冰期后冰融期 变冷期 温暖期 | |||
欧特 | 1040-1080 | 1010-1110 | 1062 | 1017 1033 1083 1181 | 4 | 喷火 崩坏 | 冷期 |
沃尔夫 | 1280-1350 | 1165-1360 | 1264 | 1331 | 1 | 地震;崩坏 | 小冰期 |
史玻勒 | 1450-1550 | 1420-1525 | 1425 | 1511 1560 | 1 1 | 喷火 喷火 | 小冰期 |
蒙德 | 1640-1720 | 1600-1725 | 1629 | 1627 1700 1707 1708 1709 | 5 | 喷火;降灰;降砂砾;岩浆流出(1707) | 小冰期 |
小冰期 | |||||||
道尔顿 | 1790-1830 | 1790-1915 | 1770 | 1809 1825 1834 | 3 | 鸣动;崩坏; | 小冰期 |
21世纪 | 2007-?? | 1997-?? | 1974 | 1939 | 1 | 地震群发 | 次小冰期 |
注:本文刊登在《2019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文集》127-132页,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翁文波基金、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2019年11月,北京。
https://www.haov1.com/ziran/165277/
https://www.tianqi.com/toutiao/wenhua/10573.html
去掉冷暖有争议的1000-1100年,中世纪781-999年的218年中,富士山喷发16次,平均每年0.073次,约14年喷发一次。小冰期1331-1834年的503年中,富士山喷发11次,平均每年0.022次,约46年喷发一次。变暖和变冷高峰时期是富士山火山活动活跃期,变暖时期比变冷时期的年平均次数增加2倍多。
潮汐调温效应使地球的温暖期从小冰期末期一直持续到二十四世纪,而后随着潮汐的增强,地球的气候将逐渐变冷。变冷高峰在3107-3452年。所以, 2020-2300年全球变暖高峰和3107-3452年小冰期高峰是日本富士山火山频发的危险期。
数据统计表明,在公元903-1983年,日本火山频繁发生,总数为1064次,平均每年发生0.98次。发生在小冰期数:346,发生在小气候适宜期数:718,后者是前者的2倍多。由此可见,日本火山在气候变暖时期比在变冷时期更活跃,是海平面快速上升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49292.html
全球变暖导致日本富士火山频发,末次冰期之后的间冰期和中世纪暖期的历史教训不能忘记!
气候变冷的冰河期也导致日本富士火山爆发,海平面升降导致的冰川地壳均衡是动力。
我们在《2019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文集》指出,数据统计表明,发生在变冷期(小适宜期和小冰期的交界)的北京6级以上地震频率为0.143,发生在小冰期大震频率为0.857。因此,北京地震发生在下次小冰期2744-3815年的概率最大,发生在2130-2540年温暖期的概率几乎为0。北京地区地震高潮已经过去,地震风险明显降低。我们的研究表明,北京地区6级以上地震处于休眠期,大规模集中发生的时间已经过去。
表2 太阳活动、强潮汐、低温期和北京地区地震的对应关系(杨冬红,杨学祥;2019)
Table 1 The relation of solar activity, volcanic eruption, tides,lower temperature and earthquakes in Peking(Yang DH,Yang XX;2019)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 时间(年) | 坏天时代 | 潮汐极大年 | 北京地区地震 | 全球 气温 | ||
时间 | 震级 | 地点 | |||||
294 | 6.0 | 延庆 | 小冰期 | ||||
欧特 | 1040-1080 | 1010-1110 | 1062 | 1057 | 6.8 | 大兴 | 低温 |
沃尔夫 | 1280-1350 | 1165-1360 | 1264 | 小冰期 | |||
史玻勒 | 1450-1550 | 1420-1525 | 1425 | 1484 | 6.8 | 延庆 | 小冰期 |
蒙德 | 1640-1720 | 1600-1725 | 1629 | 1536 1665 1679 | 6.0 6.5 8.0 | 通县 通县 三河-平谷 | 小冰期 |
1730 | 6.5 | 颐和园 | 小冰期 | ||||
道尔顿 | 1790-1830 | 1790-1915 | 1770 | 小冰期 | |||
21世纪 | 2007-?? | 1997-?? | 1974 | 低温? |
注:公元294年也是中国小冰期(见图2和表2)。公元1280-1820年小冰期时期,北京地区6级以上地震进入活跃期。公元1820年以后现代气候最适期,北京地区6级以上地震进处于休眠期。
见:杨冬红,杨学祥。全球波动变暖北京强震休眠:全球变暖有喜有忧。2019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文集,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委员会,翁文波基金,北京工业大学地震研究所。北京。2019:127-132.
山东和济南的强震也集中在小冰期时期发生
济南地区历史上曾发生过4次破坏性地震,分别是1347年4月的平阴ms4.5级地震、1620年10月19日的济阳5.0级地震、1622年4月17日的长庆5.5级地震和1835年6月6日的平阴5.0级地震。这些地震都发生在14-19世纪小冰期时期。
表3 太阳活动、强潮汐、低温期和济南地区地震的对应关系
太阳黑子延长极小期 | 时间(年) | 坏天时代 | 潮汐极大年 | 济南地区地震 | 全球 气温 | ||
时间 | 震级 | 地点 | |||||
欧特 | 1040-1080 | 1010-1110 | 1062 | 低温 | |||
沃尔夫 | 1280-1350 | 1165-1360 | 1264 | 1347 | 4.5 | 平阴 | 小冰期 |
史玻勒 | 1450-1550 | 1420-1525 | 1425 | 小冰期 | |||
蒙德 | 1620-1720 | 1600-1725 | 1629 | 1620 1622 | 5.0 5.5 | 济阳 长庆 | 小冰期 |
道尔顿 | 1790-1830 | 1790-1915 | 1770 | 1835 | 5.0 | 平阴 | 小冰期 |
21世纪 | 2007-?? | 1997-?? | 1974 | 低温? |
全球8.5级以上特大地震的55年拉马德雷周期
统计数据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6(国外数据: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1(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发生11(7)次,在1978-2003年“拉马德雷”“暖位相”发生0次,在2004-2012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已发生6次。
事实上,我们早在2005年就发现了这一重要规律,并在2005、2006、2007、2008、2011年先后发表文章,阐述了全球大于等于8.5级地震的拉马德雷周期及其形成机制,并对今后发展趋势作了长期预测。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0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和低温期,2004-2018年为特大地震集中爆发时期。我们在2005年和2008年就做出了准确的预测。
表4 1890年以特大地震和PDO冷位相对应关系
年代 | 8.5级以上地震次数 | 全球9级以 上地震次数 | PDO时间位相 | 气候冷暖 | |
全球 | 中国 | ||||
1890-1924 | 6(4) | 1 | 0 | 1890-1924冷 | 低温期 |
1925-1945 | 1(1) | 0 | 0 | 1925-1946暖 | 温暖期 |
1946-1977 | 11(7) | 1 | 4 | 1957-1976冷 | 低温期 |
1978-1999 | 0(0) | 0 | 0 | 1977-1999暖 | 温暖期 |
2000-2030 | 6(6) | 0? | 2 | 2000-2035冷 | 极端低温事件频发,低温期? |
注: 括号内为1900年以来国外数据,?表示预测,特大地震将深海冷水翻上表面,导致气候变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2473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9363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3657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53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85855.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3): 1023~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tidesandearthquakes in global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5. 杨学祥, 陈震, 刘淑琴等.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地学前缘,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D]. [Ph. D.thesis]. Changchun: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杨学祥.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9. 杨冬红, 杨学祥.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2(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5): 1680-1685.
10.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2, 99~104, 196~198
Yang X X, Chen D Y. Geodynamics of the Earth’s differential rotation and revolution (in Chinese). Changchun: Jilin University Press, 1998, 2, 99~104, 196~198
11. 杨学祥,陈殿友。火山活动与天文周期。地质论评。1999,45(增刊):33~42 YANG Xue-xiang, CHEN Dian-you. The Volcanoes and the Astronomical Cycles .Geological Review. 1999,45(supper):33~42.
12. 杨学祥. 2001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的天文条件[J]. 地球物理学报.2002,45(增刊):56-61
13. 杨学祥, 韩延本, 陈震, 乔琪源. 强潮汐激发地震火山活动的新证据[J]. 地球物理学报, 2004, 47(4): 616-621
YANG X X, HAN Y B, CHEN Z, et al. New Evidence of Earthquakes and Volcano Triggering by Strong Tid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4, 47(4): 616~621
14. 杨学祥,陈震,陈殿友,乔琪源。 厄尔尼诺事件与强潮汐的对应关系[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 2003,33 (1): 87-91。
15. 杨学祥,陈殿友,李守春。干旱、地震与月球赤纬角变化[J]。西北地震学报,1999,21(1):44~47。
16. 杨学祥,宋秀环,刘淑琴。地球潮汐形变的数值评价[J]。地壳形变与地震,1997,17(2):53-58。
17. 杨学祥,杨冬红。2014年1-2月潮汐组合与雾霾对应的检验。2014天灾预测学术研讨会议论文集。2014,224-237,万方数据库。
18. 杨冬红, 杨学祥.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 610-615.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therelation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NorthernHemisphere.Progress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19. 杨冬红,杨德彬。日食诱发厄尔尼诺现象的热-动力机制。世界地质。2010,29(4):652-657.YangDH,Yang D B. Thermal dynamic mechanism of ElNino induced by solareclipse.GlobalGeology (in Chinese), 2010, 29 (4):652-657.
20. 杨学祥,杨冬红。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雾霾进入高发期。2013天灾预测总结研讨学术会议论文集。2013,万方数据库。
21. 杨学祥,杨冬红。2013年中国雾霾高发的气象原因初探。科学家. 2014, (3): 90-91.YANG Xue-xiang,YANGDong-hong.MeteorologicalAnalysis of ReasonsCausing China'sFrequent SmogWeatherin 2013. Technology andlife. 2014, (3): 90-91.
22. 杨学祥, 杨冬红. 全球进入特大地震频发期. 百科知识2008.07上, 8-9.
相关报道
2022-01-26 12:10:18 来源: 过往烟窗
一直以来,地震灾害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阴影,尤其对于那些地震多发地带,尽管现在地面建筑对于抗震的效力越来越强,但是地震引发的海啸、山崩等一系列问题,仍然是难以忽略的,因此,如何预报地震就成了当代科学的一大难题。
在一些研究中,科学家们将地震的发生与月球联系起来,作为地球最大且唯一的卫星,它会牵扯着地球发生形变,这也产生了潮汐和天文大潮。一些说法认为,月球与地球之间的引力达到最大时,是诱发地球地震的关键原因之一。比如2011年日本东部沿海发生9级特大地震并引发海啸造成了广泛的破坏,就发生满月的时候。
但现在,科学家们对这种说法进行了驳斥,表示此前推测的世界上许多大型地震是由满月引发的说法并不正确!311大地震和满月之间,只是一种巧合。
此前,有不少研究认为,当来自月球和太阳的潮汐引力最大时,将引发断裂带出现滑动,这是产生大型地震的一个重要原因。但在一项新的研究中,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家观察了200多次大型地震,并比对月相,甚至一直追溯到17世纪,发现没有明显的联系。
美国地质调查局的地震学者苏珊霍夫(Susan Hough)表示,将大地震与月球周期进行拟合后发现,这二者之间的数据类型简直是风马牛不相及,是完全随机的。
之所以选择大地震,是为了避免集群地震的干扰,因为大型地震不太可能成为大地震的余震。在她看来,一些满月时,大型地震出现了,但是当她随机地确定了地震的日期,,去对应时,却发现与这个信号完全是一种错觉。她表示,这是一个不寻常的发现。若二者之间确实有联系,那么即便是随机数据,理论上也可以得到各种明显的信号。但现在明显不是这样。
霍夫博士指出,月球和太阳的运动确实对地球造成了影响,并且通过引力产生了地球的潮汐应力,这个因素只可能是导致地震产生的一个小应力,而不是重要因素,更不能用来预测大地震。
从目前来看,地震预测仍然是人类科学史上的一大难题,简单点说,以人类目前的科技水平,不能预测地震,因此,宣传可以预测地震的其实都是利用了人们对地震的恐惧。不过,相信这一难题在未来能够得到彻底解决
https://www.163.com/dy/article/GUKTJQQ90552BGPI.html?f=post2020_dy_recommends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8 04: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