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东江流域遭受58年来最严峻旱情:“北涝南旱”替代“北旱南涝”

已有 5063 次阅读 2021-12-11 15:42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东江流域遭受58年来最严峻旱情,广东多地咸潮上溯,广州倡议市民节约用水

2021年12月10日 23:34 新浪新闻综合

  来源:极目新闻

  极目新闻记者 周浩 杨锦英

东江流域遭受58年来最严峻旱情,广东多地咸潮上溯,广州倡议市民节约用水

  近日,受天文大潮和上游持续性干旱的影响,东江流域咸潮上溯现象加剧。广州、东莞都发布相关消息,并提醒市民注意节水、储水。在旱情影响下,深圳日前发布节约用水倡议书。极目新闻记者线下走访发现,因咸潮影响,广州市已有部分地区供水受到影响。10日,广州市水务局发布《节约用水倡议书》,倡议市民节约用水。

  东江流域遭受58年来最严峻旱情

  据气象和水文部门统计,广州地区今年1月1日至12月5日平均降水量1370.8毫米,较近十年同期偏少26.4%。受天文大潮和上游持续性干旱影响,东江流域咸潮上溯现象明显加剧。

  12月7日,广州市自来水有限公司发布通知称,为确保出厂水安全达标,以东江流域地表河水为原水的广州自来水公司新塘水厂、西洲水厂在原水氯化物指标超过限值期间,会逐步减少取水量。

  由于单次咸潮持续时间延长,原水取水量锐减,导致两厂被迫减产,造成广州东部地区供水压力产生波动,高峰用水期用水户水压不稳定,甚至有可能停水。广州自来水公司已启动抗咸应急预案,但根据监控数据显示,咸潮灾害预计将在今冬明春持续影响东江受水区,广州东部供水形势十分严峻。

  广州自来水公司呼吁广大市民注意节约用水、错峰用水,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市政绿化、环卫等单位务必使用中水(再生水)作业。

当地发布的通知当地发布的通知

  12月8日,东莞市也发布咸潮相关通知,表示东江流域咸潮已对该市下游水厂的正常生产及供水造成较严重影响。咸潮上溯期间,该市下游受影响水厂将根据实际情况采取暂停取水的措施,导致供水量大幅下降,造成多地在部分时段供水压力有所下降,局部地势较高区域甚至有可能出现停水情况。

  受东江流域干旱和用水量明显升高的影响,深圳市也于日前发布节约用水倡议书,文内称,深圳本地水资源短缺,全市90%以上用水依赖东江引入。由于连续两年干旱,东江流域正遭受1963年以来最严峻旱情,11月17日,市三防指挥部启动水利抗旱Ⅳ级应急响应,今冬明春供水安全形势不容乐观,全民节约用水刻不容缓。

  12月10日,广州市水务局也发布应对2021年今冬明春旱情最新消息,并发布《节约用水倡议书》。

  广州部分地区出现停水或水压下降

  12月9日,极目新闻记者来到广州市天河区天园街道一带进行走访,了解到最近市民的用水确实受到了影响。

商户暂时停水(记者拍摄)商户暂时停水(记者拍摄)

  东风一路上一家理发店一周内停水了三天。老板张先生介绍,上个月底就已感觉店内的水压变低,12月6日第一次出现停水情况,8日和9日也相继停水。虽说停水,为了不让老顾客担心,他们还是坚持开门,但暂停营业。

  张先生表示,这条路上五六家店铺都是市政供水,也都出现停水情况。

华港花园小区华港花园小区

  据了解,东风三路上的华港花园小区在8日中午也有部分楼栋停水,但很快恢复。有居民跑到能供水的其它楼栋借厕所。

  华港西街华建小区居民马小姐告诉记者,本月水压走低更加严重,有时候一晚上都出不来水。小区中家住高层和低层的居民都有反映该情况。自来水公司多次派人过来取水样,反馈称水压低是近日咸潮上溯,水源不足导致,可能要到明年才能有所改善。

小区自动售水机小区自动售水机

  不过马小姐表示,小区有蓄水池,直供水停供时蓄水池可以接力供水,且小区中有24小时自动售水机,因此并未过多担心停水问题。

  记者在网络平台看到,深圳市有市民反映,收到调整家中水压的通知。也有居民在收到倡议书后,表示会更加注意节约用水。

  咸潮成因系干旱导致淡水资源紧缺

  据了解,由于东江流域新丰江、枫树坝、白盆珠三大水库目前可调度水量较少,如果接下来东江上游没有较大的降雨补充,旱情依然比较严峻。

  极目新闻记者从惠州市白盆珠水库工程管理局了解到,今年1-11月降雨量比多年同期严重偏少,入库水量也随之受到影响。现在可用库容和水量应付今冬明春枯水期水量调度并不充裕,近段时间,水库每日调度水量会根据实际情况动态调整,做到精准调度,以确保下游人民生产生活用水为安全底线。如果来水持续不理想,就要做好死水位下运用的考虑。为了应对咸潮,上级会要求水库加大出库流量,尽量做到“压咸”。

  12月10日,极目新闻记者采访了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水资源所所长邱静。邱静表示,2020年10月以来,广东省遭遇多年罕见持续旱情,今年遭遇第二年干旱,旱情将比去年更重,东江天然径流为1963年以来最旱的一年。最主要的原因是去年以来全省累计降雨严重偏少,导致江河来水严重偏枯、上游水库蓄水严重不足、受旱影响持续加重,同时咸潮上溯加剧导致了下游地区盐度超标而产生供水不足现象。不过从长期的水文周期看,一直以来都是有丰水年、枯水年周期交替的现象,这也是一种自然规律。此次东江流域遭遇严重旱情,整个东江流域都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不过从目前看,深圳市旱情比较平稳。

  邱静向记者介绍,咸潮本是一种自然现象,是海洋潮汐和河流来水此消彼长过程的反映,在平常的年份由于上游来水比较丰富,潮汐带来的海水一般到达不了水厂的取水口位置,但由于今年东江流域严重干旱,上游水库蓄水严重不足,河道来水少了很多,因此涨潮的时候海水上溯到水厂取水口以上范围,水厂部分时段取到的是微咸的海水。广州等市出现咸潮的根本原因是干旱导致淡水资源紧缺。

  邱静表示,目前的咸潮主要是给广州东部、东莞等地的供水造成影响,降低了水厂的水源保障程度和供给能力。水量供给不足会给居民感觉到水压下降,部分时段盐度超标会使自来水饮用口感带有咸味。不过短暂饮用略带“咸味”的自来水应该不会影响身体健康。且水厂取水水质都严格按照国家标准控制。国家、省、市等各级水利部门早在年初就对形势做了充分的研判,开展了一些咸潮监测、预测预警的分析研究,也提出了一些精化调度措施以及压咸临时措施等,同时也制定了相应的应急预案,针对可能出现的不同咸情,启动不同的供水分配方案等。

  邱静也表示,短期来说,有条件的居民可用桶装水代替部分饮用水。市民可通过关注咸情信息、短信提醒,避开咸潮严重的时间段提前储水,降低咸潮期的水厂供水压力。长期来看,市民要养成节约用水的良好习惯,让同样的水资源发挥大的作用。到了汛期,随着降雨增加,旱情会逐步得到缓解。从长远来看,要吸取这次旱情的教训,加快构筑水资源配置骨干网,全面提升水资源配置能力,全面提升新时期水旱灾害防御能力。

责任编辑:李娜

https://news.sina.com.cn/c/2021-12-11/doc-ikyakumx3454051.shtml


今冬明春,广西可能出现局部阶段性干旱

2021年12月08日 20:05 新浪网

  今天记者从广西水文部门获悉,12月上旬,全区江河天然来水量总体比历年同期偏少一至两成。今冬明春,我区江河来水总体偏枯。不过,全区出现大范围干旱缺水情况的风险较小,但桂中、桂南可能出现局部阶段性干旱。

  根据气象部门预计,2021年冬季,广西各地降雨量为70-250 毫米,与常年同期相比,除桂西北部分地区偏多1-2 成外,其余大部地区偏少1-3 成。预计2022年春季,总降雨量桂北偏多1-2 成,桂中桂南偏少1-2成。由于降水总体偏少,部分地区将可能出现阶段性气象干旱。

  现在整个广西的江河水位总体是偏低的,比历年尤其是来水量 总体还是偏少一到两成吧

  受降雨和上游来水量减少的影响,近期,梧州、玉林等地的部分地区出现了中等水文干旱,对于水利发电和江河船舶的运输造成了一定影响。目前,水利部门已通过协调水库调度,确保西江干流等流域水位维持现状,保证船舶通航安全。目前,全区因旱饮水困难问题,已全部通过应急送水、抗旱打井等措施临时解决。据了解,今年9-12月,全区累计解决因旱人饮困难3508人,大牲畜饮水困难400头,累计完成抗旱浇灌面积21563公顷。

  广西水文水资源中心水情部部长  滕培宋

  下一步,我们就水利部门就加强监测工作,提早做好研判,保证这些有限的水量能够更好地发挥效益,为今冬明春的用水安全提供保障

点击进入专题:

南方多地遭遇干旱

https://k.sina.com.cn/article_2017957503_7847967f019010obn.html?from=news


广东省气象局:密切关注广东旱情 将适时开展人工增雨

  南方都市报消息,近日,东江流域旱情影响珠三角城市正常用水,广州、深圳两市相继发出节水倡议,并制定措施缓解旱情对城市正常用水的影响。南都记者从广东省气象局获悉,省气象局将在有天气条件的情况下,适时开展人工增雨。

  东江是珠江水系的主要干流之一,是珠三角城市用水的重要源头。此次,东江流域面临罕见旱情。自去年秋季起来,广东持续少雨的情况造成东江流域遭遇连旱特枯水情,发生了自1963年以来最严重的旱情。

  淡水河流量不足,受潮汐影响导致海水倒灌,咸淡水混合造成上游河道水体变咸,形成咸潮,继而影响自来水厂取水,造成供水紧张局面。

  在广州,新塘水厂、西洲水厂承担着保障广州东部地区的供水重任,总设计规模超120万立方米/日,都以东江流域地表河水为原水,且取水源头毗邻出海口。在深圳,全市90%以上用水依赖东江引入。

  南都记者从广东省气象局了解到,省气象局已经密切关注到此轮旱情,在有天气条件的情况下,将适时开展人工增雨,缓解广东旱情。

  广州和深圳两市也相继采取了系列措施,缓解此轮旱情对城市供水带来的影响。广州市自来水公司启动抗咸应急预案,通过智慧供水云平台实施科学供水调度,并利用咸潮间隙期抢淡补水及水厂清水池容积调节等措施,最大限度降低咸潮对供水带来的影响。深圳市三防指挥部启动水利抗旱Ⅳ级应急响应,多措并举解决用水缺口,精准降低用水供水压力,以减少漏损。

  来源:南方都市报

https://news.sina.com.cn/c/2021-12-10/doc-ikyamrmy8034238.shtml


北方洪水将进入高潮:我国“北旱南涝”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已有 2486 次阅读 2021-7-18 19:54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历史教训:大旱大震之后必有大涝


      1975年王涌泉研究发现17世纪明末清初,中国1638-1641年发生特大干旱,1653-1679年又出现多次大地震,然后在严寒中于1662-1668-1679年长江、淮河、黄河、海河、再到长江一再出现特大洪水[3, 4]。 

      1919年开始现代水文观测以来87年间(至2006年),未曾遇到类似1819年的黄河大洪水。1819年冷空气异常活跃,华北出现了异常严重的大雪,甘肃发生大暴雨。1819年淮河罕见大洪水不是偶然出现的,黄河流域旱涝的长期气候变化有其规律,大水之前有较长时期的干旱。1813年和1818年黄河也曾发生较大洪水,但1810-1814年为黄河上中游连续5年持续干旱年份,1819年为持续大旱后的转丰年份。由于太阳活动很弱,特别是南亚印度西部卡奇发生8.3级地震,导致1819年黄河出现了大洪水[5]。19世纪,1840年长江出现特大洪水,1841、1842、1843连3年黄河发生特大洪水,1844年美国密西西  比河出现特大洪水。1850年及1860年代北美河流又多次发生特大洪水,1855年黄河下游大改道。1860、1867、1870年连接三次长江流域再发生更大的特大洪水。而1839-1878年欧洲、北非、南亚、东亚、大洋洲河流也多次发生大洪水。这一全球水文异常确与1819-1879年全球密集大地震又密切相关[3, 4]。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75624.html 


       2004年12月26日印尼苏门答腊9级地震和海啸发生以来,全球9级以上地震发生两次,8.5级以上地震发生5次,低温冻害和特大旱涝灾害频发。


       北方洪水将进入高潮: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2003年中国气象界发生一场“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的大争论,国家气候中心的赵振国研究员宣布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成果,未来的5到10年内,我国的气候将发生大的转折,冬季逐渐转冷,降水带也将向北方推移。 

      根据他的研究结果,我国气候具有周期性,大约30年为一个周期,发生气候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气候进入了一个暖周期,主要表现在冬季气温偏暖。在未来的5到10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实践表明,南旱北涝和南旱北涝周期转换的历史规律具有可重复性,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相呼应,根据这一规律,“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的形势正在形成,中国北方大洪水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56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4608.html


       中国北方洪水的警钟已经敲响


       2012年7月21日至22日8时左右,中国大部分地区遭遇暴雨,其中北京及其周边地区遭遇61年来最强暴雨及洪涝灾害。截至8月6日,北京已有79人因此次暴雨死亡。根据北京市政府举行的灾情通报会的数据显示,此次暴雨造成房屋倒塌10660间,160.2万人受灾,经济损失116.4亿元

 https://baike.sogou.com/v54814275.htm?fromTitle=7%C2%B721%E5%8C%97%E4%BA%AC%E7%89%B9%E5%A4%A7%E6%9A%B4%E9%9B%A8


       中新网2016年7月25日电据民政部网站消息,截至7月25日9时统计,华北东北黄淮强降雨导致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吉林、黑龙江、山东、河南10省(自治区、直辖市)62市(盟)382个县(市、区、旗)1476.2万人受灾,164人死亡,125人失踪。http://news.sina.com.cn/c/2016-07-25/doc-ifxuifip3162919.shtml

       实践表明,南旱北涝和南旱北涝周期转换的历史规律具有可重复性,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相呼应,根据这一规律,“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的形势正在形成,中国北方大洪水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56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4608.html

       回顾争论过程和展望最终结局很有意义。根据我查询的资料,赵振国研究员最早提出“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各30年并周期转换的观点,其他研究人员也功不可没,希望能汇成合力,为中国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5483.html

       邢台大贤村洪灾表明,中国北方大洪水已经为期不远,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2524.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92594.html

北京部分区域出现内涝 发布洪水蓝色预警

2021年07月18日 13:49 央视

       7月16日至18日,北京多地持续强降雨。多个地区雨量已超过150毫米,暴雨导致北京部分城市道路出现内涝。北京地铁6号线金安桥站因积水严重,采取封闭措施。北京排水集团调配抢险人员紧急前往支援,截至10时15分,金安桥路段积水已完成处置。北京市水文总站11时发布洪水蓝色预警,北京市北运河流域沙河闸断面可能出现蓝色预警标准洪水,请市民远离河道,确保自身安全。

https://finance.sina.com.cn/tech/2021-07-18/doc-ikqciyzk6164917.shtml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11/6/248488.shtm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6009.html


陕西境内21条河流出现洪峰: 2023-2025年北方洪水进入高潮

已有 1313 次阅读 2021-10-8 11:3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陕西境内21条河流出现洪峰: 2023-2025年北方洪水进入高潮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新网西安2021年10月7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7日从陕西省水利厅获悉,6日8时至7日8时,陕西全省普降小到中雨,陕北南部局地、陕南南部局地暴雨。受持续降雨影响,该省境内共有21条河流31站出现洪峰37次,其中有11条河流13站出现超警戒洪峰16次。

      沮河黄陵站6日17时出现超保洪水422(保证200),为建站以来实测第二大。黄河潼关站7日7时36分出现超警洪峰8350(警戒5000,保证11000)。渭河3号洪水在魏家堡站至临潼站区间复涨。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10/466552.shtm

      我们在2020年9月11日指出, 2021年3-6月、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1-2月、7-10月(异常多的4个月,有利于洪涝发生,值得关注)为弱潮汐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50152.html

      北方洪水将进入高潮: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2003年中国气象界发生一场“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的大争论,国家气候中心的赵振国研究员宣布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成果,未来的5到10年内,我国的气候将发生大的转折,冬季逐渐转冷,降水带也将向北方推移。

      根据他的研究结果,我国气候具有周期性,大约30年为一个周期,发生气候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气候进入了一个暖周期,主要表现在冬季气温偏暖。在未来的5到10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实践表明,南旱北涝和南旱北涝周期转换的历史规律具有可重复性,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相呼应,根据这一规律,“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的形势正在形成,中国北方大洪水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56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4608.html


      旱涝灾害的18.6年周期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蓝永超研究员根据代表黄河上游流域径流动态变化的唐乃亥水文站1920年至2004年的径流系列统计资料,以及此间数十个气象站四十余年的降水观测数据得出结论,从上世纪二十年代初到九十年代,黄河大体上经历了五个枯水期和四个丰水期。每个丰、枯水期段持续的时间长短不一,枯水期持续时间为四至十五年,平均为九年;丰水段持续时间为七至十四年,平均为九点二五年。黄河上游每个丰、枯水周期平均持续时间基本相同,一个完整的丰枯循环周期大约在十八年左右。

      18.6年是典型的潮汐周期,月亮轨道与地球赤道之间的夹角称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为28.5度,最小值为18.5度,变化周期为18.6年。郭增建等人在1991年提出月亮潮迫使地球放气的观点,当月亮赤纬角最小时,它的直下点远离中国主大陆,所以在主大陆引起的地壳鼓起就小,因之地下放出的携热水汽就少,这样就不易诱使热带气团与高纬冷气团在中国大陆上相碰,因之雨量减少,会形成干旱,历史上,月亮赤纬角最小时的1941-1943年(河南大旱)、1959-1960年(山西大旱)、1977-1978年(山西、长江中下游大旱)、1995-1997年(华北、辽宁、吉林等地连续4-5年大旱)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旱[5];月亮赤纬角最大时的1932年(松花江大水)、1933年和1935年(黄河特大水)、1951年(辽河大水)、1969年(松花江大水)、1986年(辽河大水)中国北方都发生了大水(见表2)[6]。表1和表2有很好的对应关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4772.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中国北方洪水将达到高潮。

       中国北方洪水的警钟已经敲响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6009.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刘财。2004年12月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6,21(3):1023~1027。

Yang Donghong,Yang Xxuexiang, Liu Cai.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Indonesia[J].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6, 21(3): 1023~1027.

2.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 2011. 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J]. 地球物理学报, 54(4):926-934

Yang D H, 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 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 (in Chinese),2011, 54(4): 926-934

3.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 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4.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 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 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5. 杨学祥, 陈震, 刘淑琴等. 地球内核快速旋转的发现与全球变化的轨道效应. 地学前缘, 1997, 4(1): 187-193.

Yang X X, Chen Z, Liu S Q, et al. The discovery of fast rotation of the earth’s inner core and orbital effect of global changes. Earth Science Frontiers (in Chinese), 1997, 4(1): 187-193.

6.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D H, Yang X X. Study on 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7. 杨冬红. 2009. 潮汐周期性及其在灾害预测中应用[D][博士论文].长春: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

Yang Dong-hong. 2009.Tidal Periodicity and its Application in Disasters Prediction[D]. [Ph. D.thesis]. Changchun:College of Geo-explor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ilin   University.

8. 杨冬红, 杨学祥.2013.a 地球自转速度变化规律的研究和计算模型. 地球物理学进展, 28(1):58-70。

Yang D H, Yang XX. 2013a. Study and model on variation ofEarth’s Rotation speed. Progress inGeophysics (in Chinese), 28(1):58-70.

9. 杨冬红, 杨学祥. 2007b. 澳大利亚夏季大雪与南极海冰三个气候开关. 地球物理学进展, 22(5): 1680-1685.

Yang D H, Yang X X. 2007b. Australia snow in summer and three ice regulators for El Nino event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2(5): 1680-1685.

10. 杨学祥, 陈殿友. 地球差异旋转动力学. 长春: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8, 2, 99~104, 196~198


相关报道


陕西境内21条河流出现洪峰 渭河3号洪水复涨

作者:阿琳娜 来源:中国新闻网 发布时间:2021/10/7 18:13:02

      中新网西安10月7日电 (记者 阿琳娜)记者7日从陕西省水利厅获悉,6日8时至7日8时,陕西全省普降小到中雨,陕北南部局地、陕南南部局地暴雨。受持续降雨影响,该省境内共有21条河流31站出现洪峰37次,其中有11条河流13站出现超警戒洪峰16次。

      沮河黄陵站6日17时出现超保洪水422(保证200),为建站以来实测第二大。黄河潼关站7日7时36分出现超警洪峰8350(警戒5000,保证11000)。渭河3号洪水在魏家堡站至临潼站区间复涨。

      面对严峻汛情,陕西省水利厅细化安排当前防汛工作措施,发出明电强化淤地坝安全度汛工作。

      西安市水务局要求各单位迅速安排人员对河道堤防、水库库坝进行巡堤查险,确保河道水库安全度汛和民众生命财产安全。根据后续降雨和上游来水,调度石砭峪水库、黑河金盆水库、李家河水库科学泄洪,保障城市供水,继续派人驻守监测前期出现险情的水库。

      安康市水利局积极协调调度石泉、蜀河等大型水库错峰泄洪,确保安全度汛。对汉滨、汉阴、石泉、紫阳、岚皋、平利等重点降雨县区进行一对一督导预警,就防范应对工作提出具体要求。

      渭南市水务局督查指导沿洛各县水务局和局属各有关单位以中小河流洪水、山洪灾害防御、中小水库特别是病险水库、淤地坝安全度汛为重点,加强工情观测和巡查防守,确保行洪畅通,发现险情及时上报。对超汛限水库进行电话督导,要求在确保下游民众生命安全的前提下,加大下泄流量,尽快将库水位降至汛限水位以下。派工作组先后到大荔洛河段、洛河状头站、白水县林皋水库等重点防御部位,查看河道水势、水工程运行、巡堤查险、值班值守等水灾害防御措施落实情况。

      延安市水务局派13个工作组指导各县区开展查灾救灾,派专家组到汉庄水库,指导水库泄洪,排除险情。加强对城市低洼易涝区、河道、水库、淤地坝、山洪地质灾害易发区等防汛重点部位的巡查检查督查,全力保障度汛安全。

      截至10月7日10时,黄河潼关站水势平,渭河华县站水势涨,汉江洪水已全面回落。陕西省水利厅提醒各地市密切关注雨水情变化,继续做好防御工作。水利部及陕西省水利厅分别有两个工作组继续在一线督导。(完)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10/466552.shtm

2021年10月潮汐组合预报:弱潮汐时期


已有 1297 次阅读 2020-9-11 13:35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潮汐组合, 潮汐预警, 日月大潮, 近地潮, 月亮赤纬角

                         2021年10月潮汐组合预报:弱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科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2021年3-6月、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1-2月、7-10月(异常多的4个月,有利于洪涝发生,值得关注)为弱潮汐时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5015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717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16138.html

上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1年12月11日午报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21年12月11日晚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4 范振英 周少祥 尤明庆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1: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