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我国北涝南旱或成未来趋势: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之争

已有 9281 次阅读 2013-8-9 15:00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马德雷, 南涝北旱, 南旱北涝

            我国北涝南旱或成未来趋势: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之争

                              杨学祥

 

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李維京表示,“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整個北半球副高位置逐漸向北擴張,雨帶也隨之變化。所以,今年歐洲、北美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高溫,而本該很熱的印度、巴基斯坦在遭受洪澇。我國則出現了北澇南旱的情況。”李維京認為,我國北澇南旱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我國雨帶變化有明顯的年代特征,上世紀5070年代,主要雨帶在北方,就和我們現在差不多﹔到8090年代,在長江流域及以南﹔2003年開始,雨帶逐漸北移﹔從近幾年來看,這種移動趨勢很明顯。因此,北澇南旱很可能會成為未來趨勢。”

2003年中国气象界发生一场“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的大争论,国家气候中心的赵振国研究员宣布了我国短期气候预测的研究成果,未来的510年内,我国的气候将发生大的转折,冬季逐渐转冷,降水带也将向北方推移。

  根据他的研究结果,我国气候具有周期性,大约30年为一个周期,发生气候变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我国气候进入了一个暖周期,主要表现在冬季气温偏暖。在未来的510年间,受海温、副热带高压、厄尔尼诺现象和拉尼娜现象等气候因素的共同影响下,我国气候将发生周期性的转折。从一个30年的“暖周期”进入另一个30年的冷周期,这主要表现在冬季温度的逐渐下降,而我国持续“暖冬”现象也可能得到转变。此外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主流派对“南涝北旱”继续存在坚信不疑,对“南旱北涝”没有做好接受的准备,导致相关部门在应对近年来南方干旱和北方洪涝问题上屡屡失策。应该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重新认识这场争论的实践意义。有人至今还以北京降雨历来偏少为借口,掩盖对灾害预测和预防的准备不足,忽视历史规律是主要原因。

我撰文公开指出,“2010年开始我国南方可能进入干旱时期,并将在20142016年达到高潮。”我认为,中国正缺乏像GNB这样的综合性研究,甚至漠视这种综合性研究。“中国科学家还没有超脱专业局限,不能从全局看待全球变化。一些科学家在气候变化方面有很多论述,可惜他们的观点几乎影响不到气象界。”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9391.html

实践表明,南旱北涝和南旱北涝周期转换的历史规律具有可重复性,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相呼应,根据这一规律,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的形势正在形成,中国北方大洪水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汪品先院士指出,恰如政治家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一样,科学家在预测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变化时,也要从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中寻求类比,发现规律。

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567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4608.html

回顾争论过程和展望最终结局很有意义。在研究一个问题时,一定先查一查相关文献,继往开来,承前启后。否则,费九牛二虎之力,重复别人的劳动,就毫无科学价值。中国科研团体的大兵团作战较少,小作坊比比皆是,是互不通气,还是互不服气?同在一个国家,同在一个城市,甚至同在一个单位,为什么不能彼此沟通?

根据我查询的资料,赵振国研究员最早提出“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各30年并周期转换的观点,其他研究人员也功不可没,希望能汇成合力,为中国防灾减灾作出贡献。

 

相关报道:

 

我國北澇南旱或成未來趨勢

 

2013080809:42    來源:《中國科學報》    

 

原標題:我國北澇南旱或成未來趨勢

  “今年我國總體平均降水量並不少,較常年相比還偏多,但分布嚴重不均,呈現南少北多的格局。”在今天由中國氣象局舉行的“直擊天氣——解讀高溫緣何如此肆虐”活動上,中國氣象局氣候研究計劃首席科學家李維京表示,“在全球變暖的影響下,整個北半球副高位置逐漸向北擴張,雨帶也隨之變化。所以,今年歐洲、北美一些國家和地區出現了高溫,而本該很熱的印度、巴基斯坦在遭受洪澇。我國則出現了北澇南旱的情況。”

  北京大學物理學院大氣與海洋科學系教授胡永雲表示,我國北澇南旱的天氣格局比較符合近年全球變暖形勢。“不是說今年氣溫高,就意味著全球變暖了。它考察的是多年的變化趨勢,但今年的情況與全球變暖氣候模式比較相近。”

  李維京認為,我國北澇南旱在未來可能會成為一種趨勢。“我國雨帶變化有明顯的年代特征,上世紀5070年代,主要雨帶在北方,就和我們現在差不多﹔到8090年代,在長江流域及以南﹔2003年開始,雨帶逐漸北移﹔從近幾年來看,這種移動趨勢很明顯。因此,北澇南旱很可能會成為未來趨勢。”(記者潘希)

http://scitech.people.com.cn/BIG5/n/2013/0808/c1007-2248968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5483.html

上一篇:抽取地下水和注液采暖都会引发灾难性地震
下一篇:“北涝南旱”的气候变化趋势正在形成:相关报道汇编
收藏 IP: 202.198.152.*| 热度|

2 许培扬 钟炳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5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2: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