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3年北方暴雨南方高温干旱再现“南旱北涝”规律

已有 7740 次阅读 2013-8-6 14:4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马德雷, 南旱北涝, 南方干旱, 北方暴雨

2013年北方暴雨南方高温干旱再现“南旱北涝”规律
        杨学祥

   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当前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通知指出,7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多地气温突破当地历史记录,长江中下游和西南东部部分地区旱情迅速发展。高温干旱给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局部地块粮食减产甚至绝收,特别是旱区部分群众出现饮水困难。据气象部门预测,江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东部的高温少雨天气将持续到8月中旬,局地最高气温仍将达到40至41摄氏度,高温热害及干旱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

   2012年惊心动魄的7.21北京暴雨过去了,政治家关心的是弘扬北京抢险精神;保险公司关心的是统计经济损失;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总结教训、发现规律、预测和预防下一次灾害的发生。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南旱北涝离我们还有多远?

   2003年赵振国认为,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许多科学工作者也相继得出类似的结论。

   我们撰文公开指出,“2010年开始我国南方可能进入干旱时期,并将在2014-2016年达到高潮。”

   2013年北方暴雨和南方高温干旱正在证实这一自然规律。

相关报道:

国务院办公厅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当前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
2013年08月05日 16:25:03 来源: 新华网 0
   新华网北京8月5日电 据中国政府网消息,国务院办公厅日前发出通知,要求做好当前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
   通知指出,7月以来,南方地区出现大范围持续性高温晴热天气,多地气温突破当地历史记录,长江中下游和西南东部部分地区旱情迅速发展。高温干旱给部分地区农业生产和群众生活带来严重影响,造成局部地块粮食减产甚至绝收,特别是旱区部分群众出现饮水困难。据气象部门预测,江南地区和西南地区东部的高温少雨天气将持续到8月中旬,局地最高气温仍将达到40至41摄氏度,高温热害及干旱的影响将进一步加剧。
   通知强调,党中央、国务院对此高度重视。为进一步做好当前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最大限度地减轻影响和损失,保障受灾地区正常生产生活秩序,通知提出七点要求:一要高度重视当前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二要全力保障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和饮水安全,三要切实强化旱情监测和水源科学调度,四要全面加强技术指导和物资资金支持,五要切实提高抗旱减灾基础能力,六要进一步强化统一指挥和协调配合,七要防止旱涝急转,切实抓好防汛抗洪工作。
   通知同时要求,各有关地区将高温干旱防御应对工作落实情况于8月7日前报国家防总办公室。
分享到:0【关闭】【打印】 【纠错】 [责任编辑: 陆颖 ]
http://news.xinhuanet.com/politics/2013-08/05/c_116817829.htm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教授、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委员杨学祥对导报记者表示,他撰文公开指出,“2010年开始我国南方可能进入干旱时期,并将在2014-2016年达到高潮。”

杨学祥认为,中国正缺乏像GNB这样的综合性研究,甚至漠视这种综合性研究。“中国科学家还没有超脱专业局限,不能从全局看待全球变化。一些科学家在气候变化方面有很多论述,可惜他们的观点几乎影响不到气象界。”杨学祥说。

http://news.hexun.com/2010-03-25/12311261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49391.html

2012年中国北方暴雨正在用“南旱北涝”改写“南涝北旱”的气候特征。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2641.htm


北京暴雨的启示:南旱北涝离我们还有多远?
已有 1208 次阅读 2012-7-25 15:42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南涝北旱 南旱北涝 北京暴雨    推荐到群组

    北京暴雨的启示:南旱北涝离我们还有多远?

                   杨学祥

惊心动魄的7.21北京暴雨过去了,政治家关心的是弘扬北京抢险精神;保险公司关心的是统计经济损失;作为科学工作者,我们应该总结教训、发现规律、预测和预防下一次灾害的发生。一个非常关键的问题是:南旱北涝离我们还有多远?

我在2010年12月17日和21日相继指出,研究表明,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台风、沙尘暴、低温冷害、干旱、洪涝、流感大流行等灾害相继发生,形成灾害链。我们必须做好应付重大自然灾害的准备。

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中国北方干旱愈演愈烈,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8年发生黄河大洪水,中国北方洪涝灾害频繁。

2003年赵振国认为,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罗勇发现了下面的规律:1951年~1960年,我国夏季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1961年~197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开始减少;1971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地区继续向南移动,北方开始减少;1981年~199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在江淮流域;而1991年~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形成现在的“南涝北旱”型分布。“可以看得出来,我国降水集中的地区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存在着20年左右的周期。未来10年多雨区可能会重新回到北方,也就是可能在2010年左右形成了‘南旱北涝’的局面。”罗勇说。从“南涝北旱”到“南旱北涝”,一个轮回70年。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在实验室里对记者说:“GBN报告里预测,2010年前后,中国的降水类型将由‘南涝北旱’可能变成‘北涝南旱’,这个结论,我在1年前就得到了。”钱维宏发现,从1910年~194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从1940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从1980年到现在,我国夏季降水又是南方多,北方少。“1910~1940年是30年时间,1940年~1980年是40年,从1910年到1980年是70年时间,也就是说从1910年的夏季降水南方多,到1980年又回到夏季降水南方多的状况,这个周期是70年左右!”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4776.html

2003年中国气象界发生一场“南涝北旱”和“南旱北涝”的大争论,主流派对“南涝北旱”继续存在坚信不疑,对“南旱北涝”没有做好接受的准备,导致相关部门在应对近年来南方干旱和北方洪涝问题上屡屡失策。应该尊重事实,尊重科学,重新认识这场争论的实践意义。有人至今还以北京降雨历来偏少为借口,掩盖对灾害预测和预防的准备不足,忽视历史规律是主要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4783.html

黄河防总常务副总指挥、黄河水利委员会主任陈小江告诉记者,从流域大洪水发生的几率来看,自1958年黄河下游发生22300立方米每秒洪水以来,已连续54年没有发生200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自1982年发生15300立方米每秒的大洪水以来,已连续30年未发生超过10000立方米每秒的洪水。

“虽然洪水发生规律具有不确定性,但连续不发生大洪水的时间越长,发生接近周期频率量级大洪水的可能性越大。”他表示。

海河流域的汛情同样需要高度警惕。尽管自1963年以来已有近50年没有发生大洪水,但从自然规律来看,发生大洪水的几率在增加。据国家气候中心预测,今年夏季我国多雨范围较去年明显偏大,预计海河流域东部降雨量较常年同期偏多。

自1999年至今,松花江流域已经历了12年的枯水期,按照松花江流域水文的周期规律,新一轮的丰水期即将到来。有专家预计,今年盛夏黑龙江省平均降水量正常略多,夏汛洪水总趋势为中水。然而由于降水主要集中在南部和东部,可能多发局地洪涝。

 http://www.chinanews.com/sh/2012/07-23/4051553.shtml

2012年7月20日以来,四川盆地至华北地区出现强降雨。其中,北京、天津、河北北部及山西北部等地出现区域性大暴雨到特大暴雨,并引发风雹、洪涝、滑坡、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严重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北京暴雨和河北最强降雨为中国北方降雨增强提供了有力证据。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5147.html

实践表明,南旱北涝和南旱北涝周期转换的历史规律具有可重复性,与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相呼应,根据这一规律,南涝北旱向南旱北涝转变的形势正在形成,中国北方大洪水的到来已经为期不远了。我们必须做好预防的准备。

汪品先院士指出,恰如政治家需要从历史中吸取教训一样,科学家在预测人类社会生存环境变化时,也要从古气候、古环境的研究中寻求类比,发现规律。

关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灾害链!

本文引用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567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4608.html

上一篇:全国13个省区市遭受旱灾:2013年干旱
下一篇:8月7日1时21分瓦努阿图发生6.0级地震:关注8月潮汐组合
收藏 IP: 202.198.152.*| 热度|

3 钟炳 周少祥 杨文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3 13:2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