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2010年为世界灾害年的现实、预测和展望:被忽视的警告

已有 4826 次阅读 2012-7-23 07:03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暴雨, 灾害链, 拉马德雷, 冷位相, 洪涝灾害

    我在2010年12月17日和21日相继指出,研究表明,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台风、沙尘暴、低温冷害、干旱、洪涝、流感大流行等灾害相继发生,形成灾害链。我们必须做好应付重大自然灾害的准备[1-5]。
 
    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中国北方干旱愈演愈烈,但是,我们不能忘记,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1958年发生黄河大洪水,中国北方洪涝灾害频繁。
 
    2003年赵振国认为,气候周期的转折也会带来降水带的北移,北方雨水少而南方雨水多的现象将会有360度的变化,北方降水增多,南方降水减少,目前我国“北旱南涝”的局面会被“北涝南旱”所替代。
 
    罗勇发现了下面的规律:1951年~1960年,我国夏季的降水主要集中在东北和华北;1961年~197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开始减少;1971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地区继续向南移动,北方开始减少;1981年~1990年,我国夏季降水集中在江淮流域;而1991年~2000年,我国夏季降水主要集中在长江以南地区,形成现在的“南涝北旱”型分布。“可以看得出来,我国降水集中的地区在有规律地变化着,存在着20年左右的周期。未来10年多雨区可能会重新回到北方,也就是可能在2010年左右形成了‘南旱北涝’的局面。”罗勇说。从“南涝北旱”到“南旱北涝”,一个轮回70年。
 
    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大气科学系教授钱维宏在实验室里对记者说:“GBN报告里预测,2010年前后,中国的降水类型将由‘南涝北旱’可能变成‘北涝南旱’,这个结论,我在1年前就得到了。”钱维宏发现,从1910年~194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多,北方少;从1940年~1980年,我国夏季降水是南方少,北方多;从1980年到现在,我国夏季降水又是南方多,北方少。“1910~1940年是30年时间,1940年~1980年是40年,从1910年到1980年是70年时间,也就是说从1910年的夏季降水南方多,到1980年又回到夏季降水南方多的状况,这个周期是70年左右!”
 
    显然,中国科学家关于全球在2020年附近变冷的研究早于西方,这是有据可查的。值得注意的是,“秘密报告”的变冷时间表与中国科学家预言的变冷时期完全一致,这显然不能用巧合来解释。根据地球的轨道周期,2020年冬至时日地距离达到60年周期中的最大值,2010-2030年地球处于冷周期,正像1946-1976年地球处于冷周期一样。极端情况并不一定发生,趋势变化一定存在。极端冷事件频发不仅是周期论者的警告,也得到全球变暖论者的认同。
 
    美国国防部气候报告指出:中国南部地区在2010年前后将发生持续整整10年的特大干旱。中国现在“南涝北旱”的降水分布型,到时候可能变成“北涝南旱”的降水分布型。
 
    准60年的拉马德雷冷暖位相交替周期表明,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4年印尼地震海啸已经揭开了自然灾害再现的序幕,根据美国国防部秘密报告和灾害准60年周期,2010-2020年全球气候剧变,20世纪50-60年代中国严重的三年自然灾害和70年代前苏联农业歉收可能重演。历史的教训仍然历历在目。增加粮油储备,提高抵御灾害的能力,是当前不容置疑的燃眉之急。中国的经济发展需要减肥,电荒和水荒呼唤勤俭节约、量入为出、保护资源的务实政策。2007年世界粮食危机验证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粮食变化特征。
   
    2012年7月21日北京暴雨是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周期的必然表现,只顾眼前利益,忽视气侯变化规律,惨重的代价应该使城市管理者接受历史教训。
 
   有远见的气象专家的意见不能忽视!
 
相关文献:
 
2010年为世界灾害年:现实、预测和展望 
2010-12-21 07:17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关键词:2010年,世界灾害年,预测和展望    推荐到群组
                    2010年为世界灾害年:现实、预测和展望
                                 杨学祥
 
    2010年就要过去,2011年就要到来,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总结2010年的经验教训,展望2011年的光明未来,应该是历史赋予人类最珍贵的礼物。
 
    我在2006年12月17日指出,研究表明,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强震、台风、沙尘暴、低温冷害、干旱、洪涝、流感大流行等灾害相继发生,形成灾害链。我们必须做好应付重大自然灾害的准备[1-5]。
 
    我曾对2007-2010年做多次灾害预警[6-13],2008年和2010年是灾害程度最严重的两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4776.html

上一篇:北京暴雨历史罕见:证实拉马德雷冷位相灾害链准60年周期
下一篇:7.21北京暴雨说明了什么:南旱北涝的预测不能忽视
收藏 IP: 202.98.17.*| 热度|

2 钟炳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08: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