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拉尼娜来了:极端冷事件值得关注

已有 4534 次阅读 2021-10-28 04:54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拉尼娜来了:极端冷事件值得关注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关键提示


      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冷的现象,连续两年冬天出现拉尼娜现象,这种情况并不少。拉尼娜经常会在连续两个冬天出现,而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几乎相反)则很少连续两年出现。

       例如,1973/74、1974/75和1975/76连续三个冬天都是拉尼娜,1983/84和1984/85连续两个冬天也是拉尼娜,1998/99和1999/2000、2007/08和2008/09、2010/11和2011/12都是前后两个冬天是拉尼娜现象的例子。这种连续出现拉尼娜现象和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气候态及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理有关。

       关注天气波动比冷冬暖冬更有意义。“冷冬”或者“暖冬”是对整个冬季的考量。例如,按照现在中国气象局的标准,需要考察整个冬季(12月~2月)的平均气温,确定各站相对于历史数据的偏差、冷暖的站点总数以及冷暖面积的大小。这其实是个非常学术化的概念,对公众的意义有限。

       在冬季每次天气过程中,温度的上下幅度往往大于10℃,而冷冬和暖冬的温度异常值一般仅为0.5~1.0℃。即使最终证实冬季是冷冬,只要温度整体平稳,低温的影响就非常有限;而暖冬期间,如果出现短期几天极端寒冷的冷空气活动,像过去的2020/21暖冬里的极寒天气,其影响也会非常严重。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与其把关注点放在今年冬天平均是“冷冬”或者“暖冬”上,不如放在应对天气波动上,随时注意天气预报和预警,避免冬季的灾害天气更为重要。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10/467848.shtm

       1973/74、1974/75和1975/76连续三个冬天都是拉尼娜,2007/08和2008/09、2010/11和2011/12都是前后两个冬天是拉尼娜现象的例子,它们都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出现极端冷事件的概率大。

       1983/84和1984/85连续两个冬天也是拉尼娜,1998/99和1999/2000、都是前后两个冬天是拉尼娜现象的例子,它们处于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出现极端冷事件的概率小。

       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中国东北易发生冷夏和严重的低温冻害,如1957、1969、1972、1976年,其中,1957-1958年、1968-1969年和1976-1977年(较弱)还爆发了世界流感大流行。

       2000年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2009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严重低温和冰雪冻害,2009年全球发生流感大流行。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91422.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7336.html

       我在2010年1月26日指出,均值是某一时期的平均状态,方差是某一时期的变化幅度。全球变暖趋势
是近百年来的全球气温平均状态,突发冷事件则表明同一时期的气候波动幅度。仅仅关注和研究全球变
暖的大趋势,只能用均值掩盖现实灾难。
       气温总体上升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和1947-1976年以及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
期有所不同,暖位相期间气温波动不大,直线上升,没有发生极端变冷事件;冷位相期间气温波动幅度
大,严重低温冻害事件频繁发生,如1954、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东北严重低温冻害;1955、

1964、1969、1972、1977、1984、2008、2010、2011、2012年长江下游长江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8年)。温室效应难以解释气温的自然波动。

       1984-2007年长江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低值期和1955-1984年以及2008-2012年的高值期需要合

理的解释,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值得关注。

1952-2008年长江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历年变化(据丁一汇,2008)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4380


       谁是谁非9年内见分晓:2017年变冷,2025年最冷


       尽管我们在2008年就预测了2014-2016年最热,但预测的根据不是由于温室气体排放,而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与气象主流完全不同。这一结论的正确性,将在9年后得到验证。这一验证时间并不长,大多数人都可以看到这一天。

       我们在2014年3月26日指出,2014-2016年全球最热年,2023-2025年全球最冷年:

       2014年是全球极端灾害频发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是主要灾害。关键原因是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和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最小值。

       2014-2016年月亮赤纬角极小值减小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高温、干旱、雾霾和强震,2013年的前兆值得关注。

       2023-2025年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增大潮汐南北震荡幅度,导致低温和强震,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增强制冷作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79229.html

       我们在2015年1月25日指出,2015年的警钟:厄尔尼诺和最热年可能重现江湖。

       2014-2016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2015年高温、干旱继续威胁我国南方、北方地区,新一波厄尔尼诺将增加灾害的强度,必须高度重视,及时监测,积极预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61959.html

        2014-2015年的最热值得关注,2023-2025年的最冷年更值得关注。

        2015年的厄尔尼诺事件增大最热年发生的可能性,2016-201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是全球变冷的信号。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363.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2907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80192.html


相关报道


拉尼娜来了,今年是冷冬?问题没有这么简单

作者:魏科 来源:中国科学报 发布时间:2021/10/27 11:57:17

 

      最近不少人讨论今年是冷冬的问题,原因是今年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低,出现了拉尼娜(La Niña)现象,并且因为去年冬天也是拉尼娜,今年连续出现,所以我国温度偏低,还会冷得更严重。事实真的如此吗?


      拉尼娜连续两个冬天出现,这事儿其实很常见


       拉尼娜是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偏冷的现象,连续两年冬天出现拉尼娜现象,这种情况并不少。拉尼娜经常会在连续两个冬天出现,而厄尔尼诺现象(与拉尼娜几乎相反)则很少连续两年出现。

       例如,1973/74、1974/75和1975/76连续三个冬天都是拉尼娜,1983/84和1984/85连续两个冬天也是拉尼娜,1998/99和1999/2000、2007/08和2008/09、2010/11和2011/12都是前后两个冬天是拉尼娜现象的例子。这种连续出现拉尼娜现象和赤道中东太平洋的气候态及拉尼娜现象的形成机理有关。



尽管拉尼娜和厄尔尼诺现象是热带太平洋两种位相相反的现象,但其形态并不完全相反,拉尼娜经常在连续两个冬季出现,而厄尔尼诺现象连续出现个例较少。图片来源:NOAA Climate.gov


      “出现拉尼娜我国冬季气温就偏低”,气候预测真的这么简单粗暴吗?


       持“出现拉尼娜现象时我国冬季温度就偏低”这种观点的人不少,甚至一些气象部门和官方媒体也这么认为,主要依据就是出现了拉尼娜现象。但这样理解我国的气候变动,是把复杂问题简单化,没有认识到我国气候的复杂性,以及短期气候预测的不确定性。

       首先,我国国土面积大,横跨热带、亚热带、暖温带、中温带和寒温带,并且西部有广袤的戈壁沙漠和青藏高原地区。影响这一区域冬季气候异常的因子非常多,不光包括热带中东太平洋的海温,还包括印度洋、大西洋海温,以及我国近海的海温状况。除此之外,还受中高纬北极海冰、欧亚雪盖和陆面状况等的影响。

       各个区域不同影响因子的作用有所不同,各区域的权重并不相同,因此仅用拉尼娜一点来讨论中国的气候,容易以偏概全。

       仅就我国东部地区而言,南北地区的影响因子权重也不同,其中东南沿海容易受热带海洋过程影响,这包括中东太平洋海温的形态(拉尼娜或者厄尔尼诺现象)和印度洋海洋偶极子(IOD)形态。尽管在拉尼娜年份在赤道西太平洋和南海上空容易形成气旋性环流,气旋性环流的西侧产生偏北风异常,有助于东南沿海地区冷空气活动,但是基本没有完全一致的拉尼娜——每一次都有所不同,在赤道西太平洋和南海上空产生的气旋性环流的强度和形态也各有不同,不适合套用统计规律。

       对于我国东部偏北地区而言,更多受中高纬度环流异常的影响,其中北极涛动(AO)是最重要的影响因子。对于中高纬度地区而言,其可预报性要低于热带地区,因为这些地区受中纬度天气过程的影响,天气过程的时间周期一般为7~10天,这些过程对于整个冬季(11月~3月,也有研究仅分析12月~2月)而言,可以看作是“噪音”部分。在一个冬季,这样的过程至少有8~10次,每次温度上下波动至少10℃,要在这种波动里识别平均气温的季节信号(~1℃),是很有挑战性的事情。

       我国东部地区除了在冬季会频繁遭遇一次次的冷空气活动以外,冬季气候还表现有一定的独特性质。例如,东北—西北与南部地区温度反相变化,当东北和西北温度偏高的时候,南部地区往往温度偏低,反之当东北和西北温度偏低的时候,南部地区往往温度偏高;前冬与后冬的不一致,当前冬(11~12月)温度偏高时,后冬(2~3月)容易出现温度偏低,反之亦然。所以,不能用整体“暖冬”或者“冷冬”来讨论。




北极涛动(AO)是影响全球中高纬度地区温度的重要环流系统。图片来源:CPC


     “冻死人”的去年冬天其实是暖冬,还是拉尼娜年


       以备受关注的去年(2020/21)冬季为例,很多人对其记忆还是“冷得哭”“21世纪最低气温”“20年来最低温度记录”。

       然而,这个冬季温度的变化像是过山车。2020年12月全国温度普遍偏高,1月初寒潮来临温度骤降,但是从1月下旬全国温度回升,2月温度骤升,迅速回暖,从华北到华南日最高温度迅速超过20℃,在河南和河北部分地区甚至最高温达到29~30℃。将整个12月~2月的冬季平均温度算下来,全国整体竟然是妥妥的暖冬(2021年3月3日中国气象局国家气候中心官宣确定)。

       2020/21冬季同样是拉尼娜事件,极端寒潮事件与整个冬季偏暖并行不悖,让说冷和暖的人都找到了理由,也让说冷和暖的人也都无法完全自圆其说。



2020/2021年冬季全国平均气温及距平逐日变化,整个冬季气温有如坐上过山车,在冬季1月初出现极端寒冷天气过程,但是2月底全国温度异常偏高。图片来源:国家气候中心


       国内外多个预测系统预测我国冬季可能偏暖


       提前一两个月做未来1个季度的气候预测,这属于短期气候预测,或者称作季节预测。目前季节预报还是有很大挑战性的,国内外多个机构都在持续进行大量分析和预报工作,其中最重要的预报工具是S2S预报(Subseasonal-to-Seasonal Prediction)系统,即预报次季节(Subseason)到季节(season)时间内的平均状态。

       根据目前国内外各个研究机构的预报,今年冬季发生拉尼娜现象基本上是板上钉钉的事情。对于东亚区域的温度而言,更多研究倾向于预报整体温度偏高。温度偏高的幅度在我国北部地区更大一些,可以达到1℃以上,而在我国南部增幅有限,基本接近正常,所以传说中的“冷冬”出现的可能性比较低。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FGOALS-s2系统的S2S预测结果,我国冬季温度整体偏暖,其中北部地区异常偏暖。图片来源:http://project.lasg.ac.cn/.


       冬季生存法则:关注天气波动比冷冬暖冬更有意义


     “冷冬”或者“暖冬”是对整个冬季的考量。例如,按照现在中国气象局的标准,需要考察整个冬季(12月~2月)的平均气温,确定各站相对于历史数据的偏差、冷暖的站点总数以及冷暖面积的大小。这其实是个非常学术化的概念,对公众的意义有限。

       正如前文所讨论的,在冬季每次天气过程中,温度的上下幅度往往大于10℃,而冷冬和暖冬的温度异常值一般仅为0.5~1.0℃。即使最终证实冬季是冷冬,只要温度整体平稳,低温的影响就非常有限;而暖冬期间,如果出现短期几天极端寒冷的冷空气活动,像过去的2020/21暖冬里的极寒天气,其影响也会非常严重。

       对于普通公众而言,与其把关注点放在今年冬天平均是“冷冬”或者“暖冬”上,不如放在应对天气波动上,随时注意天气预报和预警,避免冬季的灾害天气更为重要。而在提前一两个月准确预报会出现一次极端冷或者暖事件,这基本已经超过了目前全球的预报能力。如果某个机构和个人宣称具有这种能力,那大可打一个问号。

(作者单位: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

http://news.sciencenet.cn/htmlnews/2021/10/467848.shtm


如何科学评价冷暖程度:均值与方差

已有 2861 次阅读 2012-2-5 11:07 |个人分类:学术争论|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冷暖, 科学评价

如何科学评价冷暖程度:均值与方差
                      杨学祥

       我在2010年1月26日指出,均值是某一时期的平均状态,方差是某一时期的变化幅度。全球变暖趋势
是近百年来的全球气温平均状态,突发冷事件则表明同一时期的气候波动幅度。仅仅关注和研究全球变
暖的大趋势,只能用均值掩盖现实灾难。
       气温总体上升在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和1947-1976年以及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
期有所不同,暖位相期间气温波动不大,直线上升,没有发生极端变冷事件;冷位相期间气温波动幅度
大,严重低温冻害事件频繁发生,如1954、1957、1969、1972、1976年中国东北严重低温冻害;1955、

1964、1969、1972、1977、1984、2008、2010、2011、2012年长江下游长江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相对拉马德雷冷位相滞后8年)。温室效应难以解释气温的自然波动。

       1984-2007年长江下游冬季最大连续冰冻天数低值期和1955-1984年以及2008-2012年的高值期需要合

理的解释,拉马德雷冷暖位相的转变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2277&do=blog&id=534380

 

      我在2007年指出:


均值与方差:暖冬与冷冬的更确切表达

杨学祥 刊发时间:2007-11-08 11:31:38 光明观察


  广东省气象局局长余勇昨日向记者表示,今冬广东天气料将高温少雨,应做足准备,应对突发寒潮的

来临和持续干旱所造成的压力。由于天气持续干燥,广州市昨天发布了红色森林火险预警信号。气象专家

表示,今年我国气候异常多变,极端天气事件频繁发生,南方暴雨洪涝较严重,淮河发生了仅次于1954年

的流域性大洪水;江南、华南出现大范围持续高温天气;新疆等地出现强沙尘暴天气;多个大城市遭遇罕

见强暴雨袭击,城市内涝严重;突发性强对流天气频繁,雷击伤亡人数高于往年。拉尼娜年,我国容易出

现冷冬热夏,即冬季气温较常年偏低,夏季偏高。不过,广东省气象局局长余勇表示,在全球变暖的大背

景下,预料今冬气温仍总体偏暖,但不排除某一阶段出现突发寒潮的可能性,广东应做足准备,以防1999

年寒潮造成108亿元经济损失的事件再现[1]。

  今天(8日)是24节气的“立冬”,而据省气象台的预报,从今天夜里起北方有一股较强的冷空气南

下影响江苏。今天夜里将有5-6级,局部地区7-8级的偏北大风。9日和10日,全省多云转阴,将有一次明

显的降温过程,降温幅度达到5-7℃,10日南京的最低温度只有4℃,气温降幅较大。立冬是表示冬季开始

,秋季作物全部收晒完毕,收藏入库,动物也已藏起来准备冬眠。我国古代将立冬分为三候:“一候水始

冰;二候地始冻;三候雉人大水为蜃。”意思是此节气水已经能结成冰;土地也开始冻结;野鸡一类的大

鸟便不多见了。但是按照气候学的定义,5天平均温度稳定在10℃以下的,才算是真正进入冬天,按照这

个标准,本省淮北如徐州、淮安、连云港平均入冬日期为11月11日,淮南地区平均要到11月16日-21日才

先后入冬。根据国家气候中心的消息,目前赤道太平洋中东部海域海水异常偏低,“拉尼娜”事件可能将

延续到明年春天。历史资料显示,出现拉尼娜的年份,冬季全国大部地区会出现阶段性低温。但是气象专

家表示,以前拉尼娜事件形成,副热带高压明显偏弱,但今年到目前为止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仍然偏强

,这将使气候监测预测变得更加复杂。在气候变暖的大背景下,今年中国是否暖冬目前还无定论[2]。

  从天文条件来看,2007-2008年冬季是先冷后暖。有利于暖冬的因素是:2007年9-12月为强潮汐时期

(日月大潮与月亮近地潮时间差不超过3天),2008年1-3月为弱潮汐时期。一般以12月、1月、2月三个月

为冬季,强潮汐的2007年12月为冷冬,弱潮汐的2008年1-2月为暖冬,总体均值为暖冬的估计是可能的。

  有利于冷冬的因素是:从月亮近地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情况来看(潮汐南北震荡的次要因素)

,2007年7月10日~11月9日为弱潮汐南北震荡时期,2007年11月24日~2008年2月28日为强潮汐南北震荡时

期,2008年3月11日~4月23日为弱潮汐南北震荡时期。2007-2008年冬季的三个月完全处于2007年11月24日

~2008年2月28日由月亮近地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所决定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时期,再加上拉尼娜因素

,有利于形成冷冬。2007年7月10日~11月9日为弱潮汐南北震荡时期,也可以解释2007年夏季和秋季偏暖

的事实。

  一般的年变化规律是:从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情况来看(潮汐南北震荡的主要因素),

2007年11月24月~2008年1月22日(59天,正常)为冬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时期,2008年2月3日~5月8日(正

常)为冬春季弱潮汐南北震荡时期。来自北方的强冷空气活动从11月下旬开始增强,符合“淮北如徐州、

淮安、连云港平均入冬日期为11月11日,淮南地区平均要到11月16日-21日才先后入冬”的实际情况[2]。

每年的具体日期变化是有波动的,变化范围不超过两周。最早最长的纪录为1956年11月3日~1957年1月16

日,长达74天(对应1957年严重的低温冷害),最晚最短的纪录为1961年12月8日~1962年1月21日,缩短

为44天(对应三年自然灾害时期)。今年情况正常,变冷时间从11月24日开始,12月24-27日达到高潮(

与日月大潮叠加),于2008年1月22日结束。我们必须有所准备。

  从均值来看,今年冬季看似偏暖(由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叠加形成的强弱潮汐交替时期:1个月冷

冬,2个月暖冬);但从方差来看,冷暖变化差太大,先冷后暖,起伏强烈,暴冷暴暖,容易引发剧烈的

灾害事件。特别是2007年12月份,处于由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叠加形成的强潮汐时期(强潮汐的主要因

素)、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形成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时期(潮汐南北震荡的主要因素)和月亮

近地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形成的强潮汐南北震荡时期(潮汐南北震荡的次要因素)的共同影响时期

内,可能有异常冷事件发生,我们决不能掉以轻心。

  我在10月20日指出,从日月大潮和月亮近地潮的叠加情况来看(强潮汐的主要因素),2007年9-12月

和2008年4-7月为强潮汐时期,2008年1-3月为弱潮汐时期。从日月大潮和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情况来看

(潮汐南北震荡的主要因素),2007年11月24月~2008年1月22日(59天,正常)为冬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时

期,2008年2月3日~5月8日(正常)为冬春季弱潮汐南北震荡时期;2008年5月20日~7月3日(44天,异常

)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时期。从月亮近地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叠加情况来看(潮汐南北震荡的次要因

素),2007年7月10日~11月9日为弱潮汐南北震荡时期,2007年11月24日~2008年2月28日为强潮汐南北震

荡时期,2008年3月11日~4月23日为弱潮汐南北震荡时期。综合三种情况,2007年12月为三者强潮汐叠加

时期,加上拉尼娜因素,将有严寒出现;2008年1月为两者强潮汐叠加,寒冷程度减弱;2月两者弱潮汐叠

加时期,冬季气候将变暖;3月为三者弱潮汐叠加时期,早春气候将变暖。先寒后暖的冬季气候,将导致

流感的季节性流行。请注意观察、检验和预防[3,4](事实上,2007年发生强拉尼娜,2008年发生冰雪冻灾,2009年发生甲型流感。见:Upgrade influenza pandemic warning: possible pandemic nextyear 流感大流行预警:2008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发表人:yxx119  发表时间:2008年1月27日14点57分 来源:View SinglePost。http://www.flu.org.cn/scn/news-14085.html)。


参考文献


  1.叶卡斯,赖伟行,杨绮薇。今冬料将高温少雨。大洋新闻。时间:2007-11-08来源:广州日报。

http://gzdaily.dayoo.com/html/2007-11/08/content_77340.htm###

  2.于丹丹。今夜起冷空气南下影响我省。2007年11月08日01:52扬子晚报。

http://news.sina.com.cn/o/2007-11-08/015212864382s.shtml

  3.杨学祥.2007-2008年冬季气温的特征:先寒后暖流感流行.2007-10-20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7/200711880.htm

  4.杨学祥. 拉尼娜形成与地震火山活动:暖冬冷冬有争议.刊发时间:2007-11-0611:06:41 光明

观察.经济·科技。http://guancha.gmw.cn/content/2007-11/06/content_693680.htm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34441.html


2008年爆发禽流感的四大条件:2005年的预测与误差

已有 3466 次阅读 2012-8-9 19:09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拉尼娜, 厄尔尼诺, 太阳黑子, 低温冻害, 流感爆发

2008年爆发禽流感的四大条件:2005年的预测与误差

                                                           杨学祥

 

       我在20051112指出,流感爆发年有以下特征:前一年或前两年为拉尼娜年,前一年或后一年为低温年,当年为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

        如果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6-200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8年则是m+1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2000-2030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这样,2008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

        事实上,2008年是太阳黑子谷年,2007年发生了强拉尼娜事件,2008年中国发生了严重低温冻害,20094月发生了厄尔尼诺事件和世界流感大流行。

        由于太阳黑子周期延长,太阳黑子谷年由预测的2007年变为2008年,预测的2008年厄尔尼诺事件也向后延长到2009年,预测的2008年流感爆发也相应后延到2009年。

        我们的预测仅有一年的误差。如果太阳黑子活动、厄尔尼诺的信息及时准确,流感爆发的预测可以进一步提高精度。

 

相关文献:

 

2008年爆发禽流感的四大条件

作 者:杨学祥  上传日期:2005-11-12

 

         太阳黑子相对数谷年m2006年还是2007年?

          ——2008年爆发禽流感的四大条件

                 杨学祥

 

2005年春天灾预测专业委员会上,天文学家张元东先生认为太阳黑子23周的谷年(m)发生在2007年左右,那么2006年相位可能是m-1m年。太阳黑子相对数谷年m2006年还是2007年关系重大,相关预测非常必要。

最近的研究表明,流感爆发不仅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强时期,而且也发生在太阳活动最弱时期。1889-1890年流行性感冒第一次全世界大流行是在太阳黑子活动低值期(1889年为6.31890 年为7.1),1918-1919年“西班牙流感”即流行性感冒第二次全世界大流行为太阳黑子活动次高值期(1917年为103.91918年为80.61919年为63.6),1957-1958年“亚洲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57年为190.21958年为184.8),1968-1969年“香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最高值期(1968年为105.91969年为105.5),1977年“俄罗斯流感”为太阳黑子活动次低值期(1976年为12.61977年为27.5[1]

太阳黑子的极值期与中国东北的低温冷害有很好的对应关系。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的太阳黑子高值期对应1917年、1957年和1969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1976-1977年的太阳黑子低值期对应1976年的严重低温冷害年[2]

禽流感在拉尼娜年孕育,在厄尔尼诺年爆发。1889-1890年(流感世界第一次大流行)、1918-1919年(流感世界第二次大流行)、1957-1958年(亚洲型流感)、1968-1969年(香港型流感)、1972-1973年和1976-1977年(俄罗斯流感),都是厄尔尼诺年(其中,18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而1886-1887年,1916-1917年,1955-1956年,1967-1968年,1975-1976年都是拉尼娜年[3]

1886-1887年是拉尼娜年,1988-1889年是厄尔尼诺年,1889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1889-1890年流感爆发;1916-1917年是拉尼娜年,1917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低温年,流感孕育;1918年为M+1年,厄尔尼诺年,流感爆发;1954-1956年是拉尼娜年,分别是太阳黑子谷年mm+1年、M-1年,1957-1958年为厄尔尼诺年和流感爆发年,分别是太阳黑子峰年MM+1年,1957年为低温年,流感爆发;1967-1968年是拉尼娜年,流感孕育;1968-1969年是厄尔尼诺年,1968年为太阳黑子峰年M,流感爆发,1969年为低温年;1975-1976年都是拉尼娜年,1975年是m-1年;1976-1977是厄尔尼诺年,1976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低温年,1977年是m+1年,流感爆发。流感爆发年有以下特征:前一年或前两年为拉尼娜年,前一年或后一年为低温年,当年为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

流感爆发年有以下特征:前一年或前两年为拉尼娜年,前一年或后一年为低温年,当年为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或M+1年。

如果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6-200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8年则是m+1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2000-2030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这样,2008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

如果2006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8年爆发流感的可能性就变小。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6-2007年为拉尼娜年,2008年发生厄尔尼诺事件和低温冷害,是2008年爆发禽流感的四大条件。

 

参考文献

 

1.杨学祥。走出流感爆发的误区:关注2006年太阳黑子低值期(最后定稿)。 2005-11-9

上海环境热线.绿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879.htm

2.杨学祥。厄尔尼诺预测:禽流感和强震爆发的三个危险期。 2005-11-7上海环境热线.绿

色论坛.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853.htm

3.杨学祥。禽流感预防:孕育在拉尼娜年爆发在厄尔尼诺年。10-22光明网论文发表交流中心。http://www.gmw.cn/03pindao/lunwen/show.asp?id=6092

http://www.envir.gov.cn/forum/20056896.htm

http://news.39.net/xwzt/082/25/256545.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00621.html

4Upgrade influenza pandemic warning: possible pandemic nextyear 流感大流行预警:2008年可能发生流感大流行。发表人:yxx119  发表时间:20081271457 来源:View SinglePosthttp://www.flu.org.cn/scn/news-14085.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09777.html

上一篇:[转载]杨学祥:气候变化将成为未来战争的根源
下一篇: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下降区间:2021年10月28日早报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4 郑永军 尤明庆 周少祥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0:0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