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厄尔尼诺最新预测:关注7月2日日食在极区和4-7月地球自转加速的最后机会

已有 6267 次阅读 2019-2-13 09:21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厄尔尼诺, 日食, 地球自转, 极地寒潮

厄尔尼诺最新预测:关注7月2日日食在极区和4-7月地球自转加速的最后机会

                                  杨学祥,杨冬红(吉林大学)


关键提示:2019年1月6日日食在极区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但被连续多次极地寒潮所压制,7月2日日食在极区是厄尔尼诺发展的最后机会。

      4月9日-7月28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增大7月2日日食在极区导致厄尔尼诺继续发展的可能性;1月25日-4月7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是2019年2月以来厄尔尼诺接近夭折的另一个原因。


香港天文台预测

厄爾尼諾與拉尼娜
最新情況 (2019年1月)

 

上月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的水溫持續偏暖。綜合最新的海洋觀測資料及世界各地多個氣候模式的預測,預料未來數月赤道太平洋中部及東部將會持續偏暖,並可能約在今個冬季(2018年12月至2019年2月)末發展成厄爾尼諾。
 

 

海表水溫圖
(資料來源:美國國家海洋及大氣管理局) 

圖一        2018年12月16日至2019年1月12日的海水表面溫度距平圖,單位為攝氏度。


備註:

1.下次更新日期為2019年2月下半月。

http://www.hko.gov.hk/lrf/enso/enso-latest_uc.htm


日本气象厅预测


再次更新!厄尔尼诺现象仍在继续,2019年春季80%概率存在

2019-01-10 21:48 来源:环球科学猫

原标题:再次更新!厄尔尼诺现象仍在继续,2019年春季80%概率存在

在科学中,气候变化无常,很多朋友最近可能感受到天气的变化非常强,确实也是这样。不过日本气象厅1月10日再次更新了关于“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报告,根据日本气象厅的初步数据确定出,似乎厄尔尼诺现象仍在继续。并且厄尔尼诺现象很有可能在2019年春季保持继续存在,这个概率维持在80%。也就是说我们可能冷了半天还是热的现象。

日本气象厅表示,厄尔尼诺现象在世界各地都会引发异常天气,包括日本在内。确实在2018年寒潮的时候,我国出现寒潮的时候,中国气象专家就说明了可能与“厄尔尼诺”有关,所以这也是印证了厄尔尼诺发展情况之中的影响。日本气象厅定义了5个月的平均数据,,如果持续6个月或更长时间内,将会发生厄尔尼诺现象。在厄尔尼诺现象监测公报中,从初步报告的角度来看,五个月平均线与实际情况和预测相结合为+0.5度状态。

这不得不说厄尔尼诺确实在变化之中,其实从我们海洋区域热带风暴也可以看出来,2019年1号台风“帕布”的发展可能都跟它存在一定过得关系,因为厄尔尼诺发展区域的海洋温度高,也是利于热带风暴的酝酿。并且近段时间,我们新的热带风暴又在“蠢蠢欲动”之中,所以很可能成为新的台风,所以大家需要观察海洋区域的变化而不是限于陆地区域。

厄尔尼诺现象的酝酿可以说持续很长时间了,从2018年到2019年一直处于预估之中,日本气象厅再次发布厄尔尼诺现象的报告,也说明了它对我们2019年的气候变化可能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世界气象组织也发布了相关的报告,由于厄尔尼诺的原因,我们2019年的气候可能会变得更加的复杂,极端气候可能会增加,甚至是2019年的气温比2018年还要高。

WMO气候预测专家Maxx Dilley也说过,即便是厄尔尼诺现象的强度不是很大,但是对2019年的全球气候都可能会引发一个“大变化”,加上日本气象厅再次公布的数据来看,也强调了厄尔尼诺现象并没有解除,并且在2019年春季有80%概率保持中,我们似乎真的要跟预测的一样进入到新的“高温”时期了,2018年已经够了,如果2019年在继续热的话,不知道有多少人会受到影响了。

说到这里我又想起了关于“暖冬”的问题,确实我国气象中心也说过今年是暖冬的问题,但是对于最近的天气情况很多人也说很冷,至于是冷冻暖冬我们还是等待完完全全确定后的数据吧,毕竟有个厄尔尼诺现象的酝酿发展,世界各大气象机构都可以证明它的存在,况且厄尔尼诺的发展也是影响极端气候因素之一,说不定我们最近经历的就是极端气候。谢谢大家阅读!

http://www.sohu.com/a/288082853_100158206


更新了!厄尔尼诺在2019年夏季有70%概率持续,要“升温”?

原创环球科学猫昨天

作者:文/罗兆春

厄尔尼诺现象监测公报又来了,最近科学预报的寒冷情况比较多,大家可能都完全忽视了厄尔尼诺现象的酝酿存在,确实很久没有看到相关报告了,根据日本气象厅最新的厄尔尼诺现象监测公报来看,我们的这个厄尔尼诺现象似乎仍在继续。日本气象厅科学报告明确指出了,厄尔尼诺现象很有可能在即将到来的夏季继续存在,这个概率达到了70%。


根据科学数据显示,在目前的太平洋赤道地区,东部地区的海面温度正在逐渐弱于正常年份,贸易风(信风)开始减弱。如果这种情况继续保持的话,由于贸易风(信风)的减弱,他们认为海洋表层的温水将会向东流动,东部的海面温度维持高于正常年份的状态。 根据厄尔尼诺预测模型的结果表明,我们依然预计厄尔尼诺现象将在即将到来的(2019年)夏季继续存在。

所以说厄尔尼诺现象的发展还是存在的,并没有消失,最近我们可能看到了极其寒冷的天气情况,或多或少会对厄尔尼诺现象的酝酿感到“反感”,厄尔尼诺现象的酝酿一般来说会到升温,但是最近就是相反的,但是如果我们看了海洋区域的变化,可能大家就不会这样认为了,海洋依然是保持一个高温的情况,所以也有不断的风暴在酝酿之中。

根据科学报告显示,在1月的时候,厄尔尼诺监测区的海面温度参考差值为+ 0.7°C,比2018年11月的平均值为+ 0.8°C低了一点,但是这个微小的变化,依然没有让整个太平洋赤道地区保持稳定的状态产生波动,几乎是不变的,所以说整体的转变不大。按照日本气象厅的科学报告显示,在2019年2月至3月的概率为90%,4月到6月都是保持在70%,所以说在不断的降低之中,但是没有消失的可能。

厄尔尼诺到底有什么危害?根据科学报告显示,厄尔尼诺的出现可能会导致气候出现异常的状态,例如世界气象组织预报,2019年可能继续升温,也跟厄尔尼诺发展存在一定的关系,其次就是海洋区域的风暴也将会出现更强的状态,这些都不是一个好的现象,所以我们都不期待厄尔尼诺现象的出现,我国在2018年出现降雪的时候,科学专家就说过,厄尔尼诺影响的寒冷也是存在的,因为它影响了海洋区域的水汽输送,所以说这一切都与厄尔尼诺存在关系。

http://www.yidianzixun.com/article/0LGlGnNE


2019年2月以来厄尔尼诺最新变化


2019年厄尔尼诺可能夭折

 

12月下旬至1月上旬多次寒潮对厄尔尼诺的影响不可忽视:厄尔尼诺指数跌出厄尔尼诺底线。

    21日,极端雪飑重击了纽约州布法罗市,温度比平时降低20℃以上。美国国家气象局(NWS)向美国东海岸的纽约市,甚至东北部的新英格兰地区发出紧急灾害警报,预计近日风速将高达80km/h,能见度及低,建议人们避免出行并待在安全的室内等环境中直到暴风雪过去。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810.html

    央视网消息(新闻联播):受“极地涡旋”南下入侵影响,131日,严寒天气继续肆虐美国中西部和东部地区,已造成至少21人死亡。部分地区进入紧急状态。

  131日,美国中西部有30多个地区的气温创历史新低。明尼苏达州卡顿市的最低气温降到了零下48摄氏度。而阿拉斯加州最北端的北极圈城市巴罗当地时间131日晚间的温度也就在零下30摄氏度左右。

  在伊利诺伊州芝加哥,多家医院接收了大量冻伤患者,其中无家可归者占到了一半,一些人可能需要截肢。当地航空和铁路交通也受到影响。

  此外,在持续的极寒天气下,美国燃气用量飙升。一些地区对居民取暖采取暂时性限制措施。

  极寒天气还导致明尼苏达州的明尼哈哈瀑布以及美加边境地区的尼亚加拉大瀑布出现结冰现象。

http://finance.jrj.com.cn/2019/02/01193027014317.s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0353.html

    多次寒潮导致厄尔尼诺指数跌出厄尔尼诺底线,接近0,增大厄尔尼诺夭折的可能性。  

nino342019-02-11-12.png

1 2019211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093,比201921106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108减速0.015,减速变慢,进入下降区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172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1781.html


日食-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2019年7月2日日食是最后机会

 

按照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理论,连续多次日食发生在两极,易发生厄尔尼诺事件。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00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4,有利于2000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可是,1998-2001年发生的超长拉尼娜事件推迟了2000年厄尔尼诺的发生,减弱了厄尔尼诺的强度,导致2002年弱厄尔尼诺的发生(见表1)(误差为1-2 年)。

据法国专家介绍,“拉尼娜”一般出现在“厄尔尼诺”之后,通常情况下,两种现象各持续一年左右。然而1998年开始出现的“拉尼娜”现象却持续了两年,直到今年(2000)6月才开始逐渐减弱。他们表示,目前的研究还无法解释此次“拉尼娜”现象和在其之前出现的“厄尔尼诺”现象为什么会异常强烈,也不能解释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拉尼娜”现象持续时间比以往延长了一年。

据柴东红等人的研究,2000年1月份寒潮大雪低温天气给邯郸地区2000公顷保护地蔬菜带来了近乎是“灭顶之灾”。长时间强降温寡照是造成温室东海严重的主要环境因子。强降温的幅度为近20年的极值,甚至出现了历史上极值。

http://www.docin.com/p-1598332760.html

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4-2015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5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依据同一原理,赵得秀认为,2014-2015年将发生强厄尔尼诺事件。这一数据与1997-1998年发生最强厄尔尼诺的条件相同。

除此之外,1995-1997年和2014-2016都是月亮赤纬角最小值时期。这两个重要的相同点使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

但是,1997-1998年与2014-2015年比较有一个重要的不同点:前者处于1977-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得到增强;后者处于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厄尔尼诺受到抑制。因此,2014-2015年发生的厄尔尼诺要比1997-1998年厄尔尼诺弱很多,最大的可能是发生在2015-2016年。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9133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66497.html

事实上,2014年没有发生厄尔尼诺事件,2015-2016年发生了极强厄尔尼诺事件。2014-2016年连续三年出现最热新纪录。

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1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0.5,有利于2011-2012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

1999年林振山等人给出2018年日食-厄尔尼诺系数累计值为12,有利于2018年厄尔尼诺事件发生。

这两年的厄尔尼诺由于遭遇极地涡旋南移而夭折。

2019年1月6日日食在极区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但被连续多次极地寒潮所压制,7月2日日食在极区是厄尔尼诺发展的最后机会。

      每年4月9日-7月28日及11月18日-1月23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月25日-4月7日及7月30日-11月6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4月9日-7月28日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增大7月2日日食在极区导致厄尔尼诺继续发展的可能性;1月25日-4月7日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是2019年2月以来厄尔尼诺接近夭折的另一个原因。

      厄尔尼诺在7-12月发生的第三个重要条件是,2019年9月南极海冰面积最大值异常变小,如果异常变大,厄尔尼诺必定夭折。

 

日食-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据林振山等,1999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i      R1      R2     预测(实况)

                                                                                      

1987-09-23    19             北低纬      -1      -2      4

1988-03-18    28             北中纬       1

1988-09-11    -28            南中纬       1      2      0

1989-03-07     p             北极区      3

1989-08-31     p             南极区      3      6      8

1990-01-26     p             南极区      3

1990-07-22     p             北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

1991-01-15    -38            南中纬       1

1991-07-11     22            南低纬      -1     0      6

1992-01-04     2             北低纬      -1

1992-06-30     26            北中纬      1

1992-12-24     p             北极区      3      4      3

1993-05-21     p             北极区      3

1993-11-13     p             南极区      3      6      10      (厄尔尼诺)

1994-05-10     42            北中纬      1

1994-11-03     -36           南中纬       1      2      8

1995-04-29     -6            北赤道      -1

1995-10-24     10            南赤道      -1     -2      0

1996-04-17     p             南极区      3

1996-10-12     p             北极区      3      6       4

1997-03-09     p             北极区      3

1997-09-01     p             南极区      3      6       12    (极强厄尔尼诺)

1998-02-26     6             北赤道     -1

1998-08-22    -4             南赤道      -1      -2      4

1999-02-16    -41            中纬        1

1999-08-11     46            中纬        1       2      0

2000-02-05     p             极区        3

2000-07-01     p             极区        3

2000-07-31     p             极区        3

2000-12-25     p             极区        3       12      14  极强厄尔尼诺(未发生)

2001-06-21   -12             低纬        -1

2001-12-14     1             赤道        -2       -3       9

2002-06-10    35             中纬        1

2002-12-04   -40             中纬         1        2      -1   (弱厄尔尼诺)

2003-05-31    60             高纬        1.5

2003-11-23   -51             中纬        1        2.5     4.5

2004-04-19    p              极区        3

2004-10-14    p              极区        3        6      8.5

2005-04-08   -16             低纬        -1

                                                                        

 

续表日食- 厄尔尼诺系数及其预测(据林振山等[12]1999

                                                                                     

日食时间   中午见食纬度   日食中心区     ri      R1      R2     预测(实况)

                                                                                       

2005-10-03    18             低纬      -1        -2      4   弱厄尔尼诺(未发生)

2006-03-29    29             中纬       1

2006-09-22   -27             中纬       1         2      0   (弱厄尔尼诺)

2007-03-19    p              极区       3

2007-09-11    p              极区       3         6      8    (拉尼娜)

2008-02-07    p              极区       3

2008-08-01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未发生)

2009-01-26   -26             中纬       1

2009-07-22    25             中纬       1         2      8          (厄尔尼诺)

2010-01-15    3              赤道      -1

2010-07-11   -22             中纬       1         0       2           (拉尼娜)

2011-01-04    p              极区       3

2011-06-01    p              极区       3

2011-07-01   -64             高纬       1.5

2011-11-25    p              极区       3        10.5    10.5   厄尔尼诺(拉尼娜)

2012-05-20   49              高纬       1.5

2012-11-13  -41              中纬        1        2.5                  (拉尼娜)

2013-05-10   2               赤道       -1 

2013-11-03   4               赤道       -1        -2       0

2014-04-29   p               极区       3

2014-10-23   p               极区       3          6      4

2015-03-20   p               极区       3

2015-09-13   p               极区       3          6      12  厄尔尼诺(极强厄尔尼诺)

2016-03-09  12               低纬      -1

2016-09-01  -2               赤道       -1         -2      4

2017-02-26  -37              中纬       1

2017-08-21   38              中纬       1          2      0

2018-02-15   p               极区       3

2018-07-13   p               极区       3

2018-08-11   p               极区       3          9      11  极强厄尔尼诺(未发生)

2019-01-06   p               极区       3

2019-07-02  -18              极区       3                        (厄尔尼诺可能夭折)

2019-12-26   1               赤道      -2          4

2020-06-21  30               中纬       1

2020-12-14  -40              中纬       1          2       6

                                                                           

注:原文表的数据从1948年开始。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1802.html

 

参考文献

 

1. 杨冬红,杨学祥。全球变暖减速与郭增建的“海震调温假说”。地球物理学进展。200823 (6): 18131818YANG Dong-hong, YANGXue-xiang. The hypothesis of the ocesnic earthquakes adjusting climate slowdownof global warming.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08, 23 (6): 18131818.

2. 杨冬红, 杨学祥. 北半球冰盖融化与北半球低温暴雪的相关性[J].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4, 29(2):610-615. YANG Dong-hong, YANG Xue-xiang. Studyon the relation between ice sheets melting and low temperature in NorthernHemisphere. Progress in Geophysics. 2014, 29 (1): 610615.

3. 杨冬红,杨德彬,杨学祥。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地球物理学报。2011544):926-934. Yang D H,Yang D B, Yang X X, The influence of tides and earthquakes in global climatechanges. Chinese Journal of geophysics(in Chinese), 2011, 54(4): 926-934

4. 杨冬红,杨学祥. 全球气候变化的成因初探.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13, 28(4): 1666-1677. Yang X X, Chen D Y. Study oncause of formation in Earths climatic changes.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Chinese), 2013, 28(4): 1666-1677.

5. 杨冬红, 杨学祥, . 20041226日印尼地震海啸与全球低温. 地球物理学进展, 2006, 21(3): 1023~1027Yang D H, Yang X X, Liu C. Global low temperature, earthquake and tsunami (Dec. 26, 2004) in Indonesia. Progress in Geophysics (in Chinese), 2006, 21(3): 1023~1027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61919.html

上一篇:2月12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9年2月13日早报
下一篇:2月12日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2019年2月13日午报
收藏 IP: 58.244.11.*| 热度|

2 钟炳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3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