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强冷空气来袭,部分地区降温将超10度 关注1月26-28日潮汐组合

已有 1553 次阅读 2019-1-28 19:5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潮汐组合, 大风降温

强冷空气来袭,部分地区降温将超10度

来源:中国日报网

2019-01-28 11:47 


中国日报北京1月28日电  强冷空气将于28日起自西向东影响我国。今明两天,新疆和内蒙古西部等地将出现大风降温天气,气温下降6~8℃,部分地区降温10~14℃;并伴有4~6级偏北风,风口风力可达9~11级,新疆南疆盆地局地有沙尘。30日至2月1日,冷空气将继续影响新疆南疆盆地、青藏高原东部、西北地区东部以及中东部大部地区,气温下降4~8℃,部分地区降温10℃以上,并伴有4~6级偏北风。

与此同时,28日至29日,西藏及西北地区的雨雪天气还在继续,其中,西藏东南部、青海东部和南部、陕西西南部等局地有大雪或暴雪;云南西北部有中到大雨,局地暴雨。30日雨雪范围明显扩大,西北地区东部、华北南部及黄淮等地部分地区将出现小到中雪或雨夹雪,陕西中南部和山西东南部等地部分地区有大雪、局地暴雪(10~15毫米)。

气象专家提醒,强冷空气将给我国带来大风降温天气,公众需关注气温变化及时增加衣物,还需注意大风对交通出行的不利影响。另外,未来几天,黄淮江汉等地雨雪天气较明显,公众需关注雨雪对春运交通的不利影响。

(编辑:严玉洁 许聃)

http://cn.chinadaily.com.cn/a/201901/28/WS5c4e7b65a31010568bdc6e0f.html


2019年1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和地震火山活动

已有 1087 次阅读 2018-11-8 14:55 

20191月潮汐组合:有利于厄尔尼诺和地震火山活动

                                             杨学祥,杨冬红

 

201812月至20194月、20197月至201910月为强潮汐时期,20195-6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20191月是强潮汐时期第二个月,可能进入地震高潮。

实际上,每年49-728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125-47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潮汐组合A1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1.55292度,16日为日月大潮,19日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暖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B11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50度,114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C120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1.54350度,122日为月亮近地潮,121日为日月大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D126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03度,128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20191-4月进入地震高潮,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4521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159562.html

上一篇:[转载]地磁北极加速向西伯利亚漂 “海水倒灌”会来吗?
下一篇:全球变暖导致地磁减弱:地磁北极加速向西伯利亚漂移
收藏 IP: 119.48.172.*| 热度|

1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6: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