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关注亚洲地震高潮

已有 2805 次阅读 2017-9-8 06:44 |个人分类:科技点评|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厄尔尼诺, 海平面上升, 日本特大地震, 亚洲地震高潮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关注亚洲地震高潮

                                        杨学祥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460千米

中国地震台网2017-09-08 01:34分享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080126分在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北纬27.71度,东经139.80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460千米。

    #地震快讯#中国地震台网自动测定:09080126分在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附近(北纬27.75度,东经139.82度)发生6.2级左右地震(深源),最终结果以正式速报为准。

    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09080126分在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北纬27.71度,东经139.80度)发生6.2级地震,震源深度460千米。

http://news.qq.com/a/20170908/001196.htm

 

震级(M)  发震时刻(UTC+8)纬度(°)经度(°)深度(千米)     参考位置

3.2   2017-09-08 04:14:51     39.92      77.40      7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图什市

6.2   2017-09-08 01:26:47     27.71      139.80    460  日本小笠原群岛地区

3.3   2017-09-07 12:15:29     33.11      103.91    22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3.1   2017-09-07 06:53:40     45.26      124.75    9     吉林松原市宁江区

2.7   2017-09-07 03:38:33     40.37      122.14    10    辽宁营口市鲅鱼圈区海域

3.0   2017-09-06 13:39:27     32.64      120.56    10    江苏盐城市东台市

3.4   2017-09-06 01:57:20     33.24      103.79    10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3.2   2017-09-05 01:14:22     35.09      108.18    0     陕西咸阳市彬县(塌陷)

3.8   2017-09-04 21:47:22     34.41      87.46      5     西藏那曲地区双湖县

3.0   2017-09-04 18:43:59     42.56      86.13      8     新疆巴音郭楞州和静县

3.3   2017-09-04 16:34:05     37.61      78.18      25    新疆和田地区皮山县

6.0   2017-09-04 16:07:36     -57.68     -25.58     30    南桑威奇群岛地区

3.7   2017-09-04 03:05:03     37.50      114.35     5     河北邢台市临城县

4.6   2017-09-03 11:38:31     41.21      129.18    0     朝鲜(塌陷)

6.3   2017-09-03 11:30:01     41.35      129.11     0     朝鲜(疑爆)

3.0   2017-09-03 06:13:12     38.39      76.56      8     新疆克孜勒苏州阿克陶县

4.1   2017-09-03 05:59:47     34.14      83.56      6     西藏阿里地区改则县

4.6   2017-09-02 03:30:54     36.28      106.01    10    宁夏固原市原州区

4.6   2017-09-01 10:38:09     32.20      82.74      8     西藏阿里地区革吉县

5.4   2017-09-01 06:57:37     -0.25       125.24    40    印尼马鲁古海

5.8   2017-09-01 01:46:02     58.45      -153.63   50    美国阿拉斯加

6.2   2017-09-01 01:06:55     -1.13       99.70      40    印尼苏门答腊南部

3.0   2017-08-30 21:46:17     27.90      101.37    8     四川凉山州木里县

3.1   2017-08-30 12:11:17     43.22      113.79     15    内蒙古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右旗

4.8   2017-08-30 06:08:34     19.52      120.86    4     巴布延群岛海域

2.6   2017-08-30 03:24:52     38.85      110.29     0     陕西榆林市神木县(塌陷)

3.2   2017-08-29 20:52:58     41.28      83.85      8     新疆阿克苏地区库车县

3.7   2017-08-29 06:27:31     39.44      75.17      10    新疆克孜勒苏州乌恰县

2.8   2017-08-28 23:05:08     39.90      115.73     0     北京房山区(塌陷)

2.7   2017-08-28 03:02:20     33.26      103.81    18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6.3   2017-08-27 12:17:50     -1.42       148.09    10    巴布亚新几内亚附近海域

3.4   2017-08-27 08:58:13     33.20      103.74    15    四川阿坝州九寨沟县

http://news.ceic.ac.cn/index.html?time=1504822616

 

20179月潮汐组合: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已有 641 次阅读 2017-7-8 13:12

20179月潮汐组合: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杨学祥,杨冬红

20171月、3-711-12月为强潮汐时期,20172月、8-10月为弱潮汐时期。20179月是弱潮汐时期第二个月,潮汐组合类型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发展。

实际上,每年49-7281118-123为地球自转加速阶段;125-47730-116为地球自转减速阶段[46, 47]。快慢时段的昼夜时间(日长)长短的差别不超过几千分之几秒,但是这种变化可以影响到气象事件,与计算值量级完全相符。

每年地球自转加速阶段,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不利于拉尼娜的发展。地球自转减速阶段,不利于厄尔尼诺的形成,有利于拉尼娜的发展。

2017921南极海冰面积进入最大值时期,异常减少有利于厄尔尼诺的发生。

潮汐组合A 829为日月小潮,91月亮赤纬角极大值南纬19.2334度,830为月亮远地潮,两者强叠加,三者弱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小,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潮汐组合B98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1度,96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C914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19.2610度,913为日月小潮,914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较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较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较强)。

潮汐组合D921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0001度,920为日月大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大,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强),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强)。

潮汐组合E928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19.3055度,928为日月小潮,927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强叠加,潮汐强度最小,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弱),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弱)。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65255.html 

 

警惕亚洲更大地震的发生:日本6.7级地震及中国5级地震

已有 4017 次阅读 2016-1-14 15:29 

警惕亚洲更大地震的发生:日本6.7级地震及中国5级地震

                          杨学祥,杨冬红

 

一、          亚洲地震频繁发生

 

  中新网114电据美国地质勘探局消息,北京时间141125分,日本北海道地区附近发生6.7级地震,震源深度47公里

  中新社拉萨114(记者赵延)据中国地震台网正式测定,114日凌晨434,西藏那曲地区安多县(北纬32.62度,东经91.67)发生5.3级地震,震源深度10千米

中新网乌鲁木齐114 (记者陶拴科)14518分,新疆轮台县发生5.3级地震,周边多地震感强烈,目前无人员伤亡消息,但震中有危旧房屋出现裂缝。

20161月地震与潮汐组合有很好的对应关系(见相关报道)。

     我们在113指出,自201611起,13天内日本、中国、菲律宾、印度、阿富汗、西印度洋先后发生了66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前后。

     统计表明,厄尔尼诺与火山地震活动密切相关。对1763年以来的19次强厄尔尼诺事件进行的统计表明,70%以上的厄尔尼诺事件都发生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特别是1900年以来的7次强厄尔尼诺事件几乎无一例外地全都出现在太平洋地震活动年[6]70%以上的厄尔尼诺年都为火山活跃年[7]

    1990年战淑芸根据地震统计资料得出赤道东太平洋海水增暖的年份全球地震增多的结论。1950~1979年期间,共有15个暖水年,其中12年均发生了8级以上强震,几率高达80%

根据公元前2000~公元1979年重大地震统计结果,在厄尔尼诺年,地中海、土耳其至帕米尔、喜马拉雅东段、东南亚、中国大陆及日本、台湾一带为地震多发区;厄尔尼诺后一年,美洲西部太平洋沿岸一带为地震多发区,与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变化相关[8]。侯章栓等对近百年全球气候变化与外强迫因子信号检测结果表明,火山活动是影响ENSO的最重要外强迫因子[9]。它不但揭示了地球流体、构造活动与气候变化的关系,而且使厄尔尼诺的海底火山说[10]、引潮力说[5]和地球扁率变化说[11]得到有力的支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516405.html

2015年发生了仅次于1997-1998年最强厄尔尼诺,亚洲地震频发值得关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028.html

警惕亚洲更大地震的发生。

 

二、8级地震路线图

 

20150601中国新闻网报道,日本继530发生8.5级强震(日方后修改为8.1)之后,第二日又发生了6.4级地震。由于最近接连发生强震,地震学家敦促日本保持警惕,为下一场大地震的来袭做好准备。

 

特大地震路线图:往返于冰川消融山区和海平面上升的沿海地震带

 

我们在200861指出,全球变暖导致山地和两极冰盖溶化,全球海平面上升,山地失去冰盖负载减少,将均衡上升;海洋水面上升增加负载,将均衡下沉。这就是冰川地壳均衡和水均衡运动[1-3]。根据山东防震减灾信息网的资料,自2004年到2007年,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8级以上地震,中国和日本各2次,其他地区2次(见表1)。

地球是一个扁球体,一处地震变形,为另一处的地震变形提供了条件[4]。这就构成了强震的路线图。表1的地震从中国开始,又回到中国,这一闭合路线为下一次强震的发生提供了有价值的线索。

青藏高原是世界屋脊,近30年冰盖融化显著,自然是地壳均衡最强烈的地区。中国地震后,陆海地壳的负荷在内陆地区得到大致调整,接下来就是在陆海连接处的岛弧发生强震。岛弧强震是全球范围的,遍布东西太平洋和印度洋。这就完成了一个循环。

如果上述规律成立,下一个8级以上强震就必定发生在陆海连接处,按路线图,危险性的排列为:日本、印尼、堪察加半岛附近高纬度地区、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其中,日本、俄罗斯和印尼发生强震的风险最大,其后是南北美太平洋沿海地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89273.html

2010年智利8.8级地震、2011年日本9级地震、2012年印尼8.6级地震证实了这一预测。

除了8.5级以上地震集中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统计特征外,另一个重要的统计特征更值得关注:海岛的9级地震发生后,8.5级以上地震连续发生,这对日本地震有参考意义。200420052007年、2012年的连续4年中,印尼苏门答腊岛发生了48.5级以上地震。日本的后续地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425007.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北京时间525日下午130左右,日本崎玉县北部发生了里氏5.6级地震,茨城县土浦市的最大震度为5度弱(日本标准)。我们在2015526对日本大震又一次提出警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日本5308级地震再次验证了地震路线图。

20151-4月为强潮汐时期,425尼泊尔8.1级地震证实了4月进入地震高潮。由于2015年厄尔尼诺的出现,地震高潮持续到20155月。

尼泊尔毗邻中国的青藏高原,425尼泊尔8.1级地震表明新一轮的陆海地震路线图的开始。日本大震之后,美国大震不得不防。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280.html

 

三、超级厄尔尼诺助力特大地震发生

    历史记录表明2015530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有关

2015530我们指出,2000-2030年为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15年和2018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16-2017年和2019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4-2018年预测为全球特大地震集中爆发年。

20155月为弱潮汐时期,强烈的地震活动是由厄尔尼诺造成的:厄尔尼诺和拉尼娜导致赤道东西太平洋海面反向升降40-60厘米,破坏了地壳原有的重力均衡,引发海洋地壳反向降升13-20厘米,导致环太平洋地震火山带频繁的地震火山活动。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2678.html

2015年较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是530日本8级地震发生的重要原因。

历史记录表明,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密切相关,在1896.~1897最强厄尔尼诺事件中,日本发生88.48.6级三次特大地震。从表1中可以看到,1854-2011年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有非常好的一一对应关系,这预示2015530的日本8级地震可能仅仅是前兆,并非是强震的终结。

 

1 1854-2011年日本8级地震与厄尔尼诺事件的时间对比

序号年月日地震地点          震级    厄尔尼诺时间拉尼娜时间

1. 1854.12.23,农历十一月初四,日本东海南海道各8.4; 1854

2. 1891.10.28,农历九月二十六,日本浓尾8.4; #1891:

3. 1896.6.15,农历五月初五,日本三陆8.6;#1896.~1897,

4. 1896.6.17,农历五月初七,日本本州东部8;#1896.~1897,

5. 1897.8.5,农历七月初八,日本仙台8.1;#1896.~1897,

6. 1901.8.9,农历六月二十五,日本本州东北远海8.2; #1899:~#1900

7. 1911.6.15,农历五月十九,琉球群岛8.2; #1911:~#1912.

8. 1923.9.1,农历七月二十一,日本关东地区8.2; 1923

9. 1933.3.2,农历二月初七,日本三陆8.3; 1932

10. 1944.12.7,农历十月二十二,日本东南海8.1; #1944

11. 1946.12.20,农历十一月初三,日本南海8.4; 1946

12. 1952.3.4,农历二月初九,日本十胜近海8.1; 1951, 1953

13. 1953.11.25,农历十月初九,日本本州东南远海8; 1953

14. 1968.5.16,农历四月二十,日本青森县8.1; 1968~#1969

15. 1969.8.11,农历六月二十九,日本北海道以东7.8*;1968~#1969

16. 1993.8.8,农历六月二十一,关岛8.1; 1992-19931993-1994

17. 2003.9.26,农历九月初一,日本北海道8.2; 2002-2003

18. 2011.3.11,农历二月初七,日本宫城外海8.8级。2009-20102010-2011

http://www.tianya.cn/publicforum/content/worldlook/1/325671.shtml

注:厄尔尼诺和拉尼娜的时间是后加的,数据来自张家诚。

张家诚再见厄尔尼诺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9.

 

冰川融化是全球特大地震的主要动力

 近十年研究发现,厄尔尼诺(El Nino)和拉尼娜(La Nina)的发生与更大时间尺度的“太平洋十年涛动”(PacificDecadal Oscillation,缩写为PDO,亦称为拉马德雷现象)密切相关[5-6]PDO是近年来揭示的一种年代际时间尺度上的气候变率强信号,它是叠加在长期气候趋势变化上的一种扰动,直接造成太平洋及其周边地区气候的年代际变化,影响厄尔尼诺—南方涛动(El Nino South Oscillation,缩写为ENSO)事件的频率和强度[7-8]

PDO是一种高空气压流,其“暖位相”和“冷位相”两种形式分别交替在太平洋上空出现,每种现象持续近二十年至三十年。近一个世纪以来,PDO已经出现两个完整的周期。第一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890-1924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25-1945年;第二周期的“冷位相”发生在1946-1976年,而“暖位相”发生在1977-1999年。2000年进入第三周期的“冷位相”。一个周期为50-70[7-8]

地震数据统计表明,1889年以来,全球大于等于8.5级的地震共24次,在1889-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6次(国外资料1900-19242次),在1925-1945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1次(1次),在1946-1977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发生11次(7次),在1978-1999年拉马德雷暖位相时期发生0次(0次),在2000-2030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已发生6次。

规律表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是全球强震的集中爆发时期。2000年进入了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2000-2035年是全球强震爆发时期。1952年、1957年(国外数据低于9级)、1960年、19644场特大地震就发生在1947-1976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前17年。

特大地震频发地区集中在环太平洋地震带和欧亚地震带,板块的垂直运动和水平运动与全球变暖造成的冰川融化和海平面上升密切相关。

我们在《地震和潮汐对气候波动变化的影响》一文中指出,强震与全球气候变化关系的地球物理解释是:全球变暖导致的海平面上升,破坏了地壳的重力均衡,引起加载的海洋地壳均衡下沉,由此而引发的深海强震和海啸又将迫使深海冷水上翻到海洋表面,从而将会引发全球变冷。这就是大自然的自调节作用。文章发表在《地球物理学报》2011年第4期上。

当全球变暖使海平面上升积累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下降收缩,强烈的挤压导致环太平洋地震带8.5级以上强震频发,形成拉马德雷冷位相;当全球变冷两极冰盖增大使海平面下降到一定高度时,地壳均衡使洋壳上升在大洋中脊处扩张,这是强震在PDO暖位相较少,甚至不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55232.html

 

1896-1897年日本三次8级以上地震的统计特征及其现实意义

 

首先,1896-1897年处于1890-1924年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8.5级以上特大地震全球发生了6次,其中日本发生了一次。

其次,1896-1897年全球发生了最强的厄尔尼诺事件,日本发生了38级以上特大地震。

第三,1854-2011年日本8级以上地震和厄尔尼诺事件有一一对应关系。

第四,2000-2030年全球重新进入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

第五,2015年极强厄尔尼诺已经发生;

第六,2015530日本已经发生8级地震。

敏感的历史性事件巧合表明,美国和日本大震在劫难逃。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759.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098.html

综合数据分析表明,日本目前的地震趋势和条件与1896-1897年最强厄尔尼诺事件时期大致相同,2015530日本8级地震可能是更大地震的前兆。

关注2015年厄尔尼诺的发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3962.html

我们在201561指出,关注日本更大地震发生的可能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80.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94605.html

201611日起14天内日本、中国、菲律宾、印度、阿富汗、西印度洋先后发生了76级以上地震,集中发生在潮汐组合前后。

警惕亚洲更大地震的发生。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35396.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95036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074830.html

上一篇: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灾难风暴或袭美南加州
下一篇:佛州进入恐惧和大逃亡的时期:美国的自然灾难刚刚开始
收藏 IP: 222.34.4.*| 热度|

3 杨文祥 李颖业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8 05: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