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马尔代夫暴发H1N1流感疫情:病毒爆发正当时
杨学祥
马尔代夫暴发H1N1流感疫情
2017-03-15 21:52:26 来源:新华网
【摘要】马累为疫情传播重灾区,位于马累的英迪拉·甘地纪念医院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4天内医院已收治1098名流感患者,因患者数量过多、医院面积有限而不得不在邻近学校开辟临时诊所。
新华社马累3月15日电(记者杨梅菊)目前,甲型H1N1流感病毒正在全马尔代夫尤其是首都马累市迅速传播,确诊感染者达51名,马卫生部15日发布三级警报。
马累为疫情传播重灾区,位于马累的英迪拉·甘地纪念医院提供的数据显示,过去4天内医院已收治1098名流感患者,因患者数量过多、医院面积有限而不得不在邻近学校开辟临时诊所。
据悉,马累许多药店口罩已售罄。目前,马教育部已命令所有学校停课。马尔代夫卫生部表示,马尔代夫有足够储量的流感疫苗用于预防H1N1流感病毒,并计划根据情况进一步加大储量。
当地媒体认为马尔代夫由环礁和海岛组成,首都马累更是面积狭小、人流量大,病毒极易传播,目前疫情严重情况超出预期,呼吁政府采取更加有效的防治措施。
http://news.cqnews.net/html/2017-03/15/content_40970333.htm
厄尔尼诺之后就是流感:病毒爆发正当时
已有 1741 次阅读 2014-11-2 06:47
厄尔尼诺之后就是流感:病毒爆发正当时
杨学祥
综合1890-2004年的数据,作者总结得到流感大流行的6大气候特征:处于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及其边界;前一年或前两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拉尼娜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中国强沙尘暴年;前后一年或当年为中国东北地区冷夏年(20世纪50-70年代同时为严重低温冷害年);当年为中等强度以上的厄尔尼诺年;当年为太阳黑子谷年m或峰年M,m-1年,m+1年或M+1年。1889-1890年、1900年、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1977年和2009年的禽流感爆发都满足这6大条件,同时,在1890年以来,满足这6大条件的只有以上7次爆发。现在,至少在20世纪50-70年代,作者发现了禽流感爆发与沙尘暴高峰的一一对应关系。1900年的流感爆发,因为偏离标准较远,因而也较弱。1900年、1977年和2009年因为流感爆发在太阳黑子极小值附近,所以强度较弱;1918-1919年、1957-1958年、1968-1969年因为流感爆发在太阳黑子极大值附近,所以强度较大。
厄尔尼诺事件是多因素成因,综合预测可以提高预测精度。我们在2006-2007年预测:2007-2008、2011、2015、2018-2019年是可能的厄尔尼诺年,2005-2007年、2013-2014年、2016-2017年是可能的拉尼娜年。加强这些年份的地震和禽流感的防范和监测非常重要。
如果2007年是太阳黑子谷年m,2006-2007年预测为拉尼娜年,2008年则是m+1年,预测为厄尔尼诺年,2008年为夏季强潮汐南北震荡持续天数异常年(44天),在拉马德雷冷位相时期的厄尔尼诺年(2000-2030年内)和太阳黑子极值年易发生低温冷害。这样,2008年就具有较高的概率发生流感爆发。2006-2008年是否是强拉尼娜与强厄尔尼诺相互转换是禽流感是否爆发的关键。2007年的拉尼娜现象及其伴随的强沙尘暴,为2007-2008年的禽流感孕育和爆发增大了发生几率[1-3]。
事实上,2007年发生了强拉尼娜,2008年发生太阳黑子极小值(比原来预测晚一年)和中国发生了严重冰雪冻灾、2009年发生了厄尔尼诺和流感爆发(比原来预测晚一年)。流感预测应经达到相当高的预测精度,误差为一年,取决于厄尔尼诺、拉尼娜、太阳黑子极值年的预测精度。
2013-2014年预测为强拉尼娜年和太阳黑子峰年,2015年预测为强厄尔尼诺年,流感可能在2013-2014年孕育,病毒爆发正当时在2015年爆发,我们必须丢到幻想,做好准备[1-6]。
2013-2014年强拉尼娜年和太阳黑子峰年的发生,2015年强厄尔尼诺年的发生,是流感爆发的关键指标,必须严密监测,及时报告。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678059.html
加强流感预测准确性非常必要。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37218.html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840423.html
事实上,2013-2014年预测的强拉尼娜没有发生,2015年预测的超强厄尔尼诺年已经在2015-2016年发生,加强流感预测准确性非常必要。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0 2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