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林老师讲了自己评价教授的三个标准,张老师也提出了好教授的标准。他们谈的都是“高大上”的,我试着来讲一讲“矮穷挫”的——评价讲师的标准吧,也就是如何评价一名高校青椒(不包括研究所,只限于大学),希望科学网上的各位同仁、朋友多多批评指正。
四个标准很容易联想到“四有”,即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这是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高校青椒有自己的特点,具体而言,那咋评价呢?
第一看:这位老师愿不愿意跟其他老师谈论课堂教学?如果一个青椒对上课很敬畏,害怕误人子弟,这往往就是做好讲师的开始;如果一个老师觉得上课是拖累,讲得好讲得孬,都是一个价钱,这往往就是非常糟糕的讲师。为了上好课,老师好好准备(可能实际讲得一塌糊涂,因为备课其实还挺复杂,包括备教材、备方法、备学生),但是能够反思自己的不足之处,能在茶余饭后向老教师取经,这就算合格了。如果能经常性的提出和思考一些课堂教学的棘手问题,比如上课学生看手机咋办?怎么利用好网络信息化教学资源?这已经非常好了。相反,如果一个青椒只有上课的时候来学校,上完课就走人,不愿意多谈,或者一谈就抱怨学生这个不行,那个不行,学生来答疑不愿意多讲,或者以“这个不考”来搪塞,这可能就说明,该青椒还没有啥概念,更别说教书育人了。
第二看:这位老师有没有申请科研项目、大学生创新项目和教改课题等?有的人会说,你这不是废话嘛!高校青椒不申请科研项目咋活?!是的,青椒要申请国家级、省级自然科学基金或社科项目,如果申请了,在科学研究这个方面,就不能算不合格。申请中不中是另外一码事,中了表明水平不差,当然不中也并不表明水平差,不以成败论英雄。还要看他是不是主动去申请一些小项目,比如大学生创新项目、实验室开放项目和教改课题等。大学生创新项目是实践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育创新人才的重要手段,所以建议有志于教育事业的青椒一定要去申请。虽然这些小项目往往都是“毛毛雨”,如果青椒去申请,说明他有一个基本清晰的职业规划,也从侧面说明这个老师有事业心。最糟糕的是,申请科研基金,屡试不中,就心灰意冷,一边批评基金评审不公,一边谩骂单位平台不行,就是不说自己,这是该老师的悲哀。最值得钦佩的是,一直坚持自己的科研方向,也许屡试不中,仍然“不改其乐”,虽然带着一帮本科生申请大学生创新基金,小打小闹,但是始终如一,不断改进,剥去浮躁始见心,这种老师是学生的骄傲,在信念上完胜其他青椒。
第三看:这位老师怎么分配自己的寒暑假时间(抑或闲暇时间)?这个问题最大,时间的重要性自不必说。但是这个问题往往又是小问题,因为你看这看那,还能看我干啥?我们就以暑假为例,如果一个老师一到暑假了,就不见人了,一年两年没事,如果常年拿暑假去旅游、散心,这对于一个在高校搞行政或搞教辅的老师来说,理所应当,但是如果是教学科研岗,就基本可以下结论,这并不是一个好讲师。寒暑假期对于青椒来说,太宝贵了!有的时候甚至比学期时间更宝贵,因为学期时间有教学任务和各种杂事,寒暑假是反思和充电的黄金时间。我们想象一下,两个同样水平的应届博士毕业生进入同所高校,所有的条件都一样,只是一个人寒暑假继续工作,一个人只休息不工作,三年之后,高下立判。为什么呢?因为高校青椒有自己的职业时间。当然也要劳逸结合,并不是说全年工作狂,个人认为,拿出寒暑假期三分之一继续扑在工作上,就是一个很不错的大学老师了。
第四看:这位老师平时的关注点是什么?如果一个青椒整天关注QQ游戏和吃饭喝酒,那自然不是什么好苗头。如果他每天关注科学网,关注国家大事,关注学生就业等等,那自然是好的。除了这些明显的倾向,还有什么能够评判的细节呢?比如老师是不是很关注慕课、微课以及翻转课堂的进展,是不是开始思考大数据时代对于传统教学的冲击等。如果这位老师开口就是股市,闭口就是股市,那他肯定是最近赔钱了,不会有太多心思放在学生身上。人处在信息时代,关键在于什么样的信息输入了该终端,该终端又输出了什么样的信息,其实老师也不另外,如果该老师关注的都是负能量,他/她能传播正能量吗?显然不能。平时的关注点可以从一个人的信息反馈中获得,说话、聊天、讲课和文字发布都可以可见一斑。当然老师也有自己的生活,并不都是工作,只有工作的老师并不鲜活,也不可爱,往往个性鲜明的老师会给学生留下一个好印象。在大数据时代,刻板的老师会被学生屏蔽,教学效果其实并不佳。
如果一个青椒乐于谈论教学,与他人分享,积极地申报课题,愿意拿出自己的闲暇时间,扑在教学科研第一线,那么他/她会是一个好讲师。这四个标准都比较“小”,也不难做到,更不是什么高标准。如果要说高标准,就要要求老师善于教学,有自己的风格,受到学生的喜爱,申请啥课题都中,教学出色,科研卓著,育人有方,桃李满天下,这才是高水平。对于普通青椒而言,我们做不到高标准,那还是先从小标准做起吧,当然高标准也是我们努力的方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03:5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