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青松正气,法竹梅风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errace 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交换、比较、反复

博文

试谈智能手机辅助课堂教学的一点实践 精选

已有 8097 次阅读 2014-11-24 09:05 |个人分类:教学研究|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11月9号赵斌老师写了一篇博文《让手机成为大学课堂的必备装备》,读后很有感触。我经常在想,学生为什么不爱认真听课?这个问题其实很好回答,一者是老师讲得不行,二者是学生的问题,但是怎么解决确实个难题。因为任何一个老师都不能百分百保证自己的讲课让所有的学生都时时刻刻全神贯注。其实根据最佳时间理论,一节45分钟的课,学生全情投入的也就15分钟,一般会出现在课程的第6分钟到第20分钟左右。

尤其是现在,网络十分发达,学生人手一机,上网,看视频,玩游戏,应有尽有。同样的情境,学生打45分钟的游戏,肯定会比听45分钟的课身心能获得更大的愉悦。而且学习有时候是一件苦差事,从“不会”到“会”其实是一个痛苦的过程。所以我非常能够理解,有的学校要求学生上课期间,“人机分离”,尤其是一些主干课,比如高等数学、大学物理之类的,这些课程你缺了一次课,基本上你下次来的时候,你就听不懂了,想跟上来会很耗费时间和精力。

从某种程度上讲,智能手机的出现,使得老师们在课堂上的话语吸引力进一步削弱,这是不争的事实。但是,智能手机与课堂教学本无冤孽,只要处理得法,完全可以为我所用,上下兼容

先说一个小例子。我家离学校较远,要坐地铁再转公交,一般第二天有课,我第一天晚上备好课。第二天课前再复习一下,以免有什么疏漏。我相信很多老师,跟我一样有这样的习惯。自从有了智能手机,我可以将ppt或者备课笔记导入到手机上,在漫长的上班路上,进一步完善自己昨晚的备课。个人觉得,手机不管是在教还是在学方面,其实都不是洪水猛兽,关键还是人(老师和学生)本身。

读了赵老师的文章,我觉得有必要进一步实践一下,看看究竟教学效果怎么样。当然,我认为主干课还是需要谨慎,至于有些课程,选修课,或者是概述类的,我们还是应该给学生一点自由度。

首先,在课件中插入了二维码这个一般在内容选讲或者补充材料的时候,就有点像论文中的Supporting Information,据我所知,有的杂志,比如Advanced Materials每一篇文章都有自己的专属二维码。其实这是一件非常简单的事情,有些内容不讲,希望学生自己回去看的时候,提供一个链接,时间一长,学生可能忘了这个链接,现在他们当堂扫了二维码,可以直接下载到手机上,或许他们很多人也不看,但只要有一个人看了,那也便是成功。在插入二维码的材料方面,还是应该以兴趣为主,也不能长篇大论,不然太耗流量。

其次,利用手机拍照功能反馈实验教学怎么评价学生,其实是一个系统问题,难度非常之大,在实验教学中,那就难上加难。但是还是有一个基本的套路,比如说学生实验前预习怎么样,实验中进展怎么样,实验结果如何,数据怎么处理,实验报告撰写等,这一整套下来,基本可以简单定性判断一个学生在该实验过程中的优良中差。有的实验中,耗时比较长,学生忙里偷闲,掏出手机玩,也无可厚非,那我们为什么不引导他们把实验中的现象,特别是有趣的现象拍下来呢?可以拍实验讲义,温馨提示,也可以拍实验现象,实验结果,等等。以前,我们做研究生的时候,院里面也会举办实验摄影大赛,一来是反映实验室生活,二来是发现实验科学之美,何乐而不为?利用手机拍照功能反馈实验教学,也要注意,安全始终要摆在第一位,一般来说,实验不能太复杂,危险系数不能太高,要让学生相互监督,相互合作,不能为了拍照而拍照。

最后,课后答疑这个很容易理解,以前也有网上答疑。学生有什么问题,可以网上文字问,然后老师文字回答。现在智能手机普及以后,基本都可以实时语音通话,这个自然不在话下。因为有前面课件和实验的基础,如果学生不清楚,可以把相关材料直接发给他,很方便。当然,不管是什么聊天工具,哪怕是即时视频,都没办法取代师生之间面对面的交流。

我们经常讲,老师要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但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啊!学生也不会因为你用了几个二维码,或者拍了几张照片,抑或给他网上答疑了,他就100%投入到学习中,这还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只要有一个学生因此而受益,或者提起半分的兴趣,那也算老师成功了一点点。不管是让手机成为大学课堂的必备装备,还是智能手机辅助课堂教学的实践,智能手机,或许给我们老师提供了一种思路,一种方法,去践行“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双主相结合的教学原则。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138-845802.html

上一篇:毕业生就业系列(7)三餐
下一篇:网购在科研实验室的应用与实践
收藏 IP: 121.237.30.*| 热度|

9 徐枫 强涛 程智 李伟钢 程少堂 wangzhuang Kmoon acidwang812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7 23: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