啄木鸟2+3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yj 陈永江西安交大压缩机教研室退休教师一生从事化肥厂用大型压缩机

博文

冬至已现严寒势,须知立春在前头,评男足败给澳大利亚

已有 2387 次阅读 2015-1-23 10:22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冬至"已现严寒势,须知"立春"在前头,评男足败给澳大利亚     

     

     

        昨天晚上中国男足以0比2败给澳大利亚男足,许多球迷发出一片遗憾声,然而,也有相当多的球迷认为中国男足健儿们已经做到尽力了,值得称赞。实际上,这一批男足运动员在整个亚洲杯比赛中,表现得超常完美,他们的拼搏精神,是此前多年难得一见的顽强和自觉,他们的球技也是臻于成熟和自如,他们的团结互助也已达到彼此默契的地步。因此才创造了18年未曾战胜过沙特阿拉伯;14年未曾战胜过乌兹别克;10年不胜朝鲜队的成就,而且以三战三捷的成绩突破小组赛而晋级八强。他们的拼搏精神赢得全国民众的一致赞扬,一扫过去多年的悲观失望情景。

       人常说:“一年苦寒在三九,须知立春在前头。”又有“美化香自苦寒来。”用以比拟现在的这批国家男足,实在是绝非过分完全适合。只不过我们的确应该珍视昨天与澳大利亚队的交锋,应该好好总结经验教训借以提高我们的技术战术水平,借以做好不久将来的世界杯比赛。我以为应该汲取的教训有下列几点:

       第一,是认真观看日本、韩国和澳大利亚队获胜的秘籍,基本上都是遵照“射门时的科学方法”,也就是充分利用《运动学中的惯性力》原理。

 

               

 

        这种方法是,射手处于对方门前左侧时,(此刻守门员必然将站位左移,以防射手射入近角),射门一瞬间(守门员必然已经做了朝左扑去的动势),都是将皮球射向对方守门员的右侧,也就是俗称的“射远角”,待到守门员看到皮球并没有朝近角飞来,而是相反的朝远角飞去时,守门员必须做出两个动作才可能扑向皮球,一是将朝左的动势予以刹车,二是改变为相反的朝右扑去。因此往往补救不及,眼看着皮球滚入右侧远角。日本队小组赛最后的几个进球都是这种结局,我国运动员不可不看;澳大利亚4号运动员倒钩和头球的两次进球,都是遵照这种原理,让我们的守门员王大雷,未能扑住澳方的射门。

       第二,是采用现代化的射门角度:“射向高角度比射向低角度的成功率大出好几倍”。原因很简单,守门员站位时,情不自禁地双腿分开、身体压低。这是做好弹出之前的准备姿势,也就是弹出前的“蓄能”。因此,守门员一旦认为对方射手的脚尖已经触及皮球的瞬间,情不自禁地弹出扑向自己的左右下方,而不是上方。待到守门员发现皮球朝着自己的头顶飞来时,已经是为时过晚了。只要统计射向门柱的成功率,比射向守门员下方的成功率,高出几倍,便可以知道射向守门员头顶的成功率,几乎是百分之百。这种情况只要认真观看德国女足和朝鲜女足的射门,不可以一目了然。

       遥想当年中国女足的中场主力刘爱玲,在对瑞典女足的比赛中,她左右开弓两脚远射,都是划过瑞典队守门员的头顶,降落在门柱下侧入网的,当时的绝妙情景,得到瑞典守门员以微笑称颂,获得德国名将克林斯曼的击节叫好!

      第三,是改变中国的传统防守方法,改用韩国以及欧洲的防守法:—— 紧紧贴身防守法。我们在澳大利亚队的两次失球,都与“防守失位”有关,澳大利亚队4号倒钩之前,我们的后卫没有贴身,让他自如地倒钩;第二个进球又是没有后卫贴身,让他自如地头球射门。试想,假如我们的后卫人人都像韩国运动员那样紧贴(尽管口碑不良),那么,澳方的任何运动员,都无法做到“自如射门”。

      第四,是平时训练出“成套的”角球、以及任意球,发球方案,则会取得手到擒拿的效果,而不会罚球不少,无一成效。例如;某一年瑞典队的任意球,布若林站在对方人墙的侧边,就是一例;某一年阿根廷的任意球,马拉多纳将皮球拨给前驱的某某也是一例。

      总之,中国人的聪明才智自古有之,只要肯登攀,必有奇迹现!只要肯登攀,我们昨天的暂时失利,预示着来日的胜利凯旋。中国男足健儿们加油!全国人民感谢您们,而且永远做您们的坚强后盾!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527-862007.html

上一篇:“炒米饭”何时了?“穿墙而过”的王七真不少。
下一篇:新闻报导: 阿联酋与日本的1/4决赛中获胜
收藏 IP: 117.32.153.*| 热度|

2 杨正瓴 biofans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1: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