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请程代展博友冷静思考彻底改正代数方程求解的一些基本错误观念
程代展博友:
从你对本人的如下博文:
1.任意n次不可约代数方程的根式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6-510331.html
2.任意n次不可约代数方程的有理公式解和根式解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6-694228.html
3.任意n次不可约代数方程的多种解法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6-705249.html
与我的激烈争辩中,可以总结出你对任意n次不可约代数方程公式解和根式解的如下一些基本错误观念:
其一,你以为约500年历代学者多方努力仍未能解得任意5次以上不可约代数方程的公式解和根式解,就以为任意5次以上不可约代数方程根本不可能有公式解和根式解。
其实,各种不可能的事都是因为限于当时的条件,而突破了相应的条件,如何原来不可能的事就能实现。
人类数千年来限于条件不可能实现的飞天梦,在近代,由于:
突破了认识空气动力学的规律和掌握了有关技术后,就能造出各种飞机,飞行天空。
突破了认识航天动力学的规律和掌握了有关技术后,就能造出各种飞船,航行太空乃至畅游宇宙。
你怎能否定突破过去所受到的限制而实现了的任意5次以上不可约代数方程的公式解和根式解呢?!
其二,你沿袭近200年来学界对“伽罗华理论”的错误理解,把“解方程的过程中引入根式的最大指数>4就无根式解”误认为是“任意5次以上的不可约代数方程就无根式解”。
其实,“伽罗华理论”确可证明:方程根式解的可解性是相应
于将方程各系数作有理运算与逐次添加相应根式的变换群的可解性,而这种变换群的阶数等于其整个求解过程中添加根式的最大指数,而当这种变换群的阶数 >4的对称置换群,及其子群,就都是非交换群的单群,就都是不可解的。
但是,任意n次以上不可约代数方程的整个求解过程中添加根式的最大指数,n*,并不就是所解方程的次数n。
因此,正确理解“伽罗华理论”就根本得不出所谓“任意5次以上不可约代数方程不可能有公式解和根式解”,而只能是:“解方程的过程中引入根式的最大指数>4,就无根式解”
其三,你根本不懂什么是“根式解”。
所谓“根式解”只是其解是由含有表达方程系数各参量的根式的解。
你却要把它混淆为由根式表达的数值的解。
而且,显然,“根式解”只能是以参量表达各系数的方程的解。而以数字表达各系数的方程,怎能有“根式解”呢?
而你却要用以数字表达各系数的方程的,由根式表达的数值,的解,来否定:按正确理解的伽罗华理论得出的“不可能有高于4次的根式解”
其四,你根本不理解所谓“不可约方程”及区分“可约”与“不可约”的必要性。
因而,你把方程的可约性是“其n次多项式必能分解为各个有理的因子”混淆为“都可由其复数根分解成:(x−x1)(x−x2)…(x−xn)”。
如果真如此,又有什么不可约的方程呢?
虽然,你也不得不承认“可不可约只有对有理数域才有意义”。
特别是,你要把数字表达各系数的“可约”方程,混淆用以否定:按正确理解的伽罗华理论得出的“不可能有高于4次根式的根式解”。
其五,你根本不理解所谓“任意n次方程”只能是以参量表达方程系数为任意数字的方程,而要用由特定数字表达的方程得出的错误观念,否定“任意n次方程”得出的正确结论。
所谓“任意n次方程”之所以是“任意”的,只能是以参量表达方程系数为任意数字的方程。当方程的各系数都由确定的数字表达后,该方程就已经特定了。怎么还能与“任意”的,相提并论?
实际上,“任意n次方程”的不可约次数,就可以由其首项的指数是n,而肯定死n。而由确定的数字表达其系数的方程,的不可约次数,就不能由其首项的指数是n,而肯定是n。它们可能因“可约”是其不可约次数远小于n。
其六,你还不明白应如何正确地检验方程的解。
你原来错误地以为用高次方程的各解分别代入原方程,就能验证非常的解的正确性。
经本人指出:因在复数域,各解可在相应复数半径的圆周上各点都满足,而不能确定为同一组解。必需验证他们满足该方程的各个系数与各个解(根)的关系式,才能确定。
用此方法,终于在其他博友修正了你原来错误的数据后,得到一个由确定的数字表达其系数的5次不可约方程的正确的解。
但是,你却至今仍然错误地认为:那个特定的5次不可约方程的解就能验证本人所给任意n次不可约代数方程的解。
甚至,要用本人所给表达任意5次不可约代数方程的根的,但尚未与方程各系数建立联系的,公式进行“检验”。还要以此判定“该公式是错误的”,岂不可笑!
本人将用适当的相应数字表达其系数的各方程具体验证所给3种方法解得的各任意n次不可约代数方程的解,并具体分析各种有关问题。
以上各点,请你冷静思考,望能改正有关错误,为科学地发展有关学科做贡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7 21: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