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丁肇中获得大量快速粒子数据是重大成果但不可能是暗物质信号

已有 2852 次阅读 2013-4-4 13:16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获得, 丁肇中, 大量快速粒子数据, 是重大成果, 但不可能是

丁肇中获得大量快速粒子数据是重大成果但不可能是暗物质信号

 

美籍华人物理学家丁肇中43公布了其主持的阿尔法磁谱仪项目的首批研究成果在从20115月至201212月的运转期间,记录了250亿个宇宙射线事件。其中有近80亿次是高速运动的电子和正电子。

 

实验观察到宇宙射线流中正电子存在的比率,发现了过量的正电子存在。实验还显示,实验数据随着时间推移并没有发生显著的变化,也与宇宙射线来源方向没有显著关系。

 

认为是符合关于暗物质存在的理论预测,但目前尚没有充分证据排除其他可能性。

 

实验负责人丁肇中说:

 

“去年519日至今,阿尔法磁谱仪已收集到170亿个宇宙射线数据,远超过去100年人类收集到的宇宙射线数据总和。”

 

未来20年内,在距离地球近400公里的国际空间站上,阿尔法磁谱仪将收集到3000亿个数据,为人类寻找新物质提供前所未有的精度。

 

“在未来几个月的时间里,阿尔法磁谱仪将能够确定地告诉我们这些正电子是不是暗物质的信号,或者它们是不是有其他起源。”

 

丁肇中团队已经记录了如此多,还将记录更多,快速运动的基本粒子数据,只要选取其中重要的,认真分析它们特性,由什么粒子如何反应、形成的,等等,定能非常有益于具体了解有关粒子的演变规律,并可能发现某些新粒子,确实是很重要的科学成果。

 

    但是,这些数据,即使再多,也根本不可能是所谓“暗物质、暗能量”的信号。

 

     所谓暗物质是早在20世纪30年代,瑞士天文学家弗里茨·兹维基(Fritz Zwicky)按引力定律分析星系团的质量、速度,和其间的距离,发现宇宙间应有的质量与实际观测到的质量大得多,认为宇宙间充满暗物质。暗物质与通常物质一样,有引力作用。

 

进而,人们观察到宇宙远处某些星体有加速扩张的迹象,而只能认为其间有所谓“反引力”(即斥力)的“暗能量”。

 

已判定宇宙间存在大量,大质量的“黑洞”,因为其强大的引力,而使光子也不能逃出相应的视界之外,外界看不见它,就可认为它们是暗物质。

 

但是由运动星体的红移量判断其速度都是按通常的“都普勒公式”确定的。而得出“星体周围存在所谓‘暗物质’(黑洞)质量”,还未能完全弥补宇宙间存

在的所谓“质量缺失”,和否定有反引力的“暗能量”。

 

因而,通常认为:

 

还很可能有一种普遍存在的,与我们已知的,诸如:质子、电子、中子等,完全不同的,不参与电磁相互作用的,不发光,也就是不发出电磁波,所以看不见的,全新粒子。

我们所知的常规物质只占宇宙构成的4%,暗物质和暗能量分别占23%73%

 

但是通常的“都普勒公式”,仅是惯性牵引运动的红移量公式。而受引力作用的各星体都非惯性牵引运动,按通常的“都普勒公式”

求得的速度,显然,并不正确。而由此得出“星体周围存在所谓‘暗物质’(黑洞”的质量,也会显著偏差。

 

高能粒子的相互作用有多种可能产生电子和正电子,它们的比值的改变怎能归结为是产生于什么“暗物质”?有什么理由认定所谓暗物质是产生正电子之源?怎能由此而得出探测到所谓“暗物质”的根据?

 

实际上,按非惯性系导出相应推广的“都普勒公式”和时空引力公式,就有可能全面正确地计算出宇宙间各黑洞的具体质量,而完全消除宇宙的所谓“质量缺失”,也表明肯定不存在所谓“暗能量”。

 

根本不存在的东西,怎么能探测到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676831.html

上一篇:理论物理学要点及其发展(98)
下一篇:《中国武装力量的多样化运用》白皮书大幅新增海洋问题内容
收藏 IP: 123.123.250.*| 热度|

3 柳林涛 刘锋 ccgoodluck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8:2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