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客观世界统一的基本特性、运动规律(12)

已有 1207 次阅读 2019-11-2 20:39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客观世界统一的基本特性、运动规律(12)

((11))

     封闭系统,能量、动量,守恒

       在一定状态条件下,全部相互作用不可忽略的粒子,形成一个封闭系统,其中各粒子有各种能量、动量的交换、演变,但能量、动量的总和不变。

其实,各种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物体、星体、黑洞,乃至各种生物、植物、动物、人、社会、国家,直到全世界、全宇宙,都分别是各自有不同粒子、不同特性,的封闭系统。

本文仅具体研讨各种基本粒子、原子、分子、物体、星体,直到黑洞,的物理学问题。

在各封闭系统内,都有各自不可忽略的粒子,必须对其个数、种类,都分辨清楚,不能错、不能多,也不能少,否则,就会出错。

各粒子与所有其它粒子的运动联立方程都可根据相应的各初始和边界条件,而解得各粒子的运动轨迹。

但须解决每2个粒子,牵引运动的互变换:

按几何关系,牵引运动的变换都是由相应牵引距离矢量的方向

余弦各分量组成的正交归一矩阵决定(对于惯性牵引运动,因速度

的时间导数=0,才可以由相应牵引速度矢量的方向余弦各分量组成的正交归一矩阵决定)

    对于各维的牵引运动矢量,应采用各自相应的变换矩阵,进行变换

   经典物理3维空间矢量的牵引运动的变换都是伽利略变换。

   4维时空矢量的牵引运动的变换,惯性牵引运动,是洛伦兹变换,

变换不随时间改变

对于非惯性牵引运动,就不同于洛伦兹变换,变换随时间改变,而出现时空的弯曲,各维不变坐标系的矢量已不适用,通常已不能采用矢量,而受到许多限制、造成诸多严重错误。

本人采用相应的时空可变系矢量,就,也才,很好地解决了有关时空弯曲条件下,的各维矢量运算问题。(请见本人在科学网博克有关博文)

    现有国际流行的各种宇宙学的错误论调,都是以所谓“宇宙

膨胀论”为根本的依据。

所谓“宇宙膨胀论”是根据哈勃观测到:星体传来光的红移(即:频率减小)量,与“该星体相对观测点的距离成正比”,(即:所谓“哈勃定律”) ,又因有与“该星体相对观测点的运动速度成正比” (都普勒效应),而得出:“各星体相对观测点的,运动速度与距离,成正比”的推论。

但是,这只是在哈勃所观测到的非常有限的一段范围内近似呈“星体传来光的红移(即:频率减小)量随相对速度和距离略有上升的直线”,却被当作普遍适用的所谓“哈勃定律”。

实际上,历次扩大观测范围得到的所谓“哈勃系数”(即:那条近似直线的斜率)都在增加,乃至观测到迄今距观测点最远,为:137(也有取有效值为138)亿光年的星体,经137亿年传来的光红移量远超过按所谓“哈勃定律”推算的数值,而更加错误地认为:所谓“宇宙加速膨胀”,乃至更加错误地推论得出宇宙远处的膨胀速度“都远远超过了光速”。

本人具体分析到: 宇宙间各星体发射或反射的光子,都可被视为在均匀近似真空中运动的光子,其在3维空间运动的速度,c0,不变,其光频率随时间改变的规律应是始终一致的。

只要知道,星系发射光子的 某光频率红移量的数据,就能得到运动到观测系接收时对应的时间差,t

就得到观测系在相应任何时间差,t,星体该光频率相应的红移量,z,的数值。

已知观测系接收到137(也有取近似值138)亿年前,即,t=137亿年时,某星系的某一光频率已知的红移量数据,z=22,而从该星系发射时,即,t=0时,当然是z=0

即已知:t=0时,z=0t0=137亿年时,z0=22

由于在均匀近似真空中3维空间的运动速度,c0,不变,随时间改变的规律是始终一致的,以t=10亿年为单位,以z=22为红移量单位,即:

t(t=10亿年为单位,以13.71,从01)z(z=22为单位,以221,从01)

(对照相应各点作图,粗估数据只能有3位有效数字)表明:

z(z=1为单位,221)     0 .0023 .0722  .105 .169  .803  1

t(10亿年为单位,13.71 )0 .073  .730  .803  .876  .993  1

t~z图表明:它是双曲线的一支(理论分析也证明:zt应是双曲线的一支)

应有: (z0-z)( t0-t)=常数a, 选取如下3:

z(z=1为单位,221)    0.0  .105   1

t(10亿年为单位,13.71) 0.0  .803  1

按上式,定3个常数z0t0a,就解得:

 (z0-0.0)( t0-0.0)=a,   z0t0=a,                       (1)

(z0-.105)(t0-.803)=a,  z0t0-.105t0-.803z0+.0843=a,      (2)

(z0-1)(t0 1)=a,  z0t0-t0-z0+1=a,                      (3)

(2)-(1):.105t0+.803z0-.0843=0

(3)-(1):  t0+z0-1=0 解得:

z0=2.97x10^(-2)t0=-1.03a=-3.05x10^(-2)

z=-2.97x10^(-2)-3.05x10^(-2)/(t-1.03)

由此 得到各星系光频率红移量z随时间t改变的规律。

由此,即可由任何发射或反射相应频率光的星体在近似均匀真空的太空测得的光频率红移量z光确定其时空位置1线矢时轴坐标,ic0t光,中的,经历的时间t其红移量与其传送时间是如此双曲线的一支,只是在时间较短的一段才近似于直线。

   t代入检验z

z0  .002  .072  .105  .169   .803  1

t0  .073  .730  .803  .876   .993  1

t0增到1z从原波长红移到趋于极限的长波长。

                                               image.png


    1:大图是波长L0的双曲线,小图是波长L0/2的双曲线,

    x=星体的光传到观测点需时t

    y=星体的光传到观测点的红移量z

t趋于1时,z趋于无穷大 (见图1中大、小图第2象限)

t=12,就转到第4象限,而z就从趋于负无穷大到趋于0

表明:137(也有取近似值138)亿年前传送来红移后光波的星体并非宇宙的尽头,更不是宇宙开始时传来的光,只是,因为:距观测点更远星体红移后的光,已不能在其第2象限红移区域内观测到。

实际上,当t再增加,双曲线就从第2象限的这一支转换到第4象限的另一支。(见图1中大、小图第4象限)

即:从极限的短波长紫移到趋于原波长的区域:

z-1 -0.803  -0.169  -0.105  -0.072  -0.002  0  

t1  1.007  1.124   1.197   1.270  1.927  2

     双曲线这2象限的规律都成立,表明:可以在紫移的第4象限,从极短波长逐渐增加波长搜索距观测点更远的星体。

(未完待续)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1204565.html

上一篇:客观世界统一的基本特性、运动规律(11)
下一篇:闪耀三千多年的中华文明之光——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收藏 IP: 114.253.24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7: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