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宣传星地量子纠缠秘钥分发成果必须纠正国际流行的有关错误

已有 2104 次阅读 2017-12-25 20:55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宣传星地量子纠缠秘钥分发成果必须纠正国际流行的有关错误

在国际学术期刊《自然》最新公布的2017自然》十大科学人物中,中国物理学家潘建伟入选。

自然》指出,在潘建伟的带领下,中国成为远距离量子通信技术的领导者。

2017年,潘建伟团队提前一年完成了量子卫星三大科学任务,分别为星地量子秘钥分发、星地量子纠缠分发和地星量子隐形传态。

在量子卫星和地面量子通信网络的连接下,潘建伟团队还成功实现了北京和维也纳之间的世界首次洲际量子通信。

   宣传星地量子纠缠秘钥分发成果必须纠正国际流行的有关错误。比如:

(1) 所有物体都具有“波粒二象性”,既是粒子也是波

实际上,任何个别的粒子都没有波的特性,任何波都不能形成稳定的粒子。只是大量粒子的集体表现或时空统计结果。例如:静止质量不等于零的,带电粒子、电中性粒子,分别的集体表现;静止质量等于零的,光子、声子,分别时空统计的最可几分布函数,波函数,才是“波”。

(2) 两个处于“纠缠态”的粒子,即使相距遥远也具有“心电感应”,一个发生变化,另一个会瞬时发生相应改变。

所谓粒子“量子纠缠”,实际上,只是大量不同粒子统计的最可几分布函数,波函数,相应各大量不同粒子的统计特性,必然彼此关联、相互影响,而不能认为:是各不同的个别粒子,即使相距遥远,也能,彼此关联、相互影响,更不能说,它们具有所谓的“心电感应”。

(3) 在量子保密通信中,由于量子的不可分割、不可克隆和测不准的特性,所以一旦存在窃听就必然会被发送者察觉并规避

所谓“量子”是错误地认为:个别粒子都是具有所谓“波、粒两象性”而得出的名称。实际上,任何个别的粒子都没有波的特性,任何波都不能形成稳定的粒子。只是大量粒子的集体表现或时空统计几率分布才是“波”。

所谓“量子”,应就只是大量粒子,表现出有“波”的特性。根本谈不上什么,“不可分割、不可克隆”。

   所谓“测不准关系”,实际上只是把量子力学中,对大量粒子的统计得到的“粒子位置和动量矢量相应各分量模长的均方差不能同时为零”的统计几率效应,误认为是各个别粒子的位置和动量矢量不能同时测准,而得出的错误结论。

根本不可能,因此,而“一旦存在窃听,就必然会被发送者察觉并规避”那样的怪事。

(3) 将首次在空间尺度验证量子理论的真实性

所谓“量子”应是大量粒子表现出有“波”的特性。

粒子“量子纠缠”,实际上只是大量不同粒子统计,各大量粒子的最可几分布函数,以及相应统计得到的各大量不同粒子的统计特性,必然彼此关联、相互影响,而不能认为:各不同的个别粒子,即使相距遥远也能,彼此关联、相互影响。

与个别粒子在空间传送的“尺度”无关,无需在空间尺度验证。

只是,在太空,利用“量子纠缠”,作保密传送的检验。

实际上,量子力学、量子场论,都只是由所谓“波、粒2象性”,采用所谓“波函数”作为粒子的“运动态”,而通常的统计又都是3维空间相宇的,其最可几分布函数,都是不显含时产生的,不能证明它们得到的结果实际是大量粒子的统计几率结果,而误认为,是个别粒子的行为,而产生相应的诸多国际流行错误观念。

创建各类时空多线矢各种矢算组成的相宇的统计,就得到各最可几分布函数,都是含时的,就是各相应的“波函数”,就具体证明了量子力学、量子场论,都是大量粒子的时空统计几率结果。因而:

由大量粒子位置和动量矢量相应各分量模长的均方差不能同时为零,就只是大量粒子时空统计的几率效应,不能看作是单个粒子的所谓“测不准关系”;

大量粒子能够有一定的几率穿过某种通常不可逾越势垒,就只是大量粒子时空统计的几率效应,不能认为是所谓“量子隧道效应”;

大量粒子在通常会有在真空的位置出现,就只是大量粒子时空统计的几率分布,不能认为是所谓“量子真空能量涨落”;

不同的多种大量粒子的最可几分布必然彼此关联、相互影响,而表现出的所谓“量子纠缠”等等现象,就不能误认为实际的个别粒子有所谓“量子粒子纠缠”,而能超高速运动,更不能认为,各类个别粒子,有所谓“心灵感应”、存在所谓“量子隐型传送”、能用作所谓“卫星量子密钥保密通讯”。

采用多次分解得到的是多束偏振光,实际上,是造成多类大量相应频率光子统计的最可几分布函数,因为相应的各波函数有所谓“量子纠缠”、可分解为多个波长的波函数、光子统计的波函数可在太空传送,等特性,而可做“卫星量子密钥保密通讯”,但并无所谓“量子粒子纠缠”、“心灵感应”,也只能提高保密的程度,并不能绝对保密。

由此而产生诸如:“颠覆认知哲学”,“不确定的世界”,“粒子相互感应”等,否定“因果论”、“决定论”,甚至散布“唯心论”等,一系列错误哲学观点就都不攻自破。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1091449.html

上一篇:一些科学新发现
下一篇:澳大利亚周期性上演炒作“中国威胁”为何如此“恐华论”?!
收藏 IP: 111.196.73.*| 热度|

1 王洪吉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30 0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