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空可变系多线矢世界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可变系时空多线矢主人 演绎矢算研究高速运动且有相互作用的问题所不可缺少!

博文

关于“量子”需弄清楚的问题

已有 2055 次阅读 2017-6-17 21:18 |个人分类:物理|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关于“量子”需弄清楚的问题

1.所谓“量子”的产生,及所谓“波、粒2象性”的错误

德布罗意波能反映无论是静止质量不为0,速度的3维空间分量小于真空中光速,c,的粒子,或静止质量=0,速度的3维空间分量=c,的光子,的动能,使人们认为:个别粒子都是具有所谓“波、粒2象性”的“量子”。

实际上,任何个别的粒子都没有波的特性,任何波都不能形成稳定的粒子。只是大量粒子的集体表现(例如:电中性粒子的震荡波,带电粒子的电磁波)或时空统计结果(例如:静止质量不=0粒子,和静止质量=0的光子、声子,时空统计几率分布)才是“波”。

因此,通常认为:个别粒子有所谓“波、粒2象性”是所谓“量子”,就是错误的概念。

但是,如果认为:所谓“量子”是“大量粒子的集体表现或时空统计结果的‘个体代表’”,就是,有才是正确的。

2.所谓“波函数”

在所谓“量子”的基础上,并考虑到相应的位能,而采用所谓“波函数”表达各种粒子位置的“运动态”。

   实际上,所谓“波函数”只是大量粒子时空统计的几率分布,并非各单个粒子的“运动态”。

3.量子力学是大量粒子的统计力学

   量子力学是采用所谓“波函数”表达各种粒子位置的“运动态”。

“波函数”、特性,粒子的动量就可由波函数对位置的微商来表达。

如此,就产生了所谓“算符”及其运算法则。

粒子的位置分布在波函数所在的体积内。

因而,通过波函数可以计算任意可观察量在空间给定体积内的平均值。

再类比、利用经典力学的3维空间的正则运动方程,由算符建立薛定谔运动方程。由此方程,解得相应的波函数,确定相应粒子的运动态。而建立和发展起来的。

所以,量子力学只能是:大量粒子的统计力学。

现在流行观点,把它误认为:各个别粒子的运动力学,就造成种种严重错误。

只有认识到量子力学是:大量粒子的统计力学,才能正确理解:

粒子位置和动量矢量相应各分量模长的均方差不能同时为零,只是大量粒子的统计几率效应,就不能看作是单个粒子的所谓“测不准关系”;

粒子能够有一定的几率穿过某种通常不可逾越的势垒,只是大量粒子的统计几率效应,就不能认为是,所谓“量子隧道效应”;

粒子在通常应为真空的位置也有一定的几率出现,只是大量粒子的统计几率分布,就不能认为是,所谓“量子真空能量涨落”;

不同的多种,甚至距离甚远粒子表现出的,可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只是大量不同粒子统计,各自的最可几分布函数,即相应的“波函数”,以及相应统计得到的各不同粒子统计的统计特性,必然彼此关联、相互影响,就不能认为各不同个别粒子是有所谓“波、粒2象性”的所谓“量子”有所谓“量子粒子纠缠”(当然,如果认为:大量不同粒子统计,各自的最可几分布函数,即相应的“波函数”是“量子”,就有,也才有,所谓“量子粒子纠缠”);等等,

更不能当作个别粒子的所谓“量子”,有所谓“不确定性”,甚至“心灵感应”。

而由此错误产生的,诸如:“颠覆认知哲学”,“不确定的世界”,“粒子相互感应”等,否定“因果论”、“决定论”等一系列错误哲学观点,也就都不攻自破。

4.必需时空相宇的统计才能得出显含时的“波函数”特性,具体证明量子力学是大量粒子的统计力学

仅由3维空间相宇统计的最可几分布函数是不显含时的,得不出显含时的,“波函数”特性,不能证明量子力学是大量粒子的统计力学。

只有各时空相宇统计的最可几分布函数,就是,也才是,显含时的,各相应显含时的“波函数”特性,弄清楚“波函数”的实质,而能具体证明量子力学就是大量粒子的统计力学。不是个别粒子的运动力学。

直接将各时空多线矢“相宇”的统计力学得到的,“显含时”的,最可几分布函数作为相应的波函数,取代通常量子力学及其场论基础中,自相矛盾的所谓“波、粒2象性”,都与客观实际相符,就,也才,能改造和发展通常量子力学。

5.量子力学的薛定谔方程只是3维空间的运动方程,当然是与相对论不相符的

   3维空间的任何方法,都不能使其与相对论相符。

狄拉克采用6个,4秩的,虚、实时空矩阵,才将薛定谔方程形式地扩展到4维时空,才能与相对论相符。

但是,并没能说明量子力学的统计特性。

6.量子场论及其“标准模型”的产生和存在的问题和错误

量子场论也是按物质具有“粒、波2象性”的观点,采用“波函数”表达各运动态。

利用电动力学的基础上的所谓“2次量子化”,把量子力学推广到4维时空。

仍然是按3维空间的量子态的3维空间相宇进行的统计,因而,在计及不同时间的分布,就要区分为,费米(各态仅限有1个粒子)、玻色(各态仅限有1个粒子)的分布情况进行处理。

并且,按所谓“规范场论”把由此得来的,费米子与玻色子配对起来,以描述费米子之间的力。由于每组中介玻色子的拉格朗日函数在规范变换中都不变,所以这些中介玻色子就被称为规范玻色子。

在此基础上,形成量子色动力学与电、弱统一理论。

实际上,规范玻色子的规范变换是利用一个称为“规范群”的“酉群”描述:强相互作用的规范群是SU(3),而电、弱作用的规范群是SU(2)×U(1)。标准模型的规范群就是SU(3)×SU(2)×U(1)

按规范场理论,由各相互作用粒子的相应拉格朗日(Lagrange)量,及其对称性的特点,研讨各种相互作用,及其前、后各粒子的特性、变化规律。

这些理论就合并形成为所谓“标准模型”。

就成为量子力学及狭义相对论基础上的,能统一描述、研讨强力、电磁力及弱力这3种自然力,以及在它们作用下,各种基本粒子的特性,运动、演变的规律。

如此,即能仅由4维时空的矢量,引进一些毫无实际意义的量子数参量的自由度,不断修改、加入所谓禁闭成团的夸克、弱力条件下,宇称不守恒,强力作用下,对称性的自发破缺、重整化、希格斯机制等,违反客观实际的人为措施、机制,似能唯象地,“符合”于迄今几乎所有有关实验。甚至许多由它预测的重要结果,也已成功地得到实验的“证实”。

从而得到粒子物理学界的普遍认可。

但是,由于它没有可变系时空多线矢及其矢算,不能正确导出各种不同维的多线矢,而引进那些违反客观实际的关键参量和机制就必然产生如下根本的错误和不足:

(1)  根本不能肯定所谓“夸克”的实际存在性

迄今既未观测到任何单个的“夸克”,又能证明在时空中根本不可能禁闭成团,因而,根本就不能肯定其实际的存在性。

也不能说明:根据什么能引进那些无实际意义的所谓量子数参量。

按“时空可变系多线矢物理学”,就可表明:

实际上,在近程的强力作用下,形成的22,1线矢激发态粒子是12维的,经一定的弛豫时间后,在近程的弱力作用下,放出相应的41线矢的光子,成为相应41线矢的非激发态粒子,两个41线矢作用形成的2线矢是6维的。

12维的22,1线矢粒子是不能分开的整体,被误解为341线矢;6维的2线矢是不能分开的整体,被误解为231线矢,彼此禁闭成团。

只有按“时空可变系多线矢物理学”才能纠正其错误,得到正确的认识。

(2)  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所谓,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强作用下对称守恒

量的所谓“自发破缺”?

按变分法就能证明:各种对称守恒量都必然守恒。

因而,现有理论根本不能解释:为什么会有所谓弱作用下宇称不守恒?强作用下有对称守恒量的所谓“自发破缺”?

按“时空可变系多线矢物理学”,就可表明:各种不同多线矢的对称性和相应的守恒量都是各不相同的。现有理论根本不知道弱力、强力,都是12维的221线矢,而仍然把它们混同为41线矢,错误地分析其守恒量,就必然不能守恒。

这就明确了现有理论,出现所谓“自发破缺对称性”和弱作用条件下,“宇称不守衡”等问题的实际原因。

如果按其实际的多线矢特性,具体地分析其守恒量,就应该还是守恒的。

(3)  所谓“重整化”

通常的量子场论(包括QEDQCD )等理论,由于没有可变系时空多线矢自然就混淆为多个4维的1线矢,因而就出现对称性守恒量的不守恒,或所谓对称性破缺、而解释为所谓对称性的自发破缺,在此条件下计算质量时,就出现所谓“发散困难”(即:取高次微扰近似,出现无穷大)。为解决此问题,仍不能从矢量上进行根本解决其不合理性,而作所谓“质量重整化”予以用形式地消除存在不合理现象,的所谓“重整化”来解决。

实际上,只是掩盖了存在的问题,并没有解决问题。

   按“时空可变系多线矢物理学”就根本不会出现所谓“发散困难”这样的问题。

(4)  不可能有所谓“希格斯机制”、“希格斯粒子”

质量是一切物质本身固有的基本特性,光子、声子,虽然静止质量=0,却都有运动质量。

1962年发现当连续发生所谓对称性自发破缺,就会出现一些静止质量为零、自旋为零,的玻色子,所谓“戈德斯通(JGoldstone)粒子”。

这实际上,也是由于没有可变系时空多线矢,而混淆为多个4维的1线矢,产生的问题,在1964年和1966年,希格斯(Higgs) 却提出一种最简单的场论模型,认为:由于光子的静止质量为零,它与“一般有静止质量的粒子有3个极化方向”不同,只有两个与其动量方向垂直的横极化,而没有沿运动方向的纵极化。而且,通常复标量场的两个实分量都是具有“非零的”静止质量。而当选取其中的一种特殊参数,定域 U(1)规范不变性的复标量场与电磁场的相互作用,使其U(1)规范不变性遭到破坏时,就使得原应为光子的粒子,出现了纵极化分量,静止质量不再是零。而标量场的两个有静止质量的分量,就只剩了一个,由于对称性发生了自发破缺,标量场的一个分量转化为的零静止质量的戈德斯通玻色子的纵分量,而成为具有静止质量的粒子;标量场剩下的另一个有静止质量的分量就成为所谓的“希格斯粒子”,这种转换机制就是所谓的“希格斯机制,来解决拯救这个所谓“标准模型”的问题。

但是,只有大量粒子统计形成的波才有所谓“横极化”,任何个别粒子,包

括光子,都不存在所谓“横极化”。

因而,实际上,所谓“希格斯机制”就根本不可能成立,也不可能使光子产生静止质量,或使没有质量的粒子产生质量,也不会,因此,而产生那个必须找到才能挽救“标准模型”的所谓“希格斯粒子”那样的东西。

更不能说它是一切粒子质量的来源。

而最近,却没有任何根据地,要把高能加速器产生的一种新粒子,“疑似”

为一切粒子质量来源的所谓“希格斯机制”所“产生”的所谓“希格斯粒子”,而且还授予“诺贝尔奖”,却完全不能具体说明:它是如何产生“质量”的。

按“时空可变系多线矢物理学”就根本不会出现静止质量为零、自旋为零,的所谓“戈德斯通(JGoldstone)粒子”这样的粒子。

本文在[科学网]链接地址: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6-99754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6-1061406.html

上一篇:《科学》封面发表我国空间量子物理研究重大突破成果
下一篇:Einstein与Bohr辩论之结局
收藏 IP: 114.253.249.*| 热度|

2 张学文 叶苍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 06: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