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青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uqing1961 读好书明是明非明理, 效前贤做文做事做人。

博文

拓荒牛

已有 4519 次阅读 2007-9-4 16:02 |个人分类:学者风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美国, 报道, 留学人员

旧作:1995823日发表于《光明日报》

 

()

19911225晚,美国密西根大学,留在学校的学生正沉浸在圣诞节的狂欢笑语声中。一位中国青年告别匆匆为他举行欢送会的中国留学生,登上底特律飞往北京的波音747飞机,踏上了回国的旅程。

他,就是北京理工大学力学工程系32岁的副教授白春华。

十几天前,母校的同事来函相告:北京理工大学爆炸灾害预防与控制国家实验室的建设资金已经到位,建设工作即将全面铺开,但由于对国际上先进实验室的情况不太了解,尤其是缺乏最新发展实验设备的第一手资料,因而给实验室的建设工作带来了困难。得知这一消息后,白春华再也呆不住了。他心里非常清楚:一年前,学校派他到密西根空气动力学实验室做高级访问学者,就是希望他在这个工业爆炸灾害研究方面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实验室里取回“真经”。

当白春华把回国的决定告诉自己的导师考夫曼教授时,考夫曼教授一时竟不知所措。他实在弄不明白,他所器重的这位中国学者在这里的事业正在展开,并且离访问截止期还有一年的时间,为什么就要这么匆匆忙忙地回国呢?他只能用一个劲的挽留来表达自己的遗憾。

考夫曼教授的挽留是诚恳的。他记得白春华刚进入空气动力学实验室时,自己对这位取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博士学位的年轻人的眼光是挑剔和居高临下的。但是,没有多久,博士厚实的理论基础、娴熟的实验技能,以及对新设备、新技术掌握的良好悟性,很快使他明白了自己的偏见是多么地不应该。两个月后,博士提出开展“沉积粉尘冲击波卷场过程实验测量”的课题研究,更让考夫曼刮目相看。这个题目是国际爆轰界长期以来关注的热点课题,它的解决将有助于揭示工业粉尘系统爆炸的机制,对预防工业粉尘爆炸有着重要的意义。白春华只用了半年的时间就解决了这一难题,再次向考夫曼教授昭示了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和勤奋刻苦。考夫曼教授禁不住给北京理工大学的领导致函:“先生的工作解决了粉尘爆炸领域一个令人头疼的问题,他的成功使粉尘爆炸研究向前迈进了显著的一步。”

 

()

从密西根大学回到北京理工大学后白春华马上投入爆炸灾害预防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的建设工作中并被任命为实验室副主任主管实验室的设备建设和科研工作作为这一领域全国唯一的一个国家重点实验室爆炸灾害预防与控制实验室建成后将主要开展对人民生命和国家财产有着巨大威胁的爆炸事故发生机理以及防护技术的研究。因而实验室首先必须建设一批模拟和再现各种爆炸事故发生和发展过程的设备及装置。这项重大而又艰巨的任务自然落在了白春华的头上。

白春华没有辜负领导和同事对他的期望。他在借鉴国外先进水平设备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勇于改革自行设计出了一批既符合国情又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爆炸模拟容器等实验设备。其中0.5直径、80长的燃烧转爆轰模拟水平管道成为当今世界同行业实验室中最大的一个爆轰模拟管道2直径、3.5长的爆炸容器将成为国际上同行业实验室相近尺寸爆炸容器中功能最全、设计独特的爆炸容器。有关专家在评审这些实验设备时给予了充分的肯定认为其整体设计水平达到了当今世界一流实验室的水平并为国家节省了大量外汇。

“在重点实验室的建设阶段,应该坚持一边建设、一边开展科研工作和人才培养、一边规划学科建设的方针。”这是白春华在工作实验中总结出的颇有成效的经验。为此,他在完成繁重的实验室建设任务的同时,还组织承担了一项国家“八五”科技攻关课题,多项部门研究课题和基金研究课题,以及指导研究生的任务。回国后的两年时间里,他共计发表论文10篇,申报国家发明专利3项,获部级科技进步奖和校级科技进步奖各1项。由于业绩突出,19936月,年仅34岁的白春华被破格晋升为教授,成为当时北京理工大学最年轻的正教授。

问及白春华教授今后的打算时,这位性格内向的青年学者告诉记者,他愿意做一头拓荒牛,在爆炸力学这一研究领域默默耕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47-6859.html

上一篇:2007年第17期《科技导报》目录
下一篇:推荐一篇好文章:为纯科学呼吁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3-28 17: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