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4年3月31日,施一公教授从瑞典国王手中接过国际结晶学界的最高奖Gregori Aminoff,乃名至实归。
施一公不仅是我国最杰出的结构生物学家,也是世界最杰出的结构生物学家之一。他通过X线衍射为主的物理学方法,分析重要的蛋白质结构,从而理解重要生物学现象的分子机理。迄今为止,他在三个方面的工作特别突出:细胞凋亡、TGF-b、膜整合水解酶。瑞典皇家科学院今年表彰施一公在细胞凋亡方面的结构生物学工作。
细胞是否死,是很重要的生物学问题。该死的细胞而不死可以导致疾病,如癌症;不该死的细胞如果死了可以导致其他疾病,如帕金斯病、老年痴呆。细胞凋亡是细胞死亡的一种形式,近三十年来多个参与细胞凋亡的分子被发现,其中王晓东于1990年代中后期起发现几个蛋白质并提出细胞凋亡的生物化学机理,不逊于诺贝尔奖工作(1)。
施一公是世界上解析细胞凋亡蛋白质做得最好的科学家,他的工作推进了人们理解这些蛋白质如何起作用。
我国早期的晶体学家如从英国回国加盟清华大学金属研究所的余瑞璜曾在抗战期间艰苦环境中做出发表于英国学术刊物Nature的发现(2),可惜他于1950年代被整肃。1960年代,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唐有祺等用晶体学研究蛋白质和其他生物学重要的分子结构,其中北大化学系毕业后在科学院生物物理所工作的林政炯等成功地解析了胰岛素的晶体结构,生物物理所从1970代到2000年代建立了很强的晶体学研究梯队。生物物理所、北大、清华、中国科技大学等,开展了如核磁共振(NMR)、冷冻电镜等结构生物学其他方法的研究。
施一公回国一举将清华大学建成国际一流的结构生物学中心,不仅他的实验室不断有新发现,而且他组建的中心有多个实验室非常活跃。
瑞典皇家科学院也是决定诺贝尔化学奖的机构,我还期待着施一公与瑞典国王“第二次握手”,并好奇最后是以其晶体学、电镜、还是其他研究:才华横溢的施一公不会只有一个重要工作。
1) 饶毅(2002)二十一项值得获诺贝尔生理或医学奖的工作及其科学家 《科学文化评论》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3851.html)
2) 饶毅(2002)中国科学:显著的发展和严峻的挑战 《二十一世纪》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37-2926.html)
2014年4月2日晚答央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2: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