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来因为忙,研究生津贴的观点我不想再说了,昨晚看到曹广福教授的文章《如何看待研究生的待遇?》,大受启发,夜不能寐,所以思考了这个问题。这个问题正在与我最近的研究有关,所以不算跑题。
曹教授是数学家,数学家做事就是比我们普通人精细。关于研究生津贴他算了一笔账,全国研究生津贴硕士生达到1000元,每月需要国家拨款150亿,博士生人数少,我猜只有研究生的1/4吧,这样每月大约也需要增加拨款150亿,换言之解决研究生生活问题,需要每月国家财政支出300亿。300亿是什么概念?10月24日,铁道部新闻处处长王滨表示,国务院批复的“十一五”铁路投资总规模已经从此前的1.25万亿提高到了2万亿元。国家为了扩大内需,提高了7500亿铁路建设资金,7500/300=25。这就是说“十一五”剩下的两年,铁路建设的增加费用正好够研究生解决生活困难。
欧美国家的金融危机,必然影响中国的贸易,导致中国经济增长受到限制。这个影响有多大,正好我们最近在作这方面研究,美国GDP波动10%,大约能引起中国GDP 波动1.4%.这还是明显大的。因此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中国需要扩大内需。
如何扩大内需,按照传统的凯恩斯理论需要加大基本建设投资,罗斯福当年成功了,所以我国政府决定大修铁路。大修铁路是孙中山当年的“建国方略”,诸不知孙中山当年的铁路方案一出来,就被称为“孙大炮”,“大炮”这是骂人的话,说人说话不懂脑子,不讲关系,急着提出结论。前几天科学网还有一个人自称是我的同事说我研究所同志骂我为“王大炮”,可见不是好词,好在与中山先生一个级别了,聊以自慰。修了铁路,得有东西运。从微观经济看,近年新修的铁路,京九线吃饱没有?南昆线吃饱没有?青藏铁路是政治需要,我们就不问了,但是全国不能修太多的政治铁路啊。
发展经济需,铁路当然要修,十一五已经投入了1.25万亿。扩大内需投入的0.75万亿恐怕只能修政治铁路了。新修的铁路规划为高速,许多技术还要进口,所以,扩大的“内需”也包括日本、德国的“内”需,在他们处在经济危机之时,恐怕不会引起太多的国际贸易回流,所以我们内不了。修铁路,在国内水泥生产要上去,钢铁生产要上去,节能减排的目标可能达不到了,洋鬼子正好找到“贸易制裁”的理由了。如果0.75万亿投资给研究生作津贴,当然也会拉动内需了。这时直接拉动的是食品产业、服装产业、农业,当然还有造计算机的高技术制造业等,日夜下滑的房地价格可能会缓解,用不着我们的政府去救那个拉动经济的房地产市场。问题的关键还在于,研究生得到了合适的津贴,他们会安心学习,爆发出创造力。国际上一种认识是21世界的经济发展主要靠能源产业和高技术产业。能源基础是上帝注定的,高技术产业就是我们自己的选择了。津贴研究生,有助于我们发展高技术产业,何乐而不为呢?最近克鲁格曼获得经济学奖了,克鲁格曼认为区域经济发展依赖“两个自然”,第一是先天性的资源条件,如这里谈的能源,第二是交通,这是人选择的,大修的铁路就是发展第二自然。克鲁格曼讲的是传统经济,现在新经济出现了,不少学者包括区区在下提出了第三自然问题,就是区域的人力资源。人这个东西有个“自然”,“两只手一张口”,童谣说的。有口就得吃饭,要吃饱饭才能干活,才能创造,手和脑子才有作用。现在研究生每月津贴300元,真靠它吃饭是吃不饱的,例如我们这个科学院基础科学园区,食堂买套饭,每套7.5元,不吃早餐,每月31日不吃饭,每月也要450元,生活费差了50%。我们培养了许多研究生,是人力资源,要把人力资源变成人力资本,必须让他们自己挣钱就能吃饱饭。不能让年迈的博士研究生父母再供养他们了。研究生教育不是义务教育,不是义务并不是说国家没有责任,不然,美国每年投资教育干什么?
经济危机来了,危机也就是机会。现在有两条路摆在中国人民面前,一条是扩大铁路建设规模、扶房市,通过发展传统经济基础推进中国发展,另一条是提高研究生津贴,培养人力资本,通过发展新经济基础推动中国经济。中国政府需要选择。
声明:我无意反对修铁路,我说的是扩大铁路建设和提高研究生津贴,孰重孰轻,请政府考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8: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