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叟王铮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王铮 中国科学院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研究员兼华东师大、中国科大教授

博文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问题 精选

已有 7824 次阅读 2009-1-12 09:07 |个人分类:为科学而科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研究生, 学位论文

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问题

 

最近,我的三个博士生XYZ要最后确定他们的选题,就他们选题,我们内部开展了讨论,有些感受,写出来供大家讨论。

 

1 博士论文题目切忌最热点问题

    我选择学生博士论文题目,不喜欢选择最热点问题,因为一个问题热起来,往往已经有许多人做过工作,不那么前缘了,同时,别人也不是吃素的,既然是热点,一定有许多问题解决了,剩下的问题难度也很大了。尤其中国,科学有八年之痒,中国的热点,往往是落后的。

学生选题不结合流行热点,有时结合不上课题。我的做法是我宁愿让硕士生去作课题问题,而让博士生跳出潮流来。这样,同学们感到自己轻松了许多。所以长期以来我的课题组或多或少形成硕士生挣钱“养着”博士生,这个问题怎么解决我有些为难。因为一般情况下,只有比较热点问题才能申请到课题。

 

2 阅读大量文献,形成科学思想及其内容框架

避开最热点确定题目,就需要阅读大量文献,从文献中感受你目前的课题可能的突破点,在不考虑课题的情况下,你可以更大自由地从文献发现问题。这些科学问题,不急于提出题目,而且在于提出科学思想和内容框架。科学思想及其内容很可能在文献交叉与问题交叉中形成,例如我让学生作区域知识管理的题目,就是我长期关注的区域管理与后来兴起的知识管理形成的思想,当时结合了北京市课题。其中知识管理的内容,主要是后来读文献明确的。我的体验,导师的作用在这个阶段很重要,第一是确定文献方向,第二是先行提出一个科学思想的框架,然后与学生一起阅读新文献,学生则需要读一些导师早期宣读的文献和完成的工作,对导师提出的科学思想有了总体把握,然后再去改进。

这个阶段需要防止的是学生受到有些华丽的思想引导而完全选择一个缺少思想基础的题目。Y的选题,就受到华丽思想的影响。前些年什么“负熵流”这些年“双螺旋结构”往往就是华丽思想,华丽思想的特点是它是比拟到本学科的,而不是从本学科逻辑发展的结果。华丽思想,可以借鉴,但是不能成为主流。我们作理科研究的,最忌讳的就是什么“后现代思想”这类。这些年中国的博士论文,受华丽思想左右的渐渐少了,我想这主要是受SCI的影响,许多导师学会看科学问题。前些年华丽思想的论文满天飞,我审论文,给予抵制,以至于得罪了许多人。

 

3 发现科学问题的创新方向

在阅读大量文献并且形成具有具体内容的思想后,需要就这个科学思想发现关键科学,提出创新方向。我认为导师的作用这个时候最关键。在读了大量文献形成科学思想和内容框架后,学生因为没有经验,往往出现贪多现象,我最近选题的学生XZ都表现出贪多,我对他们都作了修整。这方面有个个经验,我有一个博士生,人很聪明,或者说最像我。他的题目很具有创新性,我提出的科学思想框架,他全面展开了,我与他都要些一蹴而就的思想,结果贪多嚼不烂,除了一个问题作的不错,其他的都没有解决。他博士论文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本来他可以做得更好,有些遗憾。责任主要还在我没有把握好,我当时也缺乏经验。

在对学生提出的内容框架修整或者瘦身后,导师的责任主要是帮助学生发现创新点,因为学生没有的导师的科学经验丰富。例如我的一个学生研究复杂地理-经济系统的agent模拟体系,这是比较热点的问题,如何深入。她也像上次的学生聪明,我在对文献分析和实际问题认识的基础上,提出分层结构的思想和结合GIS的模拟,吸取上次教训,让她进一步从文献中寻找有没有这方面的工作,而且提出可以收入的内容。结果她发现结合GIS的工作已经有人做过,并且发现了已有结合GIS模拟的不足,我们就把研究重点放在分层结构上,而且按她的想法深入了结合GIS的创新点问题。关于创新方向,如果导师不做这个工作,就是失职。这是导师最需要“导”的了。

一篇论文创新点不可能要求很多。我常告诉学生,牛顿一辈子也就发现了四个定律一个学说,而且关的微粒学说被否定了半个,我们不可能一篇文章有太多的创新。这方面的教训我就不说了。经常有一些论文评审标准,要求论文有四个以上创新点,这就是不作学问的官僚想出来的,不过这些年这种标准少了。

 

完成了这些工作,我认为接下来的内容就是博士生为主的工作了。留作下一次讨论。



论文写作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11-209723.html

上一篇:“别闹”:看《赤壁》(下)有感
下一篇:关于研究生学位论文写作的讨论:导师-学生混合问题
收藏 IP: .*| 热度|

6 吴雄斌 向峥嵘 张檀琴 邵宇飞 柏延臣 胡健波

发表评论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1:5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