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混沌与非线性思维》第十轮结束

已有 3051 次阅读 2015-6-16 14:22 |个人分类:教学行思|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非线性, 混沌, 通识课

昨天上交了考卷,第十轮教学正式结束。

 

这门课大概在第三、四轮的时候,大的框架就基本成形,虽然内容的微调一直在进行。第八轮时曾经有次相对比较大的调整。增加了混沌相关的影视视频,补充了更多的有混沌词语或者含义的文学作品。

 

后面几轮主要的问题是成绩的考核。现在应该也很成熟。按照目前学校用的五等十一级的计分方法,我估计成绩的误差应该在一级之内。也就是说,应该是B的成绩,可能给B-B+,但绝不会给C+A-。主要是把读书报告和学校总结都格式化,保证格式要求所有内容都涉及并且是按时提交独立完成,最少是B-。当然,特别好的不按格式写也没有关系,依然可以得高分。不及格的F给的特别慎重。主要是非独立完成,或者严重跑题(例如读书报告不仅没有在教师指定的书籍和论文中选择,而且是与混沌或非线性完全不相关的)。每次都有些学生认为,才从网络上大段摘录,教师不会发现。我宣布的标准是非直接引语,如果与网络上有的文献重复20%以上,成绩就是F

 

目前还有问题的是学生课堂的PPT报告。近几轮都在报告前增加了教师预览和退回修改的环节,PPT的质量有所改进,时间控制也比较好。但PPT报告后多数情况仍没有讨论。我初步观察,对教学比较感兴趣的坐在前排的同学,往往对同学的PPT不太感兴趣。有人在教学建议中就提出,不要安排同学的PPT报告。当然,多数同学喜欢这个环节。

 

还有些同学建议加强网上教学。这有个最根本的问题,教学用的素材很多并没有版权。课堂上用用就算了,放到网上可能就不合适了。

 

另有问题是每周一次的课太约束人。每年开三轮,有30周出差可能受到限制。近几轮都有一次课需要找人代课。还好,学校搞混沌的教授比较多。是不是有可能把课程升级为核心通识课。学时虽然增加一倍,但团队教学,灵活性反而更大。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898414.html

上一篇:给导师的贺卡
下一篇:纽约自然历史博物馆一瞥
收藏 IP: 116.232.62.*| 热度|

2 杨正瓴 袁天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5: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