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政治思想表现
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遵守国家法令及一切有关规章制度。以客观的态度学习研究马列主义和毛泽东思想,以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科学研究。尊重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但反对狭隘的民族主义。追求真理,积极从事科学探索。严谨治学,实事求是,在自己所有文章中从无不注明出处而引用他人工作。热爱教师岗位,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进取精神。
二、教学工作
任现职期间完成大量教学任务。先后主讲机械工程和机械制造专业机械振动(50学时,3遍)、夜大专升本机械振动(50学时)、机械工程和机械制造专业理论力学(100学时,2遍)、机电一体化专业工程力学(120学时)、工业自动化专业工程力学(70学时,2遍)、工业设计第二学位班理论力学(45学时)、汽车专业大专班理论力学(45学时),参加工程力学专业研究生振动力学(54学时)和本科生工程中的动力学(20学时)教学工作。
在教材建设方面,1994年编写5万字教学讲义《机械振动专题选讲》在鞍山钢铁学院使用。1994年参加东北重型机械学院王守信教授主编《有限元法教程》(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编写。1995年以来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刘延柱教授主持的国家重点教材《理论力学(修订本)》立项项目、国家教委重点教材《振动力学》立项项目和上海交通大学教材《工程中的动力学》立项项目。与刘延柱教授合著4万字“非线性动力学”将作为高等教育出版社工程力学系列教材的高级模块中一章。与刘延柱教授和陈文良教授合著的《振动力学》(40万字)于1997年在上海交通大学印刷并将被高等教育出版社作为“九五”重点教材于1998年出版。与刘延柱教授合著上海市研究生重点教材《非线性动力学》将由上海交大出版社出版。
在教学研究方面,全国性有影响的专业杂志和教学刊物(如《力学与实践》、《工科物理》、《教学与教材研究》、《教材通讯》、《理论力学教学和教材研究》等)上发表教学内容研究和教材研讨文章近20篇。其中一些文章引起同行重视,例如在《力学与实践》上发表的关于工程专业力学教育思想的文章被收入中国力学学会主编的《力学—迎接21世记新的挑战》。结合教学从事力学史研究和力学科普工作。关于振动力学发展历史的文章刊于《上海交通大学学报》。有关科普文章被中国力学学会评为优秀科普作品,另3篇文章发表于《现代物理知识》和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文集《身边的力学》。
在机械振动课的教学改革方面,1993年起主持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立项项目“机械振动课教学内容与方法的改革”。1993年获鞍山钢铁学院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成果三等奖,1995年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995年获鞍山钢铁学院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成果一等奖,1996年获冶金工业部教学改革与教学建设成果二等奖。教改经验在1996年中国力学学会力学教学经验交流会上报告,引起到会代表的重视。
由于本人在教学工作的成绩,1992年被鞍山市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优秀青年教师,1993年被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评为优秀力学教师,1993年被中国力学学会教育工作委员会评为全国优秀力学教师。
三、科研工作
主要研究领域为混沌系统控制、非线性动力学和非完整系统力学。本人主持冶金工业部应用基础科学资助项目“控制混沌问题研究”。参加上海交通大学刘延柱教授主持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空间抓手机械臂动力学与控制”和国家教委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资助项目“复杂系统动力学与振动”。发表论文40余篇,其中多数刊于各类核心期刊,被国内外检索杂志摘录或题录。先后有三篇论文获辽宁省科学技术协会颁发的优秀论文二等奖。
控制混沌研究是九十年代以来国际上极为活跃的研究新领域。本人提出了控制离散混沌系统和连续混沌系统的参数开闭环方案以及控制混沌振动系统的开闭环和参数开闭环方案。改进了非线性系统理论中的逆系统方法并应用于混沌系统的控制,结合混沌系统的遍历性提出了局部逆系统控制方法。将镇定混沌的OGY方法推广到多可控参数系统并进行了能量和时间的最优化。将非线性控制理论中的精确反馈线性化应用于控制混沌。在对国内外文献进行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系统地总结了该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而明确陈述了控制混沌问题,澄清了现有文献的含混之处。该领域论文已经或即将发表于《科学通报》、《力学学报》、《应用数学和力学》、《力学进展》、《固体力学学报》、《应用力学学报》等主要力学核心期刊。
以混沌为主要内容的非线性动力学研究自八十年代以来一直是国内外学术界研究的热点。本人对预测混沌的解析判据进行了多方面研究,指出了现有结果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发展了新的解析判据,利用解析判据建立了几类典型非线性振动系统出现混沌的必要条件。提出了一种求单自由度非线性振动系统数值解的新算法,并从方法论角度讨论了非线性问题研究中的数值实验。建构了一种呈现混沌运动的机电实验装置。对自由和强迫非线性振动系统等效线性化方法的物理意义和数学基础提出了新的见解。该领域论文发表于《固体力学学报》、《力学与实践》、《上海力学》、《自然科学进展》、《自然杂志》、《东北大学学报》、《上海交通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另有一篇论文被Technische Mechanik(德国)接受。
非完整系统力学是中国力学工作者有独特建树的一个研究领域。本人应用自己提出的万有D’Alembert原理普遍形式建立了高阶非完整约束系统运动微分方程的普遍形式。在变质量系统动力学中取得一系列成果。对Vacco动力学方程进行了推广和应用,在其力学意义诠释方面提出新见解。建立了非惯性系中的变分原理,证明了惯性力为广义有势力。作为中国非完整系统力学学派的一个方面,本人的论文在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1994全国纪念非完整力学诞生100周年学术会议大会综述报告《中国非完整力学三十年》中被引用14篇次,在中国力学学会主办的1996年全国分析力学学术会议大会综述报告《中国分析力学40年》中被引用3篇次。该领域论文发表于《兵工学报》、《力学与实践》、《东北大学学报》等核心期刊。
综上所述,本人能胜任所在教研室承担各门课程的教学,在教学研究和教学改革中也取得一些成绩。了解本专业研究前沿的国内外发展动态。有明确的学术方向,能在前沿开展科研活动,并已取得一定成果。
1997.5.20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6 09: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