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高等教育国际化与课程建设初探:以理论力学为例(2013)

已有 1452 次阅读 2024-5-19 21:03 |个人分类:教学行思|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一、引言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指出扩大教育对外开放具体包括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引进优质教育资源好提高交流合作水平。其目的是培养适应国家经济社会对外开放的要求,培养大批具有国际视野、通晓国际规则、能够参与国际事务好国际竞争的国际化人才。作为国际大都市,上海把扩大教育对外开放更明确为教育国际化。在《上海市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中,聚焦战略主题,实现重大突破包括提升教育国际化水平,注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国际交流能力,增强上海教育的国际吸引力、影响力好竞争力,而在重点任务中指出教育国际化的目标是让学生具备国际交流、理解、合作、竞争能力。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国际化,在20102月召开的上海高校党政负责干部会议上提出以推进高等教育国际化作为重要突破口,并有四项具体举措:改进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和建设国际化的课程体系和教师队伍,加强中外合作办学和学科建设、科研项目的国际化,加大留学生工作力度。可以预期,国际化将成为今后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而在部分地区已经成为强烈的现实需求。

 

本文拟初步探讨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课程建设问题,特别是《理论力学》课程建设问题。《理论力学》包括静力学、运动学和动力学,不仅是整个力学学科的基础,也是机械、航空、航天、车辆、动力、土木、水利等工程专业的一门重要技术基础课。力学教育是高等工程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1],理论力学课程对提高学生的素质起关键作用。

 

二、高等教育国际化对课程建设的新要求

 

高等教育国际化可以在合作办学、学科建设、交换学生等不同的方面展开。对于我们在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而言,课程建设是一个可能积极参与的方面,也是高等教育国际化的一个基础性环节。高等教育国际化对课程建设要求包括下列三个方面。

 

1. 提高教学质量,直接服务于培养国际化的人才。课程建设的根本目的是提高人才培养的质量。高等教育国际化对大学生的培养提出了新的要求。不仅要较好地掌握本学科的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或担任专门技术工作的初步能力,而且要具有国际视野并能参与国际交流。课程建设应该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设法帮助学生满足这种新的要求。例如,加强和改进双语教学提高学生的国际交流能力。在《理论力学》课程中,特别要强调所研究问题的工程背景,以及强调分析、求解问题的规范性,以使学生了解西方人的具体、程序化的思维方式。

 

2. 建设可等效互换课程,为高等教育国际化的其它工作奠定基础。课程建设是高等教育国际化其它方面工作的基础。无论是与境外学校课程与学分的互认,还是发展留学生教育,都需要可以国内外的相关课程群能够等效互换。这里所谓课程群的等效互换是指,并非需要单门课程之间的等效互换,而是若干门同类课程的等效。例如,中国的《理论力学》课程不必与北美最接近的课程Engineering Mechanics等效,事实上,由于教学传统的不同,这两门课程教学内容有一定差异,但《理论力学》及其后续课《高等动力学》整体上应该与北美Engineering Mechanics及其后续课Intermediate Dynamics等效[2]

 

3. 参与国际文化交流,提升国家的软实力。课程建设还要有助于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吸引力。高等教育国际化是个双向的过程,在此背景下进行的课程建设,并不仅是单向地借鉴和学习欧美发达国家的教学经验,也要积极向世界展现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和建设的成果,包括课程建设成果。从长远看,中国作为一个正在崛起的大国,其高等教育对于外国留学生的吸引力不能之局限于中国文学历史等传统领域,也要包括现代科学技术等领域。通过课程建设产生的精品教材,应该有英文版本,并争取在国际主流出版社出版。

 

三、《理论力学》课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的特殊建设机遇

 

高等教育国际化不仅对课程建设提出新的要求,也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有些发展机遇是所有课程均等。例如,高等教育国际化意味着将加大从海外引进高水平人才的力度,同时为国内在岗教师提供出国研修的机会。这势必将进一步提升高校师资的素质,对于课程建设起到至关重要作用。另外一些发展机遇与课程相关,不同课程得到的发展机遇不尽相同。比较而言,《理论力学》应该是在高等教育国际化潮流中受益较多的课程,这主要体现在下列三个方面。

 

不同学科的课程从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受益程度有差别。受益较多的是那些与国情、历史、传统等无关的课程,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而相对受益较少的课程是与意识形态相关的课程如思想政治课。力学是门科学,对力学原理例如牛顿第二运动定律,不论何种文化背景的人,只要受过充分的教育,都有大致相同的理解。事实上,近代力学并非产生于中国,民国初期高校都是西方人用英语教材讲授力学课程,直到上世纪三十年代才有中文的力学类教材。高等教育国际化要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和跨文化沟通能力。理论力学所属力学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该课程在原则上是种超越文化差别的国际工程语言的基础。因此,力学类课程包括《理论力学》将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比那些文化依赖课程以及意识形态相关的课程获得更多建设机会。

 

《理论力学》的课程性质也决定了高等教育国际化是其建设的良好机遇。《理论力学》是技术基础课中比较偏基础的课程。该课程的绝大多数内容,完全不依赖各国制定的规范和标准。只有单位制可能略有差别,北美教材传统上都采用英制,而国内教材依照国标而采用国际单位制。不过,近年来,北美教材也注意了国际单位制的普及,有些多次再版的教材专门为国际学生出版了国际单位制版。这些使得在《理论力学》课程建设中可以更专注于科学内容的理解和表达,而不需要用很大精力协调外在的规定等。

 

理论力学课程建设能较大地受益于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还由于现有课程的水平较高,并且与西方同类课程风格迥异。国内理论力学教学界已经超越了最初主要采用英美教材、随后借鉴苏联教材的发展初级阶段,逐渐形成具有自己风格和特色的教学传统[3-5]。国内《理论力学》课程方面的优势包括(但不限于)教学理论体系比较完整、系统性强,起点与数学物理先修课配合较好,配套课件及其相应的素材库比较丰富,教材比较简明等。因此,能与欧美同类课程注重生活背景和工程应用、大量例题和习题的教学风格有强烈的反差而形成必要的张力,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过程中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

 

四、建设国际化课程要解决的主要问题

 

虽然高等教育国际化为《理论力学》课程建设提供了新的良好机遇,但要建设水平一流质量上乘的国际化课程,还需要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踏实工作,并特别要解决下列问题。

 

1. 国外教材的深入系统研究。加强国外工程力学和中级动力学教学教材的研究,这是建设国际化《理论力学》课程的基础。对于多数教师而言,国外教材研究比教学研究更具有可行性。因此教材研究具有参与的广泛性,应该先行。尽管改革开放以来,对国外教学和教材的研究就在持续进行,但总体上仍比较缺乏对国外优秀教材的深入研究[6]。就理论力学课程而言,对国外教材的现有研究比较零散,不够深入系统。在教材研究中,我们认为最重要的是理解中外教材的差异。这种差异既包括内容、体系、概念、方法等实质性内容方面,也包括讲解详略、例题习题组织、插图版式等教学风格方面,还包括一些约定和习惯等,如前面提到的单位制等。

 

2. 更广阔视野下的双语教学。早在2001年,教育部就积极倡导开展双语教学。先后提出高等院校本科教育要创造条件使用英语教材和英语进行公共课和专业课教学(教高[2001]1号文《关于十五期间普通高等教育教材建设与改革的意见》和教高[2001]4号文《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特别是2007年启动的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工程中还设立了双语教学示范课程项目。由于种种原因,理论力学课程的双语教学开展的比同属基础力学范畴的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等课程要少。开展双语教学的本意,是要借鉴国外先进教学理念,发展适当的教学方法,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和外语水平的提高,从而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和交流能力。但是,或许是望文生义的误导,有时双语教学被狭义地理解成为用以某种比例用外语(主要是英语)上课。在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背景下,双语教学的具体目标应该是中外课程的等效互换性[7]。即在中国高校学习了《理论力学》课程群的学生,到外国高校应该能顺利的学习有关后续课程。至于课程具体有那些环节、多大比例用外语讲授,并非是问题关键所在。

 

3. 国际化优秀教材的建设。为满足双语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便于文化交流,比较可行的方式是由中外教师合作编写英文教材。教学体系总体遵循国内教学的传统,反映国内教学研究和改革的成果。内容必须达到我国高校教学基本要求,语言要规范,要有问题的引出、工程背景的描述、例题和习题借鉴和参考国外优秀教材。起步阶段可以学习苏联的做法,先国内出版优秀的英文教材,例如理论力学教材[8]。从长远看,用英文编著的中国教材要争取国际著名出版社出版。即是不能成为发达国家学生的教材,也要争取成为教师的参考书;还要争取成为欠发达国家特别是周边国家的学生教材或参考书。

 

五、结束语

 

国际化将成为中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趋势。高等教育国际化对课程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包括直接服务于培养国际化人才、为高等教育国际化其它方面的工作奠定基础和提高中国高等教育在国际上的吸引力。《理论力学》这类与特定国家文化传统无关、也与各国的规范和标准无关,而且已经有较高水平的课程在高等教育国际化中将获得更多建设机会。建设国际化课程目前要开展的工作是系统深入地研究国外教材、以能与国外课程等效互换为目标开展双语教学和编著国际出版的优秀教材。

 

参考文献

 

[1 ] 胡海岩. 对力学教育的若干思考[J]. 力学与时间, 2009, 31(1): 70-72.

 

[2] Li-Qun Chen. Suitability of western textbooks on statics and dynamics in Chinese universities [C]//Proceedings of 21st Canadian Congress of Applied Mechanics(Toronto, June 3-7, 2007) (Kawall G, Yu S, and Naylor D eds., 2007): 117-118.

 

[3] 洪嘉振. 工科理论力学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的改革[C]//力学课程报告论坛2006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 27-33.

 

[4] 李俊峰. 理论力学课程体系改革探索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育, 2008, (4): 10-13.

 

[5] 王琪, 王士敏. 理论力学实验教学的探索与实践[C]//力学课程报告论坛2008论文集.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9: 53-55.

 

[6] 叶志明. 黄毅. 加强国外力学教材研究 促进我国优秀教材建设[J]. 中国大学教育, 2007, (5): 11-12.

 

[7] 陈立群. 工程专业理论力学的双语教学[C]//力学课程报告论坛2007论文集.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71-73.

 

[8] Chetaev NG. Theoretical Mechanics [M]. Moscow: Mir Publishers, 1989.

 

 

摘要:研究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背景下的课程建设问题。明确高等教育国际化对课程建设提出的新要求,讨论高等教育国际化给课程建设带来的新机遇,分析课程建设为满足高等教育国际化需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思路。这些都是考虑《理论力学》课程需要考虑的情况。

 

关键词:高等教育国际化;《理论力学》;双语教学;教材建设

 

发表于:教育教学论坛, 2013, (9): 181-18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434741.html

上一篇:成都都江堰之松茂古道
下一篇:遇见梵高•动态
收藏 IP: 103.27.25.*| 热度|

1 王安良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