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胸中风月本无边—读《繁花:批注本》

已有 3072 次阅读 2024-3-18 22:57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电视连续剧《繁花》起到了带货作用,夫人买了本《繁花:批注本》,虽然家里有2014年的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带作者手绘插图版。我在厕上通读批注本,最后快结束时也在枕上读了。

 

读过之后总体的感受有些像看了《红楼梦》。也就是说,《繁花》是现代市井版的《红楼梦》。一度繁花似锦,终于诸芳落尽,由“好”到“了”。所谓“悲凉之雾,遍被华林。”从题记开始,反复出现“上帝不响,像一切全由我定”,其实作者也定不了。无非是“看见许多死亡;证成多所爱者,当大苦恼,因为世上,不幸人多。”

 

重读过后,意识到该书的唯一男主是阿宝,而不是过去认为的双男主阿宝和沪生,只是两人的对比确实弱些。两人都是有教养的体面人,通人情,知世故,讲道理,不卑不亢,不哄不骗。比较而言,阿宝谦和厚道中有自己的底线,沪生语言有时尖刻但行事其实更随和。两人既不糊涂也不软弱,只是没有进攻性。李李只与阿宝有暧昧,与沪生没有什么关系。

 

该书的突出特点是没有文化人或者所谓知识分子出场,但这不意味着书中人物没有文化。阿宝、沪生、姝华、雪芝的文学修养都很好,小毛被姝华吸引后抄诗读诗也很上道。更主要的是,这些人都世事洞明。六十年代,姝华就知道,“善良愿望,经常直通地狱。(p. 225) 看到被拆除的有两派圣徒彩塑君王堂,立了领袖塑像,随口评论,“敲光了两排,再做一尊。(p. 229)”小毛也知道,“人到外面,就要讲假话,做人的规矩,就是这副样子(p. 222)”七十年代后期,沪生说,“一场革命,就有一批牺牲品,革命一场接一场,牺牲品一批压一批。(p. 544) 阿宝“中国文字嘛,最有巧嵌,有的人是牺牲,有的人是牺牲品,多一个字,意思就不一样,我爸爸一辈子,是牺牲品,还是牺牲,还真讲不明白。(p. 544)”文化不仅是背背诗词,更主要的是对社会和对现实的认知。

 

这次读《繁花》,发现对七十年代生活的描写更感兴趣。九十年代那种烈火烹油、鲜花着锦的日子,距我的现实生活太远。那时候,已经在高校工作,“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与社会隔膜,如桃花源中人,“不知有汉,何论魏晋。”而六十年代的疾风暴雨,毕竟我太小,没有什么印象。七十年代的日常生活,就比较有共鸣。我在《忆往昔》系列博文中回忆的,主要也是七十年代。

 

这次读《繁花》,也注意到更老一辈的人,例如阿宝的父亲,也许因为自己也老了。他曾觉得“世界上最开心,最自由,最理想的职业,其实是小贩,以前一直以为,参加了革命,思想就自由了,就快乐了,眼目光明了,有力量,有方向,有理想了,其实不是,审查两年,写材料无数(p. 462)”。还有他的老上线老领导欧阳先生,从监狱中放出去简直像从几十年前穿越过来。“等于一件出土文物(p. 508)”,“样子古怪,根本不懂世面。(p. 508)”“完全过时了,像一个老糊涂(p. 509)”。还有欧阳先生已故下属的近于眼盲的未亡人,昔日民初女文青,祥林嫂一般,颠三倒四,絮絮叨叨。前面阿宝对父亲不知道如何定性。往好了说,先是牺牲,后来成了牺牲品;实际上更可能,自己以为是牺牲,其实是牺牲品。阿宝父亲还是拯救了自己,他通过跟踪盯梢儿子,不仅对阿宝的活动了如指掌,也锻炼了自己的能力,了解变化中的社会,避免成为出土文物。

 

小说是6090年代上海的生活长卷。过去看更关注主要人物。这次注意到有些人着墨不多,甚至仅是涉笔成趣,形象也很鲜明。前述阿宝的父亲出场还算多,李李那个小保姆,一心向上冲,加上几分好运气,嫁给其貌不扬的外国大亨二代,成了阔太太。正是在万众一心富起来的大趋势下,李李的急流勇退遁入空门更有戏剧性。

 

小说对人情世故的刻画也有意思,虽然并非是该小说的强项。例如说“越是差的人,越要摆派头。(p. 206)”再例如说男女关系,“男女关系未定,内容有些复杂,来来往往,像蟋蟀触须,互相动来动去,用足心思,聪明机智,有暗示,有味道,也不伤筋动骨(p. 403)”。还有说到故人重逢,“情况往往如此,老友见面,以为有讲不完的话题,其实难以通达,长期的间隔,性格习惯差异,因为蜂拥的回忆,夹头夹脑,七荤八素,谈兴非但不高,时常百感交集,思路阻塞。(p. 585) 批注对此有具体的指导,“久别重逢,尬聊三板斧:第一互相评价彼此相貌变与不变,第二互相关切各自身体好是不好,第三是互相打听对方家庭孩子有或没有(p. 589)。”

 

小说原作35万字,批注本超过50万字,就是有15万字的批注。总体上批注对阅读有助益。大体包括几个方面。其一,对小说故事及其写法的点评,能引导读者探幽发微。其二,说明沪语的含义,这个从上下文通常可以猜测大概,但批注可以帮助更精确理解。其三,语句出处的说明,所谓古典,我对此最有兴趣。其四,对历史情况的解释,所谓今典,也挺有意思。最后但非最不重要,对世情的归纳总结。这是世情批注的一例。“上海滩,男女‘房事’,往往就是‘房子的事’。非但男女,世事家事,几乎事事最后几乎都会被弄成房事。文武百官,在此下马;悠悠万事,唯此为大;‘深于一切语言,一切啼笑。’(p. 207)”最后引文是钱锺书《围城》中最后一句,而倒数第二句,典出《后汉书·列传·李杜列传》,但在我这代人中暴得大名却是因为当年副统帅的条幅,“悠悠万事,唯此为大,克己复礼”。看了十几万字批注,对批注也批注一下。

 

本文标题所引诗句是黄庚的《夜坐即事》。书中雪芝说出“纸帐梅花伴独眠”,批注者给出了全诗

霜气侵窗冷客毡,青灯白发老堪怜。

光阴明日又明日,世事一年难一年。

眼底江山元似旧,胸中风月本无边。

道人不作阳台梦,纸帐梅花伴独眠。

批注者认为黄庚是宋人。或许说元人更准确。如《四库全书·集部五·月屋漫稿》所谓,“庚字星甫,天台人,生于宋末,入元不仕。后来选诗者以其为宋遗民,并载入宋诗中;然观其集首自序,乃泰定丁卯所作,时元统一海内已五十七年,不得仍系之宋人,今故仍题作元人。” 泰定丁卯是1326年。元朝定国号为1271年,灭南宋于1279年。不管作者算那朝人,我喜欢这首诗。“光阴明日又明日,世事一年难一年。”有些Sisyphus的意味。

 

《繁花》是可以反复读的书。有没有批注都很有意思。但批注或许可以使得《繁花》更有意思。

 

 

重翻小说《繁花》

 

看话剧《繁花》(无剧透)

 

话剧《繁花》观后

 

看电视连续剧《繁花》(无剧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425855.html

上一篇:商丘日月湖景区
下一篇:上海交大闵行校区冬日掠影
收藏 IP: 113.88.13.*| 热度|

3 张晓良 王安良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