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特别向往的送别,是李叔同先生所写
长亭外,古道边,
芳草碧连天。
晚风拂柳笛声残,
夕阳山外山。
天之涯,地之角,知交半零落。一瓢浊酒尽余欢,
今宵别梦寒。
但这种送别从来没有过。再说不胜酒力,无缘体验孔夫子“一瓢饮”的境界。不喝酒真耽误事。
前不久去机场送访客。我本来说去送,客人说不用送了,自己可以走。那我折衷一下,送上地铁吧,下车就到机场了。后来客人又说不想走了,那就得送到机场安检区了。这样还不如我一直坚持送到那里,显得双方格调都高些。
送进安检区后,我没有马上回。过两天要赶没有乘过航空公司的飞机,先看看办理登机的位置,规划好下地铁后的最佳线路。然后准备乘地铁回了。
刷卡进了地铁站,收到微信。我告诉的贵宾室不对,正确的应该在安检区外。我建议出来,我过去。深感自己失职,又出站赶到安检区出口迎接。虽然我走过这个机场的次数能排第三甚至第二,但从安检区再出来的经历真是从来没有。一路询问才找到出口。
汇合后去休息室。那个休息区居然在国际到达层。这个层我从来没有去过。事实上,我常乘的电梯都不停这层。又是一路问过去,总算找到。很人性化的是,送行的人也可以进去,但只允许停留半小时。这个休息区里有许多休息室,都是独立管理。但共用一个就餐区。正好是饭点,休息室给我们餐卷,我们先去用餐。
休息条件与安检区内我用过的三个休息室差不多,只是房间小很多。但餐饮似乎稍逊色,特别是没有我喜欢但平时很少吃的垃圾食品,方便面。不过统一区域用餐确实是很有效的安排。
餐后回到休息室。到半小时时我准备走,但客人还是希望我送到安检口。管理人员也没有提醒时间,因此又等了一会儿。休息区有专用的安检通道,比我平时需要刷脸入内的快捷通道人还少。不知道安检时是否也不用把雨伞电脑等拿出来检查。客人很满意,说里面还有专人引导,服务很好。
我回程遇到些小麻烦。找不到出休息区的路。问了才知道,在一个非常不起眼的小门出去。特征只是铺了红地毯。出了门就一切很顺利了。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4: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