力学不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Mech 读万卷书,参非常道,书在手中,道在心中;行万里路,勘寻常物,路在脚下,物在眼下。https://www.researchgate.net/profile/Li-Qun_Chen

博文

暴得与积累----读武侠想学界之二

已有 3009 次阅读 2017-5-15 08:38 |个人分类:休闲阅读|系统分类:生活其它| 随感, 学界, 武侠小说

在《内禀与外观》中,我说到那些名门正派的掌门人的名声来之不易。仔细分析,无论武林还是学界,名声发生有两种模式:暴得与积累。

暴得大名的模式很容易理解。江湖新秀,与武林名宿比武,一战成名。《倚天屠龙记》中,张无忌在光明顶对战六大门派,就是如此。《天龙八部》中少林寺前虚竹迎战鸠摩智、扫地僧摆平萧远山和慕容博也是如此。在科学史上所谓的革命年代,大抵也是如此。不过,这种情形更多的是种传说,是个神话。历史是胜利者所写。因此,很少看到当代人一战成名。传说(因为不知道原文出处)黑格尔说过,“仆人眼中无英雄。”也可以这样解读。

同时代的人往往很费解,有些人好像也没有干什么事情,名声却如日中天。这就是名声发生的另一种模式,更常见也更现实的模式,积累。其中固然有欺世盗名的因素,也不能排除确实是百炼成钢。也可能仅是自然成长,所谓水到渠成,或者说多年媳妇熬成婆。几年前读过本美女博士所写的《武侠,从牛A到牛C》很形象地说明武林中这个过程。我就不啰嗦了。该书片段附在文后。至于学界的例子,就说我自己吧,弱冠之年本科留校的助教,也没有什么值得一提的成绩,过了知天命之年也侧身二级教授之列。当然,积累出来的名声没有暴得的大,这也是通例。比较不大的名声,也不是那么容易编出故事。

《武侠,从牛A到牛C》那段摘录的结尾尤其耐人寻味。仅仅能躲能打,还算不上大师。总要来几句“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重重请问西来意,唯指庭前一柏树”之类,这是依傍佛家的宗师。或者如内禀与外观》所附故事新编,两位两百多斤的散打选手,成为玄冥二老,也要会说“道法自然”。那是依傍道家的宗师。这给当教师的一个启示,甚至一个机会。会做的做,不会做的教。教师往往“手无缚鸡之力,身无寸箭之功”,怎么培养出一代宗师?找那些打的赢的人,教他们文化。这就好像,把人培养的既有钱又有文化很难,但找到些有钱人,让他们似乎有文化,就要容易得多。


附录:为什么《九阴真经》能让人练成神功?

很多人说,因为《九阴真经》包含无数神奇招术,内功强大,高深莫测,集天下武功之大成,非世间武功所能匹敌。

贫尼万不赞同!

我觉得,事情的真相是这样的:

本来,你还不牛B,只是江湖上牛OPQ流的人物,突然一天,有幸得到一本《九阴真经》,你翻开一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是故虚胜实,不足胜有余……”法克!看球不懂!但是不舍得丢掉,只好揣怀里无比自得,四处得瑟。于是江湖上人人知道你有《九阴真经》,纷纷实行无耻抢夺。

你只好逃跑,跑来跑去,慢慢练成了轻功。开始只是会些贴墙加速、双踩斜跳之类的基本功。后来,逃跑逃足了二万五千里,竟然练成了御风凌空、神行九曲、流星蝴蝶剑等等八大轻功!

但是光逃跑是木有用的,江湖上人人眼红,处处杀机,搞得你风声鹤唳,得了强迫症。开始只是会听声辨位夹苍蝇,久而久之,伏地可知千里之外的动静,变成了多普勒雷达仪。

除此之外,在颠沛流离的生活中,你每天都会被迫完成各种十项全能的练习:

被人围剿的时候如何腾空突围,被人暗算了以后如何运功疗伤;

遇到小招数如何接了,遇到中招数如何化了,遇到大招数如何避了;

遇到小球如何一掌震死,遇到猛人如何跪地拜师,遇到美女如何暗暗留情;

月黑风高夜如何千里走单骑;

……

在这漫漫逃亡路上,你学会了折射、扑出、逆转;你经历了红牌、受伤、加时;你挑战了乌龙、罚下、兴奋剂;你的技战术、你的体能、你的临战经验、你的心理素质、你得分以后耍酷的POSE……都有了质的飞跃!

甚至,你还学会了官方发言!你背了很多名人语录。遇到武林集体讨伐的时候,你立刻面无表情,张口就是“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得待心知”,“重重请问西来意,唯指庭前一柏树”……武林大多草莽,谁他妈知道你丫什么意思?众人心头一震,都以为你丫得道了!

于是!你,以前的那个小球,你拥有了熊的力量、豹的速度、鹰的眼睛、狼的耳朵!甚至金庸的文化,古龙的写意,琼瑶的口才!

在这颠沛流离的生涯中,你从牛OPQ变成了牛ABC!一代宗师形象跃然眼前,江湖中人捶胸顿足:“这孙子得了《九阴真经》以后练成神功鸟!”你微微一笑,不置可否。《九阴真经》的神话继续流传世间……

摘自:大脸撑在小胸上(李汀):武侠,从牛A到牛C. 重庆出版集团,2009:73-74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0220-1054993.html

上一篇:忆往昔之地震亲历记
下一篇:武夷山九曲溪岸边
收藏 IP: 116.232.9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8 22:2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