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r Xuefeng Pan's Web Log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uke01361 分子遗传学、分子病理学、分子药理学等研究者、教师、诗人、译者、管理者

博文

我是谁?

已有 3070 次阅读 2014-6-21 17:28 |个人分类:先哲也闲着|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我是谁?

我是谁?

  

自然界和社会中的“我”是真实的么?“我”是一个客观的“我”,还是一个“精心包装”的图像?

 

著名心理学家William James曾把“我”一分三,他认为一个“我”可以有“物质的我”(material me)、“社会中的我”(social me)和“精神的我”(spiritual me)

 

其中,“物质的我”是指组成“我”的那一堆儿那一块儿,更包括“我的身体及所依附的物理环境”;而“社会中的我”则是指你能觉察到的来自社会其他成员对你的看法,即你看在其他人眼里究竟是一种什么样的“我”;友善?高大?威猛?漂亮? 还是长相一般?等等。“精神之我”则是你自己能检测到的你的私人的思想和情感。你觉得你是一位阳光的人?还是多愁善感的人?你是否常常被人的情感所左右?等等。

 

William 这种对于“我”的剖析是广义的,比如他认为为什么你有时会“捍卫”你家庭成员或亲戚朋友的“名誉”和“利益”,这是因为你已经把他们看作“我”的一部分。你认为“我”中有“他/她”,他/她中有我,故凡是“我”认为在心理或生理上受到“攻击”,“我”都要“自卫”,这种情况常见于“夫妻”之间的相互“捍卫”或相互“包庇”。

  

现代心理学认为,“我”的概念是一个动态的精神结构额(Mental Structure),这种“我”的结构可以随着人的发育及所处的环境而不断变化,但是每形成一个相对稳定的“我”的结构,就会形成一整套处理人际和自我行为的模块,这样的“结构”决定了一个一个的“我”!

 

或者说,你的“我”并不是一成不变的,“我”在人的一生中会有很多。每一个发展阶段,每一个不同的生存环境,都会塑造出一个“我”,这些“我”都是自我的真实外显。

 

“自我评价”(Self esteem)和“自我呈现”(Self presentation

 

“自我评价”(Self esteem)

 

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一个关于你如何看待你自己的问题。你想让自己成为一个怎样的人?希望社会中其他成员如何看你?这些都首先需要你自己对“我”的评价和期许。

 

所谓“自我评价”实际上就是一个人对自我的一种“归纳性”评价。

这个问题直接回答:我是谁?的设问。

 

“自我评价”可以分为两种倾向,一种是“高估”自我,一种是“低估”自我。高估自我的人与低估自我的人可能有着不同的自我“记忆”,比如总是一帆风顺的人,倾向于“高估”自我,而“历经坎坷”的人总是倾向于“低估”自我。

 

但是,不管“高估”还是“低估”自我,一个人对自我的“打分”会直接影响到一个人的思想、情绪和行为(Baumeister et al 2003: Baumeisters RF, Campbell JD, Krueger JI and Vohs KD. 2003 Does high self-esteem cause better performance, interpersonal success, happiness, or healthy lifestyles? Psychological Science in the public interests, 4,1-44).

 

中国的大学被人为地分成了“三六九等”,有985、211、国家重点、省重点…

这样的分类看似“重点”突出,可以通过人为配置资源打造成“特色鲜明”的国家高等教育体系。其实从人才培养方面来看,这种等级森严的高等教育体制会戕害许许多多年轻人的发展机会。可以在毫无生息地情况下,谋杀一个青年学子的成才潜能。为什么?

因为如此等级森严的高等学校建制预设了一个极其错误的Norm(规范),优秀的你会就读一所重点大学,你越聪明,越有培养潜力,你就会被更高一个层级的大学录取;而愚笨的你只能就读一些末流高校。

这种“Norm”错在哪里?

 

就目前的大学招生体制来看,如果你不幸在一次高等入学录取考试中“失误”( 失误本是一种在平常不过的事情),那么你的一生就此必须接受接下来一连串的“不公正”待遇。比如好大学的教师,国家划拨的教育经费….等等不合理。

 

更重要的是,在这种“多米诺骨牌”效应的强大“推动”下,作为只是一次“失误”的你会得到极大的心理暗示,你自此就是没有什么出息的人。

 

当你获得这样一种“自我”认知之后,你的人生会转入一种“扭曲”的轨道。

时间一长,你自己也会慢慢接受这种本来就是彻头彻尾的错误“范式”。那么,更糟糕的是你会自此陷入一种心理学魔咒之中,这种“魔咒”就是“Self-handicapping” (自我设障),你会在今后的“self-presentation”( 自我呈现)过程中处处表现的“低人一等”,而这会使你的智力、思想、情绪和行为自动低调。

 

我作为一名大学教师曾同时在不同“层级”的大学里任教,国内、国外都有,这样的工作状态使我清楚地感觉到上面存在的严重问题。比如,同样是我的课程,有时甚至是同样的教学内容或教学材料。

那些所谓“高级”大学的学生普遍反映很好,而那些“低级”大学的学生因为普遍给自己“预设”不可能会成长为“优秀人才”而问题很多。学习起来好像“困难重重”。

 

即使如此,我却可以清楚地知道,不管“高级”还是“低级”大学的学生,其实他们均不具备相关的基础。他们在走进我的课堂之前都处于同样的水平。

为什么会有如此表现?

 

问题只在于“I can do it  well” 和“It is difficult for me to do it well”

 

高级“大学的学生自我评价很高;而“低级”大学的学生由于已经在不经意间被“认定”为“学生素质不好”的这样一个极其错误的前提之中。往往受制于“Self-handicapping”

因此,“高级”大学的学生往往习惯性地“高估”自我,而身为“低级”大学的学生也会习惯性地“低估”自我!

 

“自我呈现”(Self presentation

 

自我呈现与自我期许

 

我的理想的“自我”是什么?

 

“我”所能呈现的“我”可以多种多样。即“我”可以以多种“可能的我”的形式出现。比如“我”希望能够被看上去身体健康? 自己可以通过养生、锻炼加以实现;被看上去才华横溢?谦虚、谨慎、不骄不躁?或者被看上去友善、利他、团结人?愿意帮助人?这些都属于“我”的“自我期许”的东西,

 

一个“外显”的“我”除了“物质的我”之外,均可以自我“塑造”,包括“社会我”和“精神我”。所以“我”在“自我呈现”过程中是可以刻意打造的。

 

 

(河北廊坊)

 

 

求同和求异-“我”的认同与唯一性

 

“我”是如何受文化的影响?

 

 

“个人英雄”与“大众偶像”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8980-805347.html

上一篇:论艺术-艺术天赋
下一篇: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差别化国民教育体系“学士学位”公开信
收藏 IP: 219.143.205.*| 热度|

3 曹建军 陈峰 wangqinli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6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9 01:2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