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名士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qlms 探索科学,传承文化,品味生活!

博文

回乡印象(七)读书有什么用? 精选

已有 4418 次阅读 2009-10-31 17:25 |个人分类:生活的感悟|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读书, 找工作, 上大学

今年的中秋节我在老家过的,本家的在外地打工的年轻人也有不少从济南、潍坊、菏泽、上海、宁波等地赶回来过节。中间有一天晚上大家聚在我家吃饭聊天,席间谈起了这么一个话题,那就是村子里面现在比较有钱的,都是没有读书的,那么读书,特别是读大学有什么用呢?关于这个问题,我想实在是太复杂了,所以面对大家的质问,我就简单的回答如下。

读书对于个人来说,简单的说有三方面的作用,第一是获得一项生存的本领,术业有专攻也就是这个道理。第二呢,读书可以让人明事理,也就是说,让人有比较好的判断能力。第三,读书可以陶怡性情,这就是比较高层次的作用了,是建立在衣食无忧基础上的。

现在的问题是,读书是否可以让人获得一项生存的本领呢?就目前的教育体制来说,有些专业是可以的,有些专业则很难。但是这很大程度上不是学生本身造成的,是我们的教育体制造成的。有历史原因,也有现实原因。

历史原因在于,80-90年代,我们对待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的功能上的认识,是有一些盲目的,所以那时候只要上了大学,不管学什么专业,到头来都能分配。所以那时候人们只要考上大学肯定会去上的,也几乎没有专业的概念,这种状况在农村或者小城市尤甚。究其原因,因为现实生活中不论是学中文,还是学历史,或者学物理,大家毕业之后,基本都从事一样的工作,就业和专业无关。现在很多乡镇的领导,都是那个时候毕业的。简单的说,那个时候,上大学就是为了获得一个学位,因为那个时候,学位是稀缺的,有了它,就能有工作,有前景,或者说就能升官发财。那时候的大学毕业生的出路,无疑给后面大学生做了榜样,也许是给了希望,让不少人认为上了大学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现在的形势是,大学生已经不稀缺了,只有一纸文凭,已经不足以找到工作了。甚至有些专业,即使你学的再好,四年总考第一,社会上也不需要了,到头来也无法靠专业找到工作,养活自己,除非考公务员。这个地方就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99年我们扩招,基本是每个专业都等额扩招,除了计算机和法律,其他专业的扩招比例,都差不多。这种扩招,快速实现了高校学生人数大幅增加的目的,却根本没有考虑到社会的实际需求,所以造成现在的学生就业困难。体制的原因,不深说了。

所以,为了通过读大学获得一项生存的本领,现在报自愿,就不得不慎重选择学校,选择专业,没办法,大部分人还是要首先考虑吃饭的问题。我比较欣赏杨玲的说法,那就是温饱解决之前,别谈理想。

目前的高校发展趋势,也出现了某些学校、某些专业难招生的现象,特别是很多学校的专科层次的专业,已经很难招生。而一些能学到技术的高职院校,近几年招生变得比过去容易的多。

需要说明的是,现在大学的公共课很多,有些专业之间还是可以融会贯通的,所以只要把基础部分学好,到时候找工作的时候,还是有很多路子可以选择的,对于理科和工科,这样的机会可能更大一些。

另外一个需要说明的,现在很多人的爆发,可能更多的是和现在的经济形势有关,最近几年我们国家大搞建设,工地铺天盖地,所以现在有些行业发财并不需要太大的技术含量。但是时效性,估计也不会很久。从长远看,读大学所学到的养活自己的本领,适用时间应该还是比较长的。

下面再简单谈一下读书的其他两个功能。读书的第二个功能是让人明事理。古人说,学史可以明志,我想大致也是这个道理。大学所学的知识,基本都是已经成为公理、定理的东西,多掌握一些,对一个人的发展,应该是有好处的。或者可以这么说,如果一个人,想做大事,不论他上不上大学,他都应该多读书。当然明白了事理,并不需要仅仅记住它,而是需要在生活中学以致用,提高自己判断的准确性,这样才算真正的实现了学习的目的。

至于说读书可以陶怡性情,那肯定是要建立在温饱已经解决的基础上。如果整天饿着肚子去读书,到书中去寻找乐趣,我感觉是不现实的,有点自欺欺人的感觉。其实这个地方,也可以简单概括为,读书多了,从生活中得到的乐趣也就多了。关于这个话题,我举一个例子说明。香港科技大学前学术副校长孔宪铎博士的回忆录中讲过这么一个小故事,有一次他和杨振宁先生乘飞机从北京到上海,中间和一个同行的人聊天,知道那人是做水产生意的之后,杨先生很感慨,现在连做水产生意的都能坐上飞机了,接着就对那个人说,改革开放,对农民是有好处的。同行的人连忙称是,并讲了自己生意多大多大,杨先生也很高兴的问起来,说有没有和外国人做生意,那人说没有,自己是在中国市场上做。杨先生就拿出来一美元的现钞送给那个同行人,鼓励他以后要做大生意,要赚美金,并自我介绍说,我是杨振宁。同行的人接过美钞,看到和人民币不一样,当然很高兴,但是对杨振宁博士的自我介绍,显的好像没有在意。孔宪铎博士就提醒他说,是杨振宁老师送给你的,好好保存吧,那人接着一脸真诚地反问说,杨振宁老师是干啥的?我讲这个故事的道理在于。读书的话,你的生活可能就会有更多的可以让你开心的内容,而不是仅仅对自己生活的小圈子有兴趣。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4181-266457.html

上一篇:回乡印象(四)小学-初中教育
下一篇:回乡印象(八)浅论教育的功能
收藏 IP: .*| 热度|

16 武夷山 刘进平 陈绥阳 吴飞鹏 杨秀海 李宁 吕喆 迟菲 陈永金 柳东阳 李志俊 陈湘明 李学宽 刘晓瑭 丛远新 FloatingRose

发表评论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5-21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