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编自:刘伟,陈锐,张甲.数字环境下研究型图书馆的空间利用变革.大学图书馆学报,2014(5):42-45.
原文下载地址:
http://www.tgw.cn/sites/default/files/attachment/dxtsgxb/doc_4.pdf
当前图书馆面对的主要挑战:云存储技术的出现,HathiTrust机构知识库资源及开放获取(OA)资源的不断丰富;电子书销售额不断攀升,2011年亚马逊公司电子书的销售首次超过了,期刊数字化出版趋势增强;以谷歌为代表的搜索引擎及维基百科等网络资源不断丰富与优化,用户更习惯使用搜索引擎检索数字资源。图书馆正处于全面数字化的转型,纸本馆藏不断边缘化,用户越来越倾向于使用电子资源,到馆获取资源和进行咨询的读者越来越少。
图书馆应对措施:(1)改变馆藏建设重点,馆藏建设主要集中在数字资源上;改革资源采购手段,如数字资源采购越来越多利用用户驱动模式;转变服务理念,由以纸本馆藏为中心的用户服务转向以数字馆藏为中心的数字资源服务和数据服务。(2)调整馆员构成,增加学科专业人员以增强服务深度,增加数字资源使用所需的指导和培训。(3)变革空间利用方式,改变原先以纸本馆藏存储、管理为中心的利用模式,转向将图书馆空间打造成无障碍的协作空间和物理环境,并且向将服务空间扩展到图书馆外更广阔的环境(包括教学大楼或整个校园)。图书馆空间变革的整体趋势是:图书馆空间不再是单纯的馆藏存储地,而是作为“第三空间”(思考、创新、交流的空间)存在,即转变为作为个人研究和小组合作学习空间使用、并可进行大型培训和课堂电化授课的场所。
图书馆空间利用变革的目标:空间利用变革的最终目的是要使图书馆成为为教学和学术研究提供配套的服务人员、软硬件服务和资源无缝化衔接的物理场所。将利用率低的纸本馆藏移出物理空间,储存在馆外且易获取的地方;图书馆转为主要提供数字馆藏,并将数据作为重要的馆藏资源,提供使用数字馆藏所需的支持服务和培训;利用减少纸本馆藏腾出的存储空间为个人学习及小组合作提供适宜的馆内环境,能合理利用馆内空间开展群组培训及嵌入课程的授课。图书馆空间利用必须有助于促进用户交互,并将图书馆的服务空间延伸到馆外。让用户不仅能在图书馆找到任何书、电子期刊或者博物馆的某件藏品,也能在馆外的任何地方找到所需的信息资源。
图书馆空间利用变革的预期效果。图书馆在进行空间利用变革后,使用各种先进手段加强数字馆藏建设和相应服务保障,注重用户交互和延伸服务,提供便于合作与学习的空间。缩减实体馆藏(保留关键资源),重新配置专业馆员以配合高频率使用的服务项目,馆内空间将主要用于用户培训、参考咨询、安静个人空间和小组学习,以满足群组合作、与信息软件或服务相关的教学和培训、以及嵌入课程相关信息活动的需要。空间变革的优势是缩减了储存纸本馆藏的空间,使馆内空间利用率达到最大化,从而为用户提供更好的服务,满足跨学科教研人员的需求。可利用缩减纸本馆藏储存空间的方式来缩小图书馆的整体占地面积,从而使图书馆不用设置在偏远地区,地理位置更靠近用户,以提高用户到馆率。
图书馆空间利用变革的措施:(1)缩减纸本馆藏的储存空间。移置馆外的纸本馆藏保存于高密度图书馆。决定纸本馆藏是否要移出图书馆主要考虑现有馆藏是否有相应的电子资源。保留在馆的纸本资源主要是包括工具书在内的参考资料、没有相应的电子资源的纸本资源、流通率高的馆藏。新到馆书籍及近几年使用过的书籍可先保留在图书馆,将专门派人对留存馆藏进行标记,如果这些书籍仍未被使用,将来也移置馆外。(2)构建建信息共享空间:小组合作空间和个人学习空间。(3)改造或新增其他空间。增设双重使用空间,开馆时作为馆内空间,闭馆时作为馆外空间的区域。一般设置在图书馆入口的大厅、楼梯走廊过道的空地处以及教学大楼内的图书馆周边(国外有些图书馆位于教学大楼内部)。此区域可配备大型触摸显示屏,利用可视化技术,举办电子海报、多媒体展示及资源推荐活动等。可将大型群组讨论合作空间移到双重用途区域,既为用户提供安静的学习空间,同时也提高了教学大楼的空间利用率,并且这部分空间使用不受图书馆闭馆时间限制。(4)馆外空间。图书馆的服务应延伸到用户所在的任何地方,将图书馆的空间扩展到馆外周边地带,配备图书馆的基本服务设施,吸引有共同学术兴趣的人聚集到一起,激发科研灵感,并对此区域形成的情感依赖和学术社区的归属感。(5)配套的人员和服务支持。增加专业馆员;扩展基于网络的服务;扩展信息检索、资源使用相关的支持服务和培训,必要时可开展馆外培训,将服务嵌入用户空间,在用户空间开展专题讨论组项目,在实验室展开延伸服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4:3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