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笔者近5年来在学术著作方面颇费心力,先后出版5本,其中1本为修订再版,1本为第二副主编(因前前后后投入了较多精力,自视甚重)。题录信息如下:[1] 王启云著.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_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2009.9;[2] 王启云著.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_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2;[3] 王启云著.高校数字图书馆建设评估研究._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12.9 (修订再版);[4] 王启云著.图书馆学笔记——科学网图谋博客精粹._北京:知识产权出版社,2013.8;[5] 顾建新,袁曦临,王启云编.书海一生击楫忙——图书馆学家张厚生纪念文集._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2013.9。其中两本获得所在学校学术著作出版基金资助,修订再版那本无需费用。[2]、[3]、[4]均印3000册,[1]、[5]印数不详。目前已有两本曾获过文化厅及所在市学术著作类成果奖(二等奖一次,三等奖2次)。截至2014年4月12日,个人就图书馆收藏情况进行了粗浅的考察。
考察方法主要由两种:其一是依据读秀学术搜索检索结果;其二是部分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结果。读秀学术搜索的结果由重要参考价值,因为其整合了数百家图书馆的馆藏书目信息,不足之处的是,目前是以高校馆为主体,涉及少量公共馆,其它类型图书馆几乎不涉及,此外是各馆书目数据更新时间各异(有的馆比较及时,比如每半年更新一次,有的馆则比较陈旧)、各馆书目数据质量良莠不齐。从数家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实际检索体验看,各馆采用的管理集成系统各异,检索效果参差不齐。
读秀学术搜索检索结果:[1]收藏馆13家;[2]收藏馆117家;[3]收藏馆121家;[4]收藏馆25家;[5]收藏馆8家。部分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结果:(1)国家图书馆联机公共目录查询系统:[2]、[4]、[5]各3册,均为中文基藏、书刊保存本库、北区中文图书区各1册。(2)北京大学图书馆馆藏查询系统:[2]1册,位于北大中心馆 在 保存本阅览室(209室); [3]4册,位于北大中心馆和医学图书馆;[4]1册, 位于新书阅览室(E5-1室南);[5]2册,分别在新书阅览室(E5-1室南)、人文社科区(E2-1室) 。(3)清华大学图书馆馆藏目录:[2]、[4]各2册,均为文科馆图书借阅区、逸夫馆中文人文社科图书借阅区各1册;[5]1册,文科馆图书借阅区(注明为“首都图书馆捐赠”)。(4)南京大学图书馆书目检索系统:有[2]、[3]、[5]各3册,均为仙林校区—仙林图书借阅区、院系分馆—信息管理系 、鼓楼校区—样本库各1册。(5)武汉大学图书馆馆藏书刊检索:有[2]、[3]、[4]、[5]各2册,均分别位于总馆图书借阅区、总馆文科阅览区各1册。(6)南京图书馆馆藏书目检索:[2]、[4]、[5]“馆藏复本”均显示为4册;[3]有记录信息,但“馆藏复本”显示为0册。(注:读秀学术搜索结果中含武汉大学图书馆信息,其它5个馆未发现。)需要说明的是,个人每种书均有赠书(基本为“签名本”),数十至数百不等,但赠书对象均为个人。
[1]是笔者的“处女作”欠成熟,收藏馆少,另一可能影响因素是该书于2011年授权给超星数字图书馆,可以直接获取电子全文;[2]有所进步,且为国家图书馆出版社出版,因此采购的图书馆较多,据了解,目前很可能已售完;[3]可能与修订再版有一定关联,市场反响不错;[4]的市场反响估计也还好,只是因为上市时间偏短,目前收藏馆不多,预计2014年会增添一些馆。[5]的情况同[4]类似,因为该书属于编著的图书馆学史方面的图书,目标用户相对更为“小众”。笔者希望[2]能有修订再版机会。通过考察发现,个人各种书图书馆采购量均为1-4册范围内。考察过程中发现基本均为“可借”或“保存本”状态,也就是利用情况尚不尽人意。
通过粗略地考察与分析,可以进一步感知与出版的革命相伴随的图书馆的革命,还可以进一步思考:在图书馆的革命中,图书馆馆藏何去何从,作为学术专著作者又该如何应对?
延伸阅读:
图谋.馆藏去哪儿:图书馆革命中的馆藏利用将走向何方?.图书馆报,2014年04月11日(每周声音版).http://m.xhsmb.com/20140411/news_2_2.htm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13: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