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年底获悉拙作《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王启云著.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_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2)获得所在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获。昨天看到了市政府网站的公示,本届评奖共有100项获奖,一等奖10项,二等奖30项,三等奖60项。上一届为150项(本人曾获二等奖)。有所获就值得欣慰。
适逢其时,笔者读到中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兼副社长文援朝先生的观点:“在学术著作出版难的时代,如果没有有关部门的支持,研究者甚至要自己出钱才能让其成果得以出版面世。即使有的研究者很幸运,不用自己出钱,还能得到一笔稿酬,但其所得与其所付出的数年甚至数十年的辛勤劳动相比,也是微不足道的。”,“如果从个人名利上考虑,人们完全不必选择做学术研究这种事情;如果受繁荣学术的使命感驱动,人们则必须致力于艰辛的学术事业。学术研究是一件非常清苦的工作,如果没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仅有对某一课题的兴趣,是难以在学术园地里长期耕耘并有所成就的。”(见:文援朝.理性研究下的非理性认识.中国图书评论,2012(11):106-107)我对文先生的言论认同感更为强烈,且似乎获得了一种“不惮前行”的动力。
就自身而言,此次参评的成绩不如上次,也许一个有一定影响的因素是该书报奖时出版的时间尚短(属于报奖时间范围的下限)。该书去年还曾参与教育部及省政府的评奖,教育部的评奖貌似在第一轮就被淘汰了,省里评的情况不清楚。其实,得不得奖无所谓,重在参与,重在学习,重在省悟。
相关信息:
王启云.《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背后的故事.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566747.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650459.html
上一篇:
一段颇为曲折的投稿经历下一篇:
“学术观”笔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