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功也图林,利也图林
——《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背后的故事
王启云
王启云著.图书馆学随笔——图谋博客精粹._北京:国家图书馆出版社,2011.12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不懈求索。”这是一种理想与追求。功,从力,工声,“工”亦兼表字义,表示用力从事工作;利,会意,从刀,从禾,表示以刀断禾的意思。图谋出工出力,为的是有刀断禾,有饭吃,能生存。图谋是纯朴的、执着的。图谋旨在解决自身功利需求之余,功也图林,利也图林。上述文字出自笔者2007年12月的一篇博文。我用“功也图林,利也图林”来讲述《图书馆学随笔》一书背后的故事。不过,这里的“功”主要指源自图林之功。
该书是一部图书馆学随笔集,全部内容精选自图谋博客,较为系统地记录了作者七年来图书馆学情报学探索的足迹。该书的出版有一段“漫长”的历史:2008年4月24日开始向国家图书馆出版社王涛先生咨询出版事宜,2011年6月正式达成出版意向,2011年12月正式出版。3年多的时间里,单单是同王涛先生通信的邮件就有100多封。该书的出版凝聚了王涛先生的辛勤劳动及无私奉献。
该书内容的选择,听取了张厚生、黄建年、程焕文、王涛等诸位先生的意见。2010年7月的书稿,程焕文的意见为:“总的感觉是内容太杂,出版社可能难以接受。主要原因是可读性不强,许多文章太短小,观点没有完全没有展开,同时还有无头无尾的感觉,其中有不少是评论他人他事,可是没有关于他人他事的说明,多为一两句话的评论或者感想,于是只有像我这样十分熟悉图林博客的人才看得懂,还有一些是自己偶尔的生活感受,这些都不符合出版社编辑的胃口。建议选择类似在书目报(图书馆报)上面那样的文章,重新编辑一本类似杂文杂感之类的可读性比较强的书稿,程亚男的那本外国图书馆游记的书很好,就是因为可读性很强。”2010年8月的书稿,王涛先生的意见为:“文集定位为图书馆学研究随笔,因此总体上文章虽然涉及各方面,但是总体还是要落在图书馆学与研究二字之上,因为如果仅仅是随笔的话,那么直接上博客看就可以了,没有必要再单独出书,毕竟要买书的人看重的是研究。书不同于文章,感觉需要更加严谨。”诸位学者先进的意见和建议,最终的书稿可以说是经历了“大刀阔斧”的删改,图书的篇幅删减了近200页!
该书的序,笔者从2010年7月就开始索序,预约上海图书馆馆长吴建中、《大学图书馆学报》编辑王波、《图书馆报》编辑袁江等撰写序言,诸位先生欣然应允。2011年7月5日正式“下达”赐序任务。2011年8月,王波撰写了《一个图书馆员的思想画卷》、袁江撰写了《让学术小花开遍图林的每个角落》,热情洋溢、润物无声。而吴建中先生这环诞生了一个插曲。“能给您写序是我的荣幸,但最近实在太忙,抽不出时间,我的建议是今后在腰封上写几话,这样您可以邀请更多的老师来写,这样可能更好。”2010年7月4日吴先生答应赐序是在“每天只能睡4至5个小时”背景下,我转而请求吴先生挥毫题签,并于2011年7月21日收到快递过来的墨宝。我原本将书名拟定为《图书馆学探索随笔——图谋博客精粹》,我加了“探索”二字是因为对于图书馆学,我只能算个初步探索者,更加贴近实际。吴先生为我题写了两张,但均将“探索”漏掉了。吴先生表示歉意并指出“图书馆学探索随笔好象还不够通顺,但以此可以看到您的谦虚和谨慎。”,表示如有需要可以随时重写再寄。我认为从图书营销的角度,出版社也更乐意采用该名。与出版社沟通之后,决定“将错就错”。因“题签”这件“小事”,同吴先生邮件往来18封。其实该书的书名,曾经经历了《图谋图林漫步》、《图谋博客精粹》、《图谋图书馆学探索》、《图书馆学术随笔》等,纠结多时,最终由吴先生“收官”。吴先生的为人处事堪称典范。
《图书馆报》(原《新华书目报图书馆专刊》)图林漫步专栏是该书诞生的摇篮。笔者有部分博文经整理投给《图书馆报》。几乎没有一篇博文是直接粘贴复制就能投稿的,几乎每篇都经过进一步的再创作,最基本的是编校,有的需要下大力气修订充实。并非每一篇经过整理的博文投稿之后均能刊出,报纸有报纸的要求,比如报纸要求的篇幅为1200字左右等,报纸的编辑根据稿件的内容及版面的需要甄选。报纸刊登出来的投稿通常都有编辑进一步的劳动。书中有近半数博文曾经在《图书馆报》图林漫步专栏刊发,这部分内容是以“投稿”稿为基础的,未经编辑剪裁,接近“原生态”。专栏作者的身份,不仅给写作提供无限动力,而且使得写作渐入佳境。
该书涉及图林人物(包括网名)“成百上千”,笔者不同程度受益于其言行举止,因而他们对于该书亦有贡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19:5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