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原子弹的故事

已有 4970 次阅读 2011-8-4 15:58 |个人分类:闲情偶寄|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科学, 战争, 原子弹

    先看摘录的两则有关原子弹的故事。其一摘自《日本史》,作者为詹姆斯.L.麦克莱恩,美国布朗大学历史学教授,研究日本历史的著名学者;其二摘自《20世纪思想史》,作者为英国的彼得.沃森,剑桥大学麦克唐纳考古研究所研究员。
    “1945年8月6日早晨8时15分,一架B-29轰炸机‘埃诺拉.盖伊’号朝广岛的男人、女人和儿童投下了一颗长约30米,直径约7米的‘特殊炸弹’。原子弹在离地面1600英尺处爆炸,下面核爆中心的温度超过了华氏7000度。爆炸半径约200公里范围内的一切都被烧毁,在这个致命范围内所有受热浪烧灼的人都死了,他们的皮肤和内脏都被难以置信的温度烧得爆裂。一股冲击波以光速从核爆中心向外扩散,把混凝土建筑物夷为平地,把木头房子炸成碎片,使人体支离破碎。到处都是核辐射。大火荼毒着城市,湿气聚集在飘扬的灰烬上,后又形成放射性的‘黑雨’落回到地面。没有广岛死亡者的精确数字,虽然1977年政府估计人数介于13万至14万之间。1945年8月8日,外务省监听员听到苏联的无线电广播宣布,苏联要对日宣战,将出兵满洲、千岛群岛和朝鲜。第二天,即8月9日正午之前,美国人又在长崎投下第二颗原子弹,杀死了6万至7万人。现在总计约有50万平民在对日本城市的轰炸中遇难。”((美)麦克莱恩(McClain,J.L.)著;王翔 译._海口:海南出版社,2009.12:432)
    “在当地时间8月6日上午近9点时,美国人在广岛投下了铀235原子弹。在原子弹下落期间,原先载有原子弹的飞机离投掷地11.5英里。尽管这样,原子弹爆炸时发出的光仍映照到飞行员的座舱,飞机机身被原子弹爆炸时产生的冲击波‘损坏和弄皱’了。3天后,美国人在长崎投下了另一颗原子弹。6天后,日本天皇宣布日本投降。从这种意义上说,是原子弹打败了日本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结束,使世人倍感轻松,而利用这种手段来结束战争又令人感到恐怖。这标志着一个时代的结束和另一个时代的开始,这样说并非言过其实。在物理学领域,第一颗原子弹的爆炸是最伟大的知识性冒险的可怕高潮,这种冒险正是传统意义上的‘美丽的科学’所为。不过,这种高潮恰恰意味着,物理学绝不会再成为了不起的英雄,而它也并未终结。”([英]彼得.沃深著;朱进东,陆月宏,胡发贵译.20世纪思想史._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6.1:467)
    对于生长在和平年代的我辈。关于战争的伤与痛,感受并不深刻。读史读到史上若干次屠城,最近一次是惨烈的南京大屠杀(30万人被屠杀)。近年,地震频发,地震带来的伤与痛,感同身受。史上若干次大地震,近年的几次大地震感受尤为真切,汶川8.0级大地震,海地7.3级地震(此次海地地震造成22.25万人丧生,19.6万人受伤。),日本9级大地震……不由自主将其与原子弹带来的灾害进行比较,原子弹更为恐怖!
    那两颗原子弹是1945年的科学研究成果,其实已经可以为所欲为,试验性的爆炸是在阿拉莫戈多沙漠进行的,“准确地按计划进行”。最终选择广岛和长崎投掷是战略。倘若随便换个地方(比如人口密集一些的或非沿海的),后果严重得多。
    《太甲》曰:“天作孽,犹可违。 自作孽,不可活。”然也!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471812.html

上一篇:外国图书情报界人物名录
下一篇:陶博吾:学习书法两阶段
收藏 IP: 117.92.169.*| 热度|

2 刘洋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8 05:1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