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这个寒假,哪也没敢去,大部分时间宅在家里。也没有多少心思思考科研问题,干脆放飞自己,度过一段书山学海乱翻书的时光。
早些年读书,可自由支配的读书时间,我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消耗在图书情报领域书刊方面。经过20多年的积累,图书情报领域图书应该在千册以上,有新有旧、有薄有厚。这些书,有的只是翻阅一下,读进去的内容非常有限。几乎都是自个一年年,一本本买进来的(少量是赠阅),因此是真的“想读”,但是读多读少,是随机的或随意的。单看图书情报领域图书是不行的,稍作拓展。要考虑花钱是否值得,是否有地放,是否有精力读,总的来说,是比较保守的,不敢“大手大脚”。
近年,妻子买的书真不少。刚开始是给小孩买书(少儿读物、教辅为主),后来是迷上了直播带货式的售书(各种畅销书、经典读物)。家里图书的增长速度实在快,新增了好多个书架。图书的类型多种多样,主要为文学、历史、地理、科普。哈利波特买了一套,有段时间小孩很爱看,我浏览了几个章节,倘若有时间,我也愿意看,但我不敢看。《大中华寻宝记》买了一套,这一套,小孩是追着看的,一本接一本买,我也大致翻阅过,还是比较有意思的,看过之后可以同小孩“切磋”,有些内容,小孩懂得更多(记性更好)。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L. S. Stavrianos)著《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我们家买到的是2022年1月第105次印刷。这套书分上下册,121万字。小孩喜欢世界大战历史,许多国家及事件我知之甚少,有段时间时不时问我相关问题,大部分我答不上来。我问他你是从哪知道的?他告诉我其中一部分是从《全球通史:从史前史到21世纪》看到的。后来,我也翻阅了,确实是经过时间检验的好书。我翻阅的侧重点与小孩阅读的侧重点应该会是不同的,经历、阅历大不同,我不清楚小孩读进去多少,但从他零碎讲述一些片段,我觉得自愧不如。比如让我复述阅读过的内容,有些细节我是记不住的,只记得大概,还有可能是错误的。读这本书,我做了一段摘编《人类和天花之间的关系变化》(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73690.html),对我是有所触动的,人类对天花病毒的征服始于1796年,已知的最后一个天花病例出现在1977年的索马里,1980年人类宣布天然的天花病毒已被根除。
圕人堂群中,沈奎林老师分享了大量甘肃老家的随笔(包含照片、视频)。偶然发现,家中有星球研究所,中国青藏高原研究会著《这里是中国》(中信出版社,2019),书中有这样的表述:“甘肃是中国最多元、最包罗万象的省份。各种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水火不容的动植物都在这里汇集,各种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也多在这里交会。对它来说,愈多元愈美丽。“(P215)“如果我们用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甘肃,就会发现甘肃并非像大众认为的那样是一个偏远且荒凉的‘拉面省’,而是中国最多元、最包罗万象的省份。各种截然不同的自然风光、水火不容的动植物都在这里汇集,各种历史、文化、民族、宗教也都在这里交会。愈多元愈美丽。”(《这里是中国》P211)按照地理分区,甘肃分成四个区域。每一个区域的形成都是一篇地理与历史共同织就的史诗。(1)黄土高原(陇东、陇中),包含了今天的兰州、定西、庆阳等诸多地方;(2)陇南山地。大致包括渭水以南,临潭、迭部一线以东的山区,覆盖陇南市、天水市和甘南藏族自治州的部分区域;(3)河西走廊,位于黄河以西。河西走廊降雨稀少,非常干旱。从空中俯瞰,大地干渴龟裂,如同被火焰烧灼,走廊南侧是高大的祁连山,祁连山山谷中孕育出众多的冰川,冰川融水和山区降雨在山谷间汇集成河,包括石羊河、黑河、疏勒河、党河等,形成了流向河西走廊的多个水系;(4)甘南高原,位于青藏高原的边缘。如果我们用更宽广的视角来审视甘肃,那么它在中国的独特性将一目了然。这种独特性就体现在博大的中国里面有着非常多的不同点,这些不同点都在甘肃交会、碰撞、融合。甘肃已经完全不是偏远的西部省份,而是一颗通达四方的“中国之心”。愈多元愈美丽。(编自:《这里是中国》:p216-237)两相结合,感觉阅读体验好得多。
这段时间,翻阅过的书可能有近百本,实际还有不少没有翻过。零零星星阅读过一些,我的读后感是越读越觉得自己无知。以历史为例,“中国人是幸运的,有记忆、消费、思考和借鉴历史的传统。就算是对历史再无知的年轻人,也习惯于亲近历史。我的学生们对历史非常感兴趣,而且也乐于和他的朋友们分享读史心得。然而遗憾的是,由于接受历史信息的渠道问题和一些错误历史信息的干扰,他们的历史常识总是显得那么可笑。”(摘自:马东峰,张景忠著. 用年表读懂中国史 第3版[M]. 北京: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7:序言.)我对家谱研究及图书馆史研究,算是下过一些功夫的,要弄懂弄清若干史实,背后是非常不容易的。随着史料的增多或视角的转换,不断刷新感知与认知的情形,屡见不鲜。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据说此句出自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的韩愈,旨在鼓励人们不怕困难多读书,只有勤奋才能成功。生活在今天,幸运的是,真的可以坐拥“书山”,遨游“学海”。家里的藏书成百上千,是“小山”,实际上还拥有若干数字资源的访问权限,图书可以是以百万册为单位,期刊、报纸、音视频等类型资源更是“海量”。再勤再苦,我真正可以拥有的极其有限,犹如“沧海一粟”。受到诸多制约,必须得悠着点。尤其是到了年近半百的年纪,阅读时间一长眼睛不适,阅读之余还得思考,甚至动动笔头,心有余而力不足。不宜贪多,食而不化,得不偿失,量力而行,且读且珍惜。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